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组织中破骨细胞来源以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在诱导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6例RA和6名正常关节的滑膜组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滑膜细胞,通过免疫磁珠法分选获得CD68+/-滑膜细胞。用外源性RANKL16μg/L、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25μg/L及地塞米松醋酸酯1×10-8mol/L诱导各组滑膜细胞分化。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降钙素受体(CTR)免疫荧光检测、骨吸收陷窝形成方法鉴定破骨细胞。并在RA滑膜CD68+细胞中加入0~8ng/ml梯度浓度的RANKL,观察不同浓度RANKL对RA滑膜CD68+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RA滑膜CD68+细胞在RANKL诱导14d后,RA滑膜CD68+细胞组出现CTR阳性、TRAP染色阳性细胞并有骨吸收陷窝形成。RA滑膜CD68+细胞在体外经RANKL诱导后分化形成的破骨细胞功能与RANKL剂量有关。结论RA滑膜组织中前体破骨细胞来源于滑膜CD68+细胞,在体外RANKL诱导下可以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RANKL体外诱导剂量影响RA滑膜CD68+细胞分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CD147分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组织CD147的表达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01和MMP-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streptavidin/peroxidase)染色方法检测11例RA患者受损关节软骨-血管翳接合部(CPJ)滑膜组织中CD147和MMP-1及MMP-2的表达,并与3例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织CD147和MMP-1及MMP-2的检测相对照。结果 3例OA滑膜组织CD147和MMP-1及MMP-2的表达均为阴性,而11例RA滑膜组织中均有CD147和MMP-1及MMP-2的表达。其中,表达CD147的细胞为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滑膜成纤维样细胞,表达MMP-1及MMP-2的细胞为滑膜成纤维样细胞。统计学分析表明RA滑膜细胞CD147的表达和MMP-1及MMP-2的表达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CD147在RA滑膜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是导敏RA受损关节软骨、骨基质降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向细胞介素(IL)-23刺激的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FLS)在人破骨样细胞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1、5和10 ng/ml)的IL-23刺激RA和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FLS 72 h,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检测RA和OA滑膜FLS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mRNA表达.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N),与IL-23刺激的RA和OA滑膜FLS共培养,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是否有破骨样细胞形成;同时,real time-PCR法检测破骨样细胞形成的分子标志.结果 不同浓度的IL-23均能上调RA滑膜FLS RANKL的表达;但几乎不诱导OA滑膜细胞RANKL的表达.在IL-23刺激的RA FLS和MN共培养体系中能观察到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样细胞形成;并且破骨样细胞形成的分子标志表达增高.而无IL-23刺激的RA FLS或IL-23刺激的OAFLS和MN共培养体系中未见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样细胞的形成.结论 IL-23通过诱导RA滑膜细胞RANKL的表达促进人MN分化衍生为破骨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CD48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CD8^+T细胞上CIM8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RA患者(RA组)和30名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上CD48的平均荧光强度,分析RA患者CD48在CD8^+T细胞上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RA组CD48^+CD8^+T细胞表面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CD48^+CD4^+T细胞的表面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CD8^+T细胞上CD48的表达低于对照组,CD48的表达减低使抑制性T细胞减少可能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ata,RANK)/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ata ligand,RANKL)通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人RA—FLS,并分为对照组(RA—FLS细胞)、TNF—α组(RA—FLS细胞+TNF-α 10ng/ml)、TNF—α+Gen组(RA—FLS细胞+TNF—α 10ng/ml+Gen 50μM)、Gen组(RA—FLS细胞+Gen 50μM)。应用免疫印迹检测Gen作用RA—FLS的RANK、RANKL、OPG、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a,ERa)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ERα细胞内分布情况。结果Gen组、TNF-α组及TNF—α+Gen组细胞内RANK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OPG及RANKL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Gen组OPG/RANKL较对照组增高(P〈0.05)。Gen组、TNF-α组及TNF-α+Gen组细胞内ERa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核内ERα表达量增加。结论Gen可能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转入核内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调节0PG/RANKI/RANK通路,发挥抑制骨破坏的作用。Gen可以上调人RA—FLS中OPG及RANKL,且对OPG的上调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滑液中T细胞受体(TCR)ξ链的表达水平以及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方法采用细胞表面染色、细胞内染色和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在单个细胞水平分析细胞的表面标记以及细胞内TCRξ的表达。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CD45RB^bright和CD62L+淋巴细胞的数量多于健康人,然而CD4^+D25^+调节T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体外的TCR刺激可以导致TCRξ表达的下降,但是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促使TCRξ的低水平表达处于持续状态;在健康人外周血中也可以检测到TCRξ^dimT细胞的存在;TCRξ^dimT细胞在RA外周血中的数量少于健康人外周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性RA患者滑液中TCRξ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的外周血。结论TCRξ^dimT细胞可能为循环中的效应细胞,在炎症部位关节中聚集并在RA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PDGF与TGF-β1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织华沙SABC对24列类风湿关节炎(RA)及4例正常滑膜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20例RA滑膜组织衬里层的巨噬细胞样细胞,浸润的炎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可见PGDF的表达分析,且巨噬细胞样细胞,浸润的炎症细胞的阳性程度强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22例RA滑膜组织衬里层与衬里下层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样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见TGF-β1的阳性表达分布。两者比较,阳性细胞的染色程度,染色细胞数与分布范围大致相等。4例正常滑膜组织中PDGF,TGF-β1的表达分布均为阴性。认为RA滑膜组织中PDEFTGF-β1的表达分布较正常多且表达程度大致相等,两者协同作用,参与了RA病理过程的滑膜衬里层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增殖与滑膜血管翳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克罗恩病(C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与外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频率及体外抑制功能的变化在C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外周CD4^+CD25^+Treg细胞的频率及表型以及特征性标志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同时通过MACS缓冲液分选出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渗入法研究CD4^+CD25^+T细胞对自体CD4^+CD25^-效应T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IL-6水平。结果活动性CD患者外周血IL-6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活动性CD患者外周CD4^+T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频率显著低于非活动性C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抑制功能试验同样提示活动性CD患者的CD4^+CD25^+Treg细胞抑制功能减弱。结论CD4^+CD25^+Treg细胞抑制功能减弱与CD发病可能有关,可初步解释CD患者出现的免疫耐受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中白三烯B4间接分化破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白三烯B4(LTB4)能否通过促进核因子Kappa 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的表达,起到间接分化破骨细胞的作用.方法利用RA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和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对照组2.5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实验a组2.5 ng/ml M-CSF+10-8mol/L LTB4刺激、实验b组2.5 ng/ml M-CSF+10-8 mol/L LTB4+100 ng/ml骨保护素(OPG)刺激,培养3周后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细胞化学染色,通过计数多核性TRAP酶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样细胞,比较各组的分化破骨细胞作用.结果对照组几乎没有破骨细胞样细胞,而实验a组则出现较多的破骨细胞样细胞,实验b组则与对照组相似,几乎没有破骨细胞样细胞.结论在RA中,LTB4能够通过促进RAFLs细胞RANKL的表达来间接分化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表达CD7抗原的临床意义以及与细胞遗传学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诊治的52例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以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5例(28.8%)患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表达CD7抗原。根据FAB分型,M2(18.5%)和M。型(20%)的CD7^+率较低。CD7^+组早期细胞抗原CD34、HLA—DR、CD117的表达率以及老年患者(大于60岁)比例高于CD7^-组,白细胞计数、染色体异常率、肝脾肿大及髓外白血病发生率均低于CD7^-组。CD7^+组完全缓解(CR)率高于CD7^-组,无病生存期(DFS)短于CD7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0%以上的CD7^+ AML患者分布在中等预后核型组。随着预后好、预后中等、预后差核型组的变化,AML所有病例、CD7^-组、CD7^+组的CR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与CD7^- AML相比,CD7^+ AML更容易获得CR,可能与低的白细胞计数、低的染色体异常率以及低的肝脾肿大与髓外白血病发生率有关;CD7^+ AML患者年龄较大或同时表达早期细胞抗原,可能影响DFS。AML无论是否表达CD7抗原,染色体核型是判断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证明,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的异常活化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所形成的网络参与了RA激发和延续。趋化因子在炎症细胞向滑膜组织迁移及活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趋化因子C-X-C配体10/干扰素诱导蛋白-10(CXCL10/IP-10)可与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受体趋化因子C-X-C受体3(CXCR3)结合促进其活化并向CD4~+Th1细胞方向分化,从而促进炎症反应。研究发现,CXCL10在RA血清及滑膜中表达增高。目前作为RA的一个可能的致病因素,CXCL10/CXCR3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CXCL10抗体及裸DNA疫苗可对RA关节炎有抑制及治疗作用,其可能作为RA治疗新靶点的研究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2.
选择同期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34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力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临床可通过抑制或阻断FOXP3表达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与一系列免疫异常有关。免疫反应受特定的免疫调节细胞调控,包括CD4^+CD25^+T细胞.而CD4^+CD25^+T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可能受FOXP3基因调控。目的:研究FOXP3的表达特点以及IBD时FOXP3表达的改变。方法:以免疫磁珠分离CD4^+、CD4^+CD25^+和CD4^+CD25^-T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BD患者和非IBD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和肠黏膜组织中FOXP3的表达。结果:CD4^+CD25^+T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明显强于CD4^+T细胞和未分离的PBMC或LPMC。T细胞受体(TCR)激活后,或经白细胞介素(IL)-2、IL-15作用后,PBMC或LPMC FOXP3 mRNA或蛋白表达明显增强。12例IBD中9例(75.0%)肠黏膜LPMC中检测到FOXP3 mRNA表达,高于对照肠黏膜的47.1%(8/17.P〉0.05)。未受刺激的IBD和对照肠黏膜组织中未检测到FOXP3 mRNA表达。结论:人类FOXP3的表达受T细胞活化影响。IBD患者肠黏膜LPMC中FOXP3 mRNA的表达率有增高的趋势.但与对照肠黏膜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李桥川  邱录贵 《内科》2008,3(5):657-658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CD34^+细胞归巢相关分子(HRM)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不同来源的CD34^+细胞,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HRM的表达。结果骨髓(BM)、动员后的外周血(mPB)及脐血(UCB)来源的CD34^+细胞均高表达细胞黏附分子CD49d、CD49e、CD54、CD11a、CD62L、CD44、CD31。UCB来源的CD34^+细胞表面表达的细胞黏附分子中,CD49e表达显著低于BM和mPB来源的CD34^+细胞(P〈0.05),CD54表达显著低于mPB来源者(P〈0.05),CXCR4表达显著低于BM来源者(P〈0.05)。结论UCB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归巢能力低可能是UCB移植造血重建延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其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可抑制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维持机体的免疫稳定。转录因子FoxP3是控制Treg发育和功能的关键基因,可作为鉴定CD4^+CD25^+Treg的一个特征性标志。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了19例PBC患者肝组织FoxP3的表达及分布。  相似文献   

16.
李浩  徐洪涛  邢同京  咸建春  叶军  张立新 《肝脏》2010,15(3):174-176
目的比较CD4^+CD25^+FoxP3^+和CD4^+CD25^+CD127^-/low两种设门方法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界定效果,并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reg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HBV携带者24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24例,正常对照者25例,采用CD4^+CD25^+CD127^-/low设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其中正常对照组和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采用CD4^+CD25^+FoxP3^+设门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采用CD4^+CD25^+CD127^-/low设门方法检测外周血Treg与CD4^+CD25^+FoxP3^+设门方法在正常组和患者组均呈正相关(r=0.506,P〈0.05;r=0.556,P〈0.01)。以CD4^+CD25^+CD127^-/low设门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HBV携带者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reg的水平分别为(10.65±2.86)%、(8.56±2.01)%、(8.75±3.04)%和(7.33±1.17)%。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慢性HBV携带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HBV携带者Treg表达水平与HBV病毒载量之间均无相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reg表达水平与ALT之间无相关,HBeAg阳性患者组和HBeAg阴性患者组的Treg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CD25^+CD127^-/low设门方法检测外周血Treg与CD4^+CD25^+FoxP3^+设门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前者更为简单、实用。Treg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HBV携带者中明显增高,提示Treg在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肝内免疫活性细胞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54例CHB患者肝内CD25^+T细胞以及部分患者肝内CD4^+T细胞、CD8^+T细胞的表达,并与9例正常肝组织进行比较。CD25^+和CD8^+T细胞在HBV感染组和非HBV感染组中的表达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和P〈0.01),CIM^+T细胞在HBV感染组的表达虽有增多的趋势,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P〉0.05)。HBV感染组CD25^+T细胞表达与I临床病理炎症分级和ALT的变化相关,随着炎症分级的加重和ALT的升高,其表达逐渐增强(P〈0.05和P〈0.01)。CD4^+、CD8^+T细胞表达与临床病理炎症分级和ALT的变化无关(P〉0.05)。CHB患者肝内CD25^+T细胞表达增强与机体对HBV产生免疫耐受有关,CHB患者肝内CIM^+、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异常,功能性免疫活性细胞浸润量不足,不能有效清除HBV。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CD4^+CD25^+CD127^low/-T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D4^+CD25^+FOXP3^+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以21例AS患者外周血为研究组,20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和24名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采用三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CD4^+CD25^high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SR)、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水平以及HLA—B27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及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降低(均P〈0.05)。CD4^+CD25^+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CD4^+CD25^+CD127^low/-T细胞与CD4^+CD25^+FOXP3^+T细胞呈正相关(r=0.589,P=0.021),与CRP、ESR、血小板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BASDAI、HLA-B27等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的百分率与RA患者外周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降低,且与CD4^+CD25^+FOXP3^+T细胞呈正相关,提示在调节性T细胞研究中CD127具有替代FOXP3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汪群英  徐芸  李建生 《山东医药》2008,48(14):55-56
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以及IL-2、IL-4、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H患者CD4^+、CD4^+/CD4^+和CD4^+CD28^- T细胞均明显升高(P均〈0.05),CD4^+ CD25^+明显降低(P〈0.05),IL-2和TNF-α显著升高(P均〈0.05)。认为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与MH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CD4^+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及特征。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10±2条)感染BALB/c小鼠,在感染后6周(急性期,10只)和13周(慢性期,10只)取脾脏,制成脾单个核细胞,用免疫磁珠分选出CD4^+CD25^+T细胞。体外实验,将急性期和慢性期来源的CD4^+CD25^+T细胞与CD4^+CD25ˉT细胞共培养,^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体内实验,将CD4^+CD25^+T细胞被动转移到日本血吸虫辐照致弱尾蚴免疫的小鼠体内,2周后剖杀取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IL-10+和干扰素γ+(IFN-γ+)CD4^+T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抗辐照致弱尾蚴抗原IgG1和IgG2a水平。结果体外实验显示,在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刺激下,与单纯CD4^+CD25ˉT细胞培养组(脉冲指数即cpm值为7615±1058)相比,CD4^+CD25^+T细胞对CD4^+CD25ˉT细胞增殖具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并且感染慢性期来源的CD4^+CD25^+T细胞抑制作用(cpm值为2336±490)强于急性期来源的CD4^+CD25^+T细胞(cpm值为4467±144)(P〈0.05);并对IL-4、IFN-γ和IL-2等细胞因子分泌也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急性期来源的CD4^+CD25^+T细胞对各细胞因子的抑制率分别为32.0%(P〈0.05)、66.3%(P〈0.01)和63.2%(P〈0.01);慢性期来源的CD4^+CD25^+T细胞对各细胞因子的抑制率分别为28.4%(P〈0.05)、60.1%(P〈0.01)和58.3%(P〈0.01)。体内实验显示,在辐照致弱尾蚴诱导的免疫应答中,转移慢性期血吸虫感染小鼠的CD4^+CD25^+T细胞对IFN-γ和IgG2a抗体的产生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诱导的CD4^+CD25^+T细胞具明显免疫抑制作用,并呈现优势抑制Th1应答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