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松辽盆地尚家油田油气输导体系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及葡萄花油层油气输导体系,发现油田主要存在断裂简单型输导体系及断裂与砂体组合复合型输导体系.空间构造形态控制油气的运移方式,正向构造脊线是三肇凹陷青山口组生成的油气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和聚集场所;输导体系与油气成藏各种控制因素在时间上的合理匹配决定了尚家油田油气的聚集成藏.断层型输导体系输导能力的变化具有周期幕式特征,而断裂与砂体组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主要受控于断裂与砂体的对接模式及砂体自身的输导能力.在尚家油田同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模式及反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模式中的连续型和错接型组合模式具备侧向的输导能力,而反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模式中的离散型不具有侧向输导能力.通过有效通道空间系数的计算及各油层组油显示层段的统计结果证实,尚家油田在扶余油层中扶一油层组砂体侧向输导能力强,杨大城子油层中杨一油层组砂体侧向输导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油源对比对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运移机制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得到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尚家地区扶杨油层的运移可分为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和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油向尚家侧向运移2种机制。油运移输导机制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为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提供了油源;(2)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油向下“倒灌”运移的层位控制着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分布层位;(3)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输导通道分布控制着油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3.
王有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1):2546-2551,2566
通过油源对比对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运移机制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尚家地区扶杨油层的运移可分为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和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油向尚家侧向运移2种机制.油运移输导机制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三肇凹陷浊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为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提供了油源;(2)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油向下“倒灌”运移的层位控制着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分布层位;(3)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输导通道分布控制着油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12区奥陶系油藏属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裂缝-溶洞型储层是油田主要产油层,且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和断裂、伴生裂缝发育带。本文分析了该类储层控制的高产井、中产井和低产井等3类油井的平面分布特征,并且运用录井和波阻抗反演剖面等资料研究了各类产能井的剖面特征。为提高钻探成功率和优先部署高产、中产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立油田处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最西端,扶杨油层包括扶余油层以及杨大城子油层,油层厚度约500m,是新立油田主要目的层。通过岩心、测井、录井、钻井、试油以及PVT资料来的研究,对油藏的构造、沉积、储层、油层展布有个系统性认识。研究认为,储层物性条件差,孔隙度与渗透率都很低;油层分布范围广,平面连通性好,但单井有效厚度差异大,主体中心区厚度较大,并向周边逐渐减薄。油藏的控制因素由于方向的不同而不同:东西向,油藏主要受到构造和断层因素控制,形成构造油藏以及断块油藏;南北向,油藏含油范围与构造范围分布不统一,主要受岩性控制,发育有岩性油藏。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整体上,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加大沉积预测以及地震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综合性的地震地质分析方法,从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预测含油有利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立油田处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最西端,扶杨油层包括扶余油层以及杨大城子油层,油层厚度约500 m,是新立油田主要目的层.通过岩心、测井、录井、钻井、试油以及PVT资料的研究,对油藏的构造、沉积、储层、油层展布有系统性认识.研究认为,储层物性条件差,孔隙度与渗透率都很低;油层分布范围广,平面连通性好,但单井有效厚度差异大,主体中心区厚度较大,并向周边逐渐减薄.油藏的控制因素由于方向的不同而不同:东西向油藏主要受到构造和断层因素控制,形成构造油藏以及断块油藏;南北向油藏含油范围与构造范围分布不统一,主要受岩性控制,发育有岩性油藏.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整体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加大沉积预测以及地震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综合性的地震地质分析和一套切实可行的预测含油有利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认识断裂密集带在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聚集成藏中的作用,利用地震解释结果对断裂密集带的发育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发育有大量T2断裂,这些T2断裂在平面上呈35个密集带分布.它们主要是由基底活动、斜拉调整和火山口分布控制形成的.通过油藏解剖及油成藏条件空间匹配关系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成藏模式: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其内超压作用下沿着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中运移,再在浮力作用下向断裂密集带两侧扶杨油层侧向运移,在地垒构造上的断块或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通过断裂密集带与油分布关系研究,得到断裂密集带对扶杨油层运移成藏有4个方面的控制作用:①断裂密集带两侧是油聚集的有利地区;②断裂密集带附近,扶杨油层距青一段源岩底面越近的油层,油越富集;③断裂密集带两侧地垒构造是油聚集的主要场所;④距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越近,油井产能越高.  相似文献   

8.
依据大庆榆树林油田东16区块扶杨油层裂缝发育特征和注水开发动态特点,结合目前区块剩余油分布,分析裂缝对剩余油分布和开发效果的影响,为进行注采系统调整提供依据。针对东160和升371两个断块特点,各设计了4套加密方案,并进行开发指标预测方案优选。结果表明:东160断块裂缝方向与井排方向一致,油水井排之间不能形成有效驱替,应缩小井距,优选出的方案四,加密后东160断块形成大井距小排距的线状注水;升371断块裂缝方向与井排方向呈12.5°相交,油水井排之间能形成有效驱替,优选出的方案四,采用三角形重心加密,改变流场方向,更加有利于开采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庆油田外围典型的低渗透储层——台肇地区葡萄花油层中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4组高角度构造裂缝,其发育程度依次由强变弱。受现今地应力影响,近东西向裂缝连通性好,地下张开度和渗透率大,是该区主渗流方向;其次是北西向、北东向裂缝,近南北向裂缝渗透性较差,裂缝发育程度受岩性、层厚、断层、构造应力等因素影响。根据地质条件和油藏数值模拟,认为该区适应于用矩形井网和菱形井网开发,效果比反九点和五点井网好。低渗储层由于裂缝发育,降低了地层破裂压力,注入压力容易超过地层破裂压力,使注入水沿裂缝快速流动,引起水  相似文献   

10.
重点讨论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水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变化特征,从物理机理上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油田试油资料和产水率参数确定了油层的水淹级别,由实际的井资料建立了油田水淹层测井响应参数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大模糊隶属度判别法对一些井进行了水淹层的识别,划分水淹级别。通过实际应用表明,最大模糊隶属度法在新立油田水淹层评价中符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油气微生物勘探法(MPOG)是地表勘探法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近地表土壤层中微生物异常与地下深部油气藏的相关关系。在阿拉新气田东部汤池构造区,以微生物异常为基础,对微生物异常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评价了该井区内的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工区内微生物异常分布非均匀,但有五处相对较大的微生物异常区,且连片性较好,表明油气潜力较大;异常区由南向北呈由弱变强的趋势;且工区内基本为油异常,气异常几乎为背景值状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给出了勘探建议。并部署了了五口评价建议井。  相似文献   

12.
大港地区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印支期-早燕山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场使大港地区千米桥奥陶系再次暴露地表,遭受风化、滤淋、剥失,形成了第二次古岩溶.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在垂向上分为四个带,水平潜流带溶蚀孔隙最发育,垂直渗流带次之,风化残积带和深部混合带储层不发育.岩溶高地处于地下水渗流带和地下水潜流带,溶蚀作用强烈,储层发育.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为地表水汇集区及地下水排泄区,岩溶作用相对较弱,储层不发育.位于岩溶高地的板深8井-千12-18井区和板深7井-千18-18井区是有利的古岩溶分布区,是有利的储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营凹陷博兴地区与凹陷中北部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处在凹陷西南边缘的特殊位置 ,其成藏条件不如北部地区 ,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沙四、沙三层段中 ,平面上主要富集于正向构造带中。油气的富集层位具有东、北部深且相对富油 ,西、南部浅且相对富气的特点 ;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凹陷边缘外环带。油气藏类型具一定的展布规律。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指向 ,油气源条件制约着油气的富集程度 ,断层和生储盖配置控制了油气的纵向运移和富集层系。  相似文献   

14.
塔北轮南地区油气成因与成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塔里木轮南地区不同层位、不同部位原油烃类化学组成的剖析 ,认为该区原油至少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 ,可能存在多成藏期次 .三叠系、侏罗系原油化学组成与分布均一 ,其与轮南中西部断垒、桑塔木断垒西部奥陶系原油性质极为接近 ,以低分子量正构烷烃占优势 ,重排补身烷与重排甾烷、三环萜烷及Ts不甚发育 ,C2 3 三环萜烷为主峰 ,相对低值C2 7/C2 9甾烷等为特征 (第I类 ) ,奥陶系原油还具有中性氮化合物含量高的特征 ;以两断垒带东部石炭系、奥陶系为代表的原油以高值饱芳比、正构烷烃主峰碳后移、高含量C15 重排倍半萜与重排甾烷、低含量中性氮化合物、C2 0 三环萜烷为主峰、相对高值C2 7/C2 9甾烷、甾烷 /藿烷、Ts/ (Ts+Tm)、三环萜 /五环萜值等为特征 (第Ⅱ类 ) .轮南地区原油类型不同由主系油源不同所致 .烃类与非烃类运移指标反映奥陶系、石炭系原油具有自西而东的运移趋势 ;三叠系原油具有不太明显的由北而南的运移趋势 .烃类指标反映三叠系、侏罗系与同类型奥陶系原油间的运移分馏效应不太明显 ,其可能来自相同的烃源岩但成烃与成藏期不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渤海蓬莱20-2油田原油物性和色谱-质谱等实验数据进行成藏综合分析与研究,探讨新近系馆陶组原油物性差异及成因.蓬莱20-2油田原油具有高密度、高黏度、低硫、低蜡和低凝固点的稠油特征,油田南区的原油物性呈现出优于北区和东区的特点.南区的原油来自庙西南洼沙三段烃源岩的贡献,其成熟度较低;而北区和东区的原油分别来自渤东...  相似文献   

16.
The chief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oversy origin of natural gas in the Ordos Basin by using the hydrocarbons of oil water. New evidence has been found: There is relatively high content of light hydrocarbons and low content of heavy components in the hydrocarbons fraction of oil water in the middle gas field of the Majiagou Formation, Ordovician reservoir. The hydrocarbons of oil water in Well Shan 12 and Well Shan 78 have relatively high abundance of tricyclic terpane. Tricyclic terpane/hopane of the two samples are 1.48 and 0.36, respectively. They also show that pregnane and hompregnane are in relatively high abundance with lower hopane/sterane ratio. Pr/Ph is less than 2.0. These characteristics reflected the source input of marine carbonat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contrast, the hydrocarbon of Well Shan 81 is lack of tricyclic terpane series and pregnane. It has a high hopane/sterane ratio and Pr/Ph is 3.27. These parameters are typical character of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Furthermore, the hydrocarbons of oil water in Well Shan 37 and Well Shan 34 is between the two typical situations. They have little content of tricyclic terpanes. They may be derived from a mixing source of marine carbonate and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input. Similarly, the maturity parameters approve this suggestion. The samples of Well Shan 12 and Well Shan 78 which derived from marine carbonate have relatively high maturity and samples derived from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have lower maturity. The maturity of the hydrocarbons of mixing source is between these two situations. The suggestion coincides with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source rocks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7.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长7段致密油有效烃源岩的主控地质因素及分布特征。结合地质异常理论,采用因子分析、痕量元素分析、趋势面分析及标准化处理等技术手段,提出一种对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进行地质数据挖掘与信息整合的评价方法,建立表征烃源岩品质的综合性无因次线性组合,揭示出在有机碳丰度普遍较高的背景下,有效烃源岩的发育主要受控于低等水生生物勃发(有机质类型指数)与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镜质体反射率)。有效烃源岩集中分布于姬塬南部、定边西部、油房庄东部、华池地区及合水东北部,对致密油高产富集带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长7段致密油勘探开发成效的地区主要是耿湾-环县、华池北部、油房庄-吴仓堡及定边。  相似文献   

18.
青东凹陷西部和西南部边缘部位沙河街组广泛存在稠油油藏,目前在这些稠油的成因机制方面未开展深入研究,没有取得明确的认识,影响了研究区资源量评价和油气勘探进程。根据原油物理性质和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对研究区稠油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稠油中既存在有原生的低熟油,又分布有由次生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产生的稠油,其中,低熟油主要分布在凹陷西南部的青东5井区;生物降解油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斜坡带及青东-青南过渡带,原油的降解等级为2~8级。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呈现出下轻上重、北轻南重的规律性变化。研究区稠油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有机质早期生烃、古地形、构造背景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