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过氧化氢(H2O2)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H2O2诱导PC12细胞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不同剂量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0.38、0.75、1.5 g/L)干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生化法检测细胞内MDA、LDH、SOD含量;双氯荧光黄乙酸乙酯(DCF-DA)染色,检测细胞内ROS含量。结果 200μmol/L H2O2作用6 h成功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2O2模型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内LDH、MDA、ROS含量增多,SOD含量下降(P0.05);与H2O2模型组相比,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细胞内LDH、MDA、ROS含量降低,SOD含量增加(P0.05)。结论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可修复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桔梗多糖(PGP)对H2O2致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DCFH-DA检测细胞内ROS;q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NOX2、p22和Rac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PGP预处理24h后,加入终浓度为600 μmol/L H2O2处理2h,LDH、MDA含量和细胞内ROS减少,SOD与GSH-Px活性增强,同时,PGP下调NOX2、p22和Rac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PGP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ADPH氧化酶2(NOX2)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甲基环戊二烯羰基锰(MMT)对人前列腺细胞系PC-3M的损伤作用。方法:利用MTS法确定MMT对PC-3M细胞诱导的时间和浓度曲线;分光光度法检测MMT诱导的细胞活性氧(ROS)、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MMT可明显降低PC-3M细胞的存活率并与诱导时间及浓度呈正相关,其中2mmol/L MMT诱导细胞24h后,细胞存活率降为48.55%(P<0.01);在诱导过程中,细胞ROS及LDH释放量明显上升(P<0.01),SOD活性被抑制(P<0.01),MDA生成量增加(P<0.01)。结论:MMT可对PC-3M细胞造成氧化损伤,使细胞存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H2O2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一般形态学观察,化学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及细胞培养液和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100μmol/L H2O2诱导PC12细胞4 h,细胞呈现明显损伤形态,LDH释放量升高(P<0.001),细胞培养液和细胞内MDA含量增加(P<0.001),SOD活性下降(P<0.001)。葛根素可明显改善形态学损伤,显著降低LDH释放量和细胞培养液及细胞内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葛根素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PC1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栝楼桂枝汤水提物(Glgzd)对谷氨酸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5 mmol/L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栝楼桂枝汤水提物干预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ROS的表达,酶标仪检测细胞内GSH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ROS DCF荧光强度增强,GSH含量下降。经栝楼桂枝汤干预后,PC12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内ROS表达减弱,GSH含量增加。结论栝楼桂枝汤可抑制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ROS的表达和增加GSH的含量这一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泊酚对百草枯(Paraquat, PQ)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PQ损伤PC12细胞作为自由基损伤细胞的模型,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DMSO对照组、PQ组、PQ+丙泊酚组;PQ+丙泊酚组再分为丙泊酚12.5、25、50μmol/L 3个亚组组。采用CCK-8法分析细胞存活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Q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丙泊酚可使损伤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提高程度呈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比较,PQ组LDH的释放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丙泊酚可显著降低损伤细胞LDH的释放、增加损伤细胞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结论丙泊酚通过降低氧化损伤来减轻PQ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二氢杨梅素(DMY)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DMY(5μg·mL-1,20μg·mL-1,80μg·mL-1)预处理保护HUVECs 12 h,再用0.5 mmol·L-1 H2O2干预12 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Hoechst33258进行细胞核染色;并取上清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活性氧(ROS)和细胞内钙离子含量。结果:DMY能明显提高H2O2(0.5 mmol·L-1)损伤后HUVECs存活率(P<0.05),增加上清液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细胞内ROS表达,下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其中DMY 5μg·mL-1时效果最明显。结论:DMY对H2O2诱导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清除细胞内ROS,抑制细胞内钙离子介导的细胞凋亡相关,浓度以DMY 5μg·mL-1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铁皮石斛多糖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MPP+损伤模型组、铁皮石斛多糖组(50、100、200和400 μg/mL)。MPP+损伤模型组细胞用含10 μmol/L MPP+的培养基处理细胞24 h;铁皮石斛多糖组细胞用含50、100、200和400 μg/mL铁皮石斛多糖的培养基预处理2 h后,再加入MPP+(10 μmol/L)处理细胞24 h;对照组细胞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PP+处理显著降低了PC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升高了细胞培养液中LDH的水平和细胞中MDA的含量,显著降低了细胞中SOD的活性(均P<0.05);与损伤模型组比较,200和400 μg/mL铁皮石斛多糖组PC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升高,细胞培养液中LDH的活性和细胞中MDA的含量显著升高,细胞中SOD的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 结论 铁皮石斛多糖抑制了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铁皮石斛多糖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MY)对过氧化氢(H0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DMY(5μg·mL^-1,20μg·mL^-1,80μg·mL^-1)预处理保护HUVECs 12h,再用0.5mmol·L^-1H202干预12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Hoechst33258进行细胞核染色;并取上清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活性氧(ROS)和细胞内钙离子含量。结果:DMY能明显提高H202(0.5mmol·L^-1)损伤后HUVECs存活率(P〈0.05),增加上清液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细胞内ROS表达,下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其中DMY5ug-mL。时效果最明显。结论:DMY对H202诱导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清除细胞内ROS,抑制细胞内钙离子介导的细胞凋亡相关,浓度以DMY5μg·mL^-1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对缺糖缺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联合低糖培养基建立体外OGD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观察Hoechst33258染色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给药后细胞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空白血清对照组相比,经OGD损伤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可减轻PC12细胞形态损伤,显著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和LDH含量,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表明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能降低OGD诱导的细胞凋亡。 结论 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对OGD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谷氨酸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高浓度谷氨酸处理PC12细胞以建立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试剂盒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释放量,细胞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DCFH-D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Fluo-8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钙离子含量,JC-1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在0.01~100 μmol/L浓度范围内,Dex浓度依赖性地拮抗谷氨酸所致PC12细胞损伤,至100 μmol/L时,细胞存活率达到正常组的(86.6±2.2)%,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乳酸脱氢酶释放量为正常组的1.4±0.1倍,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1μmol/L Dex预处理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与模型组相比,能够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1),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1),抑制胞内活性氧过度生成(P<0.01),降低细胞内Ca2+浓度(P<0.01),稳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0.01).结论 Dex对谷氨酸所致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Dex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内钙超载,保护线粒体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北五味子总木脂素(SCL)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NF-κB/iNOS/NO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H2O2 200 μmol·L-1)、SCL高剂量组(SCL 30 mg·L-1+H2O2 200 μmol·L-1,SCL1组)和SCL低剂量组(SCL 10 mg·L-1+ H2O2 200 μmol·L-1,SCL2组)。对照组PC12细胞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PC12细胞用200 μmol·L-1H2O2孵育6 h造成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SCL1和SCL2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SCL预处理PC12细胞2 h后再用H2O2(200 μmol·L-1)继续孵育6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酶标仪检测培养基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C12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MDA和NO水平升高(P<0.01),细胞中ROS水平升高(P<0.01),NF-κB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iNOS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 (P<0.01);与模型组比较,SCL1和SCL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细胞上清中LDH活性降低(P<0.05或P<0.01),SOD活性升高(P<0.01),MDA和NO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细胞中ROS水平降低(P<0.01),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iNOS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SCL对氧化应激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iNOS/NO信号通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和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化氢对MPP+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MPP+损伤PC12细胞作为帕金森病的细胞模型,甲氮甲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丙酮酸二硝基苯腙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硫代巴比妥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浓度;双氢罗丹明123染色FCM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变化;应用硫化氢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作为H2S的供体。结果 200μmol/L和400μmol/L硫氢化钠呈浓度依赖性阻断MPP+引起PC12细胞存活率的降低;400μmol/L硫氢化钠能明显抑制400μmol/L MPP+诱导的PC12细胞LDH的漏出,以及抑制MDA和活性氧的产生。结论硫化氢对MPP+诱导PC1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etrahydroxy stilbene glycoside,TSG)和远志总皂苷(Tenuigenin,TEN)配伍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除空白组外运用Aβ25-35诱导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被随机分成模型组、TSG(200 mmol/L)组、TEN组(100 mg/L)、TSG-TEN配伍组(TSG200 mmol/L+TEN100 mg/L)、多奈哌齐组(10μmol/L)。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取细胞上清液分别测各组的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统计各组的细胞分化率。结果(1)细胞存活率的高低为:TSG-TEN组>TSG组>多奈哌齐组>TEN组(P<0.01);TSG组、TEN组、多奈哌齐组均低于TSG-TEN配伍组(P<0.01,P<0.05);(2)与模型组比较,TSG组、TEN组、TSG-TEN配伍组可降低LDH含量、MDA含量、抑制AchE活力及增强SOD活力(P<0.05)。且TSG-TEN配伍组对降低LDH含量、MDA含量、抑制AchE活力及增强SOD活力效应比TSG或TEN单用组效应更好(P<0.01);(3)PC12细胞的分化率高低为:TSG-TEN组>多奈哌齐组>TSG组>TEN组(P<0.01,P<0.05);TSG组、TEN组、多奈哌齐组均低于TSG-TEN配伍组(P<0.01,P<0.05)。结论TSG和TEN配伍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协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胆碱能系统、抗氧化应激、降低突触可塑性损伤有关,且TSG优于TEN。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化学缺氧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氯化钴(Co Cl2)诱导PC12细胞化学缺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EGCG组、缺氧组和联合组,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icdehydrogenase,LDH)含量及Bcl-2、Akt蛋白表达,探讨EGCG对受损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氯化钴作用后,缺氧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联合组细胞存活率较缺氧组升高(P0.05);缺氧组细胞凋亡增加至34.2%,EGCG干预后,细胞凋亡率降至23.5%;缺氧组细胞SOD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0.05),EGCG干预后可提高氯化钴诱导的细胞SOD活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组细胞上清液中的LDH活力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CG处理后能降低氯化钴引起的上清液中LDH活力增加(P0.05)。缺氧组细胞Bcl-2表达降低(P0.05),EGCG处理后能抑制氯化钴诱导的Bcl-2表达降低(与缺氧组比较P0.05),并提高细胞p-Akt的表达(与缺氧组比较P0.05),各组总的Akt表达量均无改变。结论本缺氧模型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EGCG对缺氧损伤PC12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药异氟醚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大鼠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阐明海藻糖对其可能的预防及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异氟醚组(Iso组)、Aβ25-35组(Aβ组)、异氟醚+Aβ25-35组(Iso+Aβ组)、异氟醚+Aβ25-35+海藻糖组(Iso+Aβ+Tre组)和海藻糖组(Tre组)。正常对照组,PC12细胞给予正常细胞培养基培养;Iso组,PC12细胞给予2%异氟醚;Aβ组,PC12细胞给予10 μmol·L-1 Aβ25-35;Iso+Aβ组,PC12细胞给予2%异氟醚和10 μmol·L-1 Aβ 25-35;Iso+Aβ+Tre组,PC12细胞给予2%异氟醚、10 μmol·L-1 Aβ25-35和200 mmol·L-1海藻糖;Tre组,PC12细胞给予200 mmol·L-1海藻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荧光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so组、Aβ组和Iso+Aβ组PC1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细胞中ROS和MDA水平(P<0.05或P<0.01)明显升高,细胞中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Iso和Aβ组比较,Iso+Aβ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但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ROS、MDA水平(P<0.05)明显升高,细胞中SOD和GSH-Px和CAT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Iso+Aβ组比较,Iso+Aβ+Tre组细胞凋亡率(P<0.05)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ROS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吸入麻醉药异氟醚能够加剧Aβ25-35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海藻糖能够通过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拮抗异氟醚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