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参数对宫颈鳞癌、腺癌预后的影响。 [方法 ]用单因素和COX回归生存模型多因素分析法探讨宫颈鳞、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70 2例宫颈癌组织中 ,鳞癌 6 30例 ,占 89.7%,腺癌 72例 ,占 10 .3%;宫颈癌 5年生存率为 5 7.4 %,其中鳞癌 5 8.3%,腺癌 5 7.3%,差异无显著性。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宫颈鳞、腺癌预后因素有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组织分化程度 ;多因素分析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进入鳞、腺癌Cox回归方程。 [结论 ]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可作为独立的评价宫颈鳞、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Cox回归探讨宫颈癌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病理参数对宫颈鳞癌、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单因素和COX回归生存模型多因素分析法探讨宫颈鳞、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对预后的影响.[结果]702例宫颈癌组织中,鳞癌630例,占89.7%,腺癌72例,占10.3%;宫颈癌5年生存率为57.4%,其中鳞癌58.3%,腺癌57.3%,差异无显著性.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宫颈鳞、腺癌预后因素有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组织分化程度;多因素分析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进入鳞、腺癌Cox回归方程.[结论]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可作为独立的评价宫颈鳞、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病理参数对宫颈鳞癌、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单因素和COX回归生存模型多因素分析法探讨宫颈鳞、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对预后的影响.[结果]702例宫颈癌组织中,鳞癌630例,占89.7%,腺癌72例,占10.3%;宫颈癌5年生存率为57.4%,其中鳞癌58.3%,腺癌57.3%,差异无显著性.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宫颈鳞、腺癌预后因素有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组织分化程度;多因素分析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进入鳞、腺癌Cox回归方程.[结论]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可作为独立的评价宫颈鳞、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早期手术治疗、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浙江省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宫颈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74.14%,Ⅰ期患者生存率为87.50%,Ⅱ期患者生存率为57.6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腺癌5年总生存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6、6.65、9.35、13.14,均P<0.05)。结论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对早期宫颈腺癌,特别是Ⅰ期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9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据随访期间临床结局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17例,生存者)与预后不良组(22例,死亡者),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行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单因素COX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中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患者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均为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 显示,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治疗、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脉管癌栓患者1年生存率均分别较肿瘤分期Ⅰ~Ⅱ期、有辅助治疗、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无脉管癌栓患者更低(均P<0.05)。结论 肿瘤分期Ⅲ~Ⅳ期、无辅助...  相似文献   

6.
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阐明宫颈癌诸多临床病理生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揭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针对具有不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宫颈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3年12月~1996年12月收治的Ιa-Ⅱb期、以手术治疗为主的99例宫颈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特点、临床病理生理因素、预后及其相互关系。结果:①99例宫颈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60.6%,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70.0%,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36.7%。②较晚的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于或等于4 cm,病理分化程度较低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反之淋巴结转移率低。③宫颈癌单侧及单站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好于双侧及多站淋巴结转移者;有髂总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极差,单侧仅有闭孔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67.0%,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近(71.0%)。④宫颈癌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其它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②临床分期、原发灶大小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③闭孔淋巴结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④髂总淋巴结转移者,治疗应更积极、个体化,单侧闭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好,或可免行术后补充治疗,而代之以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检测宫颈癌患者鳞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观察其与宫颈鳞癌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从而为探讨CXCR4与宫颈癌侵袭性的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45例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本中CXCR4的表达情况,并通过Transwell 实验了解CXCR4过表达的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不同FIGO病理分期、不同组织分化程度及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之间,CXCR4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为Ⅱ期及Ⅲ期者阳性率较高,组织分化程度越低者阳性率越高,发生淋巴结转移者CXCR4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未转移者。宫颈鳞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除CXCR4过表达3 h和6 h两个时点外,其余各时间点宫颈鳞癌细胞过表达CXCR4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平均迁移细胞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鳞癌组织中CXCR4高表达可能在宫颈鳞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对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S100A4蛋白在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了解S100A4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S100A4蛋白在宫颈癌表达的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100A4蛋白在15例正常宫颈组织、81例宫颈癌原发灶和24个盆腔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分析S100A4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S100A4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在宫颈鳞癌、腺癌原发灶的阳性表达率均比正常宫颈组织高(χ2分别为13.827、7.398,均P<0.05),在腺癌中S100A4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χ2=11.689,P=0.010).临床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线>2cm、间质浸润深度≥1/2和治疗后复发者的S100A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分期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线≤2cm、间质浸润深度<1/2和治疗后无复发者(χ2分别为6.902、5.744、5.274、4.982、8.938,均P<0.05).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原发灶(χ2=7.206,P<0.05).结论 S100A4蛋白的表达升高与宫颈癌的进展、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可望作为宫颈癌进展、转移和预后的潜在预测指标及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和水族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196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按民族将其分为布依族组100例和水族组9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病理分期、宫颈形态、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布依族宫颈癌患者宫颈形态以糜烂型为主,临床分期以Ⅱ期为主,病理分型以鳞癌为主,组织学分级分化程度高。宫颈肌层浸润深度大多<1/2肌层,淋巴管累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少;水族宫颈癌患者宫颈形态以溃疡型为主,临床分期以Ⅲ~Ⅳ期为主,病理分型多表现为腺癌和腺鳞癌,组织学分化程度低,宫颈肌层浸润深度大多≥1/2肌层,淋巴管累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病例较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宫颈癌患者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布依族宫颈癌患者总预后情况与水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依族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水族高,总预后情况优于水族患者。③复发相关因素: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病理分型为腺癌、宫颈肌层浸润深度全层等因素是影响两民族宫颈癌患者复发的因素。结论:布依族和水族宫颈癌患者具有各自特定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诊疗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的临床病理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宫颈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为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疾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本院收治的546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2003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标准对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分组,对淋巴血管间隙浸润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宫颈淋巴血管间隙浸润与宫颈癌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淋巴血管间隙浸润与肿瘤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宫颈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的发生率,随着手术病理学分期的升高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宫颈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是宫颈癌的重要预后风险因素;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密切,可为判断疾病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在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126例、宫颈癌组57例,对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宫颈癌的三种肿瘤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SccAg在宫颈癌前病变已有变化,CA125和CA19-9变化不明显,血清中SccAg的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A125和CA19-9在检测腺癌中更有应用价值。结论:综合分析宫颈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能为患者的辅助诊断、病情诊治、预后提供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因素与其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因素与复发间的相关性,并运用COX回归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术后辅助放化疗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患者的发病年龄、FIGO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术后辅助放化疗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临床分期晚、低分化、非鳞癌以及淋巴转移是影响宫颈癌的预后和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年龄、肿瘤直径以及肌层浸润深度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治疗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HPV不同的高危亚型在宫颈腺癌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差异,从而得出在宫颈癌的医学治疗中HPV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引物及多重型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0例门诊宫颈癌患者(其中宫颈腺癌30例,宫颈鳞癌30例)在石蜡包埋组织中HPV六种高危亚型(HPV16、18、31、33、45、16/18)的感染情况,分析不同HPV高危型在宫颈癌与宫颈鳞癌中的存在意义。结果:对60例宫颈癌患者检验后发现:其包埋组织中HPV感染率分别为71.7%、80.0%;通过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感染有脱漏的现象,HPV在宫颈癌中的比例较高占主要地位。HPV高危亚型存在不同的表达形式:HPV18与宫颈腺癌最具相关性,HPV16则与宫颈鳞癌密切相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临床分析、及组织学分级均无关(P&gt;0.05)。HPV18感染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结论:HPV亚型在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宫颈腺癌不同组织的发病机制,在临床和指导预测预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原位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TEN和TGF-β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宫颈癌组织56例、原位癌24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中FFEN和TGF-β1的表达水平. [结果]宫颈癌组织中的PTEN和TGF-β表达明显低于原位癌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6,P<0.01;X2=15.04.P<0.01),PTEN在宫颈原位癌、官颈鳞癌I~Ⅱ期和官颈鳞癌Ⅲ期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高分化和中低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官颈原位癌、宫颈鳞癌I-Ⅱ 期和宫颈鳞癌Ⅲ期中以及宫颈癌高、中低分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EN蛋白的表达缺失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TGF-β1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检测宫颈癌中PTEN和TGF-β1蛋白表达对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白雪  李冬梅  李锐  黄可敬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358-4360
目的:探讨TBX2和P16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子宫颈鳞癌、40例宫颈原位癌(CINⅢ)和20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NCE)中TBX2和P1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TBX2在宫颈鳞癌、原位癌和NCE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82.50%、30.00%;P16为88.33%、87.50%、0%.与NCE组比较,TBX2和P16在鳞癌组及原位癌组阳性表达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01);TBX2和P16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1);TBX2和P16在宫颈鳞癌的表达中呈正相关(r=0.66;P=0.039;P<0.05).结论:TBX2和P16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上调,两者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促进因子,并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VEGF-C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炎、CIN及宫颈鳞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并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炎组、CIN组和宫颈癌组的血清VEGF-C含量逐渐增高,其中CIN组高于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高于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IN组和宫颈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患者中临床分期在Ⅰ-Ⅱ期与Ⅲ-Ⅳ期、肿瘤直径>4 cm与≤4 cm以及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的患者血清中VEGF-C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N及宫颈鳞癌血清中VEGF-C的含量明显增高,宫颈癌血清中VEGF-C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的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肌层深度无关。血清VEGF-C含量测定有助于CIN及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Met与TIMP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探讨二者之间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宫颈鳞癌、1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Met和TIMP-2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c—Met表达依次增高,宫颈癌的临床分期越晚c—Met表达越强。TIMP2表达CIN中高于正常组织.到宫颈鳞癌又呈下降趋势,临床分期越晚,表达越弱。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c—Met表达增高,TIMP2表达降低。c-Met及TIMP2表达负相关(P=0.029),但相关关系不密切(r=0.251)。结论c—Met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有关、TIMP2可能是宫颈鳞癌发展过程中的1个早期事件;c—Met、TIMP2表达显著负相关,二者可成为观察宫颈癌侵袭进展、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Ⅰa~Ⅱa期宫颈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S-P法检测44例Ⅰa~Ⅱa期宫颈癌组织中骨桥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水平。[结果]①宫颈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均与临床分期有关。②骨桥蛋白的表达在小于或等于1个淋巴结转移患者与大于1个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骨桥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骨桥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宫颈癌中呈阳性表达。二者的阳性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筛选宫颈癌高危患者的手段之一。检测宫颈癌组织骨桥蛋白表达可为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张婧  李俊华  刑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056-4057
目的:探讨盆腔孤立性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并寻找影响盆腔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宫颈浸润癌患者153例,其中有1枚淋巴结转移者为孤立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为无转移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宫体转移等情况。结果:153例患者中142例接受4~92个月的随访,孤立转移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3.1%(17/32),无转移组为83.6%(92/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宫旁浸润为孤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脉管浸润为影响宫颈癌孤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生孤立淋巴结转移时预后相对较差,临床分期较晚、宫颈浸润深度≥1/2肌层及有脉管浸润的宫颈癌患者易发孤立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癌组织82例,另外选取正常宫颈组织35例,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45例,比较EZH2分别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ZH2与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 EZH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2.44%,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在CIN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患者生存有明显影响,且呈阳性表达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呈阴性表达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ZH2有关(P 0.05),宫颈癌患者与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EZH2有关(P 0.05)。结论 EZH2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异常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和预后存在相关性,EZH2可以作为治疗宫颈癌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