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Thl/Th2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半定量分析19例正常对照和22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NFα、IFN-γ和IL-4、IL-l0 mRNA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TNFα和IFN-γ表达显著上调(P<0.01),而IL-4显著降低(P<0.01),IL—10较正常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hl型细胞因子在银屑病患者中过度表达,可能提示银屑病免疫病理机理中的T淋巴细胞活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斑秃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轻型斑秃组和重型斑秃组患者血清IFNγ和IL-10水平。结果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型斑秃组明显高于轻型斑秃组(P均<0.01);IL-10水平在轻型斑秃组、重型斑秃组、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斑秃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而IFN-γ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在治疗斑秃过程中,可能通过促进IL-10分泌,纠正Th1/Th2平衡失调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脂溢性皮炎(SD)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了解脂溢性皮炎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分别用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抗原和PHA刺激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PBMC产生的白介素(IL)-2、IL-10的含量。结果显示:在糠秕马拉色菌抗原诱导后,SD患者组产生的IL-2水平比健康人组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增高(P<0.05);在PHA诱导后,SD患者PBMC产生的IL-10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5),而IL-2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SD患者存在着细胞因子分泌程式平衡的偏移,引起一系列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效应,在SD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刺激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p抗体(Hp-IgG),随机选择2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Hp抗体阳性14例,Hp抗体阴性11例)、18名正常者(Hp抗体阳性9例,Hp抗体阴性9例),以Hp超声粉碎菌或植物血凝素(PHA)分别刺激其体外培养的PBMC,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中的IL-4和IFN-γ水平。结果:在Hp或PHA刺激下,Hp抗体阳性及Hp抗体阴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PBMC产生IL-4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Hp抗体阳性患者)或无显著差异(Hp抗体阴性患者);但Hp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PBMC产生的IL-4及IFN-γ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入组的2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PBMC经Hp刺激,可导致Th细胞亚群失衡,Th2免疫应答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水平,探讨其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疾病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5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其中进展期20例、稳定期15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FN-γ和IL-10的水平。结果:IFN-γ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与稳定期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可能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及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了23例荨麻疹患者PBMC产生IL-4、IL-10及IFNγ水平。结果表明荨麻疹患者PBMC产生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产生IL-10及IFNγ水平与正常人相差不显著(P>0.05)。IL-4在Ⅰ型变态反应荨麻疹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查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IL-17A、IL-25、IL-35、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及其培养上清液中的分子水平,探讨其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qRT-PCR、ELISA法,分别检测32例斑秃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PBMCs中IL-17A、IL-25、IL-35(EBI3、p35)、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及其在PBMCs培养上清液中分子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型斑秃患者PBMCs中IL-17A、IL-35(EBI3)、IL-10 mRN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型斑秃IL-35(p35)、IL-10 mRN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型斑秃均高于重型(P<0.05);各组斑秃患者IL-25 mRN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斑秃患者IL-35(EBI3)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培养上清液中各组斑秃患者IL-25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斑秃患者IL-17表达水平稳定期组高于正常对照及活动期斑秃组(P<0....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探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与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18例轻型斑秃、24例重型斑秃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经PHA刺激后具有代表性的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和具有代表性的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 IL-4)、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经PHA刺激后轻型斑秃患者PBMC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β)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Th2型细胞因子(IL-4、 IL-10)基因表达水平下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重型斑秃患者PBMC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基因表达不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而且还高于轻型斑秃病人(P<0. 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基因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与轻型斑秃病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斑秃患者PBMC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失衡,表现以Th1型细胞因子基因过度表达为特征的Th1型反应,可能参与了斑秃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斑秃;细胞因子;基因表达;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β; 白介素-4 ; 白介素-10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产生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4(IL-4)的能力与病程演变的关系。方法:用生物活性法检测产生IL-2、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产生IL-4的水平。结果:与12例健康人比较,患者组IL-2低于对照组(P<0.01),静止期组较进行期组降低更明显;患者组IL-4低于对照组(P<0.05),进行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静止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患者从进行期向静向期演变可能与PBMCs产生IL-2及IL-4的能力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Th17细胞与斑秃病程、病情等的关系.方法 分别抽取斑秃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的比例,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斑秃组60例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1.33%±0.74%)显著高于30例健康对照组(0.91%±0.54%,P< 0.01).初发斑秃患者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复发患者(P<0.05),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P<0.05),病程≤6个月者高于病程>6个月者(P<0.01),而头皮脱发面积≤50%者与脱发面积>50%及全秃和普秃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周血Th17细胞的水平与斑秃活动性、疾病复发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h1,Th2,Treg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分别对不同组(梅毒血清固定组、新发梅毒组、梅毒治疗后转阴组和正常对照组)人群外周血进行Th1、Th2、Treg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2、IL-12、IL-4、IL-10、IL-6、IL-17、IL-22、TGF-β的)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新发梅毒组、梅毒治疗后转阴组以及对照组比较,梅毒血清固定组IFN-γ、IL-2和IL-12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L-4、IL-10及TGF-β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固定组IL-17水平低于新发梅毒组和转阴组(均P<0.05);IL-22低于新发梅毒组(P<0.05);IL-6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可能同时存在Th1细胞/Th2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的失衡,从而影响患者体内整体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和(或)雌二醇(E2)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凋亡的影响。应用吖啶橙(AO)染色法检测SLE患者、健康献血员PBMC与生理、病理浓度的DHEA和(或)E2培养48h的凋亡百分率。SLE患者PBMC凋亡率高于健康献血员(P<0.01)。不论生理或者病理浓度的E2对SLE患者、健康献血员PBMC凋亡无影响(P>0.05)。生理浓度的DHEA及DHEA+E2对健康献血员PBMC凋亡无影响(P>0.05),但可显著抑制SLE患者PBMC凋亡(P<0.05);病理浓度的DHEA及DHEA+E2可显著促进SLE患者、健康献血员PBMC凋亡(P<0.05)。DHEA及DHEA+E2对PBMC凋亡的影响,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DHEA对SLE患者PBMC凋亡起重要作用;DHEA浓度降低可能导致凋亡加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血热证银屑病患者Th1/Th2/Th17主要细胞因子与银屑病血热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及血浆Th1/Th2/Th17细胞分泌主要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血热证银屑病的CD4~+IFN-γ为26.06±11.86较正常对照12.35±6.52升高(P0.05);CD4~+IL-4~+及CD4~+IL-17~+较正常对照稍降低(P0.05)。IFN-γ为91.20±48.37较正常对照47.44±21.46升高,而IL-4较正常对照下降(P0.05)。IL-17的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热证银屑病Th细胞免疫机制节点起主导作用的细胞亚型及细胞因子可能为n1型,主导细胞因子为IFN-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h22及其细胞因子在斑秃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T淋巴细胞在斑秃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8例斑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斑秃组;同时取同期健康体检3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22细胞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血清中IL?22、IL?17的水平。结果斑秃组外周血Th22、Th17、IL?17+IL?22+CD4+、IFN?γ+IL?22+CD4+T细胞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斑秃组血清IL?22、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轻型斑秃患者和稳定期患者相比,重型斑秃和活动期患者Th22、Th17、IL?17+IL?22+CD4+、IFN?γ+IL?22+CD4+T细胞及血清IL?22、IL?17的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 Th22及其细胞因子可能参与斑秃的发生、发展、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XC型趋化因子受体CXCR1及CXCR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33例及其中16例患者治疗后PBMC中CXCR1及CXCR2 mRNA的表达,设3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斑块状银屑病患者PBMC中CXCR2 mRNA表达水平为1.38±0.87,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0.73±0.58,治疗后患者1.21±0.62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XCR1 mRNA表达水平为0.26±0.28,与健康对照组及同一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0.17±0.26,0.27±0.31(均P>0.05);银屑病患者PBMC中CXCR2 mRNA水平高于CXCR1 mRNA水平,二者均与PAS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X-CR2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CTLA4Ig诱导银屑病Th1/Th2转换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银屑病的Th1/Th2反应模式,并观察CTLA4Ig在诱导银屑病Th1/Th2转换中的作用。方法 标本取自3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利用植物血凝素(PHA)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单独及与CTLA4Ig协同刺激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增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 SEB显着促进银屑病组3种细胞因子的分泌(P<0.01);进行期IFN-γ/IL-4的比值明显高于静止期(P<0.01).CTLA4Ig可以抑制IL-2、IFN-γ的分泌,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而IL-4相对于IL-2及IFN-γ分泌是增强的;当CTLA4Ig浓度达到10μg/mL时,3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均明显被抑制。结论 银屑病属于Th1型反应模式,CTLA4Ig可以下调Th1型细胞因子,上调Th2型细胞因子,提示CTLA4Ig具有诱导银屑病的Th1/Th2失衡向Th2转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HMC)活化和凋亡的状态。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PM/DM患者的PBMC上凋亡相关分子Fas、FasL和bcl—2等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PM/DM患者PBMC上Fas、FasL和bcl—2分子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PM/DM患者的PBMC存在异常活化和凋亡,与PM/DM的免疫学病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