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两年前曾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手术,近日自觉胃部饱胀不适遂来院就诊。查体无明显阳性发现。X线检查:术后胃行毕罗氏Ⅱ式吻合。残胃服钡后呈漏斗状,体部小弯侧可见一大小约1.5cm×2.0cm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胃壁柔软、蠕动对称,胃黏膜未见明显的破坏及中断,吻合口及输出、入肠袢通畅。X线拟诊:胃内占位,考虑息肉可能性大。CT检查:残胃体部小弯侧,可见一大小约1.5cm×2.2cm大小的低密度影,其内部密度均匀、边缘光滑,CT值约-98至-100HU。CT诊断:符合胃内脂肪瘤手术后所见,肿块有完整的包膜,质地较软,切面呈黄色,内…  相似文献   

3.
纵隔病变的影像征象复杂多变,纵隔脂肪瘤系纵隔内良性肿瘤,普通胸片检查诊断较为困难,笔者通过对我院发现并证实的几例脂肪瘤病例的讨论,希望对纵隔脂肪瘤的诊断及鉴别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纵隔脂肪瘤较少见,临床症状常不典型,而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做出正确诊断。本文报道我院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病例。1 材料与方法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年龄2 7~4 6岁。1例有胸闷、气短,2例误诊为心脏病来院就诊。均行X线胸部正侧位检查,经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确诊。2 结果2 1 X线所见1例于右纵隔旁见一上窄下宽囊袋状阴影,与心脏紧密相连,轮廓不清,密度较淡,介于肺与心脏之间,颇似心影增大。1例显示在左纵隔旁与心脏相连阴影,上窄下宽,密度较淡,食管下段被压向右移位,左隔及胃底被压向下移位。另1例位于左心膈角处,密…  相似文献   

5.
6.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性 ,76岁 ,低热 5个月 ,经用先锋Ⅴ治疗有效。查体 :体温 36 4℃ ,心律 80次 /每分 ,血压 1 9/ 1 2kPa。CT检查 :左下肺巨大块影 ,密度欠均匀 ,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区 ,CT值 1 5~ 38Hu ,内未见钙化 ;肿块边缘不规整 ,与胸壁及心包分界不清 ,心包膜局部增厚 ,肋骨未见破坏。因患者过敏反应未做CT增强扫描。CT诊断鉴于肿块较大 ,具有浸润性生长 ,考虑来源于纵隔的恶性肿瘤。行CT引导下穿刺 ,活检组织不成块 ,病理涂片报告提示有恶性肿瘤细胞。手术所见 :肿块位于左前下纵隔 ,约 2 5cm× 2 1cm× 2 0…  相似文献   

7.
CT确诊胃脂肪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CT具有断层扫描 ,图像清晰 ,且能够测定CT值 ,图像重建等诸多功能 ,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现将我院 1例经CT确诊为“胃脂肪瘤”病例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 ,5 3岁。因阵发性腹胀痛伴进食饱胀感 ,嗳气近 1年来院就诊。体检 :上腹部剑突下压痛 ,无反跳痛 ,无肌紧张 ,未触及包块。上消化道钡餐透视 :见胃体后壁一圆形充盈缺损 ,边缘光滑 ,周围粘膜无破坏中断。胃壁柔软 ,蠕动波存在。诊断 :胃良性肿瘤。CT平扫 :层厚、层间距初为 10mm ,确定检查范围后 ,改为 5mm扫描。见 :胃小弯侧一圆形低密度肿块影 ,密度均匀、边缘光…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54岁,因发现胸部占位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直肠类癌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前CT检查发现右侧后下纵膈有一占位,考虑良性可能大,暂未处理。现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病程中无胸闷,无心慌,无明显咳嗽咯痰,无畏寒发热,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无乏力、纳差、盗汗、午后低热。既往体健。查体:T 37℃,P 75次/min,R 20次/min,BP 120/76 mm Hg。神清,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软,气管居  相似文献   

9.
CT诊断颅内脂肪瘤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颅内脂肪瘤是一种与胚胎发育有关的肿瘤,十分罕见,但自CT问世以来颅内脂肪瘤的检出率显著增加,我们搜集2003/2006年CT诊断的19例颅内脂肪瘤,回顾分析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纵隔肿瘤的CT诊断与常规X线诊断基本相同,均以病变的解剖部位为基础。然而,CT的横切面图像消除了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迭,不仅能清楚显示肿瘤的范围、大小和外缘,而且使病变与相邻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看得更加清楚。CT的密度分辨力较高,可测定病变的CT值,据此鉴别囊肿与脂肪性肿块。增强后的CT扫描可进一步查明某些血管性病变和囊肿的性质以及病变与大血管的关系。总之,与常规X线胸片相比。CT有三大优势:横切面断层、高密度分辨力和增强扫描。所以CT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X线胸片。对于一些常见的纵隔肿瘤,如  相似文献   

11.
12.
脂肪瘤是良性间胚叶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大多位于体表皮下脂肪组织 ,位于深部的脂肪瘤少见。本例发生于胸腺且体积巨大 ,实属罕见。患者男性 ,4 2岁。体检发现纵隔肿物入院。追问病史活动后略有气短 ,无发热 ,肌无力 ,贫血等症状。查体 :右肺下叩诊实音  相似文献   

13.
<正>颅内脂肪瘤很少见,由于CT的广泛应用,检出率明显增加,并能准确地确定脂肪瘤的部位、大小及形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脂肪瘤患者,旨在探讨其CT征象及鉴别诊断。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13年8月经CT诊断为颅内脂肪瘤的12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872岁,平均(41±6)岁。临床上癫痫2例,间断性头痛、头晕或一过性头痛4例,无神经系统症状因外伤或查体而发现  相似文献   

14.
纵隔巨大脂肪瘤十分少见,我院曾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男,50岁,自诉左胸不适伴夜间压迫感2月余,活动后症状加重。体检:病人一般情况尚好,体温、血压、心率正常。两胸廓不对称,左胸饱满稍隆起,左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明显减弱。彩色超声探查:左第2前肋间至第6肋间见一实质性肿块图象,内部回声不均,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回声强弱不均的光带及光斑回声。提示为左胸部实质性占位性病变。X线检查:正位胸片左侧胸腔内见一巨大肿块,上缘达第3前肋水平,下界至隔肌。心脏及纵隔明显右移。侧位片肿块占据前、中、后纵隔区,正位纵隔肺门体…  相似文献   

15.
肾脏肿瘤多数为恶性,良性少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L)为肾良性肿瘤,临床少见,约占全部肾肿瘤1%[1]。笔者报告3例,以初步探讨RAL在CT上的表现。 1 临床资料   例1 患者女性,62岁,B超示右肾后方肿块大小如拳,性质待定。CT显示肾右下极与肾实质相连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楚,突出于肾实质外,有薄的包膜。外份为低密度病灶区,其内可见线样分隔影,CT值-77Hu,为脂肪密度。内份为高密度实性肿块,大小约61.0mm×67.3mm,增强扫描后,实质区有明显强化,血供丰富,低密度区无改变,右肾下极有明显受压征象,肾盂肾盏无破坏及侵犯。术中所见:右肾下极明显受压推移,肿物大小7.0cm×3.0cm×4.0cm,不均质,内有不规则囊性变,内份为实质性物质,肿物与周围组织有少许粘连,血供丰富,包膜完整。病理诊断: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相似文献   

16.
心脏脂肪瘤是少见的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我院收治1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心包积液;前纵隔脂肪瘤。术后证实为原发性心外膜脂肪瘤,重约2350g。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例1:男性,16岁。1992年体检发现左上纵隔有1肿块。临床疑恶性纵隔肿瘤,行诊断性治疗,照射700R肿块未见缩小。1997-12-20复查,见肿块有增大,遂收住院。患无任何自觉症状。体检:除气管向右移位外,未发现其他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X线检查:胸片见气管向右后移位且变窄左前上纵隔有1约6×10cm的卵圆形肿块,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 ,5 2岁。 19年前发现纵隔肿瘤未予以重视 ,9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胸闷、呼吸费力 ,休息后可缓解 ,一年来症状加重并伴有咳嗽 ,无痰。查体 :血压 16 0 / 90mmHg ,心率 90次 /min ,律齐 ,气管左偏 ,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右肺叩实 ,呼吸音明显减低。CT检查示右侧胸腔巨大脂肪瘤 (CT值 :- 2 0~ - 2 0 0Hu)。MRI见前纵隔内及右侧胸腔见大量T1高信号T2 高信号物质充填 ,其内有少许细条索状低信号在右膈面下降 ,纵隔及心影受压推移 ,右肺明显受压 ,仅见上胸腔有含气影 ,示前纵隔内及右侧胸腔巨大脂肪瘤。肺功能检测结…  相似文献   

19.
<正> 胸部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常规胸部X线检查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而CT胸部检查,除能进一步详细的了解肺内病变的情况外,对纵隔内的病变显示及诊断有不可低估的价值。纵隔位于两肺之间,在肺组织衬托下,轮廓十分清楚。纵隔解剖划分为前至胸骨,后达胸椎及椎旁线,两侧有纵隔胸膜及肺门结构,由于纵隔内无气体,表现为均一的软组织密度,故常规胸部X线检查仅能发现突入肺内,造成纵隔轮廓的改变,对于纵隔内的病变或可疑病变则很难判断。CT具有很好的分辨力,加之纵隔结构内有较多脂肪组织,故对病灶的显示或鉴别可疑病灶有独到的能力。现就CT对纵隔病变的检查作用及诊断价值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纵隔病变的影像征象复杂多变,纵隔脂肪瘤系纵隔内良性肿瘤,普通胸片检查诊断较为困难,笔者通过对我院发现并证实的几例脂肪瘤病例的讨论,希望对纵隔脂肪瘤的诊断及鉴别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