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吴哲元 《建筑施工》2020,42(2):241-243
为降低穿越施工对运营地铁的影响,确保运营地铁结构和安全运营,结合软土地区盾构穿越双圆隧道案例,从穿越过程中的施工参数控制、信息化监测、土体加固以及注浆等角度对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芹见 《建筑机械化》2012,33(8):63-64,72
通过广州地铁某区间盾构掘进通过花岗岩球状风化体的成功案例,对盾构穿越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发育地层的施工风险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盾构掘进参数控制、同步注浆控制、施工监测与二次补充注浆的相应施工对策,并列举一些施工中的异常情况和处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曹林卫  姜波 《重庆建筑》2021,20(1):41-43
高压富水溶洞处治是岩溶隧道施工的重难点之一.渝怀铁路Ⅱ线新圆梁山隧道邻近既有线,采用扩挖施工,穿越的2#溶洞具有规模大、水量大、水压高的特点.针对上述特点,采用超前帷幕注浆法对溶洞进行预加固,研究了溶洞注浆施工的难点,提出了隧道穿越2#溶洞超前帷幕注浆设计方案.现场围岩松动圈测定、钻孔监测和渗水量监测结果表明:超前帷幕注浆起到了加固围岩和阻水的效果,证明了该帷幕注浆设计方案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隧道常常需要在复杂环境下穿越既有隧道或城市生命线工程,针对地表沉降、已建隧道的沉降或隆起、桩基承载力下降等问题,优化盾构技术参数、注浆参数、实时监测反馈至关重要.以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在复杂环境下近距离盾构施工过程遇到的施工技术难点为例,重点介绍五角场站~江湾体育场站盾构区间穿越五角场下沉广场,南京东路~豫园站盾构区间穿越延安东路隧道,陕西南路站~上海图书馆站盾构区间上穿越1号线,并提出解决方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以某天然气中压管道连续穿越铁路、城市快速路、河流土压平衡顶管工程为例,分析顶管保护涵涵长的确定、上建高度的确定、工作坑的布置、顶进管道管材选择以及主要的施工流程。为保证安全穿越,采取铁路线路加固和注浆加固的方法。对施工过程中防护桩施工和施工监测提出明确要求,探讨了顶进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6.
杨成龙 《建筑施工》2021,43(2):268-270
上海市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土建14标段古北路站—天山路站区间盾构隧道穿越运营地铁线路时发现沼气层,对施工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以此为例,通过采取地质雷达探测、打设放气/注浆孔、运营地铁隧道内部应急注浆施工、运营地铁隧道监测、施工现场防毒防爆等措施,确保了运营隧道与在建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海高速畅好隧道施工如何安全、顺利地穿越水库进行研究,因隧道穿越水库地段的围岩破碎且地下水丰富,给施工时下穿水库及破碎透水带带来极大安全隐患.通过从超前帷幕注浆堵水、爆破控制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有效控制了因隧道施工造成的地下水流失.  相似文献   

8.
刘敏  樊娜 《城市勘测》2022,(2):148-151
地铁下穿工程属于地铁施工项目中的高风险项目.在地铁盾构前期MJS注浆过程[1]、冷冻施工及盾构穿越过程中,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地铁结构变形情况去指导盾构推进单位调整注浆压力参数、冷冻参数以及盾构姿态参数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热点[2~4].本文以杭州地铁4号线下穿地铁2号线工程为例,介绍了穿越过程中既有线变形监测方案,对MJS加...  相似文献   

9.
以东莞市莞惠项目大断面暗挖工程为背景,通过制定风险评估及监测控制体系,对隧道周边建构筑和管线进行风险评估,给出内控沉降控制值和差异沉降控制值,并合理选择洞桩法施工工艺,辅以洞内超前注浆、深层注浆、补偿注浆等技术手段,提高对建构筑风险控制,降低结构和管线沉降及差异沉降,做到安全穿越建构筑物和管线情况下隧道快速施工的同时减小施工场地及对交通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南京地铁3号线部分路段小净距穿越高架桥桩基问题,适当简化后建立了隧道、管片及桩基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地铁盾构小净距穿越高架桥对地表和桩基的受力和变形将会带来影响,地表最大变形量大于桩基顶部变形量,隧道右帮下侧管片出现应力集中。通过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现场监测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建议今后施工时控制好施工参数,加强跟踪监测,必要时进行跟踪注浆加固。研究结果为本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袖阀管注浆在隧道穿越楼房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  薛洪松  路刚 《建筑技术》2009,40(11):999-1001
袖阀管注浆作为一种常用的注浆加固方式,广泛应用于不良地层的处理、地基的加固、控制楼房、桥梁、管线等建(构)筑物沉降等。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中,在隧道近距离穿越某宿舍楼楼段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暗挖“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方针,以及后退式袖阀管注浆“注浆一段、开挖一段”的原则,采用洞内水平袖阀管全断面帷幕注浆的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地铁十号线麦子店西路站~亮马河站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针对砾石层等复杂地层孔隙及渗透率大、盾构施工过程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等参数控制困难、土体位移和地表沉降预测及控制困难等相关技术和理论问题,通过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综合方法,对土压平衡及壁后注浆方案优化、施工参数优化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利用现场监测数据,调整施工方案及参数,实时反馈。从而在确保该工程安全、优质、高效的同时,为今后复杂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的施工、地面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肖萍  周富宽 《山西建筑》2007,33(5):316-317
通过对北京地铁四号线西直门—动物园区间暗挖隧道工程相关地层特性状况进行的分析,对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注浆加固施工技术措施作了简明探讨,并根据具体施工实践,提出一些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水平旋喷桩在北京北三环热力外线隧道下穿北京城铁13号线光熙门车站工程的应用情况,阐述了加固原理、施工方法以及技术特点,并对施工引起的沉降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从而推广水平旋喷桩在暗挖隧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朔黄发展大厦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狭窄、工期紧,采用筏形基础;地基处理采用CFG桩后压浆技术.结合工程特点,介绍了CFG桩及后压浆施工工艺,指出严格控制成孔、压灌混凝土、压浆等施工环节,保证了CFG桩施工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该后压浆CFG桩复合地基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王军 《山西建筑》2014,(26):182-183
以北京地铁6号线某区间防灾联络通道施工为背景,在富水砂卵石地层条件下,采用了"盾构管片临时支撑,通道深浅孔互补注浆"的综合施工技术,并对地面及联络通道区间进行了监测,证明了深浅孔注浆法可以有效防治地表不均匀沉降和水渗透。  相似文献   

17.
李钟  杨仙  黄常波  邓美龙 《建筑技术》2009,40(11):1021-1022
地表沉降是隧道施工中一项重要风险,盾构掘进引起土体沉降有开挖时水土压力不平衡等多种原因。在北京地铁4号线某区间施工中采取了控制排土量、紧凑衔接各工序、及时同步注浆与二次补浆等控制措施。大大减小了土体沉降量。实测地表沉降量比采用FLAC3D软件对地表沉降模拟得出的预测土体沉降量小很多。  相似文献   

18.
何齐海 《山西建筑》2012,38(8):204-205
通过地铁盾构法隧道二次注浆工程实践,从适用范围、技术要求、浆液配比、注浆压力控制、注浆量、注浆顺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深圳地铁二期工程盾构法施工二次注浆施工技术,对今后盾构施工进行二次注浆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地铁7号线工程为研究背景,首先,利用现场实测数据对深孔注浆预加固条件下,地铁暗挖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特性及其地层损失率、沉降槽宽度系数进行了反演分析。其次对注浆加固圈厚度、加固圈等效变形模量、洞室开挖面积、开挖面地层加权变形模量、上覆土厚度、上覆土加权变形模量等参数对深孔注浆条件下地层变形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孔注浆预加固条件下Peck理论方法关键参数的预测方法。另外,采用室内试验、数值试验以及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孔注浆复合体的变形和强度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注浆加固复合体等效压缩模量的数学模型,建立了注浆复合体数值计算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以上工作可以为获得可靠的地表变形预测提供方法基础,同时可以为深孔注浆设计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黄相锋  张立波  张心灵 《山西建筑》2012,38(27):178-180
结合北京地铁14号线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在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中,采用袖阀管进行深孔注浆的成孔工艺、注浆材料、浆液配比、注浆孔布置、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控制等技术要点,通过施作后对治理上层滞水、控制沉降量等方面的效果,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