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介绍4V-Y皮瓣矫正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手术方法。方法: 4V-Y皮瓣矫正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手术方法, 即平指屈皱褶作短的横切口, 切断指浅屈肌腱, 松解掌侧关节囊, 甚至部分侧副韧带, 达到近指间关节伸直的目的。结果: 本组50例(65个手指), 除3个手指术后由于伤口感染功能恢复较差外, 其余均较满意。结论: 用此方法均能达到矫正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手指皮肤缺损的创面,应用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皮瓣面积:1.5 cm×2.0 cm~2.0 cm×3.5 cm。结果10例皮瓣成活好,其中1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痉挛,血管解痉后成活。本组术后均获随访1~12个月,10例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色泽好,两点辨别觉6~9 mm,患指活动功能良好,供区直接闭合。结论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21年6月,对22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进行修复,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2例皮瓣全部成活,并获得3~18个月随访。供区仅留有线性瘢痕,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痛觉、温觉、触觉均有恢复,两点辨别觉达10~15 mm。结论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供区隐蔽,创伤小,皮瓣切取简单,桡动脉掌浅支与指固有动脉口径匹配,吻合容易,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时可携带神经、肌腱,是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创面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邻指皮瓣联合同指侧方带蒂皮瓣治疗手指近节指间关节严重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11例11指手指近节指间关节严重屈曲挛缩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20~63岁,平均32.6岁。挤压伤及电锯伤7例,烧伤及爆炸伤3例,电击伤1例。指别:示指4例,中指2例,环指2例,小指3例。病程6~24个月,平均12.4个月。按照Stern等手指近节指间关节挛缩分型标准,均为Ⅲ型。术中切除瘢痕后,手指伸直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3.0 cm×1.5 cm~5.0 cm×2.5 cm,均伴肌腱、神经、血管或指骨外露。采用大小为2.2 cm×1.8 cm~3.8 cm×2.5 cm的邻指皮瓣联合大小为1.5 cm×1.2 cm~2.5 cm×2.0 cm的患指侧方带蒂皮瓣移位修复,其中3例采用2个指侧方带蒂皮瓣。供区植皮或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3个月。患指外形恢复满意,皮瓣质地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及瘢痕挛缩。患指均可完全伸直,患指主、被动屈伸活动恢复满意。末次随访时,近节指间关节最大伸直角度范围10~15°,按照中华医学会近节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标准评定:优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0.9%。结论邻指皮瓣联合同指侧方带蒂皮瓣具有操作简便、修复面积大、术后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是治疗手指近节指间关节严重屈曲挛缩畸形较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法切取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采用逆行法切取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皮瓣切取面积3.5 cm×1.5 cm~4.0 cm×2.5 cm。结果术后2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至3年,皮瓣外形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供区仅留下线性瘢痕,腕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采用逆行法切取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切取方便,供区损伤小,皮瓣不臃肿,外形美观等特点,是修复手部小面积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8位患者8例手指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结果 8例皮瓣全部存活,短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可以依赖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是手部烧伤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畸形,多见于儿童,可一指或多指,手指掌侧有条索状或蹼状瘢痕,手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屈曲挛缩,并常向一侧扭曲,以近指间关节最为严重(图1)。手指长期的屈曲挛缩,可导致深部血管、神经、肌腱的短缩,关节囊、韧带的挛缩,在儿童期由于指间关节长期处于屈曲位,使近节指骨头关节面掌侧长期受压,影响指骨头的发育,可导致指骨头的过度掌倾,这将影响手指松解后的效果和关节的稳定活动。手指屈曲挛缩的矫正,一般矫正至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屈曲30°位即可,即满足功能和外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应用桡动脉掌浅支嵌合骨皮瓣游离转移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9例;手术中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切取皮瓣和骨瓣,皮瓣面积1.5cm×4.0cm^3.5cm×6.5cm,骨瓣大小0.5cm×1.0cm×1.5cm^1.0cm×2.5cm×3.5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9例嵌合骨皮瓣均成活良好。骨瓣平均愈合时间1.6(1.5~3.0)个月,患指外观恢复良好,供区瘢痕轻微,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平均为6.6(5.3~8.6)mm,末次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7例,良1例,中1例。结论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游离嵌合骨皮瓣可同时修复软组织和骨缺损,有利于缩短病程,加快患指功能恢复,是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9.
拉长式弹性牵引矫治烧伤后爪形手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修复烧伤后爪形手畸形的新途径.方法 2006年5月至2010年7月,对12例瘢痕切除松解植皮或皮瓣移植术后畸形矫正不满意的烧伤爪形手,应用个性化手功能支具结合橡皮筋、指端克氏针(或粘胶带)对手指进行拉长式弹性牵引.结果 术后随访0.5~2年,弹性牵引对烧伤爪形手中存在的掌指关节过伸畸形、近侧指间关节屈曲畸形、虎口挛缩均有效果,可将屈曲短缩的手指拉长,也有利于掌弓复位.少部分(8/28)拉长复位的近侧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复发或关节不稳,需关节融合.结论 拉长式弹性牵引是矫治烧伤后爪形手畸形的有效方法,损伤小,效果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携带感觉神经的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游离修复手指中远节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修复中远节指腹缺损的20例患者病例资料,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4.0 cm×1.5 cm,皮瓣切取面积2.5 cm×2.0 cm~4.5 c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带掌长肌腱桡动脉腕横纹掌浅支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血管、神经、肌腱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65例接受带掌长肌腱桡动脉腕横纹掌浅支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皮瓣色泽、弹性、质地,并观察指体外形、功能、痛觉或触觉的恢复;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促进患指功能恢复。结果通过观察与功能训练,65例均获得良好的效果,在较大程度上恢复了指功能。结论带掌长肌腱桡动脉腕横纹掌浅支穿支皮瓣在手指皮肤、血管、神经、肌腱缺损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恢复患指功能。  相似文献   

12.
拉长式弹性牵引矫治烧伤后爪形手畸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修复烧伤后爪形手畸形的新途径.方法 2006年5月至2010年7月,对12例瘢痕切除松解植皮或皮瓣移植术后畸形矫正不满意的烧伤爪形手,应用个性化手功能支具结合橡皮筋、指端克氏针(或粘胶带)对手指进行拉长式弹性牵引.结果 术后随访0.5~2年,弹性牵引对烧伤爪形手中存在的掌指关节过伸畸形、近侧指间关节屈曲畸形、虎口挛缩均有效果,可将屈曲短缩的手指拉长,也有利于掌弓复位.少部分(8/28)拉长复位的近侧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复发或关节不稳,需关节融合.结论 拉长式弹性牵引是矫治烧伤后爪形手畸形的有效方法,损伤小,效果较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修复严重屈曲畸形的Ⅲ期以上掌腱膜挛缩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9月-2017年12月,对8例Ⅲ期以上严重屈曲畸形的掌腱膜挛缩症患者,通过设计连续的"Z"字皮瓣联合邻指皮瓣,切除挛缩掌腱膜,保留神经血管束,皮瓣交叉转移后修复缺损创面,邻指皮瓣供区行游离皮肤移植。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48个月,无一例复发,皮瓣质地及外形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手运动功能优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修复严重屈曲畸形的掌腱膜挛缩症,术后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严重屈曲畸形掌腱膜挛缩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再造手指末节指腹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例手指末节指腹缺损的患者临床资料,20例均采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再造手指末节指腹。经过6~12个月随诊评估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再造手指末节指腹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供区均Ⅰ期愈合,仅留有线性瘢痕,腕关节屈伸功能较术前未见异常。受区皮瓣质地柔软、外观好、功能佳,带有正中神经掌皮支的皮瓣,术后受区感觉恢复良好。皮瓣两点辨别觉达6~9 mm,平均7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5例,良5例。结论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皮瓣质地柔软、外观好、功能佳,供区损伤较小且隐蔽等优点,是再造手指末节指腹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腹部携带皮瓣修复瘢痕性爪形手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9月—2007年9月,对8例11只手瘢痕性手部爪形畸形患者采用腹部携带皮瓣进行修复,Ⅰ期手术松解掌指关节的背屈畸形,腹部带蒂皮瓣覆盖;Ⅱ期手术松解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在腹部皮瓣蒂部近端设计腹部携带皮瓣,依据指间关节创面设计皮瓣大小,断蒂后腹部携带皮瓣修复指间关节挛缩,恢复手部外形,后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术后7例患者腹部携带皮瓣血运良好,无皮瓣坏死或皮瓣危象,创面7~10d拆线;1例出现皮瓣远端小范围血运障碍,经换药后愈合。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手部功能活动自如,无背屈或屈曲畸形,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采用腹部携带皮瓣可同时修复爪形手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减少了手术次数,手部功能可达到满意效果。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腕部掌侧桡动脉浅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6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或骨外露患者,采用游离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并观察疗效。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伤口一期愈合,随访1~12个月,皮肤色泽、弹性、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结论游离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供区隐蔽,供区血管、神经不是主干,对供区损伤小,皮瓣内携带皮神经,术后可恢复良好的感觉,可携带掌长肌腱,为肌腱缺损创面移植提供方便,是修复手指创面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 我科应用游离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9例。4例创面污染较轻, 急诊行皮瓣修复;5例创面污染重, 二期再行皮瓣修复, 切取皮瓣面积为3 cm×2 cm~6 cm×5 cm。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皮瓣外形、色素沉着及感觉恢复情况。结果 9例游离皮瓣均存活, 2例因皮瓣面积过大导致皮瓣边缘起水泡, 后期均褪皮存活, 无血管危象的发生。随访3~11个月, 皮瓣外形稍臃肿, 质地良好, 无色素沉着, 与手指皮肤颜色相符, 手功能恢复良好, 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8 mm, 供区隐蔽、美观, 功能未受限, 均未行二期皮瓣修整术, 患者满意度高。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9例均为优。结论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具有皮下脂肪组织少, 切取简便, 供区方便隐蔽, 可携带肌腱、血管及神经等优点, 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指组织缺损范围1. 0 cm×1. 5 cm~2. 0 cm×4. 0 cm,均有不同程度骨、肌腱外露。结果 22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手指外观满意,活动度良好,供区无瘢痕挛缩,腕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具有恢复时间短、对患手及供区损伤小、血运恒定可靠等优势,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血流、神经桥接型第2趾胫侧皮瓣治疗近指间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3年3月—2019年10月, 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外伤术后近指间关节重度屈曲挛缩(Ⅲ型)患者, 其中男5例、女4例, 年龄17~62岁。切断影响近指间关节伸直的挛缩组织并切除瘢痕组织后, 伸直位近指间关节掌侧创面大小为2.0 cm×1.0 cm~2.5 cm×1.5 cm, 指固有动脉、神经缺损长1.0~1.5 cm。于第2趾胫侧切取与创面大小相同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 用长约1.5 cm胫侧趾足底固有动脉、神经桥接修复缺损的指固有动脉、神经, 于小腿近端胫侧切取全厚皮片修复皮瓣供区创面, 将皮片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和皮片成活情况;随访患者并于末次随访时, 观察患指与第2趾包括其上供受区恢复情况, 同时观测皮瓣修复处及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 对患指行Allen试验检查桥接血管血流通畅性, 按照中华医学会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标准评价患指近指间关节功能。结果术后皮瓣和皮片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5~22个月, 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 皮瓣修复处外...  相似文献   

20.
手指掌侧烧伤后瘢痕所致屈曲挛缩畸形是常见的后遗症,对手的功能损害较大。单纯行游离植皮术修复,往往因皮片后期皱缩而致复发,指侧皮瓣提供的组织量小,修复严重的屈曲畸形常嫌面积不足。我们介绍一种以指蹼为蒂的指背皮瓣,利用中节或近节指背的正常皮肤为供区,旋转至手指掌面修复创面,可以提供较大的组织量,修复较严重的手指屈曲挛缩,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