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三角煤易受采动影响而出现片帮、冒顶等情况。为此,在阳煤一矿8304工作面进行新型注浆材料加固工作面三角煤试验,并对高分子材料和新型加固材料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灌注高分子材料与新型注浆材料均可有效防治工作面三角煤片帮、冒顶,且新型注浆材料造价低,具有较广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王坡煤矿3210孤岛工作面回采期间受三面采空区围岩压力作用以及沿顶板掘进巷道留底煤,巷帮收缩异常、顶板下沉严重、机头三角区顶板破碎以及运输巷安全出口不足的问题,从运输巷全断面挖底、顶板锚索配合π型梁的新支护工艺、机头三角区围岩注浆加固三方面研究了3210工作面巷道维护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采取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孤岛工作面的巷道围岩压力问题,使得作业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详细调查了王坡矿3210综放孤岛工作面的生产地质条件,通过地应力、围岩强度和围岩结构测试对3210工作面进行全面的地质力学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孤岛工作面沿空掘进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沿空巷道产生大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强力一次支护理论,阐述了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对策;并提出了沿空掘巷支护设计方案,在3210工作面回风巷得到成功应用,显著提高了沿空掘进巷道支护效果,保证了孤岛工作面的安全、快速回采。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以王坡煤业3210工作面运输巷为背景,研究了孤岛状态下巷道变形规律,确定了巷道注浆加固和全长锚索的强力支护方案。现场应用状态下,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保持在136 mm,两帮移近量保持在105 mm,锚索受力稳定,巷道围岩完整性得到保证,满足了3210孤岛工作面生产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工程类比法,以王坡煤矿3212、3208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切眼支护设计及回采情况为依据,提出了3210孤岛工作面切眼支护设计方案。通过对王坡煤矿3210孤岛工作面地应力测试并进行分析,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3210孤岛工作面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角与切眼轴向的夹角为28°~51°,对切眼掘进、支护影响相对较小,说明3210孤岛工作面具备"锚网索+工字钢棚"的切眼支护技术实施条件。通过现场应用及切眼矿压观测分析,3210孤岛工作面切眼顶板下沉量及两帮平均收缩量均在可控范围,支护效果远好于预期效果,为切眼设备的安全安装提供了可靠保障。研究成果可以为王坡煤矿其他孤岛工作面切眼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三角区应力集中且矿压显现强烈,导致回采过程中煤壁大面积片帮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工业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寺河煤矿1308大采高工作面端头区顶板三角煤在二次采动影响下的破坏机理,以及大采高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和破坏范围,为防治片帮采取合理注浆区域、注浆时机和注浆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为35 m,在工作面前方8 m处最大,最大值为22.3 MPa,新型无机注浆材料具有不离析、不倒缩、结实率高达100%等优点,能够使煤体完整性和稳定性明显增强,片帮深度减少到平均0.5~0.6 m,注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综放孤岛工作面复合构造破碎带化学加固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漳村煤矿1309综放孤岛工作面褶曲和断层复合构造破碎带特征及开采条件,采用提前加固三角煤和工作面内部加固煤壁相结合,并针对煤壁不同破碎程度分别采用高压化学注浆和聚胺酯木锚杆锚注加固工艺技术,实现了工作面高效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8.
针对王坡煤矿3210工作面回风巷受一次和二次采动影响围岩变形严重、支护体疲劳失效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建立数值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3210孤岛工作面回风巷顶板受到一侧采空区残余应力影响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提出了3210工作面回风巷的顶板支护中锚杆长度、密度、角度等支护设计参数。最终有效控制了回风巷顶板的变形,保证了工作面的辅助运输,消除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唐永 《采矿技术》2013,(4):61-64
根据河南某矿3上、3下煤开采形成的31706、31707孤岛工作面概况,结合理论分析、UDEC软件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孤岛工作面开采之后护巷煤柱应力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与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留设16m护巷煤柱时,煤柱两侧均发生塑性破坏,但中部存在弹性区,煤柱不会发生整体坍塌,但是由于破坏较严重,在回采工程中可对煤柱采取注浆加固等措施,以保证煤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高河矿E1303厚煤层孤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加强停采时煤帮支护强度、保证顺槽超前区域安全、做好收尾期间机头、机尾三角区域的管理,同时,对停采线侧煤帮进行注浆加固,增强巷道顶板支护强度,有效缩短了放顶煤工作面收尾时间,保障收尾期间撤架工作安全迅速,推动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解决大采高工作面三角区在强采动影响下引起的煤壁破碎、片帮等问题,分析了大采高工作面三角区在双采动影响下的破坏规律,采用深浅孔交替注浆加固技术控制三角区,选择合理的钻孔参数、注浆材料。结果表明:注浆加固技术提高煤体的整体性,煤壁片帮率降低了82%以上,保证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王坡煤矿3210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规律,通过对采场S型覆岩结构矿压规律进行分析,并建立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力学模型计算得到3210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初次来压步距为32.4 m,周期来压步距为20 m。进一步使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进行该孤岛工作面的回采作业分析其矿压规律,确定3210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初次来压步距与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35 m、20 m,工作面煤壁前方约9~12 m范围内将出现24 MPa的峰值超前支承压力,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为50 m左右。研究结果可以为煤矿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孤岛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W5303大采高工作面端头区域顶板三角煤在采动作用下易破碎片帮的问题,利用注浆加固的方法对采动影响区进行注浆加固,共使用注浆材料65.85 t。加固后,煤壁片帮量大大减小,减小范围平均为0.4 m,有效地控制了煤壁的片帮。  相似文献   

14.
根据1306综采工作面褶曲和断层复合构造破碎带特征,提前加固三角煤和工作面内部加固煤壁,针对煤壁不同破碎程度分别采用高压化学注浆和聚胺酯木锚杆锚注加固工艺技术,实现了工作面高效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为了解决寺家庄矿15106大采高孤岛工作面顶板裂隙破碎带煤壁片帮及架前顶板冒矸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在回风顺槽超前深孔后退式分段复合预注浆进行加固。通过数值模拟软件UDEC计算了顺槽超前预注浆的注浆参数,得出水泥浆水灰比0.7:1、注浆压力为 15MPa时 以及马丽散注浆压力为10MPa时注浆效果最好。15106工作面推进通过顶板裂隙带时支架压力由5MPa提高到25MPa左右,受力稳定;顶板裂隙带破碎煤岩体胶结较好,不再出现冒矸、滚矸现象,降低了工作面加固的损耗时间,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推进。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某矿3210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中大量锚杆锚索断裂及锚固失效、导致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的现象,对现场锚杆锚索的断裂数量分布和断裂形态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锚杆索支护失效的重点区域,发现大部分锚杆破断的位置都在杆尾螺纹处、大部分锚索破断位置均为杆体中部,进一步分析了巷道围岩破坏的破坏特点及原因。针对巷道支护帮弱的问题,对强帮护顶支护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基于研究针对原有支护,提出了“锚网索加强支护+帮部注浆补强加固”的支护对策,对支护参数及注浆施工参数进行详细设计。在改进支护前后对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拉拔试验检验。结果表明,在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围岩变形量减小,该支护方案能提高巷帮抗变形能力与锚固能力,增强锚杆体锚固结构的弹性模量,能够有效解决锚杆索破断导致的锚固失效问题,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雷春亮 《江西煤炭科技》2020,(1):165-167,171
为了解决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回风侧端头顶板控制问题,针对马道头矿8211工作面的地质情况,通过对回风顺槽超前注浆加固,提高超前支护范围和支护强度,并对回风侧端头三角区煤壁和顶板进行化学浆加固的技术方案,有效控制了顺槽超前区围岩变形和工作面回风侧端头三角区煤壁片帮,保证了工作面端头区顶板安全。  相似文献   

18.
黄辉  郝兵元  魏红 《金属矿山》2014,43(2):45-48
孤岛工作面的自身条件使得巷道矿压显现明显,回采过程中巷道煤壁片帮严重,威胁着回采巷道 的使用及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同时制约着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超细水泥防 治煤壁片帮。分析了超细水泥黏度随凝结时间变化关系,得到了混合浆液的流动性和凝结时间随 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强的结论;了解了注浆材料中加入适量膨胀剂后的效果,计算出体积膨胀率由 原来的1.09倍增加到1.18倍;实验室内做了K8113工作面煤样的抗压试验,测得煤样抗压强度为 2.234 MPa,将块状煤样与超细水泥按照质量比7∶3以上组成黏结骨架,72 h 后测黏结骨架的抗压强度为7.864 MPa。将超细水泥防治片帮的方法应用到K8113工作面后, K8113工作面现场实测数据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