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对可切除的胰头癌、远端胆管癌和壶腹周围癌,根治性切除是其预后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为了达到Rn切除,临床上有多种切除方式如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胰周淋巴结的清扫术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计和应用了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联合D2+胰周淋巴结清扫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基础上进行广泛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治疗远端胆管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关于进展期胃癌是否进行联合脏器切除以及联合脏器切除后胃癌患者是否受益一直备受争议。我们认为,胃肿瘤能否能做到RO切除是实施联合脏器切除的前提,也是胃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不能做到R0切除,则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患者并非获益。关于胃癌联合脏器切除,主要涉及如下三种情况:①为清扫淋巴结而实施的联合脏器切除,主要为清扫脾门周围淋巴结Nos.10、Nos.11组淋巴结而施行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的胃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体尾癌根治术中顺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的手术理念和策略。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共为35例病人施行顺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对病例资料、术中情况(平均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160±53) min,术中出血(190±110)mL。肿瘤长径(46±18)mm,术后病理检查提示32例(91.4%)病人达到R0切除,清扫淋巴结(30.0 ± 10.6)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4 ± 2.6)枚。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在胰体尾癌根治术中,顺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有利于胰后切面的确定,并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胰头癌根治术术式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头癌根治术于1935年由Whipple首创,后入为纪念其贡献,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称为Whipple手术,且沿用至今。嗣后,胰头癌根治术术式在切除范围及消化道重建等方面经历了各种改良及改进,本文仅讨论在根治切除范围方面的几种大家熟知及应用较多的术式,对其适应证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供同道们参考。 一、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切除胰头、胃幽门区、十二指肠、胆总管下段及5~10cm上段空肠以及清扫这些脏器附近的淋巴结,此法为我国大多数外科医生所喜用,也已在全国各级医院中施行。但由于胰头癌多来源于胰管上…  相似文献   

5.
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手术达到D2根治的关键,更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从开腹联合脾切除到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No.10组淋巴结清扫始终是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的难点所在。虽然有研究证实胃上部癌根治术清扫脾门淋巴结可取得好的短期疗效但目前仍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而且脾门区域淋巴结解剖复杂,盲目的清扫,常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胃上部癌根治术中脾门淋巴结清扫不同学者对手术安全性、手术入路、是否联合脾切除、脾血管后方淋巴结是否常规清扫,仍有较多争议。本文将从脾门淋巴结清扫的现状、腹腔镜下不同手术入路、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争议等方面综述目前对胃上部癌根治术中脾门淋巴结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胰头十二指肠进行根治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十二脂肠切除术治疗胃窦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病人6例。胃窦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为本手术的适应证,第1,2站淋巴结转移者临床疗效满意,手术安全性高;第3站淋巴结转移应视为本手术的禁忌证。结果本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术后半年随访,6例病人均存活。术后1年随访,生存5例,术后2年随访,生存4例。结论严格选择病例,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适用于胃癌侵犯胰头、十二指肠的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7.
残胃复发癌的治疗策略取决于癌的浸润深度。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适应证以外的早期残胃癌原则上应行全胃切除术;黏膜内癌应行D1或D1+淋巴结清扫术; 黏膜下层癌应行D1+或D2淋巴结清扫术;缝合部位或吻合口癌应行D2淋巴结清扫术。进展期残胃癌应行全胃切除术和D2淋巴结清扫术。对于能治愈性切除的进展期T3或T4残胃癌,按淋巴流向及淋巴结转移规律行D2+、16a2b1淋巴结清扫术,必要时合并脏器切除。  相似文献   

8.
胃癌扩大切除术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今,胃癌的手术原则是:缩小与扩大切除并存,提高疗效与保存良好的生活质量并重。胃切除2/3以上、淋巴结D2清除术,定名为标准根治术;小于或大于此范围的手术,分别叫做缩小与扩大切除术。胃癌扩大切除术是指原发癌或转移灶直接侵及胃周脏器(T4),或淋巴结转移达N2以远,尚能行根治切除。因此,扩大切除术即是联合脏器切除和/或D2^++或D3淋巴结清除术。适用于ⅢAⅢa和生物学行为较好的部分Ⅳ期局限型癌患者。  相似文献   

9.
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术的适应证及远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术的适应证及远期疗效。方法:观察35例胃癌的大小、大体类型、生长方式、浆膜浸润程度、肿块至脾门的最近距离、4s、4d组淋巴结转移及其与脾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对50例胃癌病人联合脾胰体尾切除病例5年生存率与未行脾胰体尾切除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肿块距脾门最近距离≤5.0cm并呈浸润生长时,与脾门淋巴结转移呈极显著相关(P<0.01),4s组淋巴结疑有转移癌或冰冻证实有癌转移时与脾门淋巴结呈显著相关(P<0.05),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与非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根治术后,比较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肿块边缘距脾门的最近距离≤5.0cm、4s组淋巴结疑有转移或冰冻证实有癌转移、肿块呈浸润性生长并接近脾门时,脾门淋巴结极有可能转移,至少应行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手术,同时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手术并未降低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因此,可以将胃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手术的指征再进一步放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国内外资料显示,胃上、中部癌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1]。D2根治术仍是目前治疗Ⅱ、ⅢA期胃上、中部癌的标准术式。按日本《胃癌处理规约》之规定,就胃上、中部癌而言,脾门淋巴结(No.10)、脾动脉干周围淋巴结(No.11)属第二站淋巴结[2]。所以,完成胃上、中部癌标准的D2根治术就必须清扫No.10、No.11淋巴结。20世纪80年代以前,脾胰体尾联合切除用于清扫No.10、No.11淋巴结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曾一度被认为是清扫胃上、中部癌的标准术式[3]。这种术式引入我国后,也得到推广,而且目前国内的不少医院及医生仍然沿用。然而,关于胃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