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咬文嚼字     
正东庄有个书呆子,说话喜欢咬文嚼字,炫耀学问。一天夜里,他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摇头晃脑地说:"贤妻,速燃银烛,你夫为毒虫所袭!"连说了几遍,他妻子就是听不明白。他又说:"身如琵琶,尾似钢椎,叫声贤妻,看是个什么东西。"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痛得实在熬不住了,一急之下,大声吼道:"老  相似文献   

2.
显老     
正18岁的小赵今年上高一,他惟一的缺点就是长得太显老。一次坐公交车去学校的路上,邻座一个30多岁的男子跟他搭话,张口就来句:"大哥,上哪去啊?"小赵对这样的待遇已是司空见惯,很平静地说了句:"三中。"此男:"噢,是去看孩子的吧,如今的孩子上学是挺苦的。"小赵的脸抽搐了一下,但他忍住了,什么话也没说。谁知此男又来一句:"大哥,你孩子上几年级  相似文献   

3.
那年高中毕业后,我在一家矿厂找了份打"风钻"的工作.说得简单点,就是手持钻机在大块石头上钻孔.也因此,认识了民工"老戚",在与他一起吃住、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淳朴与艰辛和对我的帮助. 由于我是新来的,所以工头安排我跟在一位叫"老戚"的老民工后面干活.第一次见到老戚,他给我的印象是精瘦,个子不高.我见到他,马上毕恭毕敬地对他说:"戚师傅好!"他笑着掐灭手中的烟头,对我说:"新来的吧?以后就跟着我干,你先去换上劳保穿戴,等会儿我教你打钻."我点点头,去工作室换衣服.等我换好衣服时,却不见老戚的人.问了其他工友才得知,老戚扛着钻枪去石场干活了.  相似文献   

4.
愚蠢的人     
李琦 《农家致富》2006,(13):57-57
一天,彼德到一家商店买东西。店老板想向他推销自行车,便说:“你瞧,这里的自行车都很漂亮。我可以挑最好的一辆卖给你,你就可以天天骑着它去。察看你的庄稼了。”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宁乡县坝塘镇养殖户老唐心急火燎地找到我,说他家的猪得了猪瘟。老唐:"一个多月前,我从外地购回56头小猪,前段时间生长情况良好,但就在6天前,小猪出现了不正常,表现挤堆,不爱活动,起初拉黄色、灰色稀便,后来有的拉黑色恶臭粪便,到目前,已死亡了9头。"我问:"那您采取过什么措施?"老唐:"我自己治疗过。注射了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喂过口服补液盐,都没有效果。前天,我又请了村里的防疫员小张,他注射了黄藤素,也没见效。昨天,小张又来了,他解  相似文献   

6.
两种可能     
《农家科技》2008,(5):28
<正>冬天,维佳一家坐在壁炉前干闲事。母亲见他哥哥不在了,便问维佳:"你哥哥到哪儿去了?"可能下河去了。"下河去干什么呢?"有两种可能"维佳说,"如果冰厚,他也许在溜冰;如果冰薄,他也许在游泳。"  相似文献   

7.
我的老家有个人姓杨,人们都叫他老杨.老杨在镇上摆地摊卖菜.自菜摊开张以来,他总是比别人卖得多. 我常回老家,也经常去买菜,对老杨菜摊的生意总比别人好感到很是好奇,于是便问老杨,他则笑了笑说:"你自己看吧!"我于是便有一搭没一搭地走到了另外一个菜摊观察,只见那个菜老板正向一位大爷夸耀自己的蒜头,说自己的蒜头是全镇最好的,也最便宜.大爷半信半疑,说:"你当然说自己的蒜头好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菜老板嘿嘿一笑,说:"那是当然,别人的蒜头就是没有我的个大,又没有我的辣."大爷呢,岁数大了,菜老板如此一说,反而有些反感了.  相似文献   

8.
魏明是我的老乡,业余时间当别的打工者去看录像或去跳舞时,他却在自己的房间里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问他为什么对法律情有独钟,他便说:"我们在外打工,如果不学法、不懂法,就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接着魏明讲述了他学法用法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9.
开会     
李桂芳 《百姓》2005,(11):61
"刁民"刘三被通知参加村民代表大会了,他便忍不住眉飞色舞起来.老婆看他那兴高采烈的样儿,便一边替他扯衣服,一边严肃地嘱咐说:"你去开会要郑重些,别再吊儿郎当的样子,当代表就要好好地行使当代表的权力,别让人笑话咱."  相似文献   

10.
茶余饭后     
正青年问禅师:"大家都说我丑,我真的很丑吗?"禅师端起一杯水,浇到青年脑袋上。青年不解:"你的意思是,我每天都洗头就不那么丑了?"禅师回答说:"丑到端水水更流,举杯浇丑丑更丑。"有一天,医学教授接到医院的邀请去医院讲课。他从实验室拖出一具骷髅,抬到街上,刚要装上车,看见旁边有一个男人,正在死死地盯着这具骷髅。他便解  相似文献   

11.
真是人要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机车偏偏在这时候坏了。 “咋了?”一个过路的小老头儿跳下自行车问道。他一边灵便地跳上机车帮助查看,一边说: “皮带坏了,不同心了。”那车主抬起眼皮扫了他一眼,看他一身早已不入时的旧中山装,一副前锛儿篓后勺子的脑袋已秃了顶,猜他是个找活儿干的主儿,便没好气地吆喝: “去,把杠子拿来!”小老头跳下车,把杠子递了过来, “给,撬棍!”。老头儿动作麻利,是个干活好手。  相似文献   

12.
<正>五一放假的时候,带儿子去散步,中途儿子说口渴,我便给他钱,让他自己去买。儿子走到买饮料的商店门口,大声喊道:"喂,给我一瓶矿泉水。"我听到儿子的叫喊声,觉得非常刺耳。商店老板给儿子找零钱,儿子催促说:"喂,快点!"我看见老板皱了皱眉头,把零钱甩给了儿子。回家后,我把这件事讲给老公听,老公说:儿子怎么在  相似文献   

13.
40岁的老李下岗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整天呆在家里,愁眉苦脸.有一天,老李看到几个妇女在擦皮鞋,他灵机一动,心想擦皮鞋是个上岗的好路子,问题是自己是个大男人,跟女人们混在一起有点不好意思.此时,一位推着自行车的小伙子来擦皮鞋,他突然想到,这年轻人的自行车多脏,擦双皮鞋收两元,我给他擦辆车子收两元钱不算多吧.想到这儿,老李笑着对小伙子说:" 年轻人,我给你擦干净这辆自行车,你给两元钱如何 ?”岂料小伙子一秒钟都没考虑就回答:" 好啊,当然可以 !”老李兴奋极了,当即用擦汗的毛巾擦了起来,一刻钟就擦完了,当他看到手中的两元钱时,心想:嘿,这两元钱来得并不困难,为啥不干 ! 第二天,老李弄了一条矮凳子,两条毛巾,一桶水,选择了一处不影响交通和行人的地方,摆上一块牌子,上书:" 擦洗自行车,收费两元,包君满意.”一天下来,有点出乎意料 - - 居然擦了 12辆自行车,除去中餐 4元,整整赚了 20元.在擦洗自行车时,老李还发现有些顾客的自行车要修整一下,如拧紧螺丝之类,于是他又添置了螺丝刀、打气筒等工具,意在为客人提供更多的服务,以求赢得更多的回头客.老李擦洗自行车卖力认真,如逐个拧紧螺丝帽,轮胎没气了帮助打足气,一个月下来,老李的收入竟有 700多元 .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15,(4)
<正>前阵子跟邻居约好一起去体育馆打球,两人同时出发,我开车,他骑车,没想到邻居却抢了先。看着姗姗来迟的我,邻居拍拍自行车说:"你看,我骑自行车,既经济,又便捷,还能健身!"此后,我开始尝试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没想到,它竟成了我一天也离不开的代步工具。自从骑上它,上班不再迟到,下班可以早点到家,逛街、逛超市也不再为车位困扰。骑在自行车上,看着堵车的长龙被自己远远地甩在身后,感觉些许惬意。最值得一提的是,骑车后,我感觉身体也好多  相似文献   

15.
戒烟     
《农家科技》2011,(7):15
<正>某公患有心脏病,医生劝他戒烟,并且说,如果不能一下子戒掉,可以先改成每天饭后抽一支。一月后,他又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后发现他又有了胃病,大惑不解,问:"这是怎么回事?"可能是因为我为了遵守您饭后一支烟的建议,每天吃饭次数过多而且不规律吧。"  相似文献   

16.
戒烟     
《农家科技》2008,(5):16
<正>某公患有心脏病,医生劝他戒烟,并且说,如果不能一下子戒掉,可以先改成每天饭后抽一支。一月后,他又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后发现他又有了胃病,大惑不解,问:"这是怎么回事?"可能是因为我为了遵守您饭后一支烟的建议,每天吃饭次数过多而且不规律吧。"  相似文献   

17.
云游记忆     
《农村百事通》2007,(22):53-53
自行车,最早被称为滚动木马或快行脚,1791年由法国人西弗拉克发明。现如今,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自行车已经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竟然有人在自行车上跳迪斯科,此人姓陈名良全,是个普通的农民。但他又不普通,因为他几乎走遍了全中国。  相似文献   

18.
正那天,我去老战友家喝酒,席间,他抱怨说,现在找工作太难了,如今,他儿子小宏走出大学校门已经有两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看他满脸的愁容,我便安慰他:"你也别太作急了,虽说现在就业难,只要不放弃,总会有机会的。"也巧了,我的话余音未了,就得到一个好消息,市政府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组织上百家企事  相似文献   

19.
小红 《新农村》2006,(12):22-22
一次,我和几个友人去一个多年未谋面的老同事家玩,他的孩子正在看电视。一阵寒暄之后,那位老同事又忙把孩子叫过来,让他喊我“伯伯”。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性格有点内向,或是受到了干扰,他当着四五个陌生人的面,只是看了我一眼,淡淡地笑了笑,就扭头走了。他爸不高兴了,竟然跑过去揪着他的耳朵,非要他喊我不可,还生气地说:“怎么这样不讲礼貌?”我忙说:“算了算了,不要强迫了。我小时候也是不喜欢喊人的,父亲也是这样强迫我,总是弄得我非常难受。”说得大家都乐了。正因为我小时候吃过被强迫“讲礼貌”的苦头,所以在家里我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来…  相似文献   

20.
马上做     
聂勇军 《百姓》2001,(11):1
一个人春季受到单位排挤,便愤愤地说:老子到深圳发财去,受你这窝囊气!但第二天醒来,他又照常上班,觉得还是忍着点好。夏天来了,职称没评上,他又火冒三丈,逢人便说还是深圳好,靠本事吃饭,但事后他又给自己打圆场,说是再看一看。秋天来了,分房子没他的份儿,他憋了一肚子火。冲到局长办公室门前又悻悻回来了,安慰自己说等年终提干再说。结果年终人事任免压根儿没他的影儿,这一次他好象彻底失望了,也与深圳的朋友像模像样地通了话,但终究没有成行,理由是家里儿子小要人照顾。一年后,当初与他一样受单位排挤的同事有的在深圳买了房,有的开了公司,也有的拥有了私家车,这一下他更后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