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内蒙古10个气象站1993—2017年玉米生育期的逐日气象资料,综合气温、降水、日照气候适宜度指标,建立适合内蒙古地区的玉米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模型检验分析表明此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内蒙古地区玉米受气候条件影响的情况。对近25 a来内蒙古地区玉米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指数特征及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生长的热量和光照条件较好,而水分条件较差,降水不足是限制内蒙古地区玉米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播种—出苗期和乳熟—成熟期气候适宜度指数变异系数最大,是综合气候条件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对内蒙古玉米生长带来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抽雄—乳熟期。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角度,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说明,并根据内蒙古农区近三十年的气候资料和部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分析了在不同的节气,内蒙古地区出现的主要气候特征以及适合的农事活动。要求农业生产者应用节气来安排农事活动时,必须结合各地气候特点,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3.
典型低碳宜居社区人居气候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国平  王凯  吕桅桅  王苗 《气象科技》2015,43(1):156-161
利用武汉观象台近32年气象资料及区域加密站近5年资料,计算了近10年武汉市入四季日及四季长度,并与近30年四季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采用以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及体感温度指数为基础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市一个典型低碳宜居社区进行人居气候舒适性区划。结果表明:近10年来武汉市夏季延长,春秋冬季略微缩短,城市人居气候舒适日在减少;典型低碳宜居社区近10年平均人居气候舒适季129天,供冷季72天,除湿季74天,冷季34天,供暖季132天。社区人居气候舒适性评价结果可以为社区能源科学调度、合理利用自然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气候因子对内蒙古沙尘暴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40年(1961~2000年)的气象资料、沙尘暴资料和气候资料,讨论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频率变化趋势和气候动力因子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近40年期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日数有明显的减少趋势,沙尘暴频率总体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沙尘暴频率趋势的气候动力因子,也就是代表冷空气活动的气候因子周期变化所致.影响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频率时间分布变化的气候主导因子是:大风日数、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亚洲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等代表冷空气活动的气候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地区夏季旱涝急转环流异常特征及其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蒙古地区116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量、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业务内网提供的130项气候监测指数,计算内蒙古夏季旱涝急转指数并分区,分析各分区"旱转涝"和"涝转旱"年的海气异常特征,探讨各气候区夏季旱涝急转指数与前期环流和海温指数的关系,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近...  相似文献   

6.
王长根同志 1 96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气候专业。 1 968年自愿支边来到内蒙古 ,曾先后任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 ,内蒙古农牧业气象中心主任 ,现任内蒙古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专家组组长。为发展我区气象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长期从事应用气候研究和农牧业气象服务工作 ,在多年的工作中立足本职 ,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刻苦钻研气象技术业务 ,多项科研成果获奖 ,1 993年被评为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同时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气象专家。王长根同志作为一名气象科技工作者 ,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 ,通过自己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7.
利用内蒙古116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81—2017年逐日雾观测数据,分析了内蒙古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内蒙古年平均雾日数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雾日数最多的地区是呼伦贝尔市北部;(2)内蒙古雾日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比其他季节更易出现雾天气;(3)内蒙古多雾的站点分布在4个气候区,Ⅰ—Ⅲ区雾日数都显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特征,Ⅳ区1—3月雾日数相对较多,4—6月雾日数最少,之后又呈现增多的趋势;(4)Ⅰ区雾日数年际变化特征明显,近37a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0.27d/10a,在1993年有一次明显的突变过程,Ⅱ—Ⅳ区年平均雾日数37a来呈现波动变化的特征,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近4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气候变化对草原区土壤水分的影响对了解草原退化原因、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近40年气象资料和近20年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利用线性趋势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气候变化趋势和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得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近40年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相似;影响土壤湿度的气象因子主要是降水和蒸发,温度通过影响蒸发而间接影响土壤湿度,蒸降差是分析气候变化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直观指标。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在降水增加不明显的条件下,加速了土壤干旱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宋桂英  王德民  孙永刚  荀学义 《气象》2006,32(S1):71-74
干旱是内蒙古自治区发生最为频繁,对农牧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内蒙古夏季干旱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成因复杂。利用北半球NCEP再分析资料和内蒙古地区气象灾害年鉴资料,从降水量、土壤湿度及水汽输送等方面分析内蒙古夏季干旱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指出土壤属性差、可降水量严重偏少和水汽不能到达等因素是造成内蒙古及华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改善环境,治理环境,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是预防干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离开内蒙古气象局一年了 ,身在南方却心系内蒙古气象事业。在内蒙古工作了 33年 ,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贡献给内蒙古气象事业 ,因此 ,对内蒙古气象事业怀有深厚的感情。今把吴江市气象局的一些情况向内蒙古气象同仁作简单介绍 ,供大家参考。吴江市气象局是一般气候站 ,离苏州  相似文献   

11.
利用内蒙古西部库布齐沙被区与周边区域18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1961—2018年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资料,对比分析了区域气候特征和近58a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库布齐沙被区与周边区域相比,平均气温低,降水量少,相对湿度小,风速大。(2)研究区域分属3个气候区,有4个气候类型;库布齐沙被区大部属于半干旱气候区,气候类型多样。(3)库布齐沙被区与周边区域近58a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相对湿度和风速明显减小,但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库布齐沙被区近58a主要气候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与周边区域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博白县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7~2006年博白国家气象观测站二级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a博白县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博白县年、冬春季气温呈上升趋势,而夏秋季气温上升不明显,博白县气候正在趋向变暖,特别是最近10a来增温最为明显;年降水总体呈略上升趋势;年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余姚市1961年到199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发现近5年的气候特征与前5年、前29年相比有较大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气象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韶关国家级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温湿、风寒、穿衣及综合舒适度评价指数对该区近55年生态旅游气候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韶关适宜生态旅游的时长达8个月,最适宜月份为3—5、10—11月,且翁源、新丰适宜月份较中北部市县多1~2个月;韶关四季分明,较适宜生态旅游季节为春季和秋季,其次是冬季和夏季,且南部翁源、新丰适宜性最佳;韶关近55年来生态旅游适宜性均处在较好状态,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温湿、风寒及穿衣指数年际变化均表明韶关地区略有向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气象异常年表”规定的统计项目,对广西近三十年(1961—1990年)气候极值进行了分析,得出气温、降水、日照等要素气候极值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气象》主要刊登气象科技领域的综合评述及研究论文,包括:天气、气候诊断分析与预测;气象业务技术经验及业务现代化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的有关技术;气象灾害的  相似文献   

17.
崇左市半个世纪的气温及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崇左市气象观测站1957~2007年地面观测资料,对崇左市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基本气候特征、年际变化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崇左市半个世纪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降水呈减少趋势;气温变化包含了27a、14a、3 a的振荡周期,其降水具有25a、14a、5a、3a的周期变化特征。同时气温偏高的时期,降水量偏少。近10年崇左市气温升高趋势非常突出,经气候突变的分析检验,崇左市的气温及降水在同一时间尺度下具有不同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呼和浩特市1961—2006年主要气象要素和2001—2006年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气象环境评价指标,分析由于气候变化对呼和浩特市气象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呼和浩特城区近50年气候变暖明显,热岛效应显著,呈现降水量减少趋势及暖干化的气候特征明显。②呼和浩特城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呈减少趋势,尤其是沙尘暴、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逐年减少,降低了大气颗粒物(PM10)的浓度。③呼和浩特市的首要污染物PM10主要发生在集中采暖和风沙较大的冬半年,且冬季辐射逆温、热岛效应有增强趋势,对污染物扩散不利。④呼和浩特城区冬半年寒冷程度不太明显,夏半年舒适度指数虽有上升趋势,但低于偏热不舒适标准,比较适合避暑休闲。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西常规气象资料和主要气象灾害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50a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冻害和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雷暴、龙卷风、飑线等),广西气象灾害具有灾种多,灾害频繁、灾情严重的特点;近50a来广西气候存在明显变暖趋势,升温速率为0.145℃/10a,在这种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气象灾害的变化表现为降水呈现两极化发展态势,干旱和洪涝频率同时增加,高温事件增加,低温事件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增加,气象灾害严重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地区旱涝变化的长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500年我国旱涝等级历史资料及新中国40多年气象资料,采用天气、气候及统计方法,计算了中线地区干旱指标,分析了华北地区和汉水上游水库库区干旱分布特征、各区区域性干旱遭遇及库区供水区与北方需水区旱涝变化的长期特征,供南水北调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