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九五”以来,特别是1998年潍坊市被列为全国节水示范市以来,该市进一步加强了对节水灌溉工作的领导,层层成立了节水灌溉领导机构,确立了“模式带动,典型引路,规模开发”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国家级节水示范市为契机,充分发挥国家、省、市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节水灌溉发展步伐。仅“九五”期间,潍坊市就投入节水灌溉资金3.2亿元,其中  相似文献   

2.
自动灌溉法国国立农艺研究所研制成自动灌溉装置,即在作物茎秆或果树枝等部位,安置一些特制的“触角”,以测试作物的细微变化。当作物不能从土壤中获取水分时,必然消耗本身茎秆或果枝中的水分,因此会呈现外形缩小的迹象,“触角”立即将其译成信号传给计算机,计算机便指挥启用灌溉装置,不仅准确,而且效率很高。无水灌溉苏联设计出一种无水“灌溉”的方法。他们在糖用甜菜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推广的水稻灌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浅晒浅”和“浅晒浅湿”灌溉模式 以上两种灌溉模式主要有以下优点。 ①符合水稻需水特性。据测定,水稻叶面蒸发只占水稻生育过程中耗水的15%~20%,以上两种灌溉模式完全可以满足其需要。由于浅水层灌溉,静水压力比深水灌溉小,所以渗漏损失也小,两者相差5%~9%。  相似文献   

4.
水稻灌溉效益与节水灌溉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农田灌溉效益试验,能够较可靠地解决灌溉效益的定量分析等实际问题.节水灌溉技术,是研究如何减少水量的无效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经济效益.泉州市灌溉试验站1989年起,先后开展水稻灌溉效益与节水灌溉新技术研究,提出灌溉效益分析可用货币指标代替传统的物量指标表示法和水稻“少灌多蓄”节水灌溉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探求水稻的高产省水灌溉方法,我们试验站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经过不断总结提高,“前深、中薄,后间歇”的灌溉技术,获得了增产省水效果。1984年又用18个小区,分别按“前深、中薄、后间歇”、“浅灌勤灌”和“浅、后干湿”三种灌溉方法,各自进行6次循环试验。按第一种方法灌溉的早稻平均亩产984.3斤,比按第二种方法增产206斤,比按第三种方法增产113.2斤。  相似文献   

6.
在菏泽地区这块鲁西南黄泛平原上,解放前是无灌溉可言的;解放后,确切地说是在1958年后,才开始了大规模的灌溉实践。为了利用黄河水解决农业缺水,当时提出要实现“水利化”,到1974年又描述为“建立完整的排灌系统”。三十年来农田水利工作的发展过程的实质,就是对“灌排合一”和“灌排分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阐述了广西钦州地区“八五”期间,通过水稻灌溉试验,根据水稻各个生长时期,采用“薄,浅,湿,晒”的科学灌溉方式,和开展《千万亩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工作等,使水稻科学灌溉由小范围逐渐推广应用到大面积,使现有的灌溉水源细水长流,达到既高产稳产又节用水,取得了可喜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自动灌溉:法国研制成自动灌溉装置,即在作物茎秆或果树等部位,安置一些特制的“触角”,以测试作物的细微变化。当作物不能从土壤中获取水分时,必须消耗本身茎秆或果枝中的水分,因此会呈现外形缩小的迹象。“触角”立即将其译成信号传给计算机,计算机便指令启动灌溉装置。 无水灌溉:俄罗斯设计出一种无水“灌溉”的方法。通过改装农用喷雾器,在甜菜叶上洒一层白的熟石灰粉,喷洒的浓度以不影响土壤的酸性结构为宜 一大片白色的田野能对阳光起到良好的反  相似文献   

9.
推广水稻“控灌”节水灌溉,是从改变水稻生态环境入手,改水层灌溉为控制土壤水分灌溉。减少水面蒸发和渗漏,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并保证水稻增产、增效的目的,即  相似文献   

10.
去冬今春以来,我省节水灌溉工作势头猛、进展快,截止5月中旬,我省各地群众自发建成节水灌溉面积7万亩,涌现出了自力更生发展节水灌溉的“合阳精神”;多方筹资每年投入1600多万元,5年新增18万亩节水面积的“临潼决心”;以多种经营促节水灌溉,以节水灌溉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未央路子”及利用小畦灌驱动灌区节水之轮的洛惠渠管理局。为及时总结、推广各地节水先进经验,省厅5月20~22日在临潼召开了全省节水灌溉现场会。这次会议,使与会同志提高了发展节水灌溉事业的认识,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学到了经验,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心,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了更好地学习宣传合阳、临潼、未央及洛惠渠管理局的经验,现将这些材料整理刊登,供各地、各灌区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地下滴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滴灌是在滴溉技术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文中对地下滴灌的技术设备、技术特点、效益分析进行了综述,以促进我国推广应用地下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12.
涌泉灌是一种新兴的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其独特的灌水方式,近年来在运城市的一些果园发展较快。文中就其在果园中的灌溉模式、灌溉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于果园的灌溉技术,以供同类地区发展涌泉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石羊河流域井灌区管道灌溉系统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斌  王以兵  丁林 《人民黄河》2012,(1):102-104
为了探求石羊河流域井灌区管道灌溉系统优化模式,对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与变频调速技术进行配套,采用"恒压变量"研究方案对各灌溉技术间流量与压力协调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水泵的转速大于最低合理转速1 710 r/min时,在喷灌、滴灌、管灌3种工作条件下,水泵效率均较高,基本在高效区运行,同时也说明"恒压变量"一整套水泵调速工况点参数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河北平原三河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应用的实践,提出了一种可称之为“支管退行式畦灌”的节水地面灌溉形式。这种灌溉形式属于畦灌,但可适用于畦长超过75m的长畦,畦长最长可达到200m以上,而且对地面平整度要求不高,同时又具有小畦灌的节水效果,在实现均匀灌水的情况下,可以达到750m3/hm2的灌水定额。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华北平原地区旱作大田作物田间灌溉方式的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地面灌水方法存在着蒸发量大、深层渗漏多,水分利用效率低,田间灌水均匀度差等问题。为了提高旱作大田的水分利用效率,提出一种新的灌溉新技术——旱作膜袋灌,实现适时适量精细控制灌溉。通过试验研究,膜袋灌能够较好地提高大田作物的田间水分利用效率,避免沟灌、畦灌等传统地面灌水方法存在的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同时也能够解决滴灌、微润灌、喷灌等灌水方法易堵塞、系统复杂、田间工程量大和经济成本高等问题,对现代的高效节水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畦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畦灌是我国北方地区目前最主要和使用最广泛的灌水方式之一,与其他灌溉技术相比其设施简单、易于运行,但浪费水量是制约该技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畦灌的技术要素、水平畦灌技术、畦灌流动模拟3个方面综述了畦灌技术的现状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畦灌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畦灌入渗机理的完善、畦灌流动模拟的优化及畦灌技术评价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廖云  陈少峰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10):1095-1097
地面灌溉至今仍是我国农村最普遍采用的灌溉技术。研究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对各种水的利用,以及提高农业水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河北平原井灌区灌溉节水与土地管理机制矛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北平原井灌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产生问题的原因。文章指出,正确应对目前农村土地分散经营格局与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矛盾是进一步推广灌溉节水的重要途径。文章强调,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喷灌节水技术推广的应用平台,灌溉用水实行计量是农业节水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灌区优化配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水资源缺乏、农业灌溉用水低效的现象,介绍了非充分灌溉优化配水技术、灌区水库调度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了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表明番茄膜下滴灌比沟灌节水,增产省工,膜下滴灌仅为沟灌用水量的75%,增产36.8%。膜下滴灌可使作物根系层的水分条件始终处在最优状态下,同时能够保持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调节土壤水、气、热,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使作物缓苗快,上市早、品质高。膜下滴灌能改变农田生态环境,使番茄病毒危害减轻,是增产,增值的防止病害的有效途径,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