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0前言液压油缸活塞杆一般镀硬铬,对耐蚀性有较高要求的镀半光亮镍/光亮镍/硬铬。活塞杆镀镍层套铬时常出现发花现象,镀层表面无金属光泽,严重影响杆体的外观质量。造成镀铬发花的原因较多,如镀镍后活塞杆放置时间过长、镀镍后清洗不良、镀铬液中杂质过多等。本文重点介绍了活塞杆镀镍层套铬时发花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1工艺流程→→→→上料清洗除油活化镀半光亮镍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一次硫酸盐三价铬镀铬出现镀层发雾和发花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由于添加剂中糖精钠与其他成分消耗不平衡,因此按糖精钠的分析结果比工艺上限高来维护镀液,势必造成表面活性剂一类的中间体含量严重偏低。向镀槽中适量补充添加剂,使表面活性剂中间体含量达到工艺要求之余,过量的糖精钠不会对镀液造成影响,于是故障得到了排除。  相似文献   

3.
八七年七月我厂滚镀槽的生产位置进行调整,在此以后,我厂φ65-2扬声器下夹板出现中心孔及四周发黑的现象,严重影响生产,我们对故障现象进行现场分析研究。第一步:对槽液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各种成分含量均正常,槽液温度也正常。为了增强镀液深镀能力,将镀液适当进行了稀释,经试镀仍有发黑。第二步:加强前处理,将零件重新机械滚光,与此同时用0.3g/LCK-778对镀液进行处理,经过试镀效果仍不佳。第三步:我们对硅整流器进行检查,电流、电压均属正常(电压显示值:10V)同时又用示波器并联于镀  相似文献   

4.
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活化表面状态对镀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研究了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活化后表面状态对镀速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后表面FO比值较小时,镀速较快。这种现象与氧化镁在镀液中的溶解造成较多的基底与镀液中镍离子的置换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近中性(pH=5.5 ~ 6.0)滚镀镍工艺,其镀液由硫酸镍、氯化镍、硼酸、开缸剂、柔软剂、主光剂和润湿剂组成.用于锌合金滚镀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机械或化学除油、活化酸盐活化、预镀碱铜、硫酸活化、镀中性镍和离心机烘干;用于铝合金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热浸除油、酸活化、一次浸锌、硝酸退锌、二次浸锌、镀中性镍和烘干.给出了各工序的工艺条件及日常维护、故障处理的方法,对比了该中性镀镍液与普通光亮镀镍液对锌杂质的容忍度.采用该中性镀镍工艺可在锌、铝合金工件上获得有亮丽金属光泽的镀镍层,既提高了成品率和生产效率,又节省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1电镀故障中的假象1.1关于故障中的假象问题从下述三个实例,可了解电镀故障中的假象。实例1自行车瓦盖又称挡泥板,电镀铜/镍/铬。工艺流程:镀前处理预镀镍光亮硫酸盐镀铜全光亮镀镍。在电镀过程中发现镀件从光亮镀铜槽出来后,铜镀层呈镜面光亮。经过镀光亮镍后,发现光亮镍镀层表面出现白块、白条等疵病。当时给操作者的感觉是故障出在光亮镀镍工序。经查找,光亮镀镍工序没发现问题,故障仍未解决。起初为了维持生产,镀完亮镍后只得进行抛光,但过了几天后抛光也不行了,不得不查找电镀亮铜工序。发现镀铜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含量偏低而引起的故…  相似文献   

7.
1 概述  锌合金压铸件滚镀镍工艺最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为起泡和发黑 ,针对起泡现象 ,笔者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结合金相显微镜剖析 ,基体粗糙多孔而引起的起泡 ,呈不规则形状 ,并且出现的部位相似 ,可以采用氰化镀黄铜为预镀底层 ;而镀前处理不良和电镀时工艺维护不当引起的起泡 ,呈半圆球形状 ,随意分布。采用振动除油工序代替以往的化学除油工序。实践表明 :工件经过 30~ 6 0min的振动除油后 ,工件的表面洁净度和光泽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其后的酸洗活化工序增加了工件表面的腐蚀微孔 ,强化了工件的表面活性 ;从而确保基体与镀层间良好的…  相似文献   

8.
某厂根据产品加工的需要自行设计按装一条镍→镍→三元仿金工艺生产线,设备按装完毕后,按各工艺配方配制溶液,投料经吊镀试验产品合格,正式投产时,滚予镀镍镀层正常,在滚镀光亮镍时,镀层无光亮,呈半光亮镍色泽,延长滚镀时间均无效,并且镀层边缘有磨损现象出现,试镀半月有余,多方排除故障仍未解决。从现场看设备是正常的,问题主要是滚镀光亮镍镀层无光泽,因此,应从光亮镍环节入手找问题,经对滚桶的转速进行测量,转速为18.5r/min,又按此转速将滚桶内装入大小二种规格产品各半进行混合试镀,结果发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镀银层与基体有良好的结合力 ,一般都要预镀铜 ,这既增大了银层与基体的接触面积 ,又使抗拉强度和撕裂力增大 ,同时还能填平镀件的凹处 ,使镀层均匀细致。有一段时间 ,我单位镀件表面出现粗糙的疵病 ,镀层表面有银瘤。故障出现后按常规从镀银工序、镀银液组分、电源参数以及电解除油液、活化液等方面去分析 ,但收效甚微。通过试验 ,找到了根源 ,预镀铜的质量是影响银镀层粗糙的因素之一。通过对焦磷酸盐预镀铜、氰化物预镀铜的对比试验 (霍尔槽试验 ) ,发现预镀 5~ 15min的氰化物镀铜的镀银层外观银瘤多、结晶粗大 ,必需预镀 4 0…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粒度为106~180μm的WC粉末,通过超声波化学镀镍制备了一种表层具有金属特性而内部具有陶瓷性能的WC-Ni复合粉末介绍了该化学镀镍的工艺流程及各个工序讨论了各工艺条件对镀速的影响以及镀液中WC的加入量对粉末施镀前后增重与镀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粉末的微观形貌,通过能谱仪对抱镀后的粉末表层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化学镀镍处理后的WC颗粒外观良好,且颗粒表层镍磷体积分数达到了98%以上该WC表面超声波化学镀镍工艺具有成本低、镀液稳定、易于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