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用量少、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RF组)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组(BF组)。RF组:0.75%罗哌卡因2 ml+芬太尼1 ml(25μg),BF组:0.50%布比卡因2 ml+芬太尼1 ml(25μg)。观察两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RF组感觉阻滞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明显长于BF组(P<0.01);RF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恢复时间短,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短,Bromage评级效果更好(均P<0.05);BF组较RF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腰硬联合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感觉阻滞充分,运动阻滞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骨科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3例患者实施0.50%罗哌卡因(剂量10 mg)+1%利多卡因(2 ml)腰硬联合麻醉为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0.75%罗哌卡因(剂量15 mg)+1%利多卡因(2 ml)腰硬联合麻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情况、感觉阻滞效果、运动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CD3~+、CD4~+、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在T1时显著降低,在T3时降至最低点,在T4时明显升高。观察组CD3~+、CD4~+、CD4~+/CD8~+、NK细胞数量在T1、T2、T3、T4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Ta时显著降低,在Tc时降至最低点,在Td时恢复正常。两组中心静脉压在Ta时显著升高,在Tc时升至最高点,在Td时恢复正常。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Ta、Tb、Tc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压在Ta、Tb、Tc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平面出现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最高平面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改良Bromag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0.75%罗哌卡因(剂量15 mg)+1%利多卡因(2 ml)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麻醉起效快且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任为联 《山东医药》2015,(12):70-71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妇科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左旋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检测麻醉诱导前(T0)、手术45min(T1)、术后1 d(T2)血清皮质醇(Co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两组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0时两组血清Cor、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T2时观察组血清Cor、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均轻微,但左旋布比卡因可减轻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王昊 《山东医药》2010,50(44):109-11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麻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拟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罗哌卡因20 mg)、A组(1%罗哌卡因20 mg+舒芬太尼5μg)和B组(1%罗哌卡因15mg+舒芬太尼5μg),记录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总镇痛时间及肌松程度等指标。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达T10平面时间和最高平面时间短于B组与对照组(P均〈0.05),恢复至T10时间和镇痛时间长于B组与对照组(P均〈0.05),3组间血流动力学和运动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后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延长,并能减少罗哌卡因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不同麻醉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50例糖尿病下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选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布比卡因予以麻醉,对两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不同麻醉药物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等级,试验组患者中麻醉效果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的人数为25例,Ⅳ级0例,对照组患者中麻醉效果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的人数为24例,Ⅳ级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的麻醉镇痛效果的起效时间、麻醉的持续时间、患者痛觉与运动的恢复时间,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于麻醉效果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下肢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并行腰硬联合麻醉起到的效果更加理想,安全性也更高,当血糖水平适宜时,麻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麻醉在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进行剖宫产术96例糖尿病产妇,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研究组48例。对照组应用0.5%等比重罗哌卡因2 mL麻醉,研究组0.4%等比重罗哌卡因2 mL麻醉。结果两组感觉阻滞平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romage评分、术毕Bromage评分大于研究组,对照组术毕感觉阻滞平面低于研究组,研究组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各项血流动力性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在T1、T2、T3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前、胎儿娩出时、胎盘娩出时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片即刻、胎儿娩出2 h后、胎儿娩出6 h后血糖水平对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呼吸抑制,但研究组恶心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中,浓度为0.4%等比重罗哌卡因2 mL的麻醉效果较好,其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较短,利于患者术后感觉、运动的恢复,同时对产妇血糖水平的影响较少,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也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同等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n=30)和罗哌卡因组(n=30);硬膜外隙注入试验量1.33%利多卡因3ml后,分别再小剂量(3ml)分次注入0.75%布比卡因或0.75%罗哌卡因至要求麻醉平面。分别观察感觉阻滞平面及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镇痛效果、手术时间、用药总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运动神经阻滞则起效缓慢、维持时间短及下肢运动阻滞强度弱,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罗哌卡因麻醉应用于妇科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将40例择期行肛瘘或痔切除手术的男性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0.4%罗哌卡因行硬膜麻醉;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75%布比卡因2 ml 10%葡萄糖1 ml)于L3~L4行腰一硬联合阻滞.对镇痛不全者静脉应用芬太尼并记录用量.结果 应用麻醉药后30 min内,两组收缩压(SBP)、HR、SpO2均在正常范围;观察组痛觉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最高温觉消失平面均为T9;镇痛效果评分(VAS)、下肢肌力评分及自主提肛肌活动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中均未追加局麻药.认为0.4%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既能达到满意镇痛效果,又能保留患者术中自觉的提肛功能,便于术者及时观察手术部位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在下肢创伤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单侧下肢创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轻比重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组(Light组)和重比重传统腰麻组(Weigh组),手术时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不同比重罗哌卡因1.5~2ml和2.5~3ml实施麻醉。结果 Light组取得了与Weigh组相同的麻醉效果,其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达最高阻滞平面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Weigh组(P均〈0.05),最大感觉阻滞平面低于Weigh组(P〈0.01)。表明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用于单侧下肢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与硬腰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包括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大感觉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与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中心静脉压、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最大感觉阻滞平面较对照组大,最大感觉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长,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均较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术中2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心率、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术前,术中收缩压显著低于术前(P均0.05),术中观察组中心静脉压、心率、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硬腰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好,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对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局麻药浓度配方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0.5%罗哌卡因45 m l(Ⅰ组)、0.375%罗哌卡因60 m l组(Ⅱ组)和0.5%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60 m l组(Ⅲ组),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Ⅰ组腰丛、坐骨神经分别给药27、18 m l;Ⅱ组和Ⅲ组腰丛、坐骨神经分别给药36、24 m l,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下肢感觉、运动阻滞程度及阻滞时间。结果三组中,Ⅱ、Ⅲ组感觉阻滞满意程度高于I组,Ⅲ组感觉阻滞起效最快,Ⅱ、Ⅲ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和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时,等剂量下提高局麻药的容量更有利于达到满意的阻滞效果,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混合配伍可缩短起效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麻醉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腰硬联合麻醉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并选择罗哌卡因适宜浓度.方法 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0.2%罗哌卡因组(A组)、0.3%罗哌卡因组(B组)、0.4%罗哌卡因组(C组)和0.5%罗哌卡因组(D组).椎管内麻醉摆体位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各组均注入20 mL相应浓度的罗哌卡因.于阻滞6、12、24和48 h时,行被动运动VAS评分和主动运动VAS评分,记录屈髋角度,记录阻滞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及阻滞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阻滞6、12、24 h,与A组比较,C、D组被动运动VAS评分和主动运动VAS评分降低(P均<0.05),A、B组比较,P>0.05;C、D组比较,P>0.05.四组阻滞6、12、24、48 h的屈髋角度比较,P>0.05.与A组比较,B、C、D组舒芬太尼用量降低(P均<0.05).四组恶心呕吐和谵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麻醉前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腰硬联合麻醉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中有较好的效果,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为0.4%.  相似文献   

14.
李圣君 《山东医药》2012,52(2):93-9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而对照组则仅给予罗哌卡因腰麻;观察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药物起效时间、肌肉松弛程度等。结果手术开始时,观察组SBP为(101.42±7.48)mmHg、DBP为(62.06±7.37)mmHg、HR为(100.68±8.94)次/min,对照组分别为(108.65±8.32)mmHg、(67.84±7.63)mmHg、(108.45±6.30)次/min;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为(58.84±11.59)s,运动恢复时间为(92.13±12.74)min,痛觉恢复时间为(55.37±10.35)min;对照组分别为(60.10±0.62)s、(78.95±11.68)min、(53.56±9.63)min,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肌肉松弛程度极满意率为65.12%、满意率为32.56%、不满意率为2.33%,对照组分别为41.86%、39.53%、18.60%;两组极满意率、不满意率比较,P均<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对患者血压、心率影响小,肌肉松弛程度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拟于高位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予0.375%盐酸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两组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镇痛效果、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后MAP、HR、SPO2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均<0.05).结论 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与布比卡因比较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小,更适合于高位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ASAⅡ或Ⅲ级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分别以0.4%罗哌卡因溶液50 ml(R组)及含0.5μg/kg右美托咪定的0.4%罗哌卡因混合溶液50 ml(RD组)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记录2组患者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镇痛时间,记录2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压(SpO_2)及恶心呕吐、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R组相比,RD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5);RD组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基础值及R组比较,RD组注药后15、30、45及90 min时MAP下降(P0.05);RD组注药后15、30、45及90 min时HR减慢(P0.05)。但2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神经损伤及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0.5μg/kg混合罗哌卡因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以明显延长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时间,且不增加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安全有效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受到右美托咪定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0.4%罗哌卡因,而观察组则运用0.3%罗哌卡因,并且两组分别加入右美托咪定1μg/kg,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均较长,且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Ramsay评分和VAS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将右美托咪定运用在0.3%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能够使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延长,获得较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心肺功能不全高龄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采取的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照组39例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实施麻醉后的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以及手术过程中心电监测情况,评价腰-硬联合麻醉在心肺功能不全高龄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电监护监测的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心肺功能不全高龄患者手术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应用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病室自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8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0例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为对照组;435例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麻醉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实施有效率等,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实施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患者麻醉实施有效率为98.0%,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对照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0%,且观察组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而且能够有效延长患者麻醉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胸腔镜下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56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ESPB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ESPB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感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同时相血流动力学,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R于麻醉30 min后达到高峰,麻醉2 h后下降(P>0.05),观察组麻醉30 min、2 h后HR高于对照组(P<0.05),Sp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3 h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2 h和术后24 h 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24 h VAS评分与术后12 h相比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3 h、12 h和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ESPB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患者,有利于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较好,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