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筛选老年全身麻醉非心脏手术后苏醒室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记录患者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及美国麻醉医师学分会(ASA)分级。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筛选及风险值预测模型建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值预测效能。结果 共纳入399例患者,其中发生全麻术后低体温83例(20.80%),未发生低体温316例(79.20%)。年龄[OR=1.64,95%CI(0.86,2.89)]、手术时间[OR=1.24,95%CI(0.76~2.25)]、术中出血量[OR=2.38,95%CI(1.42~3.69)]、ASA分级[OR=2.03,95%CI(1.53~2.91)]是老年患者全麻术后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重指数(BMI)[OR=0.68,95%CI(0.32~1.04)]是老年患者全麻术后低体温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35)。低体温风险值=1.141+0.041×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腹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腹部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根据术中低体温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鼓膜温度<36℃)和非低体温组,并统计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和数据,分析影响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患者出现术中低体温53例(39.26%);两组性别、术前基础体温、麻醉分级及手术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方式、麻醉时间及术中输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岁、体重指数≤24 kg/m^2、手术方式(开腹)及麻醉时间>2 h均是老年腹部全身麻醉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前,需充分考虑相关危险因素,提前制定预防措施,以降低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全身麻醉下ESD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使用红外耳温针(Braun PRO4000德国)测量我院2017年1~9月符合标准的ESD患者鼓膜温度。结果 纳入患者102例,术中低体温发生18/102例(17.65%),其中最低体温为35.5℃,麻醉时间大于1小时的患者中共56例,其低体温发生13/56例(23.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 OR值为0.80,95%CI为0.66~0.97,P=0.02 ;入室体温OR 值为0.01,95%CI为0.00~0.13,P=0.00。结论 入室体温和BMI可能是全麻下ESD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镜医务人员应重视对低体温的危险人群的体温监测及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发生术后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21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数据库内行TURP的患者1 193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低体温,将患者分为2组。术后低体温组(H组)患者83,术后正常体温组(N组)患者1110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手术时间、麻醉方法、麻醉时间、输注晶体液量、输注胶体液量及冲洗液量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术后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间年龄、麻醉时间、麻醉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龄(OR=1.041, 95%CI 1.009~1.074)和硬膜外阻滞(OR=2.829,95%CI 1.594~5.023)是TURP患者发生术后低体温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采用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发现,老龄和硬膜外阻滞是TURP患者发生术后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联合加温护理策略对腹部大手术患者体温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宁波市第二医院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大手术患者60例,根据在术前准备室采取不同加温策略随机分为2组:加温毯复合输液加温组(联合组)和常规棉被加温组(常规组),各30例.2组患者在术前准备室停留时间至少30 min.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液体总出入量、术中各时间点体温变化及苏醒期相关不良事件.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总的出入量、麻醉拔管时间、引流量和躁动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T0时体温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与T0时体温比较,常规组患者T2-T6时体温明显降低,联合组患者T1-T2时体温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体温比较,常规组患者T2-T6时体温明显降低,联合组患者T3-T6时体温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组相比较,常规组患者T1-T6时间点体温明显降低,术中低体温和苏醒期寒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术前联合加温护理策略,可显著预防腹部大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提高苏醒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发生恶心呕吐(PONV)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2015年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因胆囊良性疾病行LC的320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PONV分为PONV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相关可能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C后发生PONV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C,PONV发生率为58.13%(186/320),其中101例(31.56%)发生于术后6h内。PONV组和对照组性别、体质指数(BMI)、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复苏时间、术中留置胃管、术中气腹压、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术后疼痛、吸烟史、术前焦虑、晕动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910)、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长(OR=4.419)、术中气腹压≥14mm Hg(OR=3.394)、不吸烟(OR=0.443)、有晕动病史(OR=3.377)是LC后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长、术中气腹压≥14mm Hg、不吸烟、有晕动病史是LC后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可控危险因素,将有助于预防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分析影响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收治的146例行腹部大手术的高龄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及术中低体温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146例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中,发生术中低体温患者共76例(52.05%),发生术中低体温患者麻醉恢复期寒颤、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24kg/m2(OR=0.212, 95%CI 0.073~0.615)及输液加温(OR=0.459, 95%CI 0.279~0.756)是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保护因素,而麻醉时间≥3h(OR=2.010, 95%CI 1.604~2.518)、术中输液量>2000ml(OR=1.912,95%CI 1.164~3.139)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术中低体温会增加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建议采用复合措施,以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THA)或膝关节置换(TKA)的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58例为DVT组,未发生DVT的127例患者为无DVT对照组.结果:185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DVT发生率为31.4% (58/185),其中21例接受THA手术(21/118,17.8%),37例接受TKA手术(37/67,55.2%);血栓形成部位:腓肠肌静脉血栓38例,胫后静脉20例.x2检验显示两组年龄≥65岁,人体质量指数(BMI)≥25kg/m2,膝关节置换术,全身麻醉,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家族史者有显著差异(P<0.05~<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8.352,P=0.006),BMI (OR=4.639,P=0.011),麻醉方式(OR=7.345,P=0.008),手术方式(OR=3.235,P=0.018),VTE家族史(OR=7.749,P=0.007)均为DVT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关节置换手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应注意降低体重,改进麻醉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导致老年脊椎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中医院麻醉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脊椎手术的老年患者670例,根据患者气管拔管后是否再次气管插管分为再次气管插管组11例和非气管插管组659例,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需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为1.64%(11/67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前脉搏氧饱和度(Sp O2)、合并术前2周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诊手术、手术部位、术后30 min血红蛋白≤90 g/L、手术时间与术后再次气管插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SA分级≥Ⅲ(OR=9.65,95%CI 2.362~29.384,P0.05)、手术时间≥4 h(OR=9.485,95%CI 1.620~88.002,P0.05)、合并COPD(OR=13.25,95%CI 5.852~37.251,P0.05)是老年脊椎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结论 ASA分级≥Ⅲ、手术时间≥4 h、合并COPD是老年脊椎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全麻下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240例,分析术后苏醒延迟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全麻下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延迟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分析影响全麻下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调查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饮酒史、贫血史、呼吸功能障碍、ASA分级、TNM分期、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复合硬膜外麻醉、术中输血、术中输液量、低体温、手术方式。[结果]240例中,发生术后苏醒延迟53例(延迟组),发生率为22.08%;未发生术后苏醒延迟187例(无延迟组),发生率为77.92%。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延迟组与无延迟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贫血史、ASA分级、手术方式、TNM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复合硬膜外麻醉和术中输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年龄、饮酒史、呼吸功能障碍、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和术中低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史、呼吸功能障碍、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和术中低体温为影响全麻下老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胸科医院行脊柱结核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2例,后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48例。根据患者术中否发生低体温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91例)和非低体温组(10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中液体总入量(含输血量)、麻醉时间和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式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中有91例术中发生低体温,发生率为45.5%,体温最低为33.7℃。低体温组行开胸手术者31例(34.07%),非低体温组行开胸手术者18例(16.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脊柱结核患者行开胸手术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风险是未行开胸手术者的2.17倍(95%CI:1.09~4.33)。结论 开胸是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实施老年大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描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最终纳入分析96例患者资料,老年腹部大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53.1%(51/9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OR=0.293,95%CI:0.100~0.865,P=0.026)是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而驱动压力>18 cmH2O(1 cmH2O=0.098 kPa)(OR=3.300,95%CI:1.148~9.434,P=0.027)和术中出血量>500 ml(OR=4.444,95%CI:1.091~18.180,P=0.037)是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腹部大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关注,腹腔镜手术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而驱动压力>18 cmH2O和出血量>500 ml会增加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PCI手术治疗的226例冠心病患者(非糖尿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患者是否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分为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和非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前(t0)、术后1 h(t1)、术后2 h(t2)的血糖水平,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226例患者中有165例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发生率为73.01%;两组患者在性别、梗死类型、置入支架的血管数、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高血糖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高于非高血糖组,且高血糖组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的发生率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6.105、15.641、19.116、13.015、5.294、15.180、46.443,P 0.05);两组患者t1、t2时血糖水平高于t0,t2时血糖水平高于t1,且高血糖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支架数量≥3个、Killip分级≥Ⅱ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为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11、2.894、9.202、11.699,P 0.01)。结论 PCI术后血糖异常与年龄、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临床相关性,且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与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关系,评估其对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手术的230例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后48 h TBIL水平,根据水平,将患者分为TBIL34.2μmol/L和正常胆红素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肝功能指标(GOT,GPT)、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血清肌酐水平、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情况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使用率等。结果:研究对象中共有68例患者(29.6%)纳入高胆红素组,其中30例患者(44.1%)发生急性肾损伤(OR=3.673,95%CI:1.984~6.230,P0.001)。校正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年龄、心功能分级、术前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BMI30 kg/m~2、体外循环时间、术后低血压与急性肾损伤相关(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手术前后各应激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28.13%)低于对照组(7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肾上腺激素(AD)和去甲肾上腺激素(NE)水平均高于麻醉前(P 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寒战和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实施保温护理能减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减少寒战、躁动等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伴有多种肠外表现(EIM),EIM对UC的诊治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UC患者EIM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UC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探讨UC相关EIM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60例UC患者,其中120例伴有EIM,发生率为46. 2%,主要包括关节病变、皮肤病变、眼部病变、肝胆疾病等。单因素分析发现,维吾尔族(χ~2=4. 069,P=0. 044)、老年(χ~2=4. 250,P=0. 039)、BMI≥24 kg/m~2(χ~2=13. 913,P=0. 000)、肠手术史(χ~2=6. 089,P=0. 014)和疾病活动性(χ~2=27. 556,P=0. 000)均与EIM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维吾尔族(OR=1. 802,P=0. 042)、BMI≥24 kg/m~2(OR=3. 163,P=0. 000)、肠手术史(OR=4. 089,P=0. 042)和疾病活动性(OR=6. 347,P=0. 000)为EIM的危险因素。结论:维吾尔族、BMI≥24 kg/m~2、肠手术史和疾病活动性是UC患者发生EIM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开胸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开胸手术发生术后肺栓塞的患者250例,随机选取同期开胸手术未发生术后肺栓塞的患者220例,探讨术后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50岁、吸烟史≥200年支、术后卧床时间≥3d及伴有心肺疾患、恶性肿瘤和深静脉血栓病史是导致开胸手术术后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术后卧床时间≥3d及伴有心肺疾患、恶性肿瘤和深静脉血栓病史是导致术后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开胸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分娩的139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口服葡萄糖耐糖量试验结果将其划分为GDM组(35例)与非GDM组(104例),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并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HBsAg阳性率、阴道念珠菌感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糖尿病家族史、年龄≥35岁、孕次≥3次、孕前BMI≥24 kg/m~2、流产次数≥3次占比均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家族史、年龄≥35岁、孕次≥3次、孕前BMI≥24 kg/m~2、流产次数≥3次均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GDM组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及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胎儿窘迫、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均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家族史、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等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着重关注该类产妇,并通过孕前宣教、饮食管理等干预方式,以为胎儿宫内发育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在优生优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状况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关系,分析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风险评分进行分组,总评分3分为无营养风险组,总评分≥3分为营养风险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前营养风险状况对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康复时间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营养风险组176例,无营养风险组159例。营养风险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比例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组115例(65.3%)对36例(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组与无营养风险组术后严重并发症比较76例(43.2%)对23例(14.5%)、平均住院日比较[(21.52±8.12)vs.(12.32±7.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心功能(NYHA)Ⅲ~Ⅳ(OR=1.62,95%CI:1.221~2.354)、入院二尖瓣狭窄程度(OR=6.57,95%CI:5.863~8.412)、入院饮食状况(OR=0.324,95%CI:0.216~0.501)、失眠(OR=0.603,95%CI:0.411~0.916)是发生术前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入院症状重、入院心功能Ⅲ级~Ⅳ级、入院饮食状况和失眠不良的二尖瓣置换患者易发生营养风险,术前NRS2002评分≥3的患者出现使用呼吸机时间延长,ICU滞留时间延长及术后住院超过30d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上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肝病科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8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36)和非感染组(n=250)。对可能引起术后肺部感染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吸烟史、糖尿病、术中输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糖尿病、术中输血量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麻醉相关因素中使用一次性器械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的使用均使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下降(P值均0.05)。结论吸烟史、糖尿病、术中输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麻醉使用一次性器械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的使用情况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