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Yang J  Kang PD  Shen B  Zhou ZK  Pei FX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55-105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股骨髓内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非骨水泥长柄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侧骨缺损修复应用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7月至2009年6月对27例股骨侧骨缺损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其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47~78岁,平均67岁.失败原因:骨溶解、无菌性松动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二期翻修7例.按Paprosky分型标准,Ⅱ型骨缺损3例,Ⅲ型骨缺损2l例,Ⅳ型骨缺损3例.术中均采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非骨水泥翻修柄植入.定期随访复查,包括临床、影像学评估,观察假体有无松动、下沉,植入骨活化替代情况以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3分(37~62分).结果 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7个月,平均26.4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3分(67~97分).术中2例发生股骨大转子骨折,无一例发生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1例术后发生关节脱位,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2周发生急性感染,经扩创、置管冲洗、抗感染治疗成功保留假体;发生异位骨化1例,Brooker Ⅰ级.影像学所有患者股骨柄中置,无内翻或外翻,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股骨柄移位(内翻或外翻角度变化>3°).23例患者显示至少Ⅰ区股骨髓内移植骨与周围骨或与股骨柄整合.4例发生股骨柄假体下沉,平均下沉3.3 mm(2~6 mm).结论 股骨侧翻修中,良好的股骨髓内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合适的非骨水泥延长柄股骨假体,可以修复关节置换术后各种原因所导致股骨骨缺损、重建股骨完整性,具有很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但中远期临床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进行翻修的患者中,PaproskyⅢ型和Ⅳ型股骨骨缺损的患者股骨干骺端存在严重骨缺损,不能为假体柄提供有效的近端支撑固定,单纯使用全涂层非骨水泥柄力学失败率较高.同种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可作为生物接骨板提供机械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使用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结合长柄翻修PaproskyⅢ型和Ⅳ型股骨骨缺损23例,其中21例获得1~3年的随访,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Wang Q  Zhang XL  Jiang Y  Chen YS  Shen H  Shao JJ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45-1049
目的 研究辐照深冻异体骨用于髋臼翻修中严重骨缺损的打压植骨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髋关节翻修术中共有20例21髋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侧骨缺损,18例19髋获得随访.患者翻修时平均年龄为64.4岁(43~81岁).采用Paprosky分型,本组患者均有髋臼骨缺损,其中PaproskyⅡB型4髋,PaproskyⅡC型8髋,PaproskyⅢA型5髋,PaproskyⅢB型2髋.手术用金属网修复髋臼节段性缺损,采用辐照深冻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骨水泥臼杯完成髋臼翻修.患者术后定期进行影像学和临床评估,观察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变化,假体移位松动及异体骨骨整合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5分(31~56分).术前疼痛评分平均14.4分(10~20分).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4个月(12~48个月).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88.6分(82~96分).术后疼痛评分提高至平均42.3分(40~44分).并发症:术后感染1例,经清创愈合.股神经损伤1例,术后1年随访时已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股骨近端外侧皮质吸收,大粗隆骨折.有1例Paprosky ⅢB型患者出现金属网及髋臼杯明显移位等影像学松动表现,其余18髋的髋臼假体稳定,未发现臼杯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大于1 mm的移位,也未发现髋臼假体外展角的改变;植骨层和宿主骨床可见连续骨小梁通过、移植骨与周围骨床骨密度趋向一致等骨整合表现.结论 金属网与打压植骨及骨水泥髋臼技术联合应用能有效地完成髋臼的生物学翻修.辐照深冻异体骨用于打压植骨能与周围骨床很好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骨水泥全涂层长柄假体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采用全涂层长柄假体全髋关节翻修术的53例患者(53髋)进行随访、分析。其中男26例,女27例;年龄49—78岁,平均62岁。股骨假体采用强生(Depuy)公司全涂层长度为165mm的直柄AML假体10例、全涂层165mm的Solution假体19例和203mm带弧度分左右侧的Solution假体24例。比较髋关节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x线片评价假体柄有无松动下沉及应力遮挡情况。结果5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8年,平均4.7年。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37分,最后随访时增加至86分。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后完全负重,原有髋关节疼痛缓解。在最后随访时,有45例股骨柄假体获得骨长人固定。并发症:术后脱位1例,手法复位后未再发生脱位,术后感染1例,假体柄明显下沉1例,后两例患者行再次翻修术,末次随访假体柄稳定。随访X线片显示多数患者骨质改建,密度增加,未发现假体周围有连续亮带及假体柄下沉的患者。结论复杂的股骨侧翻修手术,应尽可能选择非骨水泥长柄假体。特别是股骨干骺端骨质条件差,中段有骨缺损,近端不能获得牢固固定的病例。术中结合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处理股骨中上段中重度骨缺损,中期临床疗效良好,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合应用解剖型骨水泥股骨假体和冷冻干燥颗粒骨打压植骨(IBG)进行股骨翻修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作者在2001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在髋关节翻修中,有49例在股骨翻修中应用解剖型骨水泥柄结合冷冻干燥颗粒骨打压植骨技术,其中有36例(73%)存在严重的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ⅢB或Ⅳ)。平均随访时间为35.3个月(26~52个月)。通过Harris评分和X线片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4.6分提高到最后评估时的平均88.3分,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9.8%。X线片未显示有明显的股骨假体下沉。1例出现术后感染,1例出现术后脱位,感染率及脱位率均为2%,3例出现了术中股骨骨折及股骨柄穿孔,其发生率为6.1%,但这些与假体及植骨材料选择无关。[结论]使用解剖型骨水泥股骨假体结合异体冷冻干燥颗粒骨打压植骨技术,对有严重骨缺损的股骨进行翻修是可行的,并且中短期的临床效果满意,长期效果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大块异体骨和混合颗粒骨移植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严重骨缺损翻修重建的疗效。方法 1999年7月至2006年6月,采用大块异体骨和混合颗粒骨移植翻修股骨严重骨缺损为主的重建人工全髋关节稳定11例11髋。男7例,女4例,翻修时平均年龄58岁(48~81岁)。11例中10例为骨水泥固定型全髋关节假体,1例为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累及股骨严重骨吸收MalloryⅢC型11例,臼骨吸收5例中PaproskyⅠ或ⅡC型。辐照冻存的大块异体骨覆盖严重股骨缺损节段和混合颗粒骨填充股骨腔内缺损11例。混合颗粒异体骨打压植骨翻修骨水泥杯2例,非骨水泥杯3例。11例患者进行有规则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行Harris评价,对假体和异体骨的移位、松动和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平均随访8年11个月(6~11年)。术后Harris评价:其中有9例患者由术前41~49分提高到81~89分,有2例提高到90~95分。术后疼痛(VAS)评分:平均提高至13.1分(11~20分),比翻修前41.7分(39~44分)明显改善。并发症:术后3个月发现股骨柄旋转移位,有1例出现前倾角缩小3°,到最后随访时再无移位;1例出现术后切口溢液,21d后自愈。所有11例患者的大块异体骨和混合颗粒骨在X线中均显示整合血管化良好,骨小梁通过宿主骨。结论 大块异体骨和混合颗粒骨移植是翻修严重股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并能充分整合成周围的宿主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非组配式广泛涂层股骨柄行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的33例(33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13例;年龄52~80岁,平均(66.1±7.2)岁。二期翻修方案包括一期取出关节假体,彻底清创,置入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抗感染治疗后行二期关节翻修术。抗感染治疗包括静脉抗感染治疗4周、口服抗生素6周。采用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分类法评估髋臼骨缺损,Paprosky分类法评估股骨骨缺损。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假体稳定性、移位、松动情况。根据DeLee和Charnley分区法记录髋臼假体周围透光线,根据Gruen分区法记录股骨柄周围透光线。采用Engh等标准评价股骨假体固定情况。再感染的标准与诊断关节感染的标准相同。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5~9年,平均(6.1±1.7)年。二期翻修术后无一例出现感染或假体松动。二期翻修术中所取标本微生物培养或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2.3±6.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89.1±8.5)分。股骨柄骨长入固定30例,纤维稳定固定3例。11例髋臼侧打压植骨和所有股骨髓腔内打压植骨均与宿主骨融合。股骨侧异体皮质骨板移植者10例,9例于二期翻修术后1年与宿主骨融合、1例于术后2年融合。结论 采用非组配式广泛涂层股骨假体行感染二期翻修结合髓腔内颗粒骨打压植骨能取得较好的假体中期生存率和感染清除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结合骨水泥髋臼假体在翻修髋臼假体内侧移位松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11年3月收治16例髋臼假体内侧移位松动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结合骨水泥聚乙烯髋臼假体翻修松动的髋臼假体,对伴有股骨假体松动的患者,根据患者的骨质情况和骨缺损情况选择骨水泥翻修长柄假体(9例)、非骨水泥型广泛涂层假体(2例)或打压植骨结合骨水泥固定股骨柄假体(1例)。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1.5~6.2)年,未出现臼杯松动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5(18~6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9(60~99)分。结论应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结合骨水泥髋臼假体翻修内侧移位松动的髋臼假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使用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例,根据Vancouver分型,B2型12例,B3型20例,C型3例,通过Harris评分对患髋进行功能评价,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股骨柄下沉情况。结果3例行单纯长柄假体翻修,10例行长柄假体翻修+钢丝环扎固定,22例行长柄假体翻修+同种异体颗粒骨压配植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治疗,平均随访4.5年,所有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3周,Harris评分平均86.5分,2例股骨柄分别下沉3mm和4mm,均在术后3个月达到稳定,32例假体获得骨长入固定,3例获得稳定的纤维固定,未发现骨溶解、感染以及再发骨折。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选择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翻修,根据骨缺损严重程度合理选择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骨缺损髋臼的中期临床效果,分析Paprosky骨缺损分型在评价骨缺损时的重要性.方法 1998年12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使用金属网片和(或)金属网杯进行严重髋臼缺损重建63例(67髋),所有患者均为AAOS Ⅲ型混合型缺损.其中58例患者(61髋)获得了完整随访,平均63个月.Paprosky Ⅱ B 19例(20髋),Paprosky Ⅱ C 27例(28髋),Paprosky Ⅲ A 12例(13髋).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41.7分(21~52分).术后随访时进行临床疗效、影像学及并发症等评估.结果 58例(61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平均89.2分(81~98分),术后优良率达93%,除3例发生聚乙烯髋臼从网杯中脱出外,其余55例患者髋臼无影像学松动.1例使用金属网杯患者髋臼旋转中心未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脱位患者,其中2例手法复位,1例切开复位,均获成功.术后发生感染1例(1.6%),经二期翻修打压植骨成功治愈.结论 异体骨打压植骨配合金属网是处理严重髋臼骨缺损的理想技术.建议在使用打压植骨技术对严重髋臼缺损重建时,采用AAOS分型结合Paprosky分型方法对缺损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金属网杯不适用于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打压植骨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松动伴股骨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对15例(15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松动伴股骨骨缺损采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对于骨缺损采用自体或同种异体颗粒骨植骨,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使用钢丝、钢缆固定。结果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改善。15例获随访6~22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远端出现新透亮带,Harris评分平均89.8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使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股骨假体松动伴股骨骨缺损早期疗效可靠,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应用组配式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翻修Paprosky Ⅲ型股骨近端骨缺损的手术要点及疗效. [方法]2003年5月~2006年10月应用MP、ZMR组配式股骨假体翻修Paprosky Ⅲ型股骨近端骨缺损9例,男5例,女4例,年龄39~65岁,平均57岁,术后随防时间8~34个月,平均19个月.翻修原因:7例为骨水泥固定假体松动、骨溶解,2例为珊瑚面假体无菌性松动.原手术到翻修时间最短4年,最长12年.依据Papresky分型,ⅢA型5例,ⅢB型4例. [结果]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分(28~54分),术后85分(70~90分).7例弃拐行走,2例存在大腿疼痛,其中1例轻度疼痛伴下肢短缩2.5 cm,需扶手杖行走,1例中度疼痛,扶单拐行走、跛行.本组随访过程中均无再松动、感染征象,1例发生假体下沉12 mm,股骨柄远端无骨溶解现象. [结论]组配式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可较好完成Paprosky Ⅲ型股骨骨缺损的翻修,能达到初期及后期稳定.由于假体的假体柄与假体近端部分分开,使其植入变得容易,多部件组配可方便解决各种可能问题,如偏心距、前倾角、肢体长度等,明显简化了手术,且手术安全性好,是较理想的股骨翻修假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假体的选择和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资料较完整的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共55例,其中行髋臼假体翻修术的患者有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52~86岁,平均73岁。左髋13例,右髋23例。髋臼翻修原因:髋臼假体松动20例,髋臼和股骨假体均有明显松动12例;头臼不匹配2例;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2例。髋臼骨缺损21例,按照美国矫形外科学会(AAOS)分类标准:Ⅰ型:节段性骨缺损6例;Ⅱ型:腔隙性骨缺损9例;Ⅲ型:混合型骨缺损6例。结果36例中,4例仅翻修髋臼侧假体,保留原股骨假体;3例更换了磨损严重的聚乙烯内衬,未予更换金属假体,其余29例均行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髋臼骨缺损21例中,6例使用颗粒骨打压植骨+骨水泥假体,2例为结构性和颗粒性打压植骨+骨水泥假体,9例为结构性植骨+颗粒打压植骨后,使用金属加强环+骨水泥假体,1例为结构性植骨后,使用常规髋臼假体,3例仅对局部骨缺损部位进行植骨未予更换稳定的金属假体。随访时间6~68个月,平均39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8分,提高至随访时平均89分。结论机械性磨损是人工髋关节松动翻修的主要原因;翻修时,假体的选择和骨缺损的处理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差异和术中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周密的术前计划、准备多种类型髋臼假体供术中选择、充分自体和异体植骨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应用颗粒松质骨打压植骨联合金属钛网于伴有中度髋臼骨缺损的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重建方法进行早期临床效果分析;比较该方法用于不同类型骨缺损的效果差异。 研究对象及方法:整理筛选我院2008年7月-2015年3月间金属钛网联合颗粒骨打压植骨技术行髋臼骨缺损重建的19例(19例髋,男8,女11)。骨缺损采用Paprosky分型:IIB型7例,IIC型11例,IIIA型1例。术后定期复查髋部X线,并于复查时行髋关节恢复情况的评估。 研究结果:19例均获得临床及影像结果的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长4.7年。除去一例行再次翻修,所有患者髋臼旋转中心均得到了良好重建;移植骨状况良好,和宿主骨不同程度的整合;影像学资料未见明显假体松动。HHS评分由翻修前平均47.5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0.3分。术后假体4.7年以再次翻修为研究终点的生存率为94.7%。SF-36生活质量评分得到了提高。IIB和IIC型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论:金属钛网联合颗粒松质骨打压植骨用于伴有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适用于Paprosky IIB和IIC型髋臼缺损,两者疗效相当,早期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全髋关节翻修术;金属钛网;髋臼缺损;颗粒打压植骨  相似文献   

15.
Qian WW  Weng XS  Lin J  Jin J  Zhai JL  Li H  Bian Y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74-1082
目的 观察髋臼加强杯在髋臼翻修手术中巨大髋臼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08年10月对12例在翻修术中存在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患者采用植骨与髋臼加强杯重建髋臼骨缺损后固定假体.手术前、后情况进行临床评估及影像学评估.术前骨缺损分类按Paprosky分型:ⅡB型2例,ⅢA型6例,ⅢB型4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5.2分.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9~71个月);术后第一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0.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4.6分.术后假体无松动或断裂.有1例患者翻修术后6个月于髋臼Delee&Chamley Ⅲ区出现轻度放射线透亮带,但继续随访未进展.未出现假体失败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结论 采用髋臼加强杯联合植骨技术可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重建髋臼结构稳定性,中短期随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结合干燥同种异体骨植骨在近端骨缺损股骨翻修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至2004年1月,对16例(17髋)非感染性股骨假体松动患者进行翻修手术,其中2例为再次翻修,采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干燥同种异体骨植骨。男7例,女9例,年龄58~77岁,平均63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5个月(18~56个月)。翻修前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全髋关节置换12例,从初次关节置换到翻修手术的间隔时间最短7年,最长16年,平均13.5年。股骨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Ⅰ型8髋,Ⅱ型6髋,ⅢA型3髋。翻修用假体:MP(Link)1髋,AML(DePuy)9髋,Full—coated(Zimmer)5髋,Enchelon(Smith—Nephew)股骨距替代型假体2髋。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7分改善至术后平均88分,无患者发生再次松动。术后X线片显示植入骨愈合良好,假体部位骨皮质密度和厚度明显增加。结论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可以在股骨远端髓腔内获得可靠的轴向及抗旋转初始稳定性,干燥异体骨植骨能有效修复骨缺损,恢复骨量,骨愈合率高,两者结合运用于伴有近端骨缺损的股骨翻修术中,中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颗粒骨移植处理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骨缺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介绍髋臼翻修术中采用颗粒骨移植的方法处理骨缺损的体会.[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采用颗粒骨植骨行髋臼假体松动合并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41~76岁,平均56.3岁.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分类标准Ⅰ型5例;Ⅱ型12例;Ⅲ型5例;Ⅳ型1例.手术中假体骨水泥固定5例,非骨水泥固定18例.[结果]颗粒骨植骨术后X线检查骨愈合良好,包容假体牢固,原骨缺损区骨质得以修复.翻修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分,术后随访平均为85分.[结论]髋臼翻修中采用自体或异体颗粒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行挤压植骨可使颗粒骨与假体金属表面直接接触.观察证明移植颗粒骨生长好,达到了修复骨缺损和固定假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髋臼翻修大面积髋臼骨缺损的技术要点,并随访其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方法随访2004年9月-2009年8月之间连续收治的采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非骨水泥多孔髋臼杯翻修髋臼骨缺损面积大于整个髋臼关节面50%的27例(27髋)患者。按AAOS分类标准均为AAOSⅢ型骨缺损。按Paprosky分类标准,PaproskyⅡ型19例(19髋),PaproskyⅢ型8例(8髋)。髋臼假体与宿主自体骨接触面积均小于50%;其中有19例患者的髋臼杯全完与异体骨接触。评价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肢体长度。在X线片上评价髋关节旋转中心、髋臼侧透亮线、以及植骨融合情况,并判断髋臼有无松动和移位。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髋臼假体的6年生存率。结果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4±1.4)年(4~9年)。术前Harris评分为(14.9±4.4)分(6-34分),最后随访时的Harris评分为(85.6±8.1)分(67~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t=22.181,P〈0.01)。术前肢体短缩(14.7±5.1)mm(6~24mm),术后肢体短缩(0.2±3.4)mm(-9~1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223,P〈0.01)。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均在Renawat三角内。所有病例术后1~1.5年植入的异体骨均与宿主骨融合。无髋臼假体松动或失败。髋臼假体的6年生存率为100%(95%可信区间为0.95~1.0)。结论髋臼AAOSⅢ型、PaproskyⅡ型甚至部分Ⅲ骨缺损,只要髋臼顶及前、后柱3个方向均存在大部分的骨皮质及一定的支撑作用,即便骨缺损面积大于髋臼关节面的50%,仍可采用同种异体骨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多孔非骨水泥臼杯髋臼重建术进行修复,并可取的满意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48-1853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进行髋关节股骨侧翻修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4年5月,行非感染性假体松动股骨侧翻修11例(骨水泥假体10例,非骨水泥假体1例)。所有患者采用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结合股骨近端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其中7例同时应用同种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65.3岁(48~79岁);左侧7例,右侧4例。初次置换原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3例,骨性关节炎2例。翻修距原手术时间平均12.8年(3~21年)。依据Paprosky分型,Ⅱ型4例,ⅢA型4例,ⅢB型3例。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翻修用假体:Restoration(Stryker)3髋,MP(Link)8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防时间12~75个月,平均29个月。1例术后出现切口渗液,15d后愈合;1例术后6年并发假体周围螺旋形骨折(Vancouver分型B1),假体未松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随访期内X线片显示移植骨均愈合良好,假体稳固,周围未见透亮带及松动、下沉征象;术前6例双下肢不等长患者均得到矫正(长度差1 cm);无感染、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无假体再翻修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0.3±7.2)分提高到最后评估时的平均(82.4±5.9)分,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1.8%。[结论]在伴有广泛骨质缺失的股骨翻修中,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是较好的选择。术中采用股骨近端颗粒骨打压植骨重建干骺端骨缺损,并在股骨干部皮质薄弱或缺损时结合同种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可使假体柄远近段均获得较好的初始稳定性,且中短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在髋臼翻修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技术重建髋臼骨缺损10例,术中使用异体颗粒骨直径4~6 mm,髋臼假体均为生物型髋臼,上2或3枚螺钉固定,内衬均为高交联聚乙烯.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随访9~28个月,平均19.5个月,X线片上髋臼骨床、颗粒骨及假体界面未见明显透亮带存在,原骨缺损区修复良好.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8.1分,术后平均85.5分.结论 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固定方法可有效修复髋关节翻修中髋臼AAOSⅡ、Ⅲ型骨缺损,恢复骨量,并能提供良好的早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