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子痫前期严重危害母胎健康,寻找有效的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生物标志物意义重大.已相继发现可溶性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等胎盘来源的生物标志物,并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同时,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微小RNA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为筛选子痫前期早期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正子痫前期(PE)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主要表现,严重时抽搐、昏迷,是临床上导致孕产妇死亡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疾病,发病率约5%~12%[1]。其病理改变涉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目前病因未明,病因学说有:胎盘浅着床、炎症免疫过激、血管内皮损伤和遗传易感等。发病起源于胎盘病理改变,导致全身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全身小血管痉挛,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目前一致认为,胎盘病理改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本病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子痫前期预测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曦  苏放明 《现代医学》2012,40(1):118-121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胎盘滋养层细胞功能障碍及母体血管内皮损伤是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学中心环节.子痫前期发病前作出早期预测从而进行有效的干预,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对子痫前期从平均动脉压测定、24 h动态血压检测、胎儿动脉检测、高分辨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子宫动脉多普勒检测、妊高症检测系统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多系统进展性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目前研究发现该病始于子宫-胎盘供需不匹配,继而引起胎盘应激因子释放、血管/抗血管因子失衡,最终导致母体系统性内皮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目前治疗子痫前期的手段有限,因此对其的预测、预防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子痫前期预测、预防方面的研究进展,肯定了基于胎盘源性血管生成因子(PlGF)的多变量模型筛查和阿司匹林、补钙、运动、提前终止妊娠等四种手段在预防子痫前期方面的作用,其他新的预防手段效果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正>子痫前期是指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妊娠20周后确诊的多系统疾病,占妊娠相关并发症的4.6%[1],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死胎及孕产妇妊娠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2]。目前研究发现,针对子痫前期高危人群予以预防措施,如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子痫前期早产的发生率[3]。但通过超声检查结合生物物理参数不能准确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因此寻找合适的生物标志物辅助临床医师进行综合判断十分必要。随着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李朝曦 《医学综述》2011,17(24):3726-3729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众多学者致力于子痫前期预测的研究,以期早期预测、早期干预,降低母婴的患病率及病死率。目前的研究表明,孕妇全身血管内皮损伤是子痫前期发病的中心环节。现就近年来针对子痫前期血管内皮损伤与相关物理检查预测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子痫前期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外周血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子痫前期孕妇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正常非妊娠妇女之间的差异,以及子痛前期孕妇产前与产后的变化,得出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较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正常非妊娠妇女处于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子痫前期患者产后血栓前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产前及产后动态监测孕妇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有利于判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的病因至今尚未阐明,其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较高的病死率,因此早期疾病的预测和预防非常重要。PE是一种多系统疾病,单一或一小部分生物学标志物不太可能准确预测该疾病。基于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了大量可能参与PE发病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参考国内外文献将基于MS的蛋白质组学筛选出的子痫前期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归纳为促血管生成因子、抗血管生成因子、胎盘生长因子、氧化与抗氧化因子及促炎性细胞因子等,并就这些蛋白质生物学标志物做一简要综述,试图寻找彼此间的联系,为预测PE及研究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多系统受累疾病,其发病机制一直是产科的研究重点.由于胎盘滋养层细胞侵入缺陷或胎盘动脉硬化等因素导致绒毛间隙的低氧含量,并最终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因此,在子痫前期的症状出现前患者体内就已经呈现出不断失衡的生物因子异常表达,其一方面反映了疾病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也为子痫前期的预测和干预提供了依据.本文对VEGF、sFlt-1、sEng、PP13、PAPP-A、INH-A及β-HCG在子痫前期中的预测价值及联合预测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高志群 《海南医学》2010,21(18):119-121
子痫是一种孕期常见的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典型症状包括妊娠相关高血压和蛋白尿。子痫所致孕产妇死亡数占亚非地区孕产妇死亡的9%,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这一比例可上升至25%。包括免疫损伤、胎盘缺血和凝血激活在内的多种机制参与子痫的发生过程。本文根据目前所掌握国内外研究资料,对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先兆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其发病原因,多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进行了各方面的探索,提出多种学说,但具体机制仍未明确。一种新的抗血管生成蛋白——可溶性endoglin(sEng)可能与先兆子痫的发病机制相关。文章就sEng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备受关注。当前大多数生物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缺乏研究证据。该文就常见生物标志物及组合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PE患者作为建模集(模型开发),以患者入院48 h内是否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划分为不良组、非不良组。对2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筛选,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E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基于筛选结果,利用R语言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和拟合优度偏差性检验评价模型的表现。采用Bootstrap法(自抽样法)验证并制作校准图;采用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率。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收治的PE患者作为验证集。结果: 共纳入381例PE患者作为建模集,其中126例发生不良妊娠结局,255例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共纳入102例PE患者作为验证集,其中34例发生不良妊娠结局,68例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孕周越小(OR=2.672,95%CI=1.495~5.153)、临床症状数目越多(OR=2.643,95%CI=1.394~4.917)、24 h蛋白尿定量越高(OR=3.662,95%CI=1.982~7.604)、血小板计数越低(OR=2.396,95%CI=1.307~4.653)、D-二聚体越高(OR=2.929,95%CI=1.728~5.843)、miR-21表达量越高(OR=4.302,95%CI=2.426~9.185)均是P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6个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12(95%CI=0.864~0.956),最佳截断值(阈概率)为0.32,此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0.889、0.845;拟合优度偏差性检验(χ2=4.214,P=0.837);偏差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13。验证集的AUC为0.904(95%CI=0.842~0.93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0.874、0.823;拟合优度偏差性检验(χ2=3.720,P=0.729);偏差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21。当决策曲线中阈概率值设为32.0%,建模集和验证集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9%、76%。结论: PE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与入院孕周、临床症状数目、24 h蛋白尿定量、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miR-21表达量相关,以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4.
韦红霞 《广西医学》2015,37(1):53-55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期待治疗及母婴预后。方法选择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69例,根据发病时孕周将患者分为Ⅰ组(孕周<31+6周)45例与Ⅱ组(≥孕32周)24例,对比两组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胎儿围生期情况,以及期待治疗时间、终止妊娠时间及分娩方式等。结果Ⅰ组孕妇发病时孕周、终止妊娠孕周及期待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Ⅱ组(P<0.05)。两组孕妇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视网膜病变、产后出血、肝肾损害、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组孕妇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围产儿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新生儿窒息、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及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相比,EOSP孕妇期待治疗时间更短,总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围产儿预后更差。短期的保守治疗可有效地延长孕周,在适当的时候采取合适的方式终止妊娠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采用镇静、硫酸镁解痉及降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地屈孕酮)。比较两组监测及治疗情况,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孕妇的自觉症状、血压、尿蛋白、水肿、低蛋白血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妊娠周数延长,新生儿平均体重及存活率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辅助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能够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子閑前期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及蛋白尿出现,会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普伐他汀作为降脂药物,近年来被发现能够改善子前期的相关症状。本文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普伐他汀在子前期中的防治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陈玲  罗嘻 《海南医学》2011,22(23):92-94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末器官损害及其监测指标,指导期待治疗、个体化处理以降低母婴死亡率。方法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4例患者(A组),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45例患者(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各项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结果早发型组肝损害、血小板减少、D二聚体升高、血脂升高、LDH升高、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P〈0.05),而肾功能损害、眼底改变、低蛋白血症、子痫、心衰,肺水肿、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率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早发型组的FGR、死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晚发型组高(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体可发生严重并发症,伴有较高FGR发生率,通过严密监测各项指标,进行个体化处理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治疗及母儿结局。方法:对43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进行一般治疗、期待治疗和终止妊娠。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母儿预后。结果:孕周>32周的新生儿和围生儿病死率明显低于32周前终止妊娠者(P<0.01)。结论:孕周已近34周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经促胎肺成熟治疗后即可终止妊娠。而孕32周之前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在严密监测下尽量延长孕周以增加胎儿的成熟度并不增加母亲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生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期待治疗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170例,根据发病孕周不同分成三组:A组(28周≤孕周〈30周)25例,B组(30周≤孕周〈32周)63例,C组(32周≤孕周〈34周)82例,比较三组间期待治疗及围生儿结局。结果①不同发病孕周妊娠并发症(肝肾功能损害、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心衰肺水肿、视网膜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发病孕周期待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即随着发病孕周延长,期待治疗时间缩短。结论不同早发型重度子痫的发病孕周对妊娠并发症无明显影响,发病孕周越大,其期待治疗时间越短,孕32周之前发病的重度子痫前期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32周后发病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