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学才 《建筑工人》2007,(10):15-15
“两面三刀”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使用频辜,现在已歪曲成为绝大多数人痛恨的一个贬义词。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缩印本)解释为:比喻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玩两面派手法。其实,这是古代建筑中的一个建筑术语。是瓦工技术水平商低的一个标本。作为建筑界人士,应有醛要认识这一词语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2.
张瑞 《南方建筑》2004,(6):61-62
本文主要对目前广州的住宅建筑户型设计方面所存在的优缺点,在个人建筑实践经验和认识的基础上,作一些初步的总结和对创新品牌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4.
石英 《中外建筑》2007,(4):74-75
点、线、面、体是造型的四大元素,点是相对较小的形,中国古建筑正是灵活运用点的各种形态设计,使得古建筑形象精美动人,同时由于点之文化性,使得古建筑生命力极强,本文试图通过对古建筑之点的设计分析,提供一种认识和设计建筑的新的角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巢"字与"巢居"建筑所蕴涵的建筑历史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雷  邢燕 《四川建筑》2007,27(5):46-48
从中国建筑历史、建筑文化角度,通过对"巢"字与"巢居"建筑的再发现、再认识、再分析和再思考,并结合实例解读了"巢"字与"巢居"建筑所蕴涵的中国建筑历史文化,以便使"正在消失的巢居"建筑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组织了全国性的建筑理论民间学术组织—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沙龙,不定期讨论哲学、现代艺术和建筑学术问题。在沙龙活动中,顾孟潮、赵冰和我常常谈起冯纪忠先生.正是从那时候起,我对这位建筑界泰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赵冰是冯先生的高足,他生动的描述以及其他来源,  相似文献   

7.
“绿色建筑”被公认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它不仅是建筑技术问题,同时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和使用的管理问题。绿色监理是符合绿色建筑建设要求的监理,“绿色建筑”需要绿色监理。  相似文献   

8.
认识的知识在建筑上的运用使建筑有律可循.利用这种规律,可以开展建筑的多样化研究,可以探索新建筑.  相似文献   

9.
建筑的定义是什么?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或定论。有人说,建筑就是栖居;有人说,建筑就是庇护所;有人说,建筑就是住的艺术、就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就是空间、就是人存在的环境。建筑作为石头和木头的史书,它是人类文化遗产、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0.
"海归论坛"     
1989年11月,我去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进修。在此前的十年,我有六年是在读研究生,四年在同济教书,在研究生阶段的初期,我以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Frank Lioyd Wright)为研究对象,加深学习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和实践,后期,我则环绕城市建筑为主题对于196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城市设计,环境心理学,建筑符号学。  相似文献   

11.
费麟 《建筑学报》2004,(12):75-76
当前讨论“建筑方针”,有其现实意义。1958年建筑艺术座谈会以及1961年梁思成先生对此都作了专门的论述。“建筑方针”不单是学术理论问题,更多的是实践问题。离开工程实践,沙龙式空论建筑方针是徒劳无益的。下面就建筑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谈一下“建筑方针”问题。一、建筑方针的原则性作为方针,就应是指导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原则。如果方针有偏差,就会带来全局性的损失。反之,则事半功倍。1956年,“八大”期间提出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可是,不久就提出…  相似文献   

12.
崔勇 《华中建筑》2003,21(1):96-99
迄今为止,国内建筑史学界对中国营造学社的研究尚停留在历史回忆和感性叙述的阶段。历史叙述与对历史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不同层面的认识与把握,前者是表象的描述,后者是深层的析理。试图在掌握较翔实的文字历史资料和实物资料以及人物口述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从学术思想流变的角度,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以及口述史研究的方法,力求做到文献、实证、口述互证互补,相得益彰,对中国营造学社予以全面系统的专门研究,充分肯定中国营造学社及其同仁们在推进中国建筑史学发展的历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指出其在学术思想研究与辩理考证中的得失,还历史现象以本来的面目,给予中国营造学社以应有的历史定位和历史评价,从而为今后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参照。本项研究系国内第一篇系统研究中国营造学社及其同仁们学术思想的博士论文,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①从学术思想的高度反思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自身,努力寻找出作为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历史延伸的20世纪东方建筑研究的逻辑起点;②在研究方法上,既充分运用常规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研究方法,又辅之以口述史研究的新方法,以期丰富中国近代建筑史学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智能化建筑的定义和智能化建筑发展的背景,在介绍境外智能化建筑发展趋势的同时,也指出了我国智能化建筑的现状及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在房地产开发、建设和管理全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并阐述了对"以人为本"的智能化住宅小区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重庆建筑: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城市有机更新"这一概念,普通老百姓要怎么来认识,以及怎么参与进来?魏晓龙:所谓有机更新,这次论坛上也有专家讲到,就是说,城市的建设就好像是一个生命体一样,它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就是除了建筑物理空间外,我们更要关注其中功能性的设置,  相似文献   

15.
侯鑫  王绚 《新建筑》2004,(2):60-62
在分析“高技”建筑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当代高技”建筑超越了“高技”建筑本身的不足,是今后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并对“当代高技”建筑的三个分支:生态高技、情感高技、乡土高技分别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代高技”建筑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和节能效果与该建筑物屋面系统的辐射性能密切相关。在过去10年里设计人员、承包商、咨询师以及建筑业主对此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冷”屋面已经成为屋面市场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7.
商品住宅已成为我国当前的消费热点之一。本案通过尝试在肇庆“濠江名庭”的建筑、景观设计引进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引导人们对环境危机的认识及环境在房地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绿色建筑让城市生活更低碳、更美好.为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社会各界需要全面加强对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与深刻内涵的认识,并在政策、技术和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国际化"与"逆国际化"的混沌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万不要以为现代建筑发展已经登峰造极地球表面人类空间的所有构成在宇宙时间序列都只是刚刚开始。即使是“五千年文明”也只不过是极其短暂的瞬间。其实,人类在生存空间构成方面的进化至今仍然处于混沌时期。无数空间表层错觉、幻觉、假象、迷信和盲目崇拜导致人类对于建筑与城市的心态浮躁直至分裂——这是混沌空间的底层。如果以全球视野透视世界建筑状况,可以发现在欧亚大陆东部的一片土地上建筑与城市普遍呈现种非秩序现象——这是混沌空间的中间。建筑哲学贫困,建筑信仰危机——这是混沌空间的上层领域。  相似文献   

20.
仝晖 《南方建筑》2004,(1):83-86
“新现代主义”概念的提出为当代建筑化现象的认识、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章从3方面分析了新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产生、形式特征及基础观念,并结合当代哲学思想变换的特点,梳理出这一思潮的观念主旨。由此指出新现代建筑思潮是对现代主义的主体化的反思与解构,形式风格的变换是观念变迁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