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仪器在电机振动分析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所构建的电机振动分析测控平台。该测控平台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振动频谱分析模块、控制模块等部分构成。数据采集模块能够实时采集电机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信号;通过振动频谱分析模块可对所采集的电机振动数据进行功率谱分析、谐波分析、STFT时频谱图分析等;测控平台中的控制模块可调用不同的控制算法,为电机在不同控制律下的振动情况研究提供了方便。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测控平台可以有效地实现电机调速控制、振动数据采集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多自由度超声波电机优良的控制性能,需对电机的模态特性和输出特性进行精确测试。提出一种新型旋转-直线二自由度超声波电机的测控平台,并阐述测试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定子端面振幅和转子运动速度的测试,证明该电机近谐振点惯性冲击驱动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设备测试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关产品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的国家标准还未出台.基于此,结合数字化变电站测控装置的新特点,分析了数字化测控装置与传统测控装置的异同,初步探讨了数字化测控装置的性能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在传统测控装置测试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搭建了新的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4.
于哲 《电工技术》2018,(11):75-78
介绍一个已投入实际使用的电力二次智能设备测试平台.该平台可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稳定控制装置、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等产品进行闭环自动测试,其最大的特点是可在自动控制装置开发阶段使用并记录测试用例,在产品发布后可在生产、调试、升级和二次开发等阶段中不断复用.该平台具备常规和数字化接口,支持网络103和IEC61850通信方式,支持对不同厂家智能二次设备的测试,在类似产品的测试中可方便地进行已有测试库的移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ASL3000测试系统校准装置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分别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平台构建方法、计算机和校准装置之间的通信方式、校准适配单元设计技术以及校准软件设计技术。校准装置采用了测试系统整体校准方案,由标准仪器、校准接口、校准软件与测试系统组成一个闭环系统,通过测试系统运行校准程序对系统进行全量程、全自动校准,具有校准方便、准确、稳定、组织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优点。通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大量的试验,给出了ASL3000测试系统的实际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并通过传递比较法进行了验证,证实了该校准装置的可实现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林嵩 《电气应用》2016,(5):84-87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测控装置测试平台作为信息数据采集、设备操作控制的设备,为实现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新型的智能变电站拥有多功能监控装置,集成间隔测控、非关口计量和同步相量测量等众多新兴功能,不仅实现了系统高度集成、结构布局合理的目标,更趋向经济节能环保、支撑调控一体化。从智能变电站测控装置的特点出发,深入剖析智能测控装置与传统测控装置的异同,通过构建测控装置测试仿真平台,模拟测试,对其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大行程高精度五自由度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采用386微机远程监控和8031单片机现场测控保证五维自由度控制精度的同时,有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好的电磁兼容性。  相似文献   

8.
日前,由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泛华测控)设计并开发的智能位置传感器标定与测试平台已经完成,并交付客户使用。该平台以"柔性测试技术"为核心设计理念,对平台的  相似文献   

9.
日前,由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泛华测控)设计并开发的智能位置传感器标定与测试平台已经完成,并交付客户使用。该平台以"柔性测试技术"为核心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空间机构系统能耗,减小驱动力地面设计裕度,提高空间机构控制精确度,以四自由度仿人机械臂为对象,研究不同重力环境下的驱动力差异及关键影响因素。首先基于Klein算子与虚功原理建立了考虑关节摩擦的四自由度仿人机械臂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仿真研究不同重力环境下摩擦、关节角速度、末端负载对驱动力矩的影响,并对影响空间驱动力矩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参照仿真研究搭建试验平台,在关节轴线不同取向条件下进行驱动力矩差异研究,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基于试验结果修正摩擦模型并采用PSO算法辨识模型参数,得到适用于不同重力环境下的关节摩擦模型,改进了机械臂的理论建模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VI的通用测试方舱计量检定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由虚拟仪器组成的通用测试方舱进行计量检定,是当前军事计量工作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设计并实现的一套针对某种武器装备通用测试方舱的计量检定系统。该检定系统的组成设备由GPIB总线控制;设计了专用计量检定适配器;针对某种武器装备测试流程,在VC 平台上开发了一套与之匹配的自动测控软件。经过现场测试表明,该系统在系统级层面上对某种武器装备通用测试方舱进行计量检定,缩短了检定工作时间,保证了系统量值传递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个步进电动机的协同工作问题,研究了基于DSP的三自由度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每个自由度进行完全独立的控制,而不会相互影响。每个自由度都采用细分驱动技术,并通过斩波恒流技术实现绕组电流的精确控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实现了每个自由度的完全独立控制,电机能够在较宽的转速范围内平稳运转。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安全可靠的联锁功能,通过对现场层装置应用场景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测控装置软件架构及设计方法,将测控装置的基本测控功能与需二次编程的逻辑联锁功能相分离,利用系统周期调用的方式实现逻辑联锁程序与测控基本程序的融合。该方法基于成本低廉的软硬件平台,测控装置基于英飞凌C167微处理器,采用标准的IEC61131图形化设计语言,程序设计简单且可靠性高,不依赖特定硬件,适合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实现。基于该方法在观音岩直流输电工程的实验数据表明该软件控制策略具有维护成本低廉,可靠性高,移植方便的特点,对于实现控制保护系统安全可靠的联锁功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前智能变电站测控装置按间隔配置,存在设备数量庞大和无备用装置等问题。文中研究了间隔层新型集群测控系统并开发集群测控装置。该系统打破了按间隔配置测控装置的限制,利用数台集群测控装置实现全站监控功能,各台集群测控装置之间通过测控功能的动态迁移实现相互备用。阐述了新型集群测控系统及装置的功能构成、软硬件架构和关键实现技术。型式试验和现场试用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集群测控系统及装置能够满足智能变电站监控需求,与现有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模式兼容并实现了测控装置的冗余备用和集中运维。  相似文献   

15.
微机保护、测控等智能装置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自动化测试及仿真测试环境的概念和基于此基础上的智能装置通用自动化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模拟装置运行环境;采用脚本技术,可实现自动化的回归测试;采用开放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提高电力系统智能装置的测试质量及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刘奇  苏振中  姜豪  吴超  晏明 《电工技术学报》2023,(10):2625-2636
通道故障后,磁轴承系统的动态承载力将发生变化,该文建立了考虑部分通道故障的磁轴承系统模型以分析该变化。首先以单自由度模型为例,分析由转子位移及通道电流计算系统动态承载力的方法。其次建立考虑动载荷、转子不平衡量以及故障通道电磁力变化的四自由度系统模型,并将单自由度系统承载力分析方法应用于该系统模型,从而得到四自由度系统动态承载力。然后分析通道故障后控制参数对系统动态承载力的影响。最后进行仿真与实验的对比。结果表明,故障前后转子最大位移幅值误差小于3.9%,验证了所建模型用于计算系统动态承载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通过统一测试模型配置文件快速建立装置整机测试模型,并由主程序按照测试模型来执行测试的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系统架构思想,开发了嵌入式继电保护测试装置和测试模型组态软件。该装置具有体积小,I/O扩展灵活,测试方便快捷等优点,为继保测控装置的批量生产测试提供了统一的自动化测试平台。该装置不仅规范了产品测试程序,降低了测试工作复杂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确保了产品测试品质。该思想已在HELP2000继保测试装置上成功应用,表明该装置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面向间隔的多功能二次装置整合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多总线协作处理技术的多CPU组态架构、功能可灵活部署的多功能测控装置实现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并对测控测量功能、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PMU)功能、电度计量、电能质量以及故障录波功能的主要技术要求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为多功能二次设备功能集成融合提供了软硬件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嵌入式电器测试装置研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电器测试技术,开发出具有三层网络架构的电器测试系统.该系统以LabVIEW为测控平台,具有Web化功能,实现了基于网络的电器性能评估与电器产品检测数据在不同检测环节、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0.
为设计并实现出一种声呐信号发生器,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提出了基于PFGA的DDS设计方案,并通过QuartusⅡ开发平台,利用VHDL语言与LPM宏模块设计相结合的编程方法予以实现。测试结果证明了该信号发生器的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实际声呐装备的信号参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