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患儿男,13岁,咳嗽、咳痰3月余,偶伴发热;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右上肺叩诊浊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20×109/L,血小板503×109/L,中性粒细胞7.09×109/L,单核细胞1.23×109/L,嗜酸性粒细胞0.74×109/L,D-二聚体0.402mg/L,纤维蛋白原5.72 g/L,肿瘤异常糖链蛋白176.821μ。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增多,右中上肺野见团块状高密度影,外缘及下缘尚清,内缘与纵隔重叠,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1岁.因腹部胀痛,伴腹泻2周加重1d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食物过敏史.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阵发性绞痛,并伴恶心,每日腹泻3~4次,为黑色稀便,自行服用利复星、黄连素等药物无明显缓解;2周来每日排黑色稀便3~6次,1d来腹痛加重,呈持续性.2周来体重下降约12 kg.查体:T:37.2 ℃、Bp:130/100 mm Hg.患者急性病容,腹部饱满,腹式呼吸减弱,无胃肠及蠕动波,全腹有压痛,伴反跳痛及肌紧张,以中上腹及右上腹明显,右上腹扪及15 cm × 10 cm大小肿物,质韧,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6.7×109/L、中性粒细胞:70.4%、嗜酸粒细胞计数3.75×109/L(0.02~0.3×109/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14.1%(0.5%~5.0%).CT:上、中腹肠管管壁水肿、周围渗出.拟诊:弥漫性腹膜炎,结肠穿孔:克隆病穿孔?结肠癌伴穿孔?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伴穿孔?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诊断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A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7例肝移植术6个月后行肝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确诊结果,比较迟发性AR组(AR组,24例次)和非迟发性AR组(非AR组,16例次)患者肝穿刺当日或前1d血常规中白细胞的分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的最佳截断值,分析其诊断迟发性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R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AR组。ROC曲线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分别为0.145×109/L和0.023时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0.333和0.62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和0.813。分别以0.145×109/L和0.023作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升高的截断值,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6和0.88、0.75和0.88。当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和比例≥0.03时,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25和1.0、0.50和1.0,所有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者的细胞比例均≥0.03。结论肝移植术后6个月,延迟性AR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延迟性AR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3对诊断迟发性AR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1岁,主因"上腹部疼痛5d"于2011年10月28日入院,患者腹痛呈间歇性发作,不向他处放射,与体位无关,伴返酸、烧心.入院查体: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剑突下、脐周、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腹部B超:右下腹局限性积液,脾大.血分析示:白细胞 8×109/L,嗜酸性粒细胞占 30%,红细胞 6.18×1012/L,血红蛋白182g/L,血小板 206×109/L.初步诊断: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②急性胃炎.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35岁,蒙古族,因"间断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3个月"入院;15年前患肝包虫病,经外院活检证实,未接受手术治疗。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98.3μmol/L,直接胆红素68.7μmol/L;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5%,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5.91×109/L。CT平扫见肝内8.3cm×7.4cm团块状低密度影,界清,CT值约9~17HU,壁稍厚伴钙化,局部与右肝管相通,与肝门区胆管分界不清;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约1.3cm(图1A)。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5岁,自幼生活在北京,无疫区生活史.长期生食瓜果蔬菜.入院前数日直肠指诊发现"直肠肿物".腹部查体及肛门外观无异常,直肠指诊触及1个直径约1 cm质硬肿物,表面光滑,无触痛,固定于黏膜下,无出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4.10×109/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1.5%,嗜酸粒细胞绝对值:0.06×109/L[正常范围:(0.05~0.5)×109/L],超敏感C反应蛋白:14.38 mg/L(正常范围:0~5mg/L).便常规无异常,潜血试验阴性.肠镜检查:直肠近齿状线黏膜皱襞隆起(图1).超声检查示:肿物位于固有肌层,低回声,回声均匀,黏膜层完整.取截石位,用三叶钳撑开肛门,见5点钟方向,齿状线近心端约0.5cm处直肠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质硬,触之不出血,周围肠壁弹性好,黏膜无紊乱.于肿物周围切至肌层,将肿物及周围直肠组织切除,肿物大小约1.2 cm ×0.8 cm.病理报告:肠壁肌层肉芽组织及嗜酸细胞脓肿形成,中央可见穿凿样腔隙,小灶内可见虫卵样结构(图2).于北京市热带病研究所进行便检、镜检及碘染色镜检,可见阿米巴包囊,直径约6~8μm,考虑微小内蜒阿米巴.患者无腹痛、腹泻等症状,未予进一步治疗.3个月后复查肠镜,未见肿物,便检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具有完整肝活检和肝活检当天或前1天血常规和肝功能等临床数据的101例受者纳入研究.根据肝活检结果将受者分为AR组和非急性排斥反应(NAR)组,比较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等指标的差异.比较白细胞分类与发生AR的相关性.采用ROC分析确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的最佳截断值,并分析其诊断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 AR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分别为(0.127±0.161)×109/L和(2.8±7.3)%,均显著高于NAR组的(0.071±0.100)×109/L和(1.0±1.1)%(P<0.05)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与AR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145×109/L和2.35%,此时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0.17和0.185),诊断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8.6%和88.4%、28.6%和89.9%.结论 肝移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与AR的发生有关,对诊断AR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急性肾梗死误诊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67岁,突发性左上腹及左腰胀痛伴呕吐20 h,无发热及肉眼血尿,既往有脑栓塞、房颤及高血压病史.查体:痛苦面容,两肺未闻及哕音,心率为120 次/min,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左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腹水征阴性,肠鸣音为5次/min,较弱,左肾区叩击痛,白细胞14.4×109/L,中性粒细胞12.65×109/L,淋巴细胞5.82×109/L.  相似文献   

9.
正本院于2015-07将1例TKA术后隐匿性假体松动误诊为感染行翻修术,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女,69岁。因"右侧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疼痛6个月"入院。入院血常规:WBC为7.08×109/L,粒细胞百分比为40.7%,粒细胞计数为2.88×109/L;血清学指标:ESR为18.0 mm/L,CRP7.2 mg/L;类风湿因子、抗"O"、凝血4项、生化检查均未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4岁.反复咯血3个月入院.入院时患者反复痰中带血,血鲜红色,5~10 ml/d,无胸痛、发热、咳脓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体:肺部叩诊左右对称无浊音,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啰音.血型B.血红蛋白125 g/L,红细胞计数3.89×1012/L,白细胞计数9.7×109/L(中性粒细胞0.63、淋巴细胞0.34),血小板计数1 91×109/L;凝血功能、血生化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75岁,因双下肢表浅静脉迂曲扩张10年,伴左小腿溃疡半年入院。既往史中无出血倾向及相关病史。体格检查:双下肢表浅静脉迂曲扩张,扭曲成团,左内踝处可见约2cm×2cm大小皮肤溃疡,双下肢肌力Ⅴ级。WBC3.19×109/L,中性粒细胞率0.448,Hb 114g/L,Plt 110×109/L,谷丙转氨酶11U/L,葡萄糖5.32mmol/L,凝血酶原  相似文献   

12.
硬脊膜穿破后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癫痫发作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26岁,妊娠39 3W,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分娩术。既往无癫痫、血液疾病史,术前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术前检查外周血白细胞10.29×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79.6%,淋巴细胞10.8%,单核细胞8.8%,血红蛋白(Hb)124g/L,血小板110×109/L,凝血酶原时间10.0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3.2s,凝血酶时间20.8s。凝血酶原活动度155.5%,纤维蛋白原2.9g/L。病人侧卧位,选择L2,3间隙,16G硬膜外穿刺针,第一次穿刺未成功(硬脊膜未破),穿刺针有少许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1岁.因右腰部疼痛、消瘦、低热2个月于2000年12月25日入院.外院诊断为胆囊炎,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好转.查体:腹部平软,右肾区叩痛.实验室检查:ESR 86 mm/1 h,血常规WBC 12.6×109/L,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19,嗜酸性细胞0.07,嗜碱性细胞0.02.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37岁,因"右肩部疼痛伴乏力、盗汗1个月"入院,活动后气喘,无发热、寒战;外院CT示双侧第4肋骨及T6椎体右侧附件溶骨性破坏,伴软组织肿块,T5椎体类圆形低密度影。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比容0.345,单核细胞比率0.082,嗜酸性粒细胞0.03×109/L,降钙素原0.112μg/L,谷氨酰基转移酶144U/L。18F-FDG PET/CT:下颌骨、双侧多发肋骨、全身多发椎体、双侧髂骨、左侧髋臼骨及右侧坐骨多发骨质溶骨性破坏,  相似文献   

15.
正病人,男性,70岁。既往高血压病史。因胸骨后间歇性撕裂样疼痛,伴大汗淋漓12小时于2020年4月3日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血压160/86 mmHg, 心率105次/分钟,呼吸和体温处于正常范围,脐周及右下腹固定压痛。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15.01×109/L,中性粒细胞占86.3%,WBC:15.01×109,GRA:86.3%。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7岁,因注射隆鼻术后6年,鼻背局部红肿疼痛半个月余入院.患者6年前于吉林省长岭市某美容院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鼻术”,自诉注射部位为鼻根部及鼻背中部.半月前鼻部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红肿,且疼痛明显,曾自行口服阿奇霉素5d,但症状未见好转,鼻背中部红肿范围扩大,后改行静脉滴注克林霉素每日2次,共5d,仍未见好转,遂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整形外科就诊.检查:体温38.5℃.鼻部及鼻周肿胀明显,鼻背中部可见一局部红肿区,高出鼻背皮肤约0.3 cm.红肿区皮肤弹性差,菲薄,皮温较高,触诊有液波感,压痛(+)性.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淋巴细胞百分比0.23%,单核细胞百分比5%,嗜酸性粒细胞2%,嗜碱性粒细胞0,血红蛋白149 g/L,红细胞计数4.9×1012/L,血小板238×109/L.初步诊断: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后合并感染(鼻背,图1).入院后第2天,患者鼻部感染情况进一步加剧,鼻背红肿处形成多个黄白色脓点(图2).遂决定对其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1岁.因中上腹部胀痛10 d入院,伴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T 39℃,P 86次/min,皮肤、巩膜中度黄染,上腹部及右上腹均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肝区叩痛,肠鸣音0~1次/min.血常规白细胞20.1×109/L,中性粒细胞95.3%,嗜酸计数0.80×109/L,血淀粉酶254 U/L(正常值35 U/L~140 U/L),ALT 520 U/L,TB 210 μmol/L,DB 120 μmol/L.B超胰管蛔虫、胰腺增大前后径约2.3 cm,胆总管增粗,胆囊内胆泥形成.急诊行ERCP,发现胆胰管共同开口,在胰管内有一长约20 cm蛔虫,用圈套器将蛔虫套住后取出体外,胆道内有20 mL脓性浑浊胆汁溢入十二指肠内.造影发现胆管扩张1.5 cm.  相似文献   

18.
正患儿男,15岁,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左下腹疼痛,无放射痛,伴睡眠较差,体质量下降3kg,饮食及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无家族性遗传病史。查体:触诊墨菲征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90×109/L,中性粒细胞8.54×109/L,纤维蛋白原5.50g/L,D-二聚体5.93mg/L。腹部CT:胆囊壁增厚、毛糙,左下腹部6.6cm×9.2cm×10.0cm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平扫CT值约49 HU(图1A),挤压周围脏器,邻近肠管粘连、紊乱,结构显示不清,未见梗阻征象;增强后肿块动脉期CT值约74 HU(图1B),静脉期CT值约78 HU,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2岁,因“突发腹痛不适12h”于2014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否认既往有胃病史、肝炎病史和外伤史.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min,血压120/90 mmHg.腹部略膨隆,腹肌不紧张,上腹部压痛明显,以左上腹为主,无明显反跳疼,Murphy征(+),肝脾未触及肿大,肠鸣音正常,肝区叩击痛(+).血常规:红细胞3.98×1012/L,血红蛋白124 g/L,血小板140×109/L,白细胞16.13×109/L,中性粒细胞12.49×109/L.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40岁,因"右上腹痛两天"来我院就诊。疼痛呈持续性,伴背部放射痛,恶心,并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畏寒、发热,无胸痛、心悸,无腹泻。T:37℃,P:98次/min,R:18次/min,BP:107/75 mm Hg。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8.0×109L-1,中性粒细胞15.2×109L-1。心肌损伤标志物示肌酸激酶278.0 U/L,肌酸激酶同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