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重症肝炎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观察发现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有较好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及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辉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炎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AST、ALT较低,血清PA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30/34),高于对照组的63.64%(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炎,可改善肝功能,缓解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7,(7):1350-1352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与丹红注射液联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γ-GT)值,凝血酶原时间(PT)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TBIL、γ-GT与PT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ALT、TBIL、γ-GT与PT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为76.19%(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与丹红注射液联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5,(9):656-659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化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80例(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和对照组80例(仅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周结束时,对照组患者血ALT和AST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ALT和AST分别为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明显降低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  相似文献   

5.
邵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4,(26):259-260
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疗法的临床研究。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入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进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疗法,对照组进行甘利欣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后HBV DNA及ALT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0%、62.9%,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BIL、AST、ALT等肝功能指标的评估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区不适、消化道症状、乏力等症状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可降低变异病毒的发生,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ALT、AST、TBIL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较之复方甘草酸苷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6,(6):1329-1331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药物性肝炎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时的总有效率、血清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06%vs 76.4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γ-GT和AL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用于治疗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较好,ALT下降迅速,安全性高,优于甘草酸二铵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77例,对照组103例。在同样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qd,对照组加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qd。观察两组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异甘草酸镁与甘草酸二铵降低ALT、AST、TBIL均有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尤其是降低中度患者异常肝功能指标。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市第二医院2008年12月—2013年3月149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60 m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期间,两组还同时服用了保肝、抗病毒的药物,两组服用剂量和方法均相同,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有较好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比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治疗的脂肪肝患者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予以异甘草酸镁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酸(ALT)、谷草转氨酸(AST)及总胆红素(TBIL)]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8.37%(38/43)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LT、AST及TBIL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比较,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探究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肝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Tbil检测结果 (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2、4、6周后HBV-DNA转阴率以及治疗6周后HbeAg/抗-Hbe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效果良好,可以降低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改善肝功能,阻止疾病的发展进程,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抗炎保肝作用.方法 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商品名天晴甘美)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恢复速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方面速度快,优于甘利欣.  相似文献   

13.
孙芳 《海峡药学》2011,23(6):160-161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给予甘利欣注射液1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日。共四周。详细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T、AST、TBIL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有效率90%)且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可以明显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和复常时间,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 ALT、AST 和 TBIL 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 ALT 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LT、AST、TBIL 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ST、TBIL 复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ALT、AST 和 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3、4周 ALT、AST 和TBIL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第2周 ALT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孙华瑜  卢伟力 《医药导报》2009,28(10):1307-1309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两组. 治疗组56例,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50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两组均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74.0%(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的恢复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 BiL)的恢复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异甘草酸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茵栀黄注射液,对照组(42例)应用甘草酸二铵联合茵栀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胆红素(TBIL)复常的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0.48%和80.95%.对照组分别为88.10%和69.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均出现不良反应,各2例(4.76%),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分为联合组和一般组,给予一般组常规治疗+异甘草酸镁治疗,给予联合组常规治疗+异甘草酸镁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高于一般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一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TBIL、ALT、AST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肝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肝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有效率为97.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使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肝病患者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进行治疗,能改善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体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病毒性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保肝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时间均为4周。结果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组:临床显效率、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分别为64%、40.00%、46.67%、60.00%、66.67%;熊去氧胆酸组分别为42%、13.33%、13.33%、20.00%、28.5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肝炎优于单用熊去氧胆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9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肝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89%、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区不适、腹胀、纳差、乏力、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ST、TBIL、ALT、AL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显著下降,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TNF-α、IFN-γ、IL-10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