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谱的构成和流行特征,监测病原谱变迁趋势,为本地区感染腹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2014年龙岗区两家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按照卫生行业标准WS 287—2008、WS 271—2007和WS 289—2008进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检测和诺如病毒等4种病毒核酸检测;对病原谱的时间分布、人群分布、血清型别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 707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 361株致病菌,阳性率为20.29%;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631份标本病毒核酸阳性,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结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引起深圳市龙岗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病原谱已发生变迁,应主动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流行特征,为制定监测方案和开展感染性腹泻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根据地理位置、覆盖人群和就诊量,在本区3所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腹泻病原主动监测,填写门诊病例个案调查表,采集粪便样品进行5类病毒和8类细菌的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纳入感染性腹泻病例9 301例,病原阳性率为55.7%(5 179)。单一病毒、单一细菌和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6.7%(2 481)、17.0%(1 579)和12.0%(1 119)。单一病毒阳性病例中,诺如病毒阳性率最高(15.4%,1 428/9 301),其次为轮状病毒(7.2%,667/9 301);单一细菌阳性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6.7%,619/9 301),其次为非伤寒沙门菌(3.3%,305/9 301);混合感染病例中,病毒-细菌阳性率最高(4.9%,459/9 301)。诺如病毒(17.0%,838/4 938)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7.2%,354/4 938)阳性率在20~59岁年龄组最高,轮状病毒(9.4%,178/1 896)和非伤寒沙门菌(4.9%,93/1 896)阳性率在0~4岁年龄组最高。诺如病毒年度流行呈现春季和秋季2个高峰,轮状病毒呈现冬季高峰,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呈现夏季高峰,非伤寒沙门菌呈现夏季小高峰。结论 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阳性率高,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本地区优势病原体,病原在不同年龄组分布存在差异,优势病原季节性流行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株洲市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感染性腹泻主要的细菌、病毒病原体,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感染性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病原菌进行检测。结果 150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标本75份,阳性率为50.0%。其中单一病原感染占阳性构成比的89.3%,混合感染占阳性构成比的10.7%。结论引起株洲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种类较多,检出细菌7种计30株,以沙门氏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病毒5种54株,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地区腹泻病例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初步构建"区级疾控中心-监测哨点医院"区域性腹泻病综合监测网。方法根据上海市腹泻病监测实施方案,2017—2019年间隔抽取区内2家监测点医院,对其肠道门诊腹泻病例进行调查采样,同时进行11种病原菌分离鉴定和8种病毒核酸检测,对检测阳性的部分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进行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11种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结果 3年共报告急性初诊腹泻病例5 766例,采样753份,阳性检出率为40.11%,细菌、病毒及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05%、18.99%和1.06%,≥2种病原混合感染阳性率检出率为3.72%。共检出332株病原体,包括9种细菌、6种病毒,主要为诺如病毒90株(占27.11%)和副溶血性弧菌60株(占18.07%)。病原检出率呈较明显的夏季和秋冬季高峰,病毒和细菌检出率整体呈现交替互补的特点。细菌检测高峰为2017年8—10月,2018年8—9月和2019年5—9月;病毒检出高峰为2017年2—4月、2018年12月—2019年4月、2019年11—12月,同期细菌和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7.61%)。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高度敏感、沙门菌对氯霉素高度敏感(均为100.0%),3种细菌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松江地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高发季节是夏季和秋冬季,主要病原构成是副溶血弧菌、弯曲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以及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对常见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初步构建了"区级疾控中心-监测哨点医院"腹泻综合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7月分别收集广州地区某综合医院腹泻患儿及健康儿童粪便标本143份、83份,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聚集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Kirby Bauer法(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四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在腹泻患儿与健康儿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4%、3.6%;2.8%、2.4%;1.4%、1.2%;0.7%、1.2%;腹泻患儿3~7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占26.7%;然而,健康儿童中5~7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占8.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氨苄西林耐药率为52.6% ~ 63.2%;头孢类耐药率为5.3% ~21.1%;多重耐药率50.5%.结论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在腹泻患儿及健康儿童均有检出,并存在多重感染,提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机会感染菌;除此之外,耐药及多重耐药高,应加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监测及管理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6.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可导致人、动物感染,引起食物中毒、尿道感染、肠道感染、脓毒症或脑膜炎症等。主要分为5类,即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为了解平罗县感染性腹泻样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情况,2011年4—12月对平罗县3家哨点医院收集到的感染性腹泻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北京市某区导致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为儿童感染性腹泻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北京市某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例基础信息和粪便标本,进行腹泻常见12种细菌和3种病毒核酸的荧光PCR检测,构建病原谱,分析病原流行特征。结果 共收集200例儿童感染性腹泻标本,病原总检出率为35.00%(70/200)。其中细菌检出率为26.00%(52/200),检出率前3位分别为致泻大肠埃希菌(12.50%,25/200)、沙门菌(9.00%,18/200)和副溶血性弧菌(5.50%,11/200);病毒检出率为10.50%(21/200),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00%(8/200)和6.50%(13/200)。在混合感染中,2种细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5.00%(10/200),1种细菌和1种病毒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50%(3/200)。不同季节细菌病原(χ2=16.225,P=0.001)和病毒检出率(χ2=35.18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岛市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临床与病原分布特点。方法抽取2014-2015年收治的急性细菌性腹泻患儿2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并通过病原菌分析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情况、造成感染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类型分布等进行分析,结合纸片扩散法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临床常用药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造成小儿腹泻的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别,共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51株,占7.55%,排在第二位;其中尤以EPEC和ETEC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72.19%(109/151)、16.6%(26/151),粪便伴黏液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对不同类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可见,EHEC对所有抗生素均无明显耐药性,而EIEC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均为0;其他两种最为常见的菌型ETEC和EPEC也对这3种药物的耐药率最低,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均在50%以上。结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造成儿童肠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中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良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患者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阳性菌株进行复核和分析。结果共检测863份标本,分离出163株致病菌,分离率为18.89%,检测出沙门菌(SM)、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副溶血弧菌(VP)、志贺菌(SH)、类志贺邻单胞菌。阳性菌株中以SM感染为主(80株),占49.08%;其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1株),占37.42%。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是高峰。SM是辖区内引起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的SM的优势血清型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结论光明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主要以SM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应加强主动监测,做好腹泻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婴幼儿感染性腹泻微生物病原谱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3年3月—12月在温州市2家三甲医院门诊就诊的婴幼儿(≤5岁)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常见感染性腹泻致病菌培养与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517份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微生物201份,总检出率为38.88%。其中肠道致病菌检出74份(14.31%),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6份)最多,其中O抗原分布广泛,2份带有STX2肠毒素基因;其次为沙门菌31份,其中肠炎沙门菌(7份)和鼠伤寒沙门菌(6份)为优势菌;腹泻相关病毒检出127份(24.56%),其中诺如病毒Ⅱ型(56份)、A组轮状病毒(40份)和诺如病毒Ⅰ型(24份)检出较多。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64.52%,致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均70.00%,阪崎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对17种药物中的大部分敏感。利福平、新生霉素对所有细菌均100%耐药。结论温州市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为主要流行株;病毒以诺如病毒、A组轮状病毒为主要流行株,应加强主动监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腹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以腹泻伴腹痛、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感染性腹泻的病因,查找传染源,分析调查处置过程,为预防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积累应急处置经验.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调查,采集患者和食堂员工样本、水样品进行分离培养和运用PCR和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对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4份患者样本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素基因阳性,PCR检测4份患者样本杯状病毒阳性,从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5份患者样本中分离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结论 该校学生是由于水源污染引起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茵和腹泻病毒混合感染所致的感染性腹泻,水源水被污染,消毒设备损坏而至饮用水未经过消毒处理是引起此次感染性腹泻疫情发生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16-2017 年江西省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食源性疾病诊断及防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36家哨点医院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标本开展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 采集5426份病例标本,检出386株致病微生物,总检出率为7.11%。病例数男女比例是1.2[DK]∶1,5岁以下年龄组病原检出率最高(8.56%)。第三季度检出率(9.17%)均最高,不同地区病原的总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x2=27.259 P=0.002),沙门氏菌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33.76%),致泻大肠埃希菌主要型别是肠黏附型(EAEC,68.6%)。诺如病毒主要是GⅡ型(95.45%)。沙门氏菌的耐药率为88.53%,其中多重耐药菌占耐药菌的60.43%。结论 江西省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沙门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具有年龄、季节性和地域性分布特点,应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同时强化相关地区实验室检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顺义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构成、流行特征及主要致病菌的血清型分布,为本地区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顺义区2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的方法 进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66份标本中共分离到71株致病菌,检出率为19.13%,阳性率居首位的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占47.89%,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分别占26.76%和25.35%。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以产毒大肠埃希氏菌(ETEC)为主,沙门氏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氏菌和山夫登堡沙门氏菌为主要流行血清型。检出率以6-10月份较高,青年组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结论 顺义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以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为主,应在高发季节有针对性的加强主动监测,有效防控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淮安市腹泻患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毒力基因、耐药性以及分子分型,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5年淮安市各哨点医院和社区医院腹泻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运用多重PCR筛查和生化试验检测致泻大肠埃希菌,检测出菌株的进一步做药敏试验和分子分型。结果在549份腹泻标本中共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39株,检出率为7.10%。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8株(46.15%)检出最高,其余依次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8株(20.51%)、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7株(17.95%)、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5株(12.82%)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1株(2.56%)。药敏结果显示,39株致泻大肠埃希菌中1种以上耐药菌27株,占41.25%;最高耐药达到9耐,其中四环素和萘啶酸耐药率,分别为53.84%、51.28%。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显示,39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有不同的带型,且带型有密切的亲缘关系。EAEC单独聚类,除zx14352和zx14395外,其他带型的相似度都超过50%。结论淮安市2014—2015年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主要以EAEC为主。菌株耐药性强,多重耐药谱广。菌株的基因型呈多态性分布,有流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朱晓云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321-1323
目的了解临沂市感染性腹泻病人在不同时间、不同人群、不同临床表现的病原分布。方法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对临沂市区4所医院肠道门诊的636例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细菌病原学调查,对标本进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空肠弯曲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弧菌属、及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等常见致腹泻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197例病人中检出肠道致病菌207株,检出率为30.97%,其中以志贺菌属最高(56.04%),空肠弯曲菌次之(17.39%),EPEC引起的腹泻为12.08%,其他致腹泻菌的检出率均在10%以下。结论志贺菌属仍为临沂市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急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与粪便常规检查均不具有特异性,明确诊断当以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为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3-2017年医院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特点和流行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1 937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937例粪便标本中阳性病例376例,阳性率为19.41%,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10株占29.26%,副溶血性弧菌83株占22.07%,沙门菌119株占31.65%,志贺菌64株占17.02%;<10岁患者无病原菌检出,21~30岁、41~50岁及51~60岁患者阳性检出率均≥15%,其余年龄组检出率均较低;1、2、11和12月病原菌检出率较低,而6~8月检出率较高,6月份检出231例,7月份检出493例,8月份检出462例;64株志贺菌中宋内志贺菌49株占76.56%,其余为F2a(12.50%)、F4c(7.81%)、F2b(3.13%);83株副溶血性弧菌以O3:K6型为主,共60株占72.29%,其余血清型较分散;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分别占65.45%和34.55%;沙门菌血清型分布中肠炎39株占32.77%,鼠伤寒28株占23.53%,猪霍乱21株占17.65%。结论感染性病原菌主要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志贺菌为主,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应加强优势病原型别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5-2016年江阴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的感染、分布及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对2015-2016年哨点医院提供的感染性腹泻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其致病型别及其携带的毒力基因。结果 359份腹泻标本中,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1份,检出率8.64%,其中EAEC 15份,检出率4.18%,EPEC 13份,检出率3.62%,ETEC 3份,检出率0.84%,未检出EIEC及EHEC。15株EAEC中,携带astA基因8株,携带aggR+pic基因6株,携带astA+aggR+pic基因1株。13株EPEC均携带eae基因,3株ETEC均携带estI基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高发,2015年主要以EPEC为主,2016年主要以EAEC为主。结论江阴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以EAEC和EPEC两个型别为主,携带的毒力基因呈多态性,显示其致病力和侵袭力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贵州省2013-2014年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2013-2014年腹泻病例中分离的78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检测,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型别的耐药性。结果 78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最高,为96.2%,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四环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50.0%,对头孢噻吩的中介率达51.3%;贵阳地区检出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严重,除对环丙沙星不耐药外,对其他9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桐梓地区则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明显;不同型别的菌株均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较高,除1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外,均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的耐药性较高;51.0%的菌株存在多药耐药。结论贵州省2013-2014年腹泻病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多药耐药性严重,需加强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药敏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性状况。方法采集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患者新鲜粪便标本,进行增菌、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PCR独立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165例样本共分离出肠道病原菌40株,阳性检出率为24.24%。其中致泻大肠埃希菌31株(18.79%);沙门菌属细菌6株(3.64%);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株(1.21%);黏质沙雷菌1株(0.61%)。检出的肠道病原菌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四环素、强力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明显耐药。结论杭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菌检出以致泻大肠埃希菌为首;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四环素类等药物普遍耐药,对氟喹诺酮类、阿莫西林/棒酸、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较低;监测腹泻病原菌构成和耐药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河南省致泻大肠埃希菌多重PCR分型的基线数据,分析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河南省郑州、登封、周口、睢县4个地区的多家医疗机构设立监测哨点,收集可疑致泻大肠菌感染样本,采用多重PCR方法进行分型,并对致泻大肠菌分型结果和病例个人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河南省共检测可疑致泻大肠埃希菌病例样本数1 934例,检出致泻大肠菌阳性样本为139例,检出率为7.19%。其中EPEC检出率最高为67例(3.46%),之后依次为EAEC 56例(2.90%)、ETEC 9例(0.47%)、EHEC 7例(0.36%)、EIEC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高峰在4-5月,1-2岁组腹泻患者的检出率最高(10.81%)。结论 EAEH和EPEC是河南主要的致泻大肠菌型,应用多重PCR技术能快速鉴别粪便标本中的致泻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