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1984年至1992年共收治经B超检查,后经手术证实为延迟性脾破裂16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13~54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8例占50%,高处坠落4例占25%,塌方挤压3例占18.7%,打架斗殴1例占6.2%。受伤至就诊时间:15h~3d 11人,5~7d 4人,11d1人。主要临床症状:左上腹疼痛12例,胸痛3例,左肩疼1例。B超检查与术中对照:本组16例均行B超检查及手术,16例中有14例显示脾外型尚规则,脾周围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4年10月至1999年10月施行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22例,体会到这是一种侵袭性小,痛苦少,恢复快,并且安全的手术,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最小24岁,最大42岁,平均31岁。其中30岁以下10例,31岁以上11例,41岁以上1例。22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输卵管妊娠流产型8例,输卵管妊娠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14例。22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尿HCG化验检查及妇科检查确定诊断,其中20例行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损伤入院后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意义与选择。方法总结我院1994年至2004年收治肝损伤患者92例诊治体会。其中Ⅲ级以上损伤48例(占52.2%)。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检出率为92.4%;82例行B超检查,检出率为92.7%;38例行CT检查,检出率为89.5%;由于种种原因其他检查极少采用。本组3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痊愈,61例施行不同类型手术(其中3例先行非手术治疗再中转手术治疗),治愈55例(占90.2%)。结论①诊断性腹腔穿刺和B超检查是肝损伤病例最常用和诊断率高的方法。②外科手术是治疗肝损伤的主要手段,而有选择性地非手术治疗也是可肯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组收集8例经B超检查后经手术证实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患者,术前均有心脏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经手术切除胆囊后心脏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符合胆心综合征诊断。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8例均为干部。男5例,女3例。年龄58~78岁,平均65岁。病程1~8年。  相似文献   

5.
许姬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86-268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超声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准确率。结果80例患者,B超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76例,诊断准确率95%,误诊4例(5%)。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手术证实:单纯性25例、化脓性42例、坏疽性9例、阑尾脓肿4例,B超检查诊断分别为:26例、40例、10例、4例。结论B超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002年1月~2005年6月,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共收治42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再次行鼻内镜手术治疗,临床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复发性鼻窦炎患者42例(68侧),男25例(44侧),女17例(24侧);此次手术均为第2次手术者39例(60侧),第3次2例(4侧),第4次手术1例(2侧)年龄20~72岁,平均46岁。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1997年11月修订,海口),所有病例均为3型,全组鼻窦炎伴复发性多发性鼻息肉,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1.2治疗本组42例患者术中发现病变主要集中的部位、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见附表。术后所有病例在应…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应用于临床在国外较早,我国自1978年始逐渐引起重视,1983年后许多医院开始应用。我院自1985年起应用西德Wolf和Storz-Hopkins关节镜,对42例膝关节病损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初步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42例(44个膝关节)。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5岁;左膝、右膝各20例,双膝2例。所有病例在镜检前均行X线摄片检查。单纯诊断性镜检者6例,镜检后立即切开关节手术者29例次,镜检同时进行灌洗治疗者6例次,同时行镜下手术者3例。本组均未发生感染及其它并发症。临床诊断准确率为75.00%(33例次),膝关节镜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3.18%(41例次)。镜检疾病是:外侧盘状软骨11例,其中合并损伤者9例,损伤性滑膜炎者1例,外侧半月板损伤5例,其中合并骨  相似文献   

8.
胆道蛔虫症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我院胃镜室自1990年10月以来用国产胃镜对25例临床及B超拟诊为胆道蛔虫症患者急诊检查,发现21例十二指肠乳头蛔虫嵌顿,当即用活检钳取出,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①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5例,女20例,其中孕妇1例。年龄13岁~42岁。病程最长9天,最短3h。均经B超提示“胆道蛔虫症”,即行内镜检查,见21例十二指  相似文献   

9.
陈昕  李丰 《中国基层医药》2000,7(5):341-341
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破裂病人共20例,均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现将诊断和处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0岁。均于发病24h内就诊,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伴失血性休克。本组有5例于破裂发生前已由B超或CT检查诊断为肝癌,其余15例于急诊入院时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而急诊剖腹探查证实,行腹穿次数共计25次,穿刺部位均在右下腹。其中8例1次腹穿即顺利抽出不凝固血液,4例第2次腹穿抽出不凝固血液,3例第3次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96例经B超检查并被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1资料和方法 本组收集我院1996-2006年的病例共96例资料,男性60例,女性36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7.6岁。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56例,使用仪器为百胜AU5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全部B超检查后的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1.
Caroli's 病又称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我院1980~1990年手术治疗8例,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21~49岁。均有反复发作右上腹痛、寒战、发热或有轻度黄疽等胆管炎病史,短者5年,长者达30年,最初起病在14~25岁,既往曾经1~3次胆道手术5例。经B 超和PTC 检查获得诊断4例,术中探查和术中胆道造影诊断2例,“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超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B超检查,对所有患者临床检查后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B超检查对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诊断效果以及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完成后,其前列腺实际重量和术前B超检查的估计重量差异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B超检查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诊断的重要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侯翠枝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75-2976
目的:了解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腹部创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B超检查,观察组应用CT检查,对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40例,经手术治疗后诊断脾损伤16例(40.0%),肠系膜损伤10例(25.0%),肝损伤5例(12.5%),膀胱损伤4例(10.0%),胰腺损伤2例(5.0%),胆道损伤3例(7.5%),B超检查与手术结果一致例数为33例,检出率为82.5%(33/40);观察组40例,经手术治疗后诊断脾损伤15例(37.5%),肠系膜损伤9例(22.5%),肝损伤6例(15.0%),膀胱损伤5例(12.5%),胰腺损伤3例(7.5%),胆道损伤2例(5.0%),CT检查与手术结果一致例数为38例,CT检出率为95.0%(38/40)。 CT检查准确率明显优于B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P<0.05)。结论与B超检查相比较,CT检查腹部创伤与手术结果符合率相对较高,CT能够准确反映腹部创伤类别、位置以及面积,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PIT)的外科诊治经验,以提高对PIT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3年收治的86例PIT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中,良性肿瘤占20.9%(18虑6),恶性肿瘤占79.1%(68/86)。恶性肿瘤以腺癌多见,占41.2%(28/88)。X线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B超、CT、内镜、肠系膜血管造影也有助于诊断。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率为34.9%(30/86)。本组无手术死亡。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5%、49.0%、24.5%。结论PIT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与急诊手术率高。一经诊断,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宫外孕是妇产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若能准确诊断,及时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否则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B超对宫外孕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对1993年1月至1995年1月2年间39例宫外孕的声像图表现及手术与病理结果作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9例宫外孕病例均系住院病人。年龄25—38岁,其中28—36岁多见,占92%,有停经史者32例(82.05%);腹痛35例(89.74%);阴道流血者33例(84.6%);失血性休克16例(41.02%);有近期人流史11例(28.2%),辅助检查血常规、Hb:  相似文献   

16.
腔静脉后输尿管又称环绕腔静脉输尿管,是泌尿系统较罕见的先天性异常。我院自1985年至1995年5月共收治11例,本组病例经B超断层检查、静脉尿路造影及逆行插管造影检查均于术前获得明确诊断,其中ic例经手术探查得到证实。本文就超声断层检查在腔静脉后输尿管确诊中的重要作用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20~55岁。患者均因右侧腰部胀痛伴镜检血尿来院检查。其中4例伴有间歇性肉眼血尿,l例伴高血压,1例伴糖尿病。2例右肾积水并发结石,其中1例为多发性结石。11例中有9例首先经B超检查提示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肠破裂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院1970年1月~1986年8月经手术处理的外伤性肠破裂118例,现就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本组男113例,女5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6岁,平均35.5岁。以25~40岁为多。118例中闭合性损伤115例(97.4%),撞击伤和坠伤102例(86.4%),其次为挤压伤。开放性损伤8例。单纯性肠破裂96例,有合并伤者22例,其中合并骨盆骨折、四肢骨折共17例。本组受伤至就诊时间平均为20.5小时,超过24  相似文献   

18.
弥漫浸润型胃癌主要是在胃粘膜下浸润生长,胃镜检查往往缺乏特征性表现,容易误诊或漏诊。我们收集本院近10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弥漫浸润型胃癌,将其中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的胃镜和B超检查总结如下,并与手术结果作对比,旨在探讨胃镜、B超联合诊断弥漫浸润型胃癌的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8例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26岁~74岁,平均54.72岁。48例患者均有上腹部不适和胀痛,并伴有恶心呕吐29例(60.4%),消瘦、体重减轻20例(41.7%),贫血10例(20.8%),黑便4例(8.3%),上腹部扪及肿块2例(4.2%)。病程7天~10年,以1~2个月就诊者居多。1.2 胃镜检查:(1)镜下表现:粘膜粗糙不平、颗粒样增生22例(45.8%),粘膜退色、附白苔或色泽发红8例(16.7%);胃壁僵硬、蠕动差10例(20.1%);浅表溃疡、浅表糜烂6例(12.5%);粘膜皱壁粗大2例(4.2%);(2)镜检次数及活检情况:1次胃镜确诊23例(47.9%),2次胃镜确诊18例(37.5%),3次胃镜确诊5例(10.4%),胃镜未确诊、B超提示、手术后病理确诊2例(4.2%);(3)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25  相似文献   

19.
我院从1987年6月~1993年12月收治肾上腺偶发瘤1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均为女性,年龄27~53岁,血生化检查均正常,尿儿茶酚胺定性阴性,尿17—OH6∶17umol/24小时,17—ks25∶40umol/24小时,并作CT及B超检查。 2 治疗及结果 5例均行手术治疗,取十一肋或十一肋间切口,肿瘤连同同侧肾上腺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术中触摸肿瘤血压无变化。术后随访13个月~5年无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诊腹部创伤患者CT与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效果。方法选取74例急诊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T与B超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腹腔内损伤及脏器损伤程度分级符合情况,并分析影像学图像。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74例患者腹腔内损伤状况:肝损伤24例、脾损伤20例、肾脏损伤18例、胰腺损伤10例、合并多种脏器损伤2例。脏器损伤程度分级:Ⅰ级28例、Ⅱ级21例、Ⅲ级及以上25例。B超诊断与CT诊断的肝损伤、脾损伤、肾脏损伤、胰腺损伤、合并多种脏器损伤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诊断的脏器损伤程度分级符合情况:Ⅰ级26例(92.86%)、Ⅱ级19例(90.48%)、Ⅲ级及以上23例(92.00%);CT诊断的脏器损伤程度分级符合情况:Ⅰ级25例(89.29%)、Ⅱ级18例(85.71%)、Ⅲ级及以上20例(80.00%)。两种诊断方式的脏器损伤程度分级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腹部创伤患者采用CT、B超诊断时可有效提升疾病诊断效果,疾病分期的诊断效果良好,有图像特征清晰的特点,因此在腹壁创伤诊断中有突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