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碱工业》2010,(8):47-48
绝大部分化工厂都需要使用空压机压缩空气,而空气经空压机压缩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导致压缩空气温度升高。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循环冷却水或冷冻水对压缩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却,以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空压机在运行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而这些热能通常会被释放到空气中,存在严重能源浪费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空压机热回收装置在空压机热能回收中的应用,介绍了该装置的选型,分析了其热交换原理,通过空压机热回收装置来回收空压机产生的热能,并且把所回收的热能用于烧水为职工澡堂提供热水,这样不仅降低了空压机热能的浪费,而且有助于...  相似文献   

3.
李百川 《人造纤维》2011,(6):28-29,10
在粘胶纤维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废热,由于废热温度低,用传统的热量回收手段难以回收利用,而采用热泵工艺技术可以将废热的低温热能转化为可利用的高温热能,回用于生产和生活,有效回收能源。  相似文献   

4.
改造凝结水回收系统降低能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原有装置进行了改造,方案合理,既回收了热能,又回收了凝结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尿素生产期间,尿素混合液需要采用蒸汽加热实施分解,得到的高温气体需要采取循环水进行冷却,并最大程度上对物料实施回收,以达到减少消耗的目标。二氧化碳汽提法装置生产期间有多数热能未得到回收利用,而是按照循环水(冷却)的方式将其带走,导致大部分热能的浪费。与此同时,大部分热能被循环水带走,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水的温度,导致了冷却设备列管发生结垢的情况。如果长期运行,对结垢的设备未做针对性的清洗处理,结垢就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将冷却设备堵死而无法应用。主要就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工艺中的部分节能措施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湖北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硫酸低温位热能回收利用节能技改项目日前试车投运成功。该公司年产40万吨硫磺制酸生产中高温段、中温段余热均已回收,并用于余热发电和产品生产,而吸收系统中的低温位热能未回收利用。同时公司新建工业级磷酸一铵项目投产后,由于供汽不足形成了生产瓶颈。为此,公司投资2 860万元,回收利用硫酸装置三氧化硫吸收过程中的低温余热产生低压蒸汽。该项目每  相似文献   

7.
翟耸  邱琦 《辽宁化工》2014,(4):479-481
加油站卸油与加油过程中逸散于空气中的油气,不仅危及安全生产,也是造成空气污染,形成"灰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油站设置油气回收装置对油气进行回收,是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减少油气污染物排放,实施"蓝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对现已运营的加油站要求进行改造,增设油气回收装置;对新建加油站也应强制规定:油气回收系统装置与加油站主体建设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谢雁  李龙东  李铁兵 《辽宁化工》2013,(12):1490-1492
通过对西部管道原油输送工艺现状的研究,发现了原油外输温度过高,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破坏管道的防腐层和能耗过高,浪费能源等问题,提出了实施进一步的热能回收,即通过增设油-油换热器将出站高温原油热量进行回收,通过计算结果表明能够减少加热炉负荷,节省能源,在短期内就能实现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天津石化PTA的节能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世民 《聚酯工业》2002,15(2):37-40
详述氧化工序低温位能量回收和超低压透平应用。采用低温 (186℃ )、低压 (1.1MPa) ,每tPTA的动力能耗同比节约标油14 .96kg;工艺上采用 5级冷凝冷却器把反应气相排出物冷却到 40℃ ,使其前 4台产生回收蒸汽 ,可回收热量 2 5 9.5 5GJ/h ,占排出热量的 96.1%。整个氧化反应过程回收的总热量达到 2 85 .0 9GJ/h ,占总反应热量的 88.9%。回收的低温位热能用以推动超低压透平 ,使之可以完全带动空压机 ,还供应醋酸脱水塔的全部热源。加之精制工段加热炉节能和分段结晶热回收 ,使该装置每tPTA的综合耗能考核值只有标油 14 4kg  相似文献   

10.
在炼化企业生产中,蒸汽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能源。蒸汽具有较大的热能,由于蒸汽的热损失问题,蒸汽一直是节能问题的焦点,蒸汽在经过换热器放出潜热后凝结成同温同压下的高温凝结水。凝结水的回收与利用是企业特别是炼油企业节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废旧塑料、塑料垃圾为原料生产塑料木的设备,包括送料系统、加热挤出系统、循环水冷系统和热能回收原料预热系统;送料系统将原料送到加热挤出系统;加热挤出系统将原料融化后挤出并送入成型模具;循环水冷系统将挤出模具的产品冷却固化成型;热能回收原料预热系统将从加热挤出系统和循  相似文献   

12.
《煤化工》2017,(5):25-29
由于热解半焦在生产、储运及应用过程中,存在自燃等安全隐患,从热解半焦的自燃机理出发,分析了热解半焦的组成特性、官能团种类、比表面积以及孔道特性对其自燃倾向性的影响,提出将热解半焦冷却、钝化和余热回收高度集成耦合的新型半焦钝化工艺,即利用N2惰性气体作为冷却介质,回收利用高温半焦携带显热;通过水蒸气与半焦活性基团反应,适当减少含氧官能团数量;通过钝化剂前驱体Ca(OH)2和CO2在半焦颗粒表面的分步反应包覆,适当减少活性焦比表面积;通过适当增加半焦含水量,有效防止半焦存放时水分复吸,从而实现半焦钝化和余热回收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3.
常减压蒸馏装置塔顶油气的冷凝冷却方式对节能降耗及设备防腐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分别列举了初馏塔、常压塔和减压塔塔顶油气目前主要的冷凝冷却方式,提出提高换热效率、加大热量回收、减少低温腐蚀,是装置平稳、长期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量实践经验表明:硫酸生产过程中的热能利用情况与节能技术应用是衡量硫酸生产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硫酸生产过程中对余热回收利用的好,对节能技术利用的好,对于降低硫酸生产企业成本开支,提高市场竞争实力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硫酸生产中热量产生问题的分析,详细研究低温位、中温位、高温位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以及节能要点,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关注与重视,以促进硫酸生产整体效益水平的提升与改善。  相似文献   

15.
《合成纤维工业》2016,(3):52-55
介绍了化纤生产中压缩空气高低压混合系统和高低压独立设置系统的运行过程,对运行能耗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高低压独立设置系统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压缩空气高低压混合系统将生产0.8 MPa与0.45 MPa压缩空气的系统混合设置,低压压缩空气由高压压缩空气节流降压产生;高低压独立设置系统将生产0.8 MPa与生产0.45 MPa压缩空气的系统独立设置;高低压独立设置系统的运行能耗低于高低压混合系统;以0.45 MPa空压机产气量为基准,独立增设1台0.45 MPa空压机,独立设置系统全年节能量达2 488 216 k W·h,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石油化工、煤化工、发电等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温余热,如何回收利用这些低品位热量一直是个难题。世界500强江森自控公司开发的约克TITAN-OM工业级多级离心式热泵机组,能实现工业低品位余热的回收利用。据介绍,该设备通过回收化工工艺中排放出的低品位热量、工矿企业排放的余热、地表/地下水的低品位热量,将其用于生产温度为90~110℃的高温热水,从而做到热能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有制冷需求的应用场合,也可通过热泵机组同时满足制冷工艺和加热工艺的双重需求,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化工工艺处理过程中,经常既有冷却工艺同时又有  相似文献   

17.
目前硫酸装置废热锅炉给水大多采用热力除氧,除氧后的蒸汽夹杂部分不凝气体,直接排空造成热能损失和环境污染,还伴随有放空噪声。介绍云南三环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利用蒸汽节能器回收除氧器乏汽的技改工艺及其应用效果,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乏汽回收系统可以实现乏汽热能完全回收利用,既节约了能源,又消除了排空乏汽的噪声污染,改善厂区环境,每年可产生114.224万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吴兰平 《化肥设计》1999,37(1):25-27
介绍湘江氮肥厂脱碳节能措施,并与其他的低位热能回收系统进行了比较,实践表明,此项节能措施能起到降低再生热耗指标,增加低位热能回收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崔洪强 《水泥》2018,(11):40
近几年,水泥企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生产不能连续进行,给使用回转窑余热供给员工洗浴的企业带来不便。空压机作为一种水泥企业必备的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输入电能的75%左右变成热量,只有不足20%左右变成最终的压缩空气能。本文介绍我公司对此部分损耗热量的回收利用,解决了员工的洗浴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志超 《炭素技术》2012,31(4):67-70
铝用炭阳极生产过程具有高能耗的特点,因此坚持节约生产、安全生产,是铝用炭素企业必须贯彻的生产方针,只有充分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炭阳极和所有的炭素制品一样,是使用焦炭和煤沥青的混合物生产的,对于生石油焦的煅烧和煤沥青的熔化,以及阳极生坯的热处理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由于炭阳极生产设备要处理高温物料,必须对设备传动部位用水进行冷却,因此,炭阳极生产的主要能源消耗为天然气(煤气、重油)、电、水、压缩空气、蒸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