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对外耳道炎患者展开分泌物真菌培养工作的价值,并总结治疗疗法。方法抽选81例因患外耳道炎而于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进入我院门诊治疗的患者,提取其外耳道内分泌物成分后,展开真菌培养工作,对63例真菌感染确诊患者,以不同用药措施为标准展开分组:A组31例展开耳内镜方案,B组32例则联合用药达克宁,观察两组病例疗效。结果展开不同疗法后,A组31例有效率83.87%(26/31),B组32例为100.00%(32/32),(P0.05)。结论临床判断外耳道炎患者具体感染类型时,选择耳内镜方案效果突出,通过联合展开耳内镜方案+达克宁疗法,可充分提高治疗工作效率,推荐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2.
王亚新  白静  聂冬梅 《中外医疗》2012,31(12):62-62
目的 提高对外耳道真菌感染的重视并进行合理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外耳道真菌感染的患者共51例(56耳),分析致病菌的菌种、原因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51例(56耳)均采用局部治疗,其中病程短,早期分泌物培养明确诊断的32例(37耳)一次治疗2个疗程,随诊3个3月~半年无复发;乳突根治术后的患者6例(6耳)治疗2~4个疗程,随诊6个月~1年未复发;伴有慢性中耳炎,长期耳漏,或合并中耳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13例(13耳)经治疗1个月10例干耳,且2例(2耳)鼓膜自行愈合,1例(1耳)效果不佳,而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对持续性耳漏,抗菌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应尽早考虑真菌感染,尽早取分泌物,真菌培养.确诊为外耳道真菌感染的患者以局部治疗为主,彻底清除分泌物、真菌菌丝和孢子,用5%碳酸氢钠涂抹外耳道,改变外耳道的酸性环境,再涂抹抗真菌药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还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耳内窥镜下检查诊治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真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应用耳内窥镜检查诊断真菌性外耳道炎,提高了外耳道真菌感染的诊断率。我院于2005年11月~2007年2月在门诊用耳内窥镜检查,诊治真菌性外耳炎患者共37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派瑞松软膏治疗慢性外耳道炎真菌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元庚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967-968
目的探讨派瑞松软膏治疗慢性外耳道炎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派瑞松软膏涂抹治疗的526例慢性外耳道炎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致病真菌的菌种、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526例中,痊愈435例,好转49例,总有效率为92.02%.随访3个月~36个月,无复发,且有16耳鼓膜穿孔自行愈合。顽固病例42例(46耳)取耳道分泌物真菌培养,毛霉菌21例(23耳),丝状真菌15例(16耳),酵母样真菌6例(7耳)。结论派瑞松是治疗慢性外耳道炎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前,真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应用耳内窥镜检查诊断真菌性外耳道炎,提高了外耳道真菌感染的诊断率。我院于2005年11月~2007年2月在门诊用耳内窥镜检查,诊治真菌性外耳炎患者共37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氟康唑滴耳液治疗外耳道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能化集团义马煤业集团总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100例(135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67耳),对照组50例(68耳),治疗组采用氟康唑滴耳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达克宁霜,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2%,对照组总有效率72.0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采用氟康唑滴耳液治疗效果显著,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燕  闵静  张亚清  陈婷  宋晶  谢靓  丁琨 《海南医学》2012,23(8):73-74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外耳道异物诊治中的应用。方法耳内镜确诊定位后,根据外耳道异物不同,采取不同方法予以取出。结果 56例中,55例一次取出,无一例发生医源性鼓膜及外耳道损伤。1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而未见异物,观看耳内镜动态图像后,症状消失。结论应用耳内镜诊断治疗外耳道异物视野清晰、客观真实、安全实用、便于患者了解病情及积累留存临床资料,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9年以来我们治疗了真菌感染合并外耳感染 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例、3耳 ,左耳 2例、右耳 1例 ,均为男性 ,18~ 4 5岁 ,病史 10~ 2 0年 ,外耳道炎 1例 ,病史 6年。本次发作病程 1月~ 2年 ,流稀薄浅黄色分泌物。耳内奇痒 3例 ,伴外耳道表面轻度糜烂 ,有少量渗血 ,流黄脓水。中度瘙痒 1例 ,耳内有闷胀感 ,听力下降 2例 ,耳疼痛 1例 ,阵发性疼痛 1例。检查见鼓膜紧张部大穿孔 3例 ,中度穿孔 1例。鼓室及外耳道有黄脓样分泌物 ,分泌物中可有黑色点状污秽物 1例 ,黄白色状污秽物 1例 ,外耳道壁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发性耳漏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外耳道后壁重建加鼓室成型方法治疗开放式乳突手术后反复性耳漏患者50例。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保持外耳道正常形态,治愈率为96.0%。骨气导差治疗后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耳道后壁重建加鼓室成型治疗反复性耳漏,有效、安全,并能显著改善患耳的听力,也能使外耳外形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当外耳道进水或积存分泌物、经常滴用抗生素液等情况下、较易受真菌感染,其致病真菌以烟色曲霉菌、黑色曲霉菌、白色念珠菌、酵母样霉菌为多见。其临床表现多为耳内发痒,有的感奇痒,以夜间为甚。检查见外耳道和鼓膜表面覆盖有黄黑色粉末状或绒毛状苔膜,有时分泌物或痂皮呈筒状,除去后见患处略充血潮湿。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轻者亦可无症状,仅检查时发现。传统治疗方法多用4%水杨酸酒精或3%硼酸酒精局部治疗,但效果不佳。我科使用兰美抒乳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1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50例外耳道炎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或滥用造成细菌双重感染或真菌感染的患者增多,医师治疗感到很棘手。笔者总结了2004年12月~2007年12月3年间我科进行的外耳道炎分泌物细菌培养150铡,其中135例为真菌感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外耳道胆脂瘤是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刺激、上皮损伤引发外耳道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并被角化上皮包裹而形成.这种堆积物能产生一种蛋白分解酶,使骨质溶解破坏,导致外耳道扩大,病变严重者可侵犯周围结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10年1月本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外耳道胆脂瘤患者24例,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32.4岁;24例患者均为单耳发病,其中左侧发病22耳,右侧发病18耳;病程2 d~20年.主要临床症状:外耳道流脓13耳,流血2耳,耳痛9耳;听力下降21耳,听力正常3例;外耳道皮肤肿胀和肉芽形成8耳,外耳道耵聍栓塞2耳,外耳道狭窄畸形2耳.  相似文献   

13.
孙献军 《中原医刊》2001,28(6):45-46
外耳道胆脂瘤,可引起听力下降,并造成骨质破坏,现就1990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外耳道胆脂瘤12例进行总结,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行早期治疗。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12例(14耳),男8例,女4例,其中左耳8例,右耳6例,年龄10~76岁,平均38岁,临床表现为耳闷胀感、耳痛、耳漏、分泌物有特殊臭味,或脓血性耳漏,均有程度不同的听力减退。纯音测听示9例为传导性听力下降,平均气导听阈25~50dB。专科检查:外耳道均有灰白色角化鳞状上皮形成的团块积聚,5例外耳道有干硬耵聍栓塞,取…  相似文献   

14.
鼓膜内陷临床常见,能严重影响患耳的听力,引起耳鸣,头昏,轻度耳痛和不适感。急性鼓膜内陷多因外耳道进水,打喷嚏及呵欠等所致。近日来笔者用双氧水治疗两例,均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方法患者取坐位,头伏于桌上偏向一侧,使患耳居上。用5~10ml注射器抽取(密封)3%双氧水5ml,缓缓注入患侧外耳道内,同时轻轻提拉耳廓或反复轻压耳屏部,使外耳道内空气排出。注入量3~4ml(注满为止),如有较多泡沫溢出,可再注入适量补充。观察3~5分钟后嘱患者在张口或作吞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90-991
目的:研究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04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造成不干耳的原因。结果:术腔肉芽组织增生及胆脂瘤残留是术后不干耳的主要原因,其次还有外耳道口狭窄,合并糖尿病,异物残留等原因。结论:根据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具体原因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治疗和处理,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症状、耳镜检查及真菌鉴定结果进行诊断,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口服抗真菌药、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口服抗真菌药)和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真菌鉴定后,所有患者均应用抗真菌药物进行诊断性治疗。局部用药中,制霉菌素甘油滴耳、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涂耳、复方康纳乐霜或曲安萘德乳膏涂耳后的干耳率分别为66.67%、81.82%和90.00%,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和斯皮仁诺片的干耳率为77.78%和76.92%,联合用药的干耳率为90.91%;9例手术治疗患者均获治愈。65例患者的总治愈率为13.85%,干耳率为81.54%,无效率为4.61%。结论 中耳真菌感染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并无明显关联,局部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外耳道及乳突腔内环境潮湿在真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脓液培养或脓液涂片检查在真菌感染诊断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应在控制真菌感染后及时进行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氧化辅助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1耳与对照组78耳,用两种方法治疗,并进行比较.对照组先用3%双氧水滴入患耳,再用耳鼻喉科综合工作治疗台负压吸引管吸出外耳道及鼓室内分泌物,反复冲洗,直至外耳道、鼓膜及穿孔处无脓性分泌物附着,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用75%酒精消毒外耳道探头后,将探头插入外耳道内约0.5 cn,治疗20 min,2次/d.滴入氧氟沙星滴耳液,5次/d,4滴/次,口服抗生素.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74.1%,对照组为69.2%,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为95%,两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氧化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适感.结论 氧化辅助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操作简单,疗效明显,无明显副作用,且费用不高,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6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症状、耳镜检查及真菌鉴定结果进行诊断,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口服抗真菌药、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口服抗真菌药)和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真菌鉴定后,所有患者均应用抗真菌药物进行诊断性治疗.局部用药中,制霉菌素甘油滴耳、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涂耳、复方康纳乐霜或曲安萘德乳膏涂耳后的干耳率分别为66.67%、81.82%和90.00%,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和斯皮仁诺片的干耳率为77.78%和76.92%,联合用药的干耳率为90.91%;9例手术治疗患者均获治愈.65例患者的总治愈率为13.85%,干耳率为81.54%,无效率为4.61%.结论 中耳真菌感染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并无明显关联,局部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外耳道及乳突腔内环境潮湿在真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脓液培养或脓液涂片检查在真菌感染诊断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应在控制真菌感染后及时进行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组男性32耳次,女性22耳次。年龄7~53岁,开放性乳突根治术后引起的耳漏的原因有:外耳道狭窄2耳次;乳突腔,上鼓室、鼓窦,后鼓室的病灶清除不彻底者,分别为28、18、6耳次;面神经嵴高26耳次;异物残留2耳次;外耳道后壁新骨形成、肉芽组织及胆脂瘤合并脑膜1耳次。分别分析讨论如下: 外耳道口狭窄可引起乳突腔引流不畅,视野小,换药时窥视不清乳突腔内病灶,不利于病灶清除。其原因:外耳道皮肤对碘仿纱条过敏,纤维组织增生;外耳道与耳轮脚交界处未缝合,此处肉芽组织生长;皮下组织修剪欠薄,碘仿纱条压迫不紧,疤痕组织增生,疤痕体质的病人。处理方法是:取耳内切口时手术刀要垂直,皮瓣修剪要薄;外耳道与耳轮脚交界处切口,应缝合一针,填塞碘仿纱条时,将  相似文献   

20.
正在生活中,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医学上它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过敏反应性)多形性皮炎。发生在外耳道内称外耳道湿疹,它常由接触过敏物质引起。外耳道湿疹发生时会出现局部奇痒,多伴有烧灼感,挖耳后会流出黄色黏稠样分泌物,而且分泌物流到哪痒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