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麦可)是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杀菌剂,于2008-2009年在西北地区测试了该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和苹果轮纹病的防治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上述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100~200 g a.i/hm2处理剂量下,间隔10~15 d,在生长季连续施药4~6次,能够有效控制上述苹果病害,防治效果优于腈菌唑乳油、甲基硫菌灵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白粉病是影响辣椒正常生长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是控制辣椒白粉病的重要措施,多种药剂,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均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治。[结果]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辣椒白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100~200 mg/L处理剂量,施药2~3次,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85%以上,优于醚菌酯和三唑酮。在试验剂量下,对供试作物辣椒安全。[结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用于田间辣椒白粉病的防治,具备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Strobilurins类杀菌剂对苹果病害的防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6,(9)
[目的]明确几种strobilurins类杀菌剂对苹果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进行田间小区防治苹果病害试验。[结果]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500 mg/L、75%肟菌酯·戊唑醇WG 150 mg/L、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120 mg/L、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 150 mg/L,间隔10~15 d,连续施药4~6次,能够有效控制苹果主要病害的为害。[结论]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75%肟菌酯·戊唑醇WG、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对几种苹果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苹果病害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宋晓兵  凌金锋  黄峰  彭埃天  崔一平  陈霞 《农药》2022,(12):916-919
[目的]明确新型复配剂40%氟唑菌酰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柑橘沙皮病的防治效果,评估该药剂对柑橘的安全性。[方法]2019—2020年,连续2年进行了40%氟唑菌酰胺·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柑橘沙皮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40%氟唑菌酰胺·戊唑醇悬浮剂133.3 mg a.i./kg对柑橘沙皮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19年药剂处理2次后对柑橘叶片和果实沙皮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5.80%和72.83%,2020年药剂处理2次后对柑橘叶片和果实沙皮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66%和73.73%,显著优于对照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122.9 mg a.i./kg、10%氟唑菌酰胺悬浮剂100 mg a.i./kg和50%氟啶胺悬浮剂500 mg a.i./kg的处理。[结论]40%氟唑菌酰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柑橘安全,值得应用于柑橘沙皮病防治的示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2006-2008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烯肟菌胺EC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爱可)对向口葵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0~200 g a.i./hm2处理剂量下,间隔8~12 d,施药2~3次能够有效控制向日葵锈病的发生,防治效果优于三唑酮、醚菌酯等常规药剂;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处理区的向口葵产量,较空白对照和三唑酮、戊唑醇对照药剂区的产量均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戊唑醇·烯肟菌胺在稻田环境中的半衰期为分别为6.72~13.00、6.38~13.86 d.在施药后的21 d收获的糙米中戊唑醇和烯肟菌胺的残留量均未超过0.50 mg/kg.  相似文献   

7.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稻瘟病2008-2009年东港、沈阳两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施一遍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100200 g a.i./h㎡,能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该药剂在100 g a.i./h㎡剂量下防效相当于对照药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在200 g a.i./h㎡剂量下防效,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8.
新杀菌剂烯肟菌胺(SYP-1620)对苹果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2006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烯肟菌胺乳油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和苹果轮纹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0-200 ga.i./hm2的处理剂量下,间隔10-15d,连续施药4-6次能够有效控制上述苹果病害,防治效果优于多菌灵、代森锰锌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品种安全.  相似文献   

9.
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对瓜类白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盆栽条件下烯肟菌胺对黄瓜白粉病的杀菌活性(EC90值)为4.32mg/L,田间小区试验烯肟菌胺在40~80g.a.i./hm^2的剂量下施药2—3次,能有效的控制瓜类自粉病的危害,烯肟菌胺与戊唑醇组成的混剂对瓜类白粉病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5%烯肟菌胺EC和20%戊唑醇·烯肟菌胺SC对靶标作物(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9,(12)
[目的]为评价戊唑醇和烯肟菌胺在琯溪蜜柚上使用的安全性,研究其残留降解动态。[方法]设计套袋和非套袋2种处理,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按推荐剂量和加倍推荐剂量在蜜柚上各施药1次进行田间试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残留检测。[结果]戊唑醇和烯肟菌胺在蜜柚上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戊唑醇采用套袋时的半衰期(T_(1/2))为6.22~6.64 d,未采用套袋的T_(1/2)为6.48~7.15 d;烯肟菌胺采用套袋时的T_(1/2)为5.93~6.41 d,未采用套袋的T_(1/2)为4.69~4.94 d。[结论]烯肟菌胺在采用套袋时的半衰期大于未采用套袋的半衰期,但套袋对戊唑醇的半衰期没有明显影响。施药后65 d最终产品中均未检出戊唑醇和烯肟菌胺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