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 L加入300 m 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加入250m L生理盐水,1次/d。两组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理化指标、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SS-QO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和SS-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血浆黏度(PV)和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值比治疗前显著降低,血小板计数(PLT)值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理化指标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Vs和Vd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TNF-α、IL-6和MDA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Hcy、TNF-α、IL-6、MDA和SOD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脑血流量,减轻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10 m L/次加生理盐水250 m 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胶囊,6粒/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理状况检验量表(MMSE)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8%、9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ADL评分均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L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到生理盐水250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氧化因子、促炎因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降低,SS-QO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氧化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亲环素A(CyP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促炎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调节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血康胶囊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澄迈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10 m L稀释于生理盐水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脑血康胶囊,1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生活质量评分(ADL)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9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NIHSS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康胶囊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7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1次/d,连续使用21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连续使用14 d,然后改为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连续使用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血浆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85%、9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21 d后,两组血浆LP-PLA2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LP-PLA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节血浆LP-PLA2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袁州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363-2367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20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血清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28%、95.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 VCAM-1)、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高切(HS)、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杨凌示范区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40 mL/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3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NIH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DL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2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加用苦碟子注射液4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1次/日,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4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均匀混合后给药,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40 mL用250 mL生理盐水充分稀释后给药,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颈内动脉与椎动脉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V_(max))、平均血流量(Q_m)、白介素(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au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V_(max)、Q_m显著增高,但NPI、ADL评分均显著减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V_(max)、Q_m显著高于对照组,NPI、AD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hs-CRP、MDA、tau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β、hs-CRP、MDA、tau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增加脑血流灌注,减轻炎性及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缺血、抗血小板、抗凝与抗脂治疗,即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钙片.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评价、心电图治疗效果评价、中医证候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N-瑞端脑钠肽(NT-proBNP)].结果 试验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HR、SBP、DBP、TC、TG、HDL-C、hs-CRP、Hcy与NT-proBNP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性降低,LDL-C水平均显著性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hs-CRP、Hcy与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蚓激酶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4月来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蚓激酶肠溶胶囊,60万单位/次,3次/d,饭前30 min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 m L/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SF、CRP均显著降低,ADL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SF、CRP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蚓激酶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治疗组51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2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lthel指数)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变化,血清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70.59%)(P<0.05)。治疗后,两组Balthel指数评分和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Balthel指数评分和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良好,可降低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晨起空腹温水服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0.9%的氯化钠溶液250 mL。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7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MP-7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脑梗死治疗基础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降低其血清MMP-7和hs-CRP水平,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且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瘀血阻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0.4 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SS-QOL量表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蛋白(S100B)、血红素加氧酶(HO-1)、内皮祖细胞(EPCs)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但SS-QOL评分则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Hcy、MMP-2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Hcy、MMP-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EGF、SDF-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EGF、SD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100B均降低,但HO-1、EPCs较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S100B低于对照组,但HO-1、EPC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瘀血阻滞型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减轻缺血再灌注伤,有助于促进侧枝循环形成,提高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铜川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用100 m L生理盐水溶解,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10 m L/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0%、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Vp、Vm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这些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老年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NIHSS评分,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珍龙醒脑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珍龙醒脑胶囊,2粒/次,2次/d。两组用药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治疗后,治疗组出现眩晕、头痛、中枢性面瘫、肢体无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因子Hcy、NT-proBNP、D-D、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8%(P<0.05)。结论 珍龙醒脑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能降低机体炎性反应,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腹腔镜下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认知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拟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54例。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0.5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之后以0.3μg/(kg·h)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前30 min。乌司他汀联合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0.5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和2 kU/kg注射用乌司他丁,之后右美托咪定以0.3μg/(kg·h)持续静脉泵入至手术结束前30 min,乌司他丁以1 kU/(kg·h)持续静脉泵入至手术结束。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肺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术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并且术后1、3 d,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组的Mo CA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同期右美托咪定组(P0.05)。苏醒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pred)均显著降低(P0.05),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组FEV1、FEV1/FVC、FEV1%pred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先上升后逐渐下降(P0.05),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组T1至T5基线处血清IL-6、TNF-α、PCT、CRP水平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术后1、3 d,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 d,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术后3d两组谵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可减少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认知功能的损伤,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林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44(11):2459-2462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9月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1次/d,疗程为14 d。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等指标,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下降程度及ADL评分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