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探讨广州市从化区流溪河水库建库以来50多年沉积环境和沉积物来源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变过程。以流溪河水库不同区域的4个沉积柱为研究对象,利用端元模型分析粒度组分,结果显示:(1)河流搬运是流溪河水库的主要沉积物来源,从入库河流至水库大坝,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说明水动力逐渐减弱。(2)入库口主要受河流搬运营力的影响;库湾区远离入库口,水动力较弱,以悬浮沉积为主;过渡区受水动力和建库初期原地沉积再搬运、再沉积的共同作用,经历了受多个物源的共同影响到单一河流占主导的演变过程。(3)建库以来,流溪河水库沉积速率呈现"高-低-高-低"的演变进程,与流域内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相关。水库沉积物组成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区,且随水库环境演变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仁化、长坝两个研究站点1958~2009年之间的日平均径流资料,采用IHA法分析锦江水库修建后对下游河道径流过程变化的影响;基于扶溪、城口、五渡村、厚坑、仁化、石塘等站点1958~2009年的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及M-K检验法分析锦江流域降水年际变化,以印证锦江水库对下游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锦江水库建库后下游年平均径流总量有所减少,其调蓄水对下游径流有削峰迟滞作用,汛期径流年内分配减少的但其年际变化较建库前小,并使得年内径流分配较建库前均匀,但其调蓄水也促成建库后锦江下游段的多年平均断流天数长达52.06d,给下游生态造成一定破坏,有必要采用更为合理的调度制度以使下游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严少敏  吴光 《广西科学》2012,19(2):129-133
根据35座世界最大体积水库上下游224个地区建坝前后的年降水量和月降水量,分析探讨中国三峡水库对其周边地区降水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大水库对其周边地区降水模式的影响是:增加平均年降水量尤其是在下游地区,不影响平均月降水量,增加最小降水量,减少最大降水量。大水库有助于其周边地区抵抗极端降水。在最佳状况下,三峡水库能够抵消最大降水和最小降水的不利影响,有17/35的机率增加上下游地区的年降水量,有可能使最小降水量增加10%~120%,将最大降水量减少20%;在最差状况下,三峡水库有可能加强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不利影响,有3/35的机率减少上下游地区的年降水量,2/27的机率减少下游地区的年降水量,可以使下游地区的最小降水量降低20%。  相似文献   

4.
在沁河干流上建设张峰水库后,将会对下游地区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定量分析了建库后对下游洪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上梯级水库的修建必然影响水库淤积发展过程,进而水库的长期运用及影响航运状况。本文运用一维及二维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金沙江建库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及航运的影响,一维计算结果表明,上游建库的综合作用将延缓三峡水库的淤积发展过程,上游建库情况下,变动回水区河段在三峡水库运用前40年内不会出现泥沙淤积问题;重庆河段整体呈现冲的趋势,100年内基本不发生淤积。二维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上游无库情况下,金沙江建库后,重庆河段长江干流泥沙淤积量及淤积厚度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冲刷,航运条件明显改善;金沙碛河段受金沙江建库影响较小,仍会出现碍航问题,需要进一步整治。  相似文献   

6.
随着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及蓄水量的变化,必将引起库坝地区局部介质受力状态、介质物理性质和区域应力场等的变化,从而可能诱发水库地震。为有效监测库区地壳变形、构造断裂的活动趋势、库盘沉降及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在库坝区建立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系统是必要的。文章简要介绍了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系统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清水江三板溪电站水库建库前,库区河段内鱼类的种类组成,资源现状和建库后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分析及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金沙江上梯级水库的修建必然影响水库淤积发展过程、水库的长期运用及影响航运状况.运用一维及二维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金沙江建库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及航运的影响.一维计算结果表明,上游建库的综合作用将延缓三峡水库的淤积发展过程;上游建库情况下,变动回水区河段在三峡水库运用前40年内不会出现泥沙淤积问题.重庆河段整体呈现冲的趋势,100年内基本不发生淤积.二维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上游无库情况下,金沙江建库后,重庆河段长江干流泥沙淤积量及淤积厚度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冲刷,航运条件明显改善;金沙碛河段受金沙江建库影响较小,仍会出现碍航问题,需要进一步整治.  相似文献   

9.
黑河水库库区及其周围藻类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建库前黑河水库库区及其周围藻类植物的种类组成、现存数量、优势属种、地区分布及藻类生长与含量的变化规律,对这些藻类植物资料进行了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10.
清水江三板溪水库浮游植物现状及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板溪水库属于多年调节水库。本文对该水库建库前的浮游植物的现状及水库工程兴建后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有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黄陵探区深湖相延长组储层发现规模石油储量,这是延长油田的重大发现。针对黄陵区延长组储层连续性差、含油砂体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具有低孔、低渗、低压、低丰度的特点,在近几年的石油勘探过程中,通过不断研究、试验和现场应用,总结出一套基本适应于该区延长组储层的压裂改造工艺,现场施工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从射孔工艺、加砂压裂工艺特别是压裂液体系、支撑剂、施工主要参数的确定、压裂配套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现场的施工情况和室内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和佐证。最后,对黄陵延长组储层的下一步压裂改造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石家庄市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石家庄市地下水严重超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指出,要解决石家庄市水资源供需矛盾,近期内必须开发利用黄壁庄乃至岗南水库水源,并应加强水库水源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基于皖北粮食产区1957~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运用趋势分析、不均匀系数、集中度(期)和小波功率谱等方法,分析了皖北降水年内、年际等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皖北地区1957~2012年降水量总体表现为缓慢增加趋势,变化率为8.979 mm/10a。降水年代际变化较大: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前十年为多雨期;50年代后期,70~80年代及2011和2012年降水偏少;(2)降水不均匀系数变化范围为0.509~1.576,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较不稳定,而2000年以后,降水不均匀性持续增加;从空间分布来看,降水均匀性由北向南渐少,但存在年代际变化差异;(3)降水集中度变化有微弱增加趋势,多年平均降水集中度为0.4777,降水分配遵从"均匀→集中→均匀→集中"过程;从空间上看,与不均匀系数变化特征大致一致。56年来皖北降水集中期最大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份。(4)从周期震荡来看,皖北降水周期以3~8a为主,而降水集中期的降水周期以2~4年为主。皖北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本研究可为该区农业灌溉规划与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贫困是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的核心问题,文章以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察右中旗为例,选择经济、社会和环境3大影响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造成该区贫困主要是环境因子中的植被覆被率、降水量和耕地沙化治理率.同时提出了解决该区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生态化;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生态产业区专业化分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科技与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5.
储集层有利分布区的预测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采用一些常规的方法进行研究,如从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着手,并结合物探、测井资料对储集层进行纵、横向预测。但随之而产生的问题是研究周期较长,投资较大,因此寻找一种简捷的方法来进行预测,一直成为人们探索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清水地区沙河街组的研究发现,在泥岩欠压实段内的砂岩层往往就是有利的储层,并且油气层多分布于欠压实段内。由此给人们以启示,可以利用泥岩欠压实特征来对有效储层的分布区进行预测。最终研究表明,泥岩欠压实与储集层的形成、油气运移及油气层分布在机理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泥岩欠压实曲线,可以预测有效储层的纵横向分布,结合其它因素综合分析,也可识别油气层及分布区。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中三叠统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储集性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吐哈盆地台南凹陷吐玉克地区重要的储油层系 ,主要发育有前缘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河道间、平原辫状河道以及辫状河道间等砂体类型。其储集特征主要受岩性、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因素控制 ,前缘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物性好 ,原生孔隙及次生孔隙均较发育 ,辫状河道及河道间砂体物性较差。结合本区实际情况 ,将中三叠统辫状河三角洲储层划分为高孔高渗、中高孔中渗、中孔低渗和中低孔低渗储层 4种类型 ,且以中高孔中渗储层为主。主要目的层系为中三叠统中部砂层组。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陕西省1961-2005年97个县市的逐月降水资料,从年际和年内2个方面分别对陕北、关中、陕南及全省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做了统计分析,并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l方法对降水的变化趋势做r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降水量丰富,而陕北地区较少,全省降水呈现南多北少,并且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夏秋季节)的特点,特别是陕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6.3%.从资料研究町以看出,全省只有5个县的年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其中4个在陕南地区,其他92个县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西部的地区降水量每年平均减少3nltn以上,降幅最大.从季节降水来看,春秋季3大地区的降水都有减少的趋势,夏季除陕北地区有小幅度的下降外都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冬季都有小幅度的增加.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角度来看,陕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土壤蓄集雨水,建立大型地下蓄水库以供城市用水;关中地区可以在黄土台塬区蓄存、下渗雨水,这将会对于台塬以下城市地下水水位恢复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陕南通过水源涵养地建设和蓄水水库修建,收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污染,保护水源.  相似文献   

18.
在框架与框剪结构建筑工程量计算中,用本文赋予新概念的基线“外(墙)梁柱中心线”,“内(墙)梁柱净长线”,“外(墙)梁柱外边线”和基面(各楼层楼板面积)来统筹其工程量计算,并以柱、梁、板项目力主导展于各分项计算程序,能使繁杂而易混淆不清的工程量计算问题得以简明、准确、完整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