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猪肉产品为例,利用在陕西省西安市调查的392份消费者问卷,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偏好异质性约束下消费者的质量认证标签信任水平对其猪肉购买行为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79.08%的受访者至少知道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中的一种,31.63%的受访者购买过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猪肉;消费者对带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标签猪肉的质量安全信任水平较高,但对这3种质量认证标签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猪肉偏好呈现出差异,质量安全偏好型消费者对质量认证标签的质量安全信任水平显著影响质量认证猪肉购买行为,而其他偏好类型消费者对质量认证标签的质量安全信任水平并不显著影响质量认证猪肉购买行为。最后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有机认证葡萄酒生产与消费是重要市场发展趋势,发展有机葡萄酒的关键驱动力在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研究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应用溢价支付意愿(WTP)非参数估计方法,分析消费者购买有机认证葡萄酒溢价支付意愿水平,并以WTP结果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葡萄酒溢价支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有机葡萄酒溢价支付意愿存在差异,被调查样本的实际平均溢价支付意愿[E(WTP)]为37.17%,平均溢价支付意愿[E(WTP)]的下限值为28.48%,平均溢价支付意愿E(WTP)的上限值为45.86%。有机葡萄酒溢价支付意愿受当前居住城市、受教育程度、职业特征、家庭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影响显著(P<0.05)。因此,促进有机葡萄酒消费应当对产品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选择消费潜力较高的区域推广有机认证葡萄酒;同时要结合消费者画像,对高价值用户进行精准营销,促进葡萄酒消费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3.
可追溯大米的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可追溯体系是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大米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产物,建立并完善其可追溯体系,对于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以及提高粮食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可追溯食品的使用主体,消费者对可追溯大米的态度、认知、支付意愿等决定了可追溯大米的市场容量,以及大米可追溯体系的构建层次与推广程度。研究从大米消费的特殊性与我国目前大米消费环境的基本特征出发,在实证层面主要分析了北京市271位消费者(其中有效调查问卷为250份)对不同层次安全信息的两种类型可追溯大米的态度、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得出主要结论如下:食品安全环境现状等因素影响着被调查者对食品安全信息以及可追溯食品的潜在需求;被调查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度较低,67.2%的被调查者希望获得相关知识或信息;被调查者多数愿意为具有可追溯属性的大米支付一定的溢价,但所愿支付溢价有限;具备第三方检测评价的可追溯大米的可接受价格多集中在8~15元/500 g,而同时具备有机、富硒特点的可追溯大米的可接受价格多集中在18~25元/500 g;被调查者中愿意购买可追溯大米的群体,多为年龄在26~30岁的企业员工,其大多选择在大型超市、专门的米店或者网络购买大米,单次购买量多为5 kg,购买时间间隔为2个月,日常选购大米的价格多在5~10元/500g。  相似文献   

4.
翁淑贤 《美食》2012,(1):49-49
9个鸡蛋45元,一小瓶酱油39元,一斤土豆20元……在广州某高档超市,包装精美的有机蔬菜、有机大米、有机酱料比比皆是。这些被认为“纯天然、无污染、营养价值高”的食品虽然价格不菲,甚至近乎“奢侈品”,但并没吓退消费者。眼下,有机食品在各大超市随处可见,价格比普通食品高出几倍至几十倍不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的认知和消费意愿,为推动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线上调查收集682份有效问卷,运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的认知、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电商平台是生鲜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预包装和精美包装生鲜农产品需求正逐渐增长,超过75%的消费者购买食品时经常查看营养标签。88.9%的消费者期望生鲜农产品标识营养标签,并关注营养功能声称、糖含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植物化学物等内容,消费者偏好营养成分的定量标注方式和营养成分表的标示形式。不同身份和月收入的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消费意愿及溢价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异(P<0.05)。整体上,有88.56%和91.94%的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具有不同程度的消费意愿和溢价支付意愿。结论 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营养信息有较强了解需求,期望生鲜农产品标示营养标签并愿意支付溢价,对推动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6.
分析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的偏好及偏好异质性来源,是引导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进而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基石。本研究对低碳牛奶设置了低碳标签、有机认证、知名品牌和价格4种属性及相应的水平,应用选择实验法并结合随机参数Logit模型与潜在类别模型的研究方法,探究消费者对低碳牛奶的偏好及偏好的异质性来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不同牛奶属性的关注程度不同,在选购牛奶时,消费者最注重是有机认证,其次是低碳标签和牛奶品牌。将消费者划分为3种潜在类别,分别为环境保护偏好型、质量安全偏好型和价格敏感型。个体特征对消费者偏好具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小、收入水平越高的女性消费者更注重环境保护,而年龄越大、牛奶购买越频繁的消费者更注重质量安全。因此,提出积极地开展低碳牛奶的媒体宣传活动、把握消费者偏好增加低碳牛奶的品类、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和加快低碳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选择实验法(Choice Experiment),运用随机效用参数模型(RPL)和潜在分类模型(LCM)研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属性的行为偏好。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安全、营养成份、口碑和距保质期时间这四个食品安全属性表现出较强的偏好,价格属性则并不显著(p值为0.582),但与消费者的偏好存在反向关系;不同消费者之间对食品安全属性的偏好存在异质性;出于"健康动机"的考虑,消费者愿意为食品安全属性及其"衍生属性"(品牌、口碑等)承担相应的支付溢价;国内频发的乳品安全事故,降低了消费者对国内奶粉企业和政府及第三方认证的信任水平,这种信任反差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婴儿奶粉时更偏好于价格更高的国外品牌。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消费者的乳制品品牌认知、支付意愿及购买行为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研究结论表明,多数学者认为,消费者个人偏好、广告宣传、产品形象、口碑等因素主要影响消费者的乳制品品牌选择;企业社会责任和产品信任度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个人消费习惯、获取信息的渠道及可靠程度、受教育程度、价格、收入水平、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对安全事件的了解程度、对待风险的态度和对信息主体的信任程度等显著地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基于消费社会学认同秩序与消费活动的理论框架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山东、东北三省、内蒙古等省份及自治区的808份问卷数据进行研究,探讨个人心理因素和客观属性对芝麻油消费需求的影响,并以是否为芝麻油主消费区为依据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心理因素中,芝麻油本质、外在标签和生产工艺认可度起主导作用,营销环境认可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有限;客观属性中,仅家庭月均收入水平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芝麻油主消费区和非主消费区购买意愿无差异,但两区域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基于以上结论,从政府、芝麻油生产企业和芝麻油销售端三个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芝麻产业健康发展和芝麻油稳定消费。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北京、南京和西安城市居民牛奶消费调查数据,采用联合选择实验(CBC)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的支付意愿。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在CBC分析方法中加入对属性不在场问题的考虑,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属性不在场问题导致的参数估计有偏问题,还可以显著提高实证模型的拟合度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不考虑属性不在场问题会导致联合选择实验中属性主效应估计出现有偏,并高估相应的消费者支付意愿,本研究采用的"先验概率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消费者对牛奶的可追溯性有很高的支付意愿,特别是对于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认证的可追溯牛奶,支付意愿更为显著。因此,在我国进一步加强牛奶的追溯体系建设,并鼓励发展包括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的相关认证,都可以显著地提高我国消费者对国产牛奶的选择偏好的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11.
高艳  石岿然 《食品工业》2015,(1):226-231
构建了食品安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以南京市600位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理论模型的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以消费者对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忧、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和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为中介变量的基础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感知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食品安全的透明度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应重视降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感知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提升食品安全的透明度,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合肥市不同特征的居民的梨果消费习惯和偏好,为育种者提供参考。方法:在合肥市发放电子问卷,回收后用SPSS、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肥市民最喜爱的梨果品种是‘砀山酥梨’和‘库尔勒香梨’;能接受的最高价格为10元/kg,并认为品质更好的果实价格涨幅不应超过2~4元/kg;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更高的消费者更愿意为梨果支付较高的价格;甜味、质地酥脆、口感细腻、多汁、风味和香气浓郁是受喜爱的产品属性,而涩味、酸味、质地软、有机械伤、果面锈斑等属性不受青睐;女性和年轻的消费者更注重果实的品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但55岁及以上的老年消费者受其影响较大。结论: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均在不同程度上对消费习惯或消费偏好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公众信任缺失尤为严峻,而消费者信任对其购买决策有着显著影响。在山东省的6个城市中对有机牛奶的信任评价展开调查,旨在总结消费者对有机牛奶信任的相关态度,并据此提出增强消费者信任、促进有机牛奶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对重庆市消费者的实地调研获得的490份数据为依据,以反复煎炸油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消费者对餐饮业煎炸油安全的认知程度,并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者对安全煎炸油支付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对餐饮业食用油安全重视程度”以及“是否知道煎炸油”等是3个显著影响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因素。在490份问卷中,85.7%的被调查者愿意为煎炸油的安全支付溢价。以油条为例,消费者选择的1根油条的合理溢价为0.36元。  相似文献   

15.
随着转基因食品的不断发展,其已经成为了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转基因标识的管理。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强制标识,现有市场中有两种标识方式:一种是对非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另一种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本文调查了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以及对于两种标识方式下的溢价支付意愿,并通过决策树的计量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标识方式下影响消费者对非转基因食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因素及高意愿人群特征。研究结果发现消费者对于非转基因标识方式下的溢价支付意愿高于转基因标识方式下的支付意愿,越是了解转基因的消费者越不愿意为非转基因产品支付过高溢价,中老年人的溢价支付意愿普遍高于年轻人。基于此,本文提出尽快推进非转基因食品认证方式的发展、从官方层面更加重视为转基因食品正名、食品企业应该坚守社会责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日前 ,从上海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获悉 ,他们在 2 0 0 3年内将开展食品安全系数最高的有机食品认证 ,目前已有 4~ 5家沪上企业前来咨询申请事宜。生产有机食品 ,已成为上海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上海有机食品开发的品种以有机蔬菜、有机大米、有机水果为主 ,已陆续在松江、奉贤、崇明等地建起一批有机果蔬生产基地 ,种植面积推广到 5 33 2 8hm2 ,预计2 0 0 3年上海有机果蔬生产总量可达 5 0 0 0多吨 ,品种超过 40个。位于崇明岛的前进农场 ,建立了完善的有机生产管理体系 ,日前通过了中国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日本有机和自然食品协…  相似文献   

17.
目前欧美等国外市场的有机食品消费呈高速增长的趋势,而我国有机食品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知不足影响了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价值的判断,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本文主要针对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知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要提高我国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知,培育有机消费群体,必须通过政府、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植物基人造肉市场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内消费者对人造肉产品购买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武汉市202位消费者调研数据为样本,构建了消费者人造肉食品购买意愿研究模型。研究发现,消费者的感知体验和感知信任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显著,但感知有用性并未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价格制定、技术风险和口感风味等因素通过影响消费者感知特性间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作用。其中,价格制定对消费者感知特性影响最为显著,技术风险和口感风味对消费者感知特性影响次之。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国内一线城市消费者对人造肉产品的购买意愿及关切。研究结论可为人造肉生产商更好地研发产品,为零售企业激发消费端的购买热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茶叶质量安全标识认知度及支付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CTIER)的城市居民茶叶消费调研数据为依据,对消费者茶叶质量安全认知及支付意愿做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茶叶质量安全标识的认知水平和信任程度均较低,且对不同认证标识的认知水平与信任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多数消费者愿意为质量安全标识产品支付高于普通产品的价格,但可接受的溢价幅度并不高。研究结论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质量安全认知认证提供了微观证据,也为之后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入研究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20.
有机食品 (organicfood )是指未被化学杀虫剂、除草剂、化学肥料以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的、安全的、有营养的、不掺假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的优质食品。为了使消费者选择有机食品有章可循 ,美国政府制定了有机食品标签计划。根据华盛顿的市场调查 :6 2 %的消费者愿意购买具有安全检验合格证的有机食品 ,认为它比非有机食品安全而健康。但是有些食品科学家提出 ,尽管有理由购买有机食品 ,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有机食品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有机食品资源》的作者认为 :“有机食品是否更有利于健康是很难回答的问题 ,买有机食品的原因是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