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发生的强烈地震,给我市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民用建筑几乎全部倒塌;工业和公用设施百分之九十被震毁;道路、桥梁、给排水等市政设施也都遭到严重破坏。一瞬间,全市所有事业被迫全部停止活动。 由于这次地震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所以,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一次极其严峻的检验,使我们从中得到了许多在平时难以认识和总结的经验教训。 1、从唐山地震看城建档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唐山地震距今已整整33年.在中国地震史上,迄今为止,唐山地震是唯一在震前有地震工作者追踪震情奔赴现场考察并在地震极震区殉职的一次地震.当时在唐山考察的地震队伍中,诃北省地震局唐滦考察徂的6名地震工作者,在7·28唐山大地震极震区全部以身殉职.  相似文献   

3.
地震环境评定与土地利用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地震,使二十四万余人衰生。唐山市堪谓几及夷为平地。其灾情之严重,为我国地震史上所罕见,亦为世界地震史上所鲜有。唐山地震发生于城市,毁唐山,创京津,创巨痛深,以其几乎空前之灾情,揭示了城市地震防灾之  相似文献   

4.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使唐山市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天津市遭受严重损失,首都北京也受到危害,半个中国处于地震惶恐之中,居民数月未能安居,其灾难与社会经济影响举世瞩目。但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又使全国人民受到了一场生动的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5.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遭到了人类历史上一场罕见的劫难,大地震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然而,地震并没有把唐山从地球上抹掉,英雄的唐山人民没有向灾难屈服,"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在地震废墟上诞生了.如果说抗震精神是唐山魂,那么,唐山抗震纪念碑、抗震纪念馆就是抗震精神的具体象征.  相似文献   

6.
陈龙  霍怡  阎琴 《山西建筑》2008,34(3):41-42
阐述了对唐山地震遗址进行系统的生态保护和利用研究的重要性,根据对唐山遗址的调研情况和生态保护与利用方法的研究,提出了现有唐山地震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方法,满足了对地震遗址的生态保护与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引言:从唐山走来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从发生到今天,整整一年了。前不久,我到唐山市正在筹建的唐山地震纪念馆和唐山地震科普馆,再次站在"哭墙"前,站在五座耸立的镌刻着罹难者名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22日燃气集团与唐山燃气总公司在唐山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燃气集团将作为合作方参与唐山燃气的改制及建设唐山佳华公司至唐山市100km煤气长输管线。建设完成后的长输管线将作为纪念唐山地震30周年献礼工程于2006年7月28日通气。  相似文献   

9.
汪法频 《建筑》2010,(7):38-38
<正>美国灾难大片《2012》一度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热议。对灾难的恐惧是人类的天性,由此引起好奇也很正常。进入2010年,地震灾害频发。海地太子港的灾情还没缓解,智利地震再次发生。最近,在河北唐山滦县分别发生3.1级和4.2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认为,这两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动。联想到三十多年前的那场大灾难,更是让国人绷紧了  相似文献   

10.
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的凌晨,顾迈男火速赶到国家地震局(现为中国地震局),成为新华社派驻国家地震局的记者。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和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吃住在临时搭起的地震棚里,不断往返于北京和唐山,是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后多次深入基层地震台进行采访报道。唐山地震4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独家专访顾迈男女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