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及其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器官移植学的日益发展及外科技术的日臻完善,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但是感染仍然是患者术后死亡的首位原因[1],其中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主要的感染并发症。据统计,在移植后死亡病例中,约70%死于肺部感染[2]。由于导致感染的病原体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17):2391-2393
目的:提高肾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1月-12月我院实施肾移植的358例病例,对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11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并发脑病5例、癫痫发作3例、周围神经病变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6例合并有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死于重症肺部感染,1例因癫痫持续状态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少见但严重,原因较复杂,包括药物、感染、肿瘤、脑血管病变、代谢异常、电解质紊乱等。  相似文献   

3.
王韫芳  杨冉  薄庆 《安徽医药》2016,20(2):324-327
目的 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原因,并探讨其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该院肾内科进行治疗且符合条件的13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检查结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患者的生存率进行计算,使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36例患者中,37例患者死亡,其中14例(37.84%)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8例(21.62%)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7例(18.92%)患者死于脑血管疾病,5例(13.51%)死于恶性肿瘤, 3例(8.11%)患者死于其他原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显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8.24%,2年生存率为72.79%。死亡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肾病比例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而其尿素清除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尿素清除指数较低、低白蛋白及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中毒休克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较大、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及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04例外伤脾破裂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04例外伤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治愈100例,占96%;死亡4例,占4%。死亡原因分析,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均无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发生。结论处理外伤性脾破裂时可以酌情采取手术治疗保留脾脏,以尽量保留脾脏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140例次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肾移植的经验,改善移植效果和提高长期存活率。方法 收集140例次肾移植的资料,分析组织配型、排斥反应、并发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和移植后的死亡原因。结果 肾移植后1、3和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2.3%/89.1%、76.2%/70.1%和65.3%/61.5%。8例发生超急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24例,慢性排斥反应16例。50例死亡病例中,感染占30%,肝损害12%。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组织配型、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感染的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的随访是改善人/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患者的发展情况,给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毒副作用及预防感染等护理.结果 34例肾功能在术后5~35d内均恢复正常,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24例移植肾功能在术后7~48d均恢复正常.3例血肌酐在142~215umol/L之间.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无尿或少尿应及时分析原因,并给予相应护理,可为移植肾恢复正常肾功能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7.
胃癌术后复发再手术1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民  鲁飞  洪岩  周凤英  董晓  邵荣金  吕旭  王美林  周志君 《江苏医药》2013,39(11):1327-1328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方式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发性胃癌再手术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13例再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7.3个月.54例根治性切除术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3.1个月,39例姑息性手术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1.9个月,20例剖腹探查术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根治性手术的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42.6%和3.7%;姑息性手术的术后1年生存率为43.6%,均于2年内死亡;剖腹探查者术后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 胃癌术后复发如能再次行根治性切除术,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王旭  刘宏  徐丽  陈庆才  张玉坤  周好  陈军 《江苏医药》2021,47(6):577-581
目的 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患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肾移植患者167例,捐赠者均为DCD供体.术后,62例发生DGF(DGF组),105例未发生DGF(非DGF组).于术后7 d和术后1、3、6个月以及术后1、2年6个时间点检测SCr和GF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GF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移植肾的存活率.结果 发生DGF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供体终末SCr水平较高、热缺血时间较长和受体进行血液透析(P<0.05或P<0.01),女性受体是DGF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2.5个月;与非DGF组比较,DGF组受体SCr水平较高,GFR较低(P<0.01),DGF组移植肾存活率低于非DGF组(79.03%vs.97.14%)(P<0.01).结论DCD肾移植患者发生DGF与供体终末SCr水平、热缺血时间和受体血液透析密切相关.发生DGF的肾移植患者肾功能较差,移植肾存活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allo-HSCT 40例C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随访13-106个月,31例存活(77.5%).移植前疾病状态和移植后是否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可显著影响患者生存期;是否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结论 allo-HSCT可使部分CML患者获得长期无病存活.慢性期移植及控制移植后的感染是提高生存的关键;预防并控制慢性GVHD可显著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蔚  梁辉  陈国玉 《江苏医药》2012,38(23):2834-2836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3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1.8±5.9)个月.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毕Ⅱ)式18例,近端胃大部切除2例,全胃切除14例,全胃切除+脾切除1例.手术时间(178.9±25.7) min,所有标本均为R0切除,清除淋巴结(14.6±3.7)枚,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通气时间(3.6±0.7)d,住院时间(9.7±1.6)d.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4.3%.出现腹腔内转移2例(2.9%).1年生存率97.1%,无瘤生存率94.3%.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检查了Utan大学自1944年至1972年经临床证实的101例再障患者且讨论了再障患者各种预后因素。所有101例患者至1977年8月1日止,72例已死亡,仅17例尚存活,1例转化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11例失去随访。 25%的病人死于症状发作后4个月内,50%死于症状发作后12个月内。5年生存率为34%,10年生存率为20%。疾病的迅速发作和出血症状使生存率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支气管袖状切除肺癌的临床治疗经验,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2001年8月—2011年8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支气管袖式切除2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0例患者无死亡病例,其中术后并发症共70例(28%),肺不张患者20例,心律失常患者30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10例,声音嘶哑患者10例,随访发现患者的1年、3年、5年的生存人数分别为180例、120例、80例,生存率分别为81.8%、54.5%、36.4%。结论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扩大了肺癌患者的相应体征,避免了患者整个肺部的切除,有效的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220例,依据是否伴术后感染,分成正常组(术后未感染,187例)和感染组(术后感染,3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RCP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在年龄...  相似文献   

14.
尿毒症肾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毒症肾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63例尿毒症肾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感染发生时期、病原菌检出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转归等,分析各因素对尿毒症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63例中,42例感染发生在移植后6个月内,治疗有效50例,死亡13例,总体病死率20.6%.发生ARDS的24例中,死亡率41.7%.2005年1月之后收治的患者对新一代抗真菌药物更敏感.结论 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发生感染风险较大,病原菌检出率低.发生ARDS者预后差.适当选择糖皮质激素可改善肾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预后;新的抗真菌药物的研发应用降低了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5月—2009年12月我院的31例自体干细胞移植的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观察3年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析一般状况(PS)、乳酸脱氢酶(LDH)、移植前状况、分期、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预后指数(PIT)评分对生存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8(5~68)个月,1例患者死于严重肺部感染例(3.2%),12例复发(38.7%),3年PFS和OS分别为(56.7±1.2)%和(61.4±1.1)%。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移植前未达CR和PS>2与不良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移植前未达CR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是安全和有效的,移植前未达到CR是影响T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肾移植患者感染的病原学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肾移植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各例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感染主要发生在术后前3个月,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常伴真菌混合感染。肾移植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存在用药时间长、剂量大、档次高等问题。结论:感染是肾移植患者不可避免的问题,高耐药性细菌与真菌的混合感染是导致移植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前列地尔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早期应用对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应用前列地尔患者16例,与同期未使用前列地尔的DGF患者14例进行比较,比较两组间术后尿量、血肌酐(SCr)、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1年人/肾生存率.结果 应用前列地尔的患者术后尿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SCr浓度、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后DGF患者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有利于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年生存率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确诊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0例随访至2021年12月,135例存活(存活组),25例死亡(死亡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期5年生存率为84.3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诊HIV感染时年龄增加为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确诊HIV感染时年龄预测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AUC为0.891[95%CI(0.832~0.935)],取最佳诊断界值为48岁时,其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00%和96.30%。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确诊HIV感染时年龄≤48岁患者141例的生存率高于>48岁患者19例(P<0.05)。结论 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较高,确诊HIV感染时的年龄增加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患者的发展情况,给予心理护理、病情现察、药物毒副作用及预防感染等护理.结果34例肾功能在术后5~35d内均恢复正常,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24例移植肾功能在术后7~48d均恢复正常。3例血肌酐在142~215umol/L之间。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无尿或少尿应及时分析原因,并给予相应护理,可为移植肾恢复正常肾功能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225例宫颈癌患者生存率及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就诊我院的225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随访3年生存率92.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腺癌类型和Ⅲ期及以上临床分期是宫颈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相比对照组,其发生死亡的风险值分别是6.67 (95% CI:2.06~21.58),2.98(1.00~8.91)和12.06 (1.13~128.99).结论 泉州地区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较高,淋巴结转移、腺癌和临床分期Ⅲ期以上是不利于宫颈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