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产物一氧化氮 (NO)在结肠癌癌变过程中可能作用机制 ,进一步研究结肠癌中iNOS、p5 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60例结肠癌、3 0例癌旁组织及 3 0例正常结肠粘膜中iNOS蛋白表达 ,同时检测 60例结肠癌中p5 3、PCNA蛋白表达。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 60例结肠癌中iNOSmRNA表达。结果 :60例结肠癌组织中iNOS表达阳性率为 75 % (4 5 60 ) ,3 0例癌旁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率为 2 0 % (6 3 0 ) ,3 0例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iNOS呈阴性表达。结肠癌组织中iNOS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DukesA、B期iNOS蛋白及iNOS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DukesC、D期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iNOS表达与p5 3表达呈正相关 (r =0 .743 2 ,P <0 .0 0 1) ,iNOS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 (r =0 .612 2 ,P <0 .0 5 )。结论 :iNOS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 ,提示iNOS可能在结肠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NOS表达可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iNOS的异常表达及抑癌基因p5 3的失活在结肠癌的癌变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 (HCC)及其癌旁肝组织 (PCLT)中丙型肝炎病毒 (HCV)NS3 蛋白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其在H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SP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5 2例HBV(- )的HCC及其PCLT中HCVNS3 蛋白和iNOSmRNA的表达 ,并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HCC中HCVNS3 蛋白的阳性率 (4 6 .2 % )和信号强度明显低于PCLT(6 7.3% ) ,且其表达强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P <0 .0 1) ;iNOSmRNA的阳性率 (80 .8% )与PCLT中者无差别 (90 .4% ,P <0 .0 1) ,但其阳性信号强度明显低于PCLT(P <0 .0 5 )。PCLT中HCVNS3 蛋白表达愈高iNOSmRNA的信号强度愈强 (P <0 .0 1) ,特别是在有些病例中两者的定位和信号形态几乎一致。结论 :HCVNS3 蛋白可能在肝细胞转化早期通过作用于iNOS基因促进NO生成导致肝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基因转染至V79成纤维细胞株后 ,iNOS的表达和分泌一氧化氮的情况 ,以探讨血管壁成纤维细胞分泌一氧化氮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iNOS,将人iNOS基因转入V79细胞中 ,经G41 8筛选 ,克隆扩增 ,通过RT PCR、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结果 pcDNA3 iNOS基因转染的V79成纤维细胞中有iNOSmRNA的转录 ,在细胞胞质中可见分泌的iNOS蛋白 ,iNOS转染组一氧化氮的含量 (2 37.67± 2 7.2 8)与正常细胞组 (78.2 6± 1 1 .77)和空质粒组 (84.2 2± 1 2 .67)相比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但正常细胞组和空质粒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iNOS基因可以成功地转入成纤维细胞中并能使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具有分泌NO的功能 ,从而可能替代血管内皮细胞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4.
张宁  徐永健  张珍祥 《医学争鸣》2004,25(12):1077-1080
目的 :探讨人单核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是否受核因子κB(NF κB)调控 .方法 :人单核细胞分别给予脂多糖 (LPS)、LPS加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空白对照刺激培养 .提取核蛋白进行NF κB的电泳移动迁移率改变试验 (EMSA) ;提取RNA进行iNOS的RT PCR ;提取总蛋白进行iNOS的Westernblotting ;并留细胞爬片进行p6 5亚基的免疫荧光检测和iNOS的免疫酶学检测 .结果 :LPS刺激 1h后 ,单核细胞p6 5核表达阳性率及核蛋白NF κB的DNA结合活性均较空白刺激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LPS +PDTC组p6 5核表达阳性率及NF κB的DNA结合活性均较LPS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LPS刺激 1 0h后 ,单核细胞iNOSmRNA的表达较空白刺激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LPS +PDTC组iN OSmRNA表达较LPS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LPS刺激 2 4h后 ,单核细胞iNOS蛋白表达量 (不论是Westernblot,还是免疫组化结果 )均较未刺激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LPS +PDTC组均较LPS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NF κB核表达阳性率与iNOSmRNA、蛋白表达量成正相关 ;NF κB的DNA结合活性亦与iN OSmRNA和蛋白表达量成正相关 .结论 :NF κB的激动剂能促进人单核细胞iNOS的表达 ,且这种促进作用是首先出现在mRNA水平 ,而NF κB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老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HSP) 70、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基因 (iNOSmRNA)的表达 ,探讨老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易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方法 :取老年小鼠及成年小鼠各 10只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SP70的表达 :采用组织化学检测iNOS的活性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iNOSmRNA的表达 ,所有斑点印迹用薄屠扫描仪进行扫描 ,并对扫描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老年小鼠HSPT0 ,iNOS及iNOSmRNA的表达为 4 .34± 1.5 7、3.0 3± 1.2 8及 5 .89± 1.90 ,成年小鼠HSP70、iNOS及iNOSmRNA的表达为 7.13± 2 .12、5 .5 7土 1.36及 12 .39土 2 .6 8,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提示老年机体易发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及其它疾病的机制之一可能与体内HSP70、iNOS及iNOSmRNA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在心肌梗死大鼠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在心肌梗死后大鼠早期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大鼠 36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 ,心肌梗死组又分为 1、4、8、1 2、2 4h组 ,用RT PCR检测各组心肌iNOSmRNA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心肌无iNOSmRNA的表达 ,心肌梗死后 1h心肌组织即有iNOSmRNA的表达 ,8h、1 2h达到高峰 ,随后下降 ,8、1 2h和 1h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正常心肌组织无iNOSmRNA的表达 ,心肌梗死后早期心肌组织即有iNOS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iNOS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喉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喉乳头状瘤、7例正常喉黏膜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结果:喉癌组织iNOS mRNA阳性表达率为85.00%,较对照组癌旁组织(20.00%)、良性肿瘤组(40.00%)、正常人组(0/7)明显增高(P<0.0001,P<0.005,P<0.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19/19)显著高于无 淋巴结转移组(71.42%)(P<0.05),iNOS 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及T分级无关,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喉癌组织中存在iNOS,它可能通过合成一氧化氮(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在舌鳞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舌鳞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原位杂交检测 6 8例舌鳞癌活检组织常规石蜡包埋标本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的表达 ,分别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多克隆抗体、Ⅷ因子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上述舌鳞癌标本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①舌鳞癌iNOSmRNA表达阳性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阴性组 (P <0 0 0 1) ;在iNOSmRNA表达阳性组 ,iNOSmRNA阳性表达水平与MVD呈高度显著性正相关 ,r =0 6(P <0 0 0 1)。②舌鳞癌iNOSmRNA表达阳性组VEGF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 (P <0 0 5 ) ;iNOSmRNA阳性组中 ,iNOSmRNA阳性表达水平与VEGF阳性表达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 ,r=0 5 (P <0 0 5 )。【结论】iNOSmRNA阳性表达与舌鳞癌血管生成正相关 ,NO在舌鳞癌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急性肺损伤时iNOS mRNA和eNOS mRNA表达的时相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中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时相变化 ,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内毒素 (LPS)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 ,分别测定 0 .5 ,1,2 ,3,4h各组肺组织NO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iNOSmRNA)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e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给予LPS后 ,①肺组织MDA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 ,不同时点的均值互有差异 (P <0 .0 5 ) ,并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②各时点肺组织NO含量和iNOSmRNA表达量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并且均在 2h时达到高峰 ,以后呈下降趋势。二者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③ 2h前 (含 2h)肺组织MDA含量随iNOSmRNA表达增加所致的NO产量增多而增加 ,2h后二者变化趋势相反 ;④各时点肺组织eNOSmRNA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 ,肺组织iNOSmRNA大量表达 ,导致内源性NO爆发式产生 ,从而介导肺损伤。NO产量在静注内毒素后 2h达到高峰 ,以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时不同胃粘膜病变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与p5 3的表达情况 ,探讨H pylori感染与胃癌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12 6例患者胃粘膜iNOS与p 5 3的表达情况。H pylori检测采用尿素酶试验法和Warthin—Starry银染法。结果 :12 6例患者中H pylori阳性 72例 ,H pylori阴性 5 4例。iNOS在炎性细胞的表达率CSG和CAG组明显高于DyS和GC级 (P <0 0 5 )。iNOS在腺上皮细胞的表达率DyS和GC组明显高于CSG和CAG组 (P <0 0 5 )。结论 :炎性细胞来源的iNOS起引发凋亡的作用 ,而腺上皮细胞产生的iNOS有抑制凋亡的作用。H pylori感染激活iNOS通过p5 3介导凋亡可能是H pylori诱发癌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miR-655-3p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的方法,检测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miR-655-3p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对表达水平与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miR-655-3p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样本中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P<0.05);miR-655-3p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在临床分期(P=0.038)、组织分化程度(P=0.036)及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P=0.042)各临床特征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等临床特征组的构成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头颈鳞状细胞癌中miR-655-3p表达降低,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相关,提示其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失活,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头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蒋成义  周蕾  詹晓东  舒继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06-1308,1311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NOS在喉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喉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喉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结果:iNOS在喉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1.8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06%(P<0.05)。不同临床分期、临床分型喉癌患者的iNOS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可能是喉癌侵袭转移机制中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在喉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对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林玲  王会河  罗元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1):41-43+47+169
目的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 1)及其蛋白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0例头颈部正常组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Mta1 m 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Mta1蛋白表达。结果 Mta1 m RNA在86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平均表达水平(1.72±0.56)%与头颈部正常组织(0.93±0.68)%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Mta1蛋白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阳性率(65.12%,56/86)与对照组(15%,3/2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Mta1 m RNA及其蛋白在下咽癌、鼻咽癌、颈部皮肤鳞癌、淋巴结癌、扁桃体癌中平均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分别与头颈部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Mta1 m RNA及蛋白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阳性率与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等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Mta1 m RNA及其蛋白表达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提示该基因可成为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转移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中p16基因及其甲基化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P16、P16甲基化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免疫组化及PCR技术检测 3 3例人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16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的水平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的p16基因表达率 (63 64 % )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10 0 % ) (P <0 0 5 ) ;p16基因阳性表达率在无转移的肝癌中为 85 7% ,有转移组为 2 5 0 % ;高、中和低分化的肝癌分别为 5 2 4% ,2 8 6%和 19 1%。p16基因阳性表达在肝癌患者高分化与中和低分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转移与非转移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 3例HCC组织中 11例发生p16甲基化 ,均伴肿瘤转移 ,其中高、中和低分化肿瘤各占 2、4、5例 ;相应癌旁组织中未发现p16基因甲基化。结论 p16基因异常表达及其甲基化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p14ARF与p53抑癌基因对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Chen XL  Zhang QH  Ni QX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0):868-871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p14^ARF、p53的表达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胰腺癌的基因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改良法、ABC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胰腺组织、42例胰腺癌组织中p14^ARF、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90%,胰腺癌组织中为35.7%;正常胰腺组织中p53的表达率为0,胰腺癌组织中为45.2%。胰腺癌组织中p14^ARF、p53的表达与胰腺癌肿块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率、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相关,而与肿块的局部浸润无关。结论 抑癌基因p14^ARF、p53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基因干预治疗胰腺癌的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6例肺癌组织标本中iNOS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iNOS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癌症部分生物学特性有相关性(P<0.05).iNOS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2.5%,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在肺鳞癌组织中的显著表...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Gene therapy and epigenetic therapy have gained more attention in cancer treatment.However,the effect of a combined treatment of gene therapy and epigenetic therapy o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p53蛋白、胰岛素生长因子受体(I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LSAB)检测39例胰腺癌和19例慢性胰腺炎组织中p53蛋白和IGF-r的表达,并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及不同分化程度胰腺癌组织中p53蛋白和IGF-r的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结果:(1)p53蛋白、IGF-r的表达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或细胞浆中,细胞分布不均匀;(2)胰腺癌组织中p53蛋白、I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66.7%,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组织(5.2%、36.8%)(P〈0.05);(3)高分化胰腺癌中p53蛋白、I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33.3%,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胰腺癌(81.8%~92.3%、76.9%~81.8%)(P〈0.05)。结论:(1)p53抑癌基因突变与IGF-r的异常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p53蛋白、IGF-r的过度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3)p53蛋白与IGF-r可以作为鉴别胰腺良、恶性病变和进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9.
胃癌组织P53、P6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P6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57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胃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的P53、P63蛋白表达,同时用Tunel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胃癌组织P53、P6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旁组织(P〈0.05);低、未分化型腺癌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型腺癌(P〈0.05);有淋巴转移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P53、P63高表达的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减少,早期胃癌低于晚期胃癌(P〈0.05)。结论:胃癌组织P53、P63蛋白高表达,可能延缓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机制障碍可能是胃癌增生失控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