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28-3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奥西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与奥西替尼单药治疗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电脑手动检索Pubmed、SAGE、Embase、中国知网(CNKI)、Cochrane、UpToDate、JAMA等有关非小细胞肺癌奥西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与奥西替尼单药治疗的文献资料,检索时间为2000年7月至2020年7月,采用Cochrane循证医学中心的评价原则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15篇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计3106例患者。在疗效性方面,奥西替尼结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组和奥西替尼治疗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9,95%CI:1.36~1.87,P0.05),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89, 95%CI:0.74~1.07,P0.00001);在安全性方面,奥西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奥西替尼治疗组(RR:0.67,95%CI:0.56~0.81,P0.0001)。结论 奥西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奥西替尼单药治疗,而且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邓志强  龚菊萍  龙剑 《当代医学》2021,27(19):153-155
目的 探究肺癌患者采用放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前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水平变化与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纯进行放射治疗的40例肺癌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放射治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40例肺癌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PD-L1表达水平及PD-L1表达水平变化与免疫治疗相关性.结果 治疗6周后,研究组PD-L1水平升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免疫治疗效果与治疗后PD-L1水平高低呈正相关(r>0,P=0.000).结论 肺癌患者放疗联合安罗替尼后PD-L1表达水平高低与免疫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可通过提高患者PD-L1表达水平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郭雪  石学军  王春光 《浙江医学》2021,43(8):862-867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软组织肉瘤和结直肠癌等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EMbase、VIP、CKNI、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使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9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4.21,95%CI:2.62~6.75,P<0.01)、疾病控制率(OR=6.06,95%CI:4.46~8.23,P<0.01)均明显提高;总生存期(HR=0.70,95%CI:0.57~0.87,P<0.01)、无进展生存期(HR=0.26,95%CI:0.21~0.33,P<0.01)均明显延长。亚组分析中,安罗替尼单药或化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均可提高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且安罗替尼单药疗效更佳;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肿瘤,安罗替尼治疗均可提高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且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更好。安全性方面:试验组高血压(RR=4.55,95%CI:3.28~6.30,P<0.01)、手足综合征(RR=5.09,95%CI:3.24~8.00,P<0.01)、咯血(RR=2.43,95%CI:1.50~3.94,P<0.01)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余不良反应如WBC减少、粒细胞减少、贫血、高甘油三酯血症、恶心、呕吐、腹泻,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安罗替尼可提高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同时需注意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咯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沈娟  陈雪琴  马胜林 《浙江医学》2019,41(23):2556-2560
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高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多个靶点,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安罗替尼在晚期肺癌、软组织肉瘤、甲状腺髓样癌、肾细胞癌等肿瘤中的临床疗效良好,本文就安罗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实体瘤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对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了48例自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人员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所收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服用一定剂量的安罗替尼和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同时记录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3个月,观察组中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15.44个月、17.34个月)长于对照组(12.75个月、14.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高血压、乏力、腹泻、口腔黏膜炎、咯血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NSCLC)经对症处理或安罗替尼减量、暂停后均可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并未出现药物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安罗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显著,能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Ⅲ~Ⅳ级并发症较少,并发症可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治疗Lewis肺癌的增强效果,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构建Lewis肺癌荷瘤小鼠,将其分为对照组、安罗替尼组、PD-1单抗组和联合组。测量各组小鼠肿瘤质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免疫细胞浸润和微血管密度,采用细胞因子芯片对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安罗替尼组和联合组移植瘤质量明显减少,安罗替尼组低于PD-1单抗组(P<0.05)。PD-1单抗组、安罗替尼组和联合组抑瘤率分别为-15.35%、73.91%和86.96%。与对照组比较,CD4、CD8水平在安罗替尼组、PD-1单抗组和联合组有不同程度升高,且联合组CD4水平较PD-1单抗组升高,CD8水平较安罗替尼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CD68水平在安罗替尼组和联合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CD206水平在PD-1单抗组和联合组有不同程度降低,且PD-1单抗组低于联合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安罗替尼组和联合组新生血管、MVD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CCL5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安罗替尼维持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患者血清循环内皮细胞(CEC)和内皮抑素(ES)水平的变化.方法 收集8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服用安罗替尼;对照组给予依托泊苷治疗.比较2组疗效、生存期、生活质量KPS评分、不良反应,定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58-160+164
在本报道中,2例晚期口腔腺癌患者化疗后进展,改用安罗替尼治疗,肿瘤有缩小(疗效评价为SD)。病例1于安罗替尼治疗后2.8个月出现耐药,肿瘤进展,给予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1个周期,后再次使用安罗替尼治疗,肿瘤再次缩小(疗效评价为SD),目前仍然在维持治疗中。安罗替尼治疗的第1次无进展生存时间(PFS1)为2.8个月,第2次无进展生存时间(PFS2)为12.8+个月。病例2于安罗替尼治疗后15.5个月出现耐药,肿瘤进展,给予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4个周期,后再次使用安罗替尼治疗,肿瘤再次缩小(疗效评价为SD),目前仍然在维持治疗中。安罗替尼治疗的第1次无进展生存时间(PFS1)为15.5个月,第2次无进展生存时间(PFS2)为6.0+个月。这些病例显示,PD-1抑制剂可能逆转安罗替尼的获得性耐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疗效及短期预后,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晚期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住院的经安罗替尼治疗的81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疗效及预后信息,对不同亚组的疗效和预后进行比较分析,运用Logistic和Cox回归模型探讨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客观有效率为8.6% (7/81),疾病控制率为56.8%(46/81);随访时间为0.7 ~10.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2个月(95% CI =2.149~4.317个月).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疗效的影响因素是患者性别(OR=3.034,95% CI=1.072~8.584,P=0.037)和治疗前ECOG评分(OR=5.523,95% CI=1.557~19.588,P=0.008);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R =2.317,95%CI=1.312~4.091,P=0.004)、癌症家族史(HR =4.556,95% CI=1.562~13.285,P=0.005)和治疗前ECOG评分(HR=2.187,95%CI=1.178~4.060,P=0.013)影响使用安罗替尼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短期预后.结论 性别和治疗前ECOG评分影响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女性、有癌症家族史和治疗前ECOG评分高是导致安罗替尼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康燕  高景  宋蒙蒙  贾要丽  王静 《重庆医学》2021,50(1):105-112,11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安罗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顺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安罗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两组NSE、TGF-β1、MMP-2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GF-β1、NSE、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腹泻、恶心呕吐、红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可有效抑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细胞增殖,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帕唑帕尼联合放疗对宫颈癌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FGR)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疗组、联合组各80例,放疗组进行放射治疗,联合组使用帕唑帕尼联合放射治疗。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YFRA21-1)、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VEFGR水平;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CEA、CYFRA21-1、CA125、CD3+、CD4+、VEFGR1、VEFGR2、VEFGR3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放疗组,CD8+水平、治疗总有效率(85.00%vs. 71.25%)高于放疗组(均P<0.05)。 结论 帕唑帕尼联合放疗治疗宫颈癌,能够抑制CEA、CYFRA21-1、CA125水平,调控VEFGR水平,治疗效果显著,但二者联用会对机体免疫能力造成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分析研究该治疗方案,为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NP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晚期NSC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NP化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华蟾素胶囊,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NSE水平、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及患者生存分析。结果治疗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YFRA21-1、NS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YFRA21-1、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K、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液学毒性、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联合NP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减轻患者不良反应,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且有助于患者的远期生存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赵大海 《安徽医学》2010,31(4):337-338
目的了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神经烯醇化酶(NSE)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的变化,探讨EGFR检测在肺癌患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及ELISA对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及19例良性肺病患者血CEA、CYFRA21-1、NSE和EGFR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差异及意义。结果肺癌组血CEA、CYFRA21-1和EGFR在化疗前后有明显变化,CEA、CYFRA21-1(P〈0.05),EGFR(P〈0.01),且肺癌组血CEA、CYFRA21-1和EGFR水平化疗前后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血CEA水平与EGFR水平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GFR在肺癌中表达较高,是一个有价值的肺癌标记物,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化疗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和癌胚抗原(CA125)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原发性NSCLC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伴骨转移者62例,未发生骨转移44例。回顾性分析骨转移患者SPECT骨显像,血清CYFRA21-1、CA125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类型NSCLC骨转移发生率,骨转移分布情况,骨转移Soloway分级与CYFRA21-1、CEA水平间的关系,SPECT骨显像、CYFRA21-1、CEA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效能。结果 NSCLC骨转移发生率为58.59%,腺癌骨转移发生率(64.62%)显著高于鳞癌骨转移发生率(48.78%)(P<0.05);骨转移最常见于肋骨(占59.68%),其次为脊柱(占51.61%);经Spearman相关分析,CYFRA21-1、CEA水平与骨转移分级呈正相关(r=0.317,r=0.574,P均<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PECT骨显像联合CYFRA21-1、CEA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高于各单项检查指标。结论相对于单独指标诊断,SPECT骨显像联合血清CYFRA21-1、CEA能更有助于NSCLC患者骨转移的检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在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CEA和CA125,采用免疫发光夹心法测定CYFRA21-1和NSE,比较分析68例肺癌患者、30例肺部感染患者和32例健康者此4项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肺癌患者的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及CA125在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P<0.05);鳞状细胞癌及腺癌中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P<0.05);NSE在小细胞肺癌中呈高表达,明显高于鳞癌与腺癌(P<0.05);单项检测CEA、CA125、CYFRA21-1和NSE对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45.5%、60.1%、48.5%和48.5%,4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9%。结论 4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检测都有一定意义,可为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筛选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医院住院患者血清标本,将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35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EA和CYFRA 21-1进行电化学免疫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EA和CYFRA 21-1两种指标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CEA指标为(17.15±6.28)μg/L、CYFRA 21-1指标为(14.07±8.64)μg/L;对照组CEA指标为(3.51±1.17)μg/L、CYFRA 21-1指标为(2.61±2.184)μg/L。CYFRA 21-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较高,而CEA对该病的特异性较高,两种指标联合诊断的敏感性明显增高,其中关于敏感度的检测,CEA检测为10例(28.57%),CYFRA 21-1检测为24例(68.57%),两者联合检测为29例(82.86%);关于特异性的检测,CEA检测为34例(97.14%),CYFRA 21-1检测为27例(77.14%),两者联合检测为21例(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EA和CYFRA 21-1联合检测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靶向治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近远期预后及免疫状态、不良反应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浙江萧山医院和浙江省邵逸夫医院接受诊治的EGFR突变型NSCLC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肿瘤标记物水平、免疫指标水平,并对2组患者生存情况、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2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2组CD3+、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缩小肿瘤体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叶酸联合维生素B12 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 年5 月-2016 年2 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南阳医院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4 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叶酸+ 维生素B12+ 化疗)和对照组(常规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ECOG 评分、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癌胚抗原(CEA)、CD4+/CD8+ 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57 例,完全缓解6 例,部分缓解20 例,稳定25 例,进展6 例,稳定率为89.47%,缓解率为45.61%;对照组完全缓解3 例,部分缓解11 例,稳定23 例,进展20 例,稳定率为64.91%,缓解率为24.56%,两组患者的稳定率和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ECOG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CEA 及CD4+/CD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hs-CRP、CEA 及CD4+/CD8+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叶酸联合维生素B12 能有效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液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