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洪智 《医学综述》2011,17(12):1878-1880
目的观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药对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的疗效。方法 89例TB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药,2个月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表现、体征减轻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脑脊液检查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TBM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2例)采用基础治疗结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与异烟肼进行治疗;对照组(62例)仅采用基础治疗法,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研究组颅内压下降,结核症状消失等(发热头疼、呕吐、意识障碍、癫痫、脑膜刺激征等)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颅内压,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脑脊液氯化物和糖类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2.58%)(χ2=30.197,P<0.05)。结论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治愈率显著提高,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周佳梅  汪波 《海南医学》2010,21(7):140-142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促进康复。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四联抗痨加鞘内注射给药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和病人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疗效和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在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 6 0例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进行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的治疗组 ,记录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时间 ,动态观察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的改变及恢复时间 ,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迅速缓解及有症状期明显缩短 ,引流后 1个月时治疗组脑脊液蛋白、有核细胞数均有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下降程度对比 ,二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无 1例并发脑积水 ,对照组 4例并发脑积水。结论 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在重症结脑的治疗方面增加了一项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单纯全身给药正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除全身给药正规抗结核治疗外加上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能缩短结脑临床症状、脑脊液转阴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但远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疗法对结核性脑膜炎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相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效果。方法 149例TB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7例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8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药联合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脑脊液压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和头痛消失时间、脑脊液压力及脑脊液蛋白含量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压力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压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TBM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脑脊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8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29)。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方法进行治疗,将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方法应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加快脑脊液恢复速度,减轻炎症对脑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疗法,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11例,治愈率为55.00%,两组的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疗法对结核性脑膜炎安全有效,能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用于诊治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患有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共64例,随机分作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常规药物用来治疗这两组,而试验组额外附加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在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蛋白、糖、氯化物、白细胞、压力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治后试验组病人的蛋白、糖、氯化物、白细胞、压力指标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方法联合鞘内注射使得患者脑脊液加快恢复,体征及临床症状得到好转,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有效率地提高治疗,因而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创  樊金莲 《医学文选》2000,19(6):865-866
结核性脑膜炎至今仍是边远地区的常见病,且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1]。由于血脑屏障的影响,全身应用抗痨药很难在颅内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为此,我院从1997年5月至1995年5月在SRHZ方案和激素、脱水的基础上,采用CSF置换并鞘内注药的方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38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8例均为住院患者,经病史、体格检查、CSF检查及头颅CT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且CSF蛋白>1.5g/L者。男20例,女18例,年龄6~53岁,平均28.1岁。合并肺结核30例,其中型肺结核3例,型13例,型14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颈淋巴结结核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CLD)并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疗效与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0年8月诊断TBM患者25例,其中15例采用CLD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观察组),10例采用间断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的转归情况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中治愈10例,好转4例,无效1例;对照组10例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4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日为(16.8±2.8)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日为(21.2±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D联合鞘内注射治疗TBM安全、有效,能缩短平均住院日,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95例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脑脊液漏患者全部治愈;18例严重颅内感染患者治愈17例;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40例;15例顽固性颅内高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难治性脑脊液漏、蛛网膜下腔出血、顽固性颅内高压及严重颅内感染能取得安全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在去骨瓣术后患者中的疗效,提高重型脑损伤病人的生存率。方法 于2001年1月-2008年5月,将重型脑损伤颅脑外伤术后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于开颅术后第3天行腰穿放液每天或隔天一次;治疗组35例于开颅术后第3天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脊液中红细胞〈100×10^6/L的时间分别为伤后(5.0±2.5)d和(10±8)d(P〈0.01);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伤后(7±3)d和(27±10)d(P〈0.01);减压骨窗凹陷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术后(2±1.5)d和(11±3)d(P〈0.01);治疗组良好15例,重残5例,死亡8例,对照组良好12例,重残10例,死亡15例,P〈0.05。结论 腰大池放置引流管,血性脑脊液廓清快,减压骨窗凹陷早,清醒快,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死亡率和重残率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11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于伤后第2d起每天腰穿放液,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CSF),鞘内注入氧气;治疗组于伤后第2d行腰池持续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P<0.05~P<0.01);治疗组脑积水、脑梗塞及再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在死亡病例、重残率、中残率及恢复的良好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是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究动态监测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变化对评估结核性脑膜炎疾病转归的意义。方法:选择5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显色剂检测患者的ADA水平,对比是否合并败血症患者、预后良好和不良、不同治疗时期的ADA水平。结果:合并重症败血症组患者的ADA水平显著高于其它未合并组和轻度败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AD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第3、6、9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越长,ADA水平越低。 预后良好组患者的ADA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两组患者的AD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治疗后半年回访显示,复发18例,未复发39例。复发患者的ADA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且与初次治疗前水平差异不显著。二次治疗后复发组的ADA水平显著降低,并恢复正常。但因初次治疗不彻底或者耐药,预后仍然很差。结论:ADA水平可作为评价患者预后质量的重要指标,初次治疗时ADA水平越低,患者的病情越轻,预后质量越好;复发后的患者,即使经过治疗,ADA下降至正常范围,一般预后仍然很差。治疗时应注重初治疗效,预防耐药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前瞻性研究持续脑室外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病人(4 3例 )进行持续脑室外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加内科保守治疗 ,对照组 (4 2例 )为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的病人。结果 两组神志恢复清醒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死亡例数、脑积水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持续脑室外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可应用于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7.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颅内动脉瘤术后,治疗组72例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对照组49例每天腰椎穿刺,通过比较两组并发症及预后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持续腰大池引流后,有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从34.69%降低为18.31%,脑积水的发生率从26.53%降低为11.27%,脑梗塞的发生率从20.4%降低为7.04%,出院时恢复良好者占76.06%,而对照组为57.14%,以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3%,死亡率为零,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零,两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能够减少蛛网膜下腔中的痉挛因素,减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2例,治疗组在常规降低颅内压治疗的基础了上加用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降低颅内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SF-36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及治疗后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重型脑外伤,疗效满意,创伤小,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cerebrospinal fluid(CSF) T‐SPOT.TB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TB meningitis(TBM).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96 patients with manifested meningitis was conducted; T‐SPOT.TB test was performed for diagnosing TBM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 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curve was also drawn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PV, and NPV of CSF T‐SPOT.TB test were 97.8%, 78.0%, 80.3%, and 97.5%, respectively, for 52 patients(54.2%) of the 96 enrolled patients.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 was 0.910, and the sensitivities of CSF T‐SPOT.TB for patients with stages I, II, and III of TBM were 96.7%, 97.2%, and 98.9%, respectively. CSF T‐SPOT.TB test is a rapid and accurate diagnostic method with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diagnosing TB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