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神经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医学界面临的难题和研究热点之一。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对脊髓损伤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现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神经功能评价的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的基础与临床救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重型颅脑损伤是导致患者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国内外军事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目前,国际上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基础与临床救治研究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建立了可靠的致伤实验动物模型;初步阐明了脑水肿、二次脑损伤和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拓宽了对其损伤修复机制和临床救治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后低剂量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颅脑损伤常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创伤和感染是ARDS发病的主要原因,两者还可以互相促进。近年来已越来越重视对发生ARDS前期的研究。动物模型在研究ARDS早期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血气变化和治疗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用内毒素(LPS)诱发ARDS模型模拟了严重感染后ARDS的发展过程,报道中多以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伤情稳定、满足实验需要的颅脑合并胸部撞击伤动物模型 ,并探讨损伤早期血浆IL 6、IL 10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小型生物撞击机 ,选择合适的撞击参数制作大鼠颅脑合并胸部撞击伤动物模型 ;酶联免疫法动态检测伤后血浆IL 6、IL 10含量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颅脑合并胸部撞击伤动物模型 ;伤后早期IL 6、IL 10含量显著升高 ,伤后 6、2 4、72小时的含量分别为(5 11.81± 6 5 .6 8)pg/ml、(10 3.36± 9.4 5 )pg/ml;(32 2 .16± 33.0 8)pg/ml、(79.2 3± 10 .2 6 )pg/ml;(138.0 5±6 8.75 )pg/ml、(49.2 8± 6 .2 1)pg/ml。结论 本动物模型伤情稳定、重复性好 ,能满足多发伤实验研究需要 ;伤后早期血浆IL 6、IL 10含量升高 ,在炎症反应和继发性损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其含量变化与伤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鼠颅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对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揭示亚低温保护脑细胞钙离子通道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方法 通过硬膜外自由落体打击法 ,制备颅脑损伤动物模型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测定颅脑损伤后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组大鼠伤后 6、2 4、4 8小时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同时相常温组大鼠 (P <0 .0 1) ,伤后 4 8小时亚低温组脑水肿程度较轻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能够减少颅脑外伤后大量胞外钙离子移入胞内 ,减缓脑细胞内钙超载 ,减轻脑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6.
颅脑外伤后局部脑组织HSP70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今对于颅脑外伤后神经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表达己有许多文献报道,但多数研究是在脑外伤动物模型上进行的,迄今国内尚未见直接检测人颅脑外伤后HSP70基因表达的报道。笔者旨在检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局部脑组织神经细胞中HSP70基因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颅脑损伤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血糖症,且伤后血糖峰值及持续时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亚低温脑保护作用已被证实并应用于临床,但对其作用机制的全面了解仍有待不断深入。笔者拟探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后血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拓宽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多发伤中颅脑损伤、颈椎损伤与胸部损伤相互之间的联系.方法 收集武汉同济医院创伤外科病房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存在颅脑损伤、颈椎损伤和(或)胸部损伤的2667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结果 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发生率为8.77%,合并胸部损伤的发生率为35.77...  相似文献   

9.
评估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及效果。认为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脑外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至今病死率仍较高.由于高凝状态及此后发生的纤溶亢进严重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故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凝血及纤溶功能检测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对67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凝血及纤溶功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兔坠落式颅脑减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兔坠落式颅脑减速伤模型及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减速伤致伤装置复制兔坠落式颅脑减速性损伤。致伤装置由滑动导轨、动物固定台车、基座、撞砧及支架等部分组成。55只家兔分为对照组(10只)和致伤组(45只),致伤组又根据坠落的高度不同随机平均分为3组,I组2.5m,Ⅱ组3.5m,Ⅲ组7.0m。将兔仰卧固定于动物固定台车上从不同高度坠落,其颅顶部撞击基座上的撞砧,用高速摄像观察兔颅脑减速伤致伤过程。从动物伤后行为、CT影像、大体解剖观察和病理变化等四方面对兔颅脑损伤进行研究。结果I、Ⅱ组动物伤后4小时存活9只和6只,Ⅲ组动物致伤后即刻死亡。I组CT影像观察和解剖未见颅脑损伤;Ⅱ组致伤后出现颅骨骨折、脑挫伤、硬膜下出血、对冲伤和轻微脑实质出血;Ⅲ组均出现了颅骨骨折、脑挫伤、硬膜下出血、脑实质出血和对冲伤。颅脑减速伤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出血性脑挫伤。结论坠落高度(减速度)对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影响,对冲伤在严重颅脑减速伤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应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观察其对损伤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TBI模型,运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大鼠中度脑损伤后2小时~3天伤侧大脑皮层、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Tunel染色:伤侧大脑半球广泛存在细胞凋亡,以受伤区周缘为甚,伤后2小时即可见凋亡细胞,2~3天达高峰。(2)PACAP治疗后12小时~3天,伤侧皮层、海马区细胞凋亡数与损伤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大鼠TBI后,神经元在发生变性、坏死的同时,存在凋亡现象。PACAP能阻滞大鼠TBI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急性负压性脑创伤模型的行为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大鼠急性负压性脑创伤模型的行为学特征。 方法 利用负压性脑创伤模型装置制作SD大鼠负压性脑创伤模型。设立负压伤组 (12只 )和假手术对照组 (12只 )。另取 2只负压伤大鼠 1周后处死做HE染色,以观察组织病理变化。以mNSS方法和水迷宫试验对两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进行行为学的评价。 结果 本组大鼠负压打击后死亡 1只,存活大鼠成模率为 100%,负压打击部位的皮层和皮层下呈现局灶的挫伤、出血和组织缺失。负压伤组mNSS评分异常持续到受伤后 25d以前,水迷宫试验平均逃避潜伏期异常不超过 3d。 结论 大鼠负压性脑创伤模型主要适用于以受伤后较短时期内 ( <25d)的神经感觉运动和反射功能为主要目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脾脏切除对脑创伤大鼠死亡率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为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探讨新思路.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颅脑创伤假手术+脾切除假手术组(A组),颅脑创伤+脾切除假手术组(B组)和颅脑创伤+脾切除组(C组).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对大鼠右侧大脑半球进行致伤,伤后采用Longa法进行行为学评分;观察A(23只)、B(48只)、c(47只)三组大鼠致伤后7 d内的死亡率;测定各组致伤后1 d(8只)、2 d(8只)、3 d(8只)及7 d(7只)时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致伤后B、C两组之间Long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后7 d内大鼠死亡率A、B、C组分别为0%、35.4%及14.9%,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致伤侧脑含水量于伤后1,2,3及7 d时分别为(81.98±0.35)%和(81.78%±0.41)%、(82.58±0.63)%和(81.81±0.48%)(P<0.05)、(82.54±0.54)%和(81.52%±0.84)%(P<0.05),以及(81.50±0.41)%和(81.21±0.36)%.结论 颅脑创伤大鼠于伤后行脾脏切除能够降低致伤侧脑组织水肿程度,显著降低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分级机械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一新的分级机械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撞击装置,以撞击峰压和形变作外伤参娄,并保持较恒定的撞压时间,观察40只猫在不同撞击水平下的脑生理,病理变化和脑含水量。结果在低撞击水平(PP0.45kg/cm^2,DF2.5mm),动物出现轻微脑损伤生理反应,病理改变仅局限于撞压处的脑浅层,脑含水量不增加;在中度撞击水平(PP0.65kg/cm^2,DF3.5mm),则出现明显脑损伤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胎脑细胞悬液延迟移植于脑损伤的生长情况。 方法 46只SD大鼠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脑损伤模型。16只仅做单纯脑损伤,伤后14,20,30,40d处死大鼠做HE染色形态学观察;另30只做胎脑移植,于伤后14d做同种胎脑经机械分离的细胞悬液延迟移植,移植后1,5,14,30,75d处死大鼠做HE染色形态学观察。 结果 所有实验大鼠生长良好,无肢体偏瘫。胎脑细胞悬液浓度为4.48×107/ml,活细胞占85.3%,神经细胞占48.2%。伤后14d表现为陈旧性损伤,随时间推移,创伤灶被胶质细胞充填。移植后5d出现免疫细胞,14d胎脑细胞存活,宿主的毛细血管、胶质细胞增生,30d胎脑细胞发生分化,75d胎脑细胞与宿主相互融合。免疫细胞和小部分移植物碎片同时始终存在。 结论 大鼠脑损伤后行胎脑细胞悬液移植,移植物是可以存活并可能发挥功能的。  相似文献   

17.
新型犬颅脑爆炸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与爆炸性武器冲击波原发效应致伤机制近似的犬颅脑爆炸伤模型.方法 将1g TNT当量的球形爆炸源距致伤犬的右颞顶部9mm、13mm处引爆,记录致伤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致伤后存活时间,观察致伤犬的动作改变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动物伤后均出现呼吸暂停、心率减慢、平均动脉压降低等脑干抑制现象.所有动物存活均超过6h.硬膜下血肿和蛛膜下腔出血较为明显.两致伤组颅脑伤情完全不同.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可模拟冲击波原发效应,且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安全易操作,适用于颅脑爆炸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渗盐复合液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以下简称高渗盐复合液)对外伤性颅内高压和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猫中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伤后3 h行高渗盐复合液、甘露醇和乳酸林格氏液治疗。比较伤前、治疗时、治疗后 30、60、90和120 min的颅内压及血钠变化。动物处死后测量脑组织含水量。结果:高渗盐复合液组和甘露醇组用药后动物颅内压均立即下降,维持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而乳酸林格氏液组颅内压无下降。3组动物受伤侧脑组织含水量无明显差别(P>0.05);高渗盐复合液组和甘露醇组的未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差别不大,但均明显低于乳酸林格氏液组(P<0.05);高渗盐复合液组于用药后30、60、90 min时血钠明显升高。结论:高渗盐复合液具有与甘露醇同样的作用,可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和对未损伤侧脑组织脱水,从而为临床救治急性颅脑损伤提供一种有效的复苏液体。  相似文献   

19.
大鼠二次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弥漫性脑损伤 (diffusebrianinjury ,DBI)合并缺血性二次脑损伤 (secondarybrianinsult ,SBI)大鼠模型。 方法 在Marmarou模型基础上结扎双侧颈总动脉 30min ,制成缺血性SBI模型 ,观察大鼠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NSS)、脑组织含水量及室上区皮层损伤神经元数改变。 结果 合并SBI组大鼠死亡率 ( 4 8.1 % )约为单纯DBI组 ( 2 6 .2 % )的 2倍 (P <0 .0 5) ;合并SBI组在损伤 2 4h后NSS明显高于单纯DBI组 (P <0 .0 5) ;单纯DBI 1h后脑含水量明显升高 ,于 2 4h达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1 6 8h降至正常 ,而合并SBI后除 1h组外 ,其余时间组脑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同时间单纯DBI组 (P <0 .0 5) ,且峰值提前至 1 2h ,1 6 8h仍未恢复正常 ;单纯DBI 6h后皮层神经元明显损伤 (P <0 .0 5) ,1 2h达高峰 ,1 6 8h恢复正常 ,而合并SBI组神经元损伤数 1 2h后还增加 ,2 4h达高峰 ,1 6 8h仍未恢复正常 (P <0 .0 5)。 结论 此模型可以复制SBI的重要临床特征 ,对SBI的基础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