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锁骨骨折为常见的上肢骨折.随着近年来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比例日渐增多,锁骨骨折内固定断裂也日益常见[1].本次研究对21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断裂,采用更换内固定物,必要时植骨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9岁,因"腰腿疼痛伴盗汗、乏力2月余"入院,临床诊断为L2、3腰椎结核.超声:心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房室连接正常,右心房轻度增大,房间隔中部连续性中断(约6.4 mm);主动脉走行、位置正常,腹主动脉右侧未见下腔静脉;左右髂总静脉在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左下方汇合后于腹主动脉左后方上行(图1A),穿过膈肌回流至左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肝后段缺如,肝左、肝右及肝中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图1B);左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汇入左上腔静脉,右无名静脉部分血流汇入右侧上腔静脉,另一部分于主动脉弓水平汇入左上腔静脉(图1C);左上腔静脉经冠状静脉窦回流至右心房;冠状静脉窦增宽,窦壁完整.  相似文献   

3.
寇勋  许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4704-4705
目的:介绍和评价经皮微创技术钢板内固定取出的手术方法。方法:2002-01/2008-01应用经皮微创技术进行钢板内固定取出34例。术后取出钢板时间10个月-4a,平均1.5 a。结果:平均住院4 d,术后随访1-3个月,平均1.5个月。切口于8-12 d临床愈合,未发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经皮微创技术钢板内固定取出术手术设计科学合理,减少了医源性的创伤,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合并症少和愈合早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物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63例,根据患者家属同意及经济条件的允许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聚酰胺66骨支撑材料及纳米羟基磷灰石等骨生物材料作为内固定物,对照组31例采用 T 型钢板、拉力螺钉等当作内固定物。随访调查,统计半年后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P <00.5),术后疼痛百分比减少( P <00.5),而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 Harris评分中的行走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Harris评分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半年影像学总有效率为969.%(31/32),与对照组935.%(29/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半年影像学总有效率为969.%(31/32),与对照组935.%(29/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聚酰胺66骨支撑材料以及纳米羟基磷灰石等内固定物在治疗效果与 T型钢板、拉力螺钉等常规材料均能有效修复骨折部位,但骨生物材料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减少,节省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类型与内支架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类型与内支架选择的关系,方法应用PTA及PTSA治疗BCS186例,术前应用彩色Doppler常规检查,选择内支架按以下要求;(1)内支架直径应超过下腔静脉病变远端扩张处直径1.0cm;(2)有下腔静脉血栓者,选择两组支架,一组压血栓,一组扩张病变;(3)为避免肝静脉开口受压,可选择改良血管内支架,结果 收治的186例患者中,149例行PTA,48例行PTSA(包括11例PTA后复发者),11例患者有不同类型并发症,余患者随访1-10年疗效良好,结论 依据BCS病变类型准确选择不同内支架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微创性治疗技术的发展 ,下腔静脉内置入支架术已经广泛应用于Budd-Chairi氏综合征的治疗。但该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 ,有极少数接受治疗的患者会发生置入的支架移位 ,引起相应的并发症 ,其中支架移位心腔内造成心脏穿孔 ,是一种极少发生但致死率很高的并发症。现将我科收治的 1例下腔静脉内支架移位致心脏穿孔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女 ,42岁。 2 0 0 2年 7月 1日因Budd -Chiari氏综合征在当地医院行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术 ,术后恢复顺利。来院就诊前 1h ,无明显诱因突感胸闷、呼吸困难 ,且逐渐加重。查体 …  相似文献   

7.
彩超引导下腔静脉内支架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诊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其中单纯下腔静脉病变者18例,合并肝静脉病变者14例。下腔静脉呈膜样阻塞型18例,节段闭塞型9例,狭窄型5例。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引导下行下腔静脉内支架成形术。术前常规超声检查,重点观察下腔静脉病变的类型、范围和程度,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并排除新鲜血栓形成,针对不同病变类型进行术式设计。手术过程:超声持续监测下腔静脉肝段,尽量清晰显示右房入口处,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静脉,置入鞘管,缓慢推进至病变处,依次进行破膜、球囊扩张,扩张良好后送入自张式内支架,精确测量位置后予以释放,术中超声医师严密监视血管内器械的运行情况,尤其要注意显示头端位置,防止入右房太深或缠绕。并随时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监测下腔静脉、肝静脉及门静脉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32例患者技术上全部成功,操作时间1.5—2.5小时,术后即刻平均下腔静脉压力由41cmH_2O降至20.5cmH_2O,原狭窄或闭塞处内径可达1.5—1.8cm,下腔静脉流速即刻增加,由术前的0-0.02m/s上升至0.64m/s,术后1周以上为平均0.52m/s,血流波形由术前平坦型变为波浪型,肝静脉流速及波形亦明显变化,其内平坦波型往往恢复为一正二负三相波。三个月以后复查:未发现支架脱落及移位,支架内表面回声稍强,但光滑清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胸腰段脊柱骨折术后二期内固定物取出术的角度对比Wiltse入路与经皮微创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时的优劣。方法对2016年1至12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胸腰段骨折术后需行内固定物取出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1例患者一期采用Wiltse入路置钉,37例患者一期采用经皮微创入路置钉,取出内固定时采用同样的手术方式。比较2组患者在行内固定物取出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1个月、3个月时VAS等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Wiltse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2.0±13.7)min vs.(85.0±23.2)min]、术中出血量[(32.0±12.7)ml vs.(67.0±9.4)ml]、切口长度[(76.0±5.3)mm vs.(145.0±11.4)mm]明显低于经皮微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 VAS评分及下地行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者,如果不采用植骨融合,需要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者,使用Wiltse入路比经皮微创入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9.
由于经济或其他个人的原因,常有骨折内固定患者不按时到医院行内固定取出术,造成现有手术器械或厂家与患者体内的内固定物不匹配而致取出困难。我们在术中巧用一次性手套协助不匹配器械行腰椎内固定物取出(内固定时间分别为7~12年),均获得成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方法常规消毒铺巾,沿原切口进入,剥离并暴露内固定物,选择与单轴螺钉上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道13例下腔静脉阻塞综合症,经下腔静脉造影确诊,对其中7例作了PTA。7例中4例下腔静脉肝段阻塞,经用带囊导管扩张至1.8cm~2.0cm,扩张后症状明显好转至消失,造影复查血流通过原阻塞处进入右心房,原侧支循环已不复出现;3例节段性阻塞(长各为4.6与8cm)穿刺失败,穿刺针进入心包,及时发现后退针,均无严重并发症。文中讨论了适应症、手术方法与如何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12例少见畸形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下腔静脉与输尿管联合造影表现。材料与方法:自1986-1995,我院共收集1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术前均进行了正侧位下腔静脉与输尿管联合造影。对该畸形的临床与X线表现做了回顾性评价。结果: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5~55岁。8例因肾积水首次就诊。放射学分类均为Ⅰ型(低袢型)、输尿管呈现反“J”型或“S”型。结论:下腔静脉与输尿管联合造影对该病诊断及外科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肝松解技术处理肾癌伴肝内下腔静脉瘤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10例肾细胞癌伴肝内下腔静脉瘤栓患者,采取术前心理疏导、预防癌栓脱落,术后病情观察、管道护理、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通过精心护理,未发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均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1月~4年,未见明显复发转移。结论通过对肾细胞癌伴肝内下腔静脉瘤栓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骨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原位再发骨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长骨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原位再发骨折患者30例,给予骨折端明显位移患者闭合复位手术治疗,其他患者给予切开复位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微创锁定系统治疗。对疗效及初次显效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2例(40.0%)患者行闭合复位手术治疗,经微创锁定系统治疗后,治愈8例、好转3例、显效1例,初次显效时间为(2.2±0.5)个月。18例(60.0%)患者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经微创锁定系统治疗后,治愈12例、好转5例、显效1例,初次显效时间为(3.5±0.5)个月。所有患者均愈合出院。结论采用微创锁定系统治疗长骨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原位再发骨折,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胸内负压对正常人下腔静脉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胸内压力变化对正常人下腔静脉血流的影响。方法:用口件控制正常人气道出入口面积造成不同的气道呼吸阻力,改变胸内负压随呼吸的变化幅度。运用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的气道阻力情况下,下腔静脉血流随呼吸的变化。结果:胸内负压的变化对下腔静脉血流的影响非常显著;呼气相的持续时间影响其后吸气相的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吸气相的发生的时间对吸气时第一心动周期的右心充盈增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超声定位下骨内固定物取出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定位在骨内固定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7月对22例四肢愈合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定位后骨内固定物取出术。其中,内踝骨折10例,肱骨髁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1例,股骨骨折2例,髌骨骨折3例。内固定物为克氏针6例,拉力螺钉13例,张力带钢丝3例。采用术前超声定位标记,术中根据标记取出内固定物。 结果超声定位下骨内固定物取出在定位、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较传统内固定物取出方法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在超声定位下骨内固定物取出具有定位准确、切口小、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对手术参与者无放射性损害等优点,适合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下腔静脉位于腹膜后、脊柱右前方,受到多重保护,不易损伤.文献有关下腔静脉损伤的报道较少,作为下肢静脉回流主干,一旦损伤发生破裂大出血,病情凶险、变化快、病死率高.故遇有下腔静脉破裂大出血的患者,迅速有效地抢救及护理是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我院2008年成功救治下腔静脉破裂大出血1例,无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掌侧入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上肢骨折之一.高能量的损伤常导致骨折端移位、成角、短缩畸形,桡骨关节面完整性丧失、骨质塌陷缺损可形成粉碎性不稳定骨折.对于这类骨折,保守治疗常不能取得满意效果,因此,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桡骨远端的正常解剖关系并维持其稳定性,以最大限度保存患肢功能,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的主要方法.我院2007年4月~2008年4月经掌侧入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1例,效果肯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48岁.因劳力性胸闷、气短1个月加重4天入院.半年前因"下腔静脉综合征"行经皮下腔静脉支架植入.查体:巩膜轻度黄染,颈静脉怒张,肝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心界不大,心率92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肋下3cm,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心脏彩超示:右房稍大(40cm×50cm),右室见一网状强回声团,嵌顿在三尖瓣口,随心脏收缩、舒张略有运动,伴三尖瓣轻度返流(图1).室间隔厚度及室壁运动均正常,肺动脉压32mmHg.超声诊断为:右室内异物,三尖瓣轻度返流,轻度肺动脉高压.立即行下腔静脉造影,下腔静脉通畅,未见支架,初步考虑支架脱入右心.于是,在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右心导管使用专用支架网套尝试取出支架,未能成功,手术进行90分钟,三尖瓣返流增加至中度,肺动脉压46mmHg,故放弃.因患者拒绝手术取出支架,给予扩血管、利尿、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20.
黎德芝  谭永琼 《华西医学》1998,13(4):442-442
我院泌尿科在胸外科协作下,成功地完成了国内首例“深低温停循环下的右肾癌根治及下腔静脉、右心房癌栓整块取出术”。手术顺利,术后按期出院,术后半年复查情况良好。病员男性,56岁,因不明原因出现乏力,体重逐渐下降10余公斤到我院求治。B超检查:发现右肾下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