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油田薄差油层动用较差的实际,开展了综合利用二、三次加密调整井网,进一步缩小注采井距,改善井区注水状况的方法研究,从理论上确定了薄差油层的合理注采井距,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些认识,从而可为油田高含水期薄差油层的开发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吴小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1):2717-2719,2732
嘛甸油田高二组油层属于三类油层,油层发育具有层数多、厚度薄、渗透率低和均质性较强的特点。为了探索薄差油层聚驱开发的可行性,形成薄差油层高效开发的配套调整技术,2007年3月选择在喇8-182井区开展聚驱试验。本文详细论述了聚驱阶段注采能力、动用状况和含水变化特点。现场实践表明:三类油层聚驱后注采能力下降,剖面调整好、动用程度提高,能够见到较好增油降水效果。该项试验研究成果为喇嘛甸三类油层大面积聚驱开发提供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目前成为大庆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随着主力油层聚合物驱产量的逐年下降,需要在二类油层开展注聚以实现产量衔接.本文通过对北一区断东东块二类油层两年多的注聚情况,认真分析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效果,阶段总结出谊区块二类油层注聚见效规律及认识,为今后大面积推广二类油层注聚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4.
油气田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提高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评价的可靠性,对大港油田低电阻率油层进行研究。从对低电阻率油层成因的认识出发,结合地质认识成果和测井响应特征探索出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应首先从沉积、圈闭以及层位的角度出发,确定低阻油层可能出现的区域,然后综合判别各种测井响应特征,最终正确识别出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5.
吴强 《甘肃科技》1999,15(4):37-37
1概念(外伤后癫痫,早发外伤后癫痫,迟发外伤后癫痫)外伤后癫痫(Posttraumaticepilepsy)亦称外伤性癫痫,是指颅脑损伤后或因颅脑损伤而引起的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于颅脑损伤后数分钟至数年内均可发生。颅脑外伤后立即发生的或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发生的癫痫发作通常称作早发性外伤后癫痫(Earlyposttraumaticepilepsy),而于外伤后数周或数日后发生者称为迟发性外伤后癫痫(Lateposttraumaticepilepsy)。但至今对早发外伤后癫痫尚无统一公认的定义。J…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开发特点入手,通过对北北块二区厚油层的井网加密调整、选择性射孔后,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区块存在低效井比例多、注采比低、含水上升快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精细调整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喇嘛甸油田的厚油层加密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埕东油田主力油层Ng34层为研究对象,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利用测井二次精细解释每米8个数据点成果,对单井小层内部储层参数进行非均质再划分,建立了层内超精细三维非均质油藏模型;通过对研究区开发历史的拟合,定量分析了厚油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层内油水运动规律、渗流机理及其在不同开发阶段的特征;并成功地对不同注水开发阶段储层物性变化进行了时变拟合,定量分析了高渗透、非均质、正韵律油层在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现实农村社会和农民法律意识状况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和评判,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和发展表明,农民法律意识并非简单的像有学者认为的那样没有或者极其欠缺;充分认识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现状,对农民法律意识的来源、养成的基础和条件有个清醒的把握,从而便于培养农民的法律情感,以更有利于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萨北二区系统取心井岩心的精细观察与分析,得出研究区高一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内前缘亚相,在取心井上共识别出5种主要沉积微相。精细分析了取芯井区的平面沉积微相展布,从而揭示了单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刻画了三种单砂体的参数及特征,为油田开发调整特别是剩余油的预测提供重要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岩芯、薄片资料为基础, 结合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 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井网加密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特低渗储层的沉积特征和储层特征, 进而解剖储层砂体在纵向及平面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 长4+5储层主要为一套中?细粒长石砂岩, 发育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 储集空间以中小孔径的粒间孔为主, 发育少量裂缝, 储层物性较差。储层砂体在平面上呈较均匀的条带状展布, 厚度在2~5 m之间; 沉积亚相以三角洲前缘为主, 发育水下分流主河道、水下分流浅河道、水下分流浅滩和水下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在纵向上, 水下分流主河道及浅河道交替变化, 在各小层有规律的展布。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寻找白于山地区的油气富集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有钻井液对南堡2、3号构造第三系储层损害主要为液相损害并且其封堵效果不佳,为了降低损害程度提高封堵效果,对研究区块的储层岩性、物性、敏感性和潜在损害因素等进行分析。利用FDY—Ⅱ型储层综合损害实验评价系统和钻井液高温高压封堵评价等方法进行钻井液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选后的钻井液体系表面张力由30. 61 m N·m-1降至27. 51 m N·m-1,防水锁能力提高;高温高压滤失量由22. 7 m L降至14. 2 m L,滤失量低且封堵效果明显;岩心渗透率恢复值由70%以下提高到85%以上。研究成果为南堡2、3号构造带致密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保护储层的钻井液体系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苏里格地区上古气藏有效储层以透镜状为主,空间展布复杂,非均质性强,地质建模难度大。以投产时间较长、地质认识程度较高的苏6加密井区为例,探索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苏里格气田的动、静态双重约束的有效储层建模方法。首先,以精细沉积相研究为基础,采用确定+随机的沉积相建模思路,建立更能体现储层内部非均质性的沉积相模型,主要用于约束其展布范围及走向;其次,对加密区单井进行生产动态分析,根据单井泄流长度、宽度等分层设置有效储层展布范围,并对其在空间展布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最后,在沉积相模型的控制下对有效储层进行随机模拟,从而实现对有效储层建模的动、静态双重约束。综合分析认为,该方法所建有效储层模型符合地质认识,并与动态分析的井间连通关系吻合,与常规有效储层建模方法相比,所建模型生产历史拟合的一次拟合成功率提高了43%。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汾河水库库区的地质构造以及本区曾发生的有记载的7次地震情况,并从渗漏及岸坡稳定方面阐述了本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今后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以野外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参照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对张峰水库一干1号至4号隧洞围岩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高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0):2635-2641
许多研究都已经证实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孔隙结构对声波速度影响很大,因此在孔隙度反演时必须考虑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对Gassmann方程的合理简化并引入Eshelby-Walsh干燥岩石椭球包体近似公式;导出了计算岩石孔隙结构参数的公式,并统计分析出岩石孔隙结构与其它弹性参数间的变化规律。利用这种统计规律推出了考虑碳酸盐岩孔隙结构孔隙度计算公式。由于该式计算孔隙度时考虑了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岩石孔隙结构参数的影响,使求取孔隙度更加合理。最后测井数据试算结果与川东北地区应用实例都证实利用该方法预测碳酸盐岩孔隙度精度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柴北缘冷湖五号上干柴沟组储层主要为三角洲相细砂岩和粉砂岩,少部分中砂岩和粗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及溶蚀等成岩作用,具有压实、溶蚀作用中等和胶结作用较强的特点,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硫酸盐胶结、硅质胶结和自生黏土矿物胶结。储层现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研究区的孔隙类型主要是残余粒间孔和溶蚀扩大孔。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优质储层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砂、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席状砂,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溶蚀作用对孔隙的扩大和压实、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千年水库的工程概况,探讨了库区工程地质状况,在实地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对该水库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甘云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0):2295-2299,2305
深水近临界油藏是近年来不断发现和投入开发的一类特殊油藏,国内外对其开展的研究工作还相当有限。而在高投入、高风险的深水环境下,近临界流体的特殊性使油藏的高效开发更具挑战性。到目前为止,未曾见到针对该类油藏经济高效开发方面相关的公开研究成果。本文从实际油藏丰富的流体和生产资料出发,首次对深水近临界油藏复杂生产动态及深水油藏稀井高产高速流动下单井产能评价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在Forchheimer高速流动产能模型中引入生产表皮系数,有效的考虑了该类油藏线性流动和非线性流动不同流动形态对单井产能的影响及其在各生产阶段中的变化,为确定合理生产压差和产能提供依据和指导。通过研究发现保压开采是该类油藏的首选,保持合理生产压差生产是该类油藏长期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研究成果对深水近临界流体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能对同类油气藏的开发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辽河盆地滩海地区海南构造上新探井海南8井为实例,详细阐述了利用储层沥青饱和烃色谱特征、储层沥青含量和族组成特征检测油层和预测原油物理性质的地球化学方法,达到了在钻探过程中经济、快速地发现油层的目的,这一方法具有耗时少、预测精度高和能在钻井过程中及时进行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