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振兴 《中国新通信》2023,(15):128-130
工匠精神中的尚巧、求精、敬业是BIM技术工程师必备品质要素,围绕工匠精神培育开展BIM技术应用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形成贯穿课程全过程的统一的思政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BIM技术在高校基建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校的基建管理综合水准,对完善高校的课程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详细介绍新时代5G技术、BIM信息建模技术的具体概念,再提出一种有效的将互联网5G技术与BIM技术相互结合而应用于新型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方案,积极探索高校基建管理新模式,有望为未来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三维地理信息建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构建了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开发实践体系,通过创新课程教学手段,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创新教法,建立“岗课赛证”融通体系,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提高学生三维地理建模的职业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将建模与图论思想融入《线性代数》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性代数》教学改革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数学建模》是数学类课程改革的典范。课题组在成功进行《数学建模》教学与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的基础上进行《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实践,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到《线性代数》的教学,将《数学建模》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入《线性代数》教学,推进《线性代数》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三维建模软件在机械行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软件的教学也成为机械大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以CREO 3.0为例,探讨了机械类三维建模课程的教学内容等到,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理念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戴勇  方娥 《通讯世界》2017,(17):256-257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作为我国高校土建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由于其专业性强、知识较为抽象,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很难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致使在学习这门课程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而通过BIM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的引入,能够非常有效的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习能够更加有效全面的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本文便对BIM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BIM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相关革新思路进行了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崔森 《电子技术》2024,(2):196-197
阐述融合大数据可实现BIM工程造价的精准化分析,探讨BIM与大数据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包括建模与数据库、云平台与算法工具相结合实现造价参数化、全生命周期统一数据库支持造价管理数字化、VR/AR辅助智能化识别控制造价。  相似文献   

8.
阐述成果导向教育OBE的特点,探讨基于OBE理念的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思路、教学案例实践中的课程设置,Revit建筑软件应用、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软件应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Navisworks软件应用、Revit机电软件应用、BIM5D软件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电子技术》2020,(3):129-133
共享街道景观项目在设计中,通常采用解析法实现三维图像的构建,但此方法导致各个指标间的关联性不高,建模的效率低下,且图像的质量较低。基于共享街道景观信息模型(BIM)技术能够实现共享街道景观改造仿真系统的设计。BIM中Navisworks能够整合和阅览共享街道的景观项目,提供共享街道景观Navisworks信息的组织形式。借助于CAD建模技术,能够完成大型共享街道景观三维仿真系统的建模。同时,基于Navisworks可视化软件可渲染共享街道三维仿真模型,从而制作出共享街道景观的三维仿真图像。BIM能够提供共享街道景观三维仿真系统的实际方案,结合动态演示功能,更好地掌控共享街道景观三维仿真的具体进展。实践表明,基于BIM技术的共享街道景观三维仿真图像的清晰度更高、系统的耗时更短且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0.
BIM技术及其软件教学是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通过BIM技术理论教学及BIM软件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图以及作图和信息处理能力。文章将重点以BIM技术及其软件教学为研究对象,对职业院校相关教学改革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改善职业院校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基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论述“建筑设备工程BIM技术应用”课程的特色教材开发和应用。以BIM技术为切入点,阐述“建筑设备工程BIM技术应用”课程特色。研究过程中,以课堂实践方法为基础,分别从设备识图、专业理论、施工技术、计量计价等方面阐述特色教材的应用,并从管道的碰撞检查、协同设计等层面对其应用效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受网壳结构场馆跨度大小的影响,导致激光扫描图像空间轴与真实场景图像坐标轴之间的偏离程度较大,为保证扫描图像能准确、真实地反映网壳结构场馆的空间布局形式,提出基于BIM的超大跨度空间网壳结构场馆三维激光扫描生成方法。根据BIM建模原则实施Revit族参数化处理,再联合相关参数指标完成基于BIM的超大跨度空间网壳结构场馆建模。按照点云匹配条件连接提取得到的特征线段,通过解算激光点坐标的方式,确定扫描图像中的激光点布局形式,完成超大跨度空间网壳结构场馆三维激光扫描图像生成。实验结果表明:BIM建模方法可将扫描图像空间轴与真实场景图像坐标轴之间的偏离程度控制在5%以内,能够较好地反映超大跨度网壳结构场馆的空间布局形式。  相似文献   

13.
传统云桌面主要有VDI、IDV和VOI三种模式,它们各有优缺点。笔者以西南某医院智慧云桌面建设为例,在调查分析基础上,融合VDI、IDV和VOI三种模式的优点,利用了超融合、虚拟化、5G、物联网、BIM数字建模、3D可视化等先进技术,设计了一套新型智慧云桌面系统。该系统包括硬件层、虚拟化资源层、控制层、接入层、用户层,具有BIM数字空间建模和终端RFID定位、运维管理、用户行为管控、外设和终端管理、桌面安全、角色权限管理等功能,同时具有“IDV+VDI+VOI”三V合一的智能混合云桌面、BIM建模和RFID定位、“云”“端”5G网络传输、智能运维,自适应资源灵活调度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成本较高、教学方法不直观及教学内容抽象等弊端,本文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技术对该课程中典型数控机床、金属加工过程、加工振动等知识进行建模和仿真,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增强教学直观性。通过虚拟样机、虚拟加工及虚拟振动等典型代表辅助课堂及实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该课程实施将对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了高等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最后从实际例子出发,论述数学建模思想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程的设置方式,将传统的二者单独衔接授课改进成围绕主题目标的综合式教学方式,将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教学放在同一次课程中结合实现,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教案设计过程中的弊端,提出了一种以统一建模语言(UML)为基础的教案设计建模方法,并结合"计算机操作系统"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这种教案建模方法在教学实际中的具体应用与实施过程.这种方法将UML建模方法引入到教案设计中,按照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方式分别建立起教案的课题模型,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电子技术》2016,(1):113-117
现阶段,传统的二维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建筑领域的实际需求,在处理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时显得举步维艰。全新设计的三维仿真软件正是基于此背景被开发出来,通过该软件能够为所有专业构建协同设计的技术平台,以此让建筑系统获得理想的技术支撑,使其在创建BIM模型时更为科学高效。详细阐述了关于现代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应用,并系统地探索分析如下三个层面的内容:深入理解BIM理论和技术;介绍基于BIM技术的建模软件;以某综合楼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Revit软件构建出建筑主体的BIM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建筑设计行业向集约、高效、精确的方向发展,国家大力推进BIM技术的应用。复杂、精细、非标准化的模型不断涌现,传统结构分析软件中的建模方式已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为此,提出利用Revit软件建模及其3D可视化与ANSYS软件强大的结构分析功能相结合,二次开发Revit软件,以实现两种软件的优势互补。通过C#语言编写Revit API开发程序,将Revit模型数据信息导入到ANSYS,并使用ANSYS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得出模型节点数据信息回传Revit,最终实现建筑模型的BIM平台化,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车辆工程教学中涉及到的与控制系统建模、仿真与设计相关的教学课程进行调研,总结了国外高校相应教学内容的四种课程组合模式,并分析国内外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的主要差异.本文结合调研结果,确定了车辆工程专业中的“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课程的定位与目标,并为该课程的建设和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