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卫飞  姚青梅 《陕西水利》2021,(5):140-142
以长江湖北段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2018年夏冬两季在长江湖北段的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武汉市、荆州市、宜昌市共六个采样点进行着生藻类的采集.完成着生藻类细胞镜检,分析实验数据,研究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包括着生藻类密度、种类数、多样性指数)的时间与空间变化规律,为系统了解长江湖北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基于2013年10月(丰水期)和2014年4月(枯水期)渭河流域着生藻类监测数据,根据着生藻类物种丰富度、群落多样性、相对丰度、生态型和密度5类属性,选取了26个候选参数。应用参照点对比法(P-ibi)和累计系数法(P-IBI)分别构建了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渭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均匀度指数和可运动硅藻百分比为P-ibi和P-IBI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共有的核心参数,说明两个参数的代表性较强,可作为常规监测指标。P-ibi健康评价结果显示,丰水期健康等级在较好水平以上的点位数占43%,而枯水期高达61%,P-IBI较好水平以上的点位数仅占25%,P-ibi评价结果明显高于P-IBI,但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即渭河干流上游、泾河源头、北洛河中游水生态健康状况较好,渭河下游、泾河流域大部分区域及北洛河上游水生态健康状况较差;超过70%的点位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相一致或仅差一个健康等级,且P-IBI在参照点位和受损点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表明累计系数法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评价方法替代参照点对比法进行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于2020年春、秋两季(5月和10月),在松花江哈尔滨段设置了6个采样点,对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共计浮游植物6门90种属.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最多,为35种属,占38.89%;硅藻门的种类次之,为29种属,占...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北运河水系20个站点的着生硅藻群落结构特征和水质因子,综合运用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detrendedcorrespon-dence analysis)、冗余分析RDA(redundancy analysis)、相关分析Spearman解析水质因子与硅藻群落结构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北运河水系北京城区段水质和着生硅藻群落结构健康程度湖泊型水体优于河道型水体.显著影响北运河河道型水体着生硅藻物种多样性分布的水质因子是DO和pH值,DO和pH值与物种数呈现负相关,而与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现正相关,表明较高的pH值和DO可能增加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但会降低物种的丰度,为研究北运河水系水生态健康状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浮游生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对水环境状况的敏感性常被用来作为水环境优劣的指示生物.为研究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8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分别对白洋淀淀区5个采样点的浮游生物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  相似文献   

7.
以渭河流域为对象,基于77个点位的水生态采样和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流域干支流着生藻类、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3种生物类群群落结构特征,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了渭河流域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的完整性,并对3种生物类群进行评价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基于3种生物类群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由于3种生物类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各有不同,其中大型底栖动物的评价结果最好,其次为着生藻类,鱼类健康评价结果最差。综合来看,渭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大体表现为从上游到下游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的趋势。对于渭河流域,影响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的环境因子各有不同。通过系统全面地调查分析渭河流域不同生物类群的群落结构,可为流域水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碧山水库藻类群落特征及蓝藻水华情况,在碧山水库设置5个点位开展丰水期和枯水期藻类现场调查。结果表明:碧山水库共鉴定出藻类7门44属63种,丰水期藻类及蓝藻丰度、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枯水期,丰水期多样性指数低于枯水期;丰水期全库发生蓝藻水华,主要水华蓝藻种类是长孢藻和挪氏微囊藻。在水库管理中要注意防范水库蓝藻水华风险,建立蓝藻毒素和异味物质的监测与预警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9.
长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水体环境特殊,关于源区间浮游植物特征差异及环境作用因子尚不清晰。对比了2012—2016年长江三源浮游植物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典范对应分析(CCA)揭示了浮游植物特征与13种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隐藻门仅在南源当曲被发现,长江南源样点的浮游植物平均种类数最多,为18种,长江北源最少,为9种;北源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最大,为37.70×104 ind/L,南源平均密度最小,为28.90×104 ind/L;长江南源的浮游植物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达到3.04,北源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84;长江源区总体上浮游植物密度较低,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各源环境因子PCA结果显示:第一轴主要成分(71.23%)可解释为总氮、电导率,主要代表了河流营养物特征;第二轴主要成分(28.77%)可解释为海拔、床沙中值粒径、水温、含沙量和化学需氧量,主要代表河流生境状况。物种和主要环境因子CCA结果表明蓝藻门种类数与总氮、隐藻门种类数与海拔和床沙中值粒径,绿藻门种类数与海拔、化学需氧量和床沙中值粒径均呈明显的正响应关系,隐藻门和绿藻门种类数和含沙量、水温呈明显的负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扬州境内3个湖泊(高邮湖、邵伯湖和宝应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运用相关系数法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法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湖泊的群落组成均主要以硅藻、绿藻为主要优势种群,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趋势较为相似;水温、N、P是影响3个湖泊浮游植物数量的主要环境因子;CCA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和TN是影响高邮湖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NH+4-N、TP和pH是影响邵伯湖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CODMn、NH+4-N和TP是影响宝应湖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蒸散发可以反映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状况,根据拉萨河流域两个站点1955-2018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FAO-56-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ET_0),进而采用敏感性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气候倾向率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拉萨河流域ET_0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比两个站点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流域ET_0整体对最高温度最为敏感,最高温度的贡献率最大,气象因子的敏感系数年内变幅为相对湿度最高温度风速日照时数最低温度;流域ET_0的日变化趋势为每10年增加0.03 mm,Mann-Kendall检验流域ET_0增长并不显著;流域的ET_0在25~30a尺度上周期振荡明显,出现了7次循环交替。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丹江口水库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2017~2018年每月对丹江口水库坝上游断面和坝下游断面开展了浮游甲壳动物的调查.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2017年丹江口水库浮游甲壳动物在春秋两季密度较大,而2018年则在夏秋两季密度较大.虽然坝上游与坝...  相似文献   

13.
王凯 《人民珠江》2014,(4):33-36
通过对中山水库2009—2013年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和水质监测成果分析,应用Shannon-Weaner多样性、Margalef均匀度、单因子评价法、富营养指数进行评价。中山水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涵盖8门44属,以绿藻、硅藻为主要种群;藻细胞密度年际年内变化大,变化范围为19.9~3 869.9万个/L;常年监测优势种群有多甲藻、角星鼓藻、衣藻、栅藻,其中多甲藻占优势种群的比例为43.3%;多样性评价水体以轻度污染为主,占评价频次的66.7%;均匀度评价水体以中度污染为主,占评价频次的78.3%;水库常年水质为Ⅱ~Ⅲ类,营养状况主要为中营养,所占比例为96.7%。群落结构变化与水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优势种群占总藻细胞密度的比例与多样性呈一定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究钱塘江(杭州段)浮游藻类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8年1—12月对4个主要监测点位进行了月度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藻类总叶绿素质量浓度月均值为1.74~22.86μg/L,蓝藻叶绿素质量浓度月均值为0.02~10.82μg/L,全年浮游藻类组成以蓝藻和硅甲藻为主。环境因子主要选取了水温、水体pH值、浊度、电导率、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共9项水质参数。浮游藻类叶绿素质量浓度受水体理化因子影响较大,按月均值分析:总叶绿素质量浓度及绿藻叶绿素质量浓度均与水体温度显著正相关,蓝藻叶绿素质量浓度与水体温度极显著正相关;按季节平均值分析,硅甲藻叶绿素质量浓度与总磷质量浓度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水温与总磷是影响钱塘江(杭州段)浮游藻类季节动态的主要环境因子。对主要环境因子和重要点位进行分类管理、联动监测和比对监测,尽可能防控环境风险,才能更好地实现浮游藻类环境监测分析的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宇宙培养法,模拟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水曝气使得水体溶解氧(DO)急剧增加,从而促进了水体藻类的生长,优势藻种由绿藻门急剧迁移到黄藻门的黄丝藻属;由于泥曝气对底泥中P释放的抑制作用,及浊度增加导致占藻类主要成分的蓝藻门藻类的不断消亡,而明显的抑制了藻类的生长,优势藻种也由绿藻门迁移到硅藻门。因此,在景观水处理技术中加入人工曝气时,应采用泥曝气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黄河干流济南段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分别于2014年5月、8月、11月和2015年5月、9月、10月对黄河干流济南段3个站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利用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黄河干流济南段水质,并对浮游植物优势种密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永定河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2021年春、夏、秋季对永定河14个站点进行群落多样性调查。结果发现:在鉴定出的175种浮游动物中,种类较多的是轮虫和原生动物,3个季节中轮虫的物种数和密度最高。轮虫、原生动物占主要优势种,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为全年主要优势种。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官厅水库及上游站点主要呈轻度或中度污染,永定河山峡段站点呈清洁或轻度污染,下游平原段站点主要呈轻度或中度污染。影响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为CODMn、BOD5、NH3-N。利用冗余分析(RDA)排序图可以看出,BOD5、CODMn、NH3-N及T对浮游动物时空生态分化有直接影响。研究结果为评价永定河水生态健康状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漓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漓江上游水库为下游河道枯季航运补水所造成的水生态影响,对漓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空间分布特性与相应的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并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纹石蚕、黑龙江短沟蜷为上、中游优势种;纹石蚕、黑龙江短沟蜷、河蚬为下游优势种;纹石蚕、黑龙江短沟蜷为整个漓江水系的优势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动物量均呈现出下游大于中游、中游大于上游的趋势;而物种丰富度指数呈现出下游小于中游、中游小于上游的趋势。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电导率、盐度、浊度、水深、总磷、化学需氧量为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0.
藻类是水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因素,其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胁迫,从而影响正常生命活动。针对不同的藻种(蓝藻、绿藻、硅藻、褐藻等),分析了气象因子(包括UV-B、干旱、高温等)、污染物(重金属、纳米材料、有机污染物、稀土元素等)、水体共存物(水体颗粒物、超标营养盐、H2O2等)3类环境胁迫因子对不同藻种生命活动的影响,并从藻类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细胞超微结构改变、DNA损伤等方面系统综述了不同环境胁迫因子对藻类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藻细胞生长过程中,会形成一套清除ROS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它可以在藻体受到活性氧攻击时,减轻机体损伤,但当活性氧的产生速度超出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清除能力时,过量的活性氧会对藻体造成氧化胁迫,导致藻细胞蛋白质功能丧失、超微结构受损、DNA损伤与突变,严重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等,最终抑制藻体的生长发育。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系统探究逆境胁迫下藻类的生长状况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