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减小半刚性基层材料收缩变形量,增强其抗裂能力,本课题组通过化工废料火山灰反应产物开发低成本的微膨胀道路基层抗裂缝剂,将其添加于道路基层混合料中.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材料掺加抗裂缝剂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抗裂缝剂对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水泥净浆凝结时间、基本力学性能和材料收缩性能的影响;并借助SEM测试手段,从微观上对水泥体系中钙矾石的生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抗裂缝剂具有很好的微膨胀性和增密性,使道路基层结构因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引起材料收缩的空间大大减少,源头上解决路面裂缝难题,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水泥海排灰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海排灰基层材料应用于道路基层建设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海排灰的技术性能,对基层混合料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结果 确定了结合料总质量分数与集料总质量分数之间的最优比例为15:85;水泥质量分数与海排灰质量分数的最优比例为1:2,以及混合料的强度指标呈先快后慢的增长规律.当水泥质量分数为5%、海排灰质量分数为10%、集料质量分数为85%时,海排灰混合料形成最佳骨架一密实结构.结论 通过水泥海排灰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确定了海排灰基层材料应用于道路基层建设可行.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磁化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干缩特性,确定生产磁化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合适的磁化条件,使用普通水和GMX公司生产的GMX400、GMX800、GMX848型磁水器生产磁化水,拌和生产水泥剂量为5%,级配为骨架密实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进行干缩试验,研究不同磁化条件下的磁化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与普通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31d龄期干缩应变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磁化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抗干缩性能明显增强;使用3个GMX800型磁水器,水流速度225mL/s为生产磁化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最合适的磁化条件,在该磁化条件下生产的磁化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干缩应变比普通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干缩应变可减小79.2%。  相似文献   

4.
为环保利废,试验研究利用加筋铁尾矿用于道路基层施工。选择合适的水泥剂量制成的水泥稳定铁尾矿作为半刚性基层材料,向水泥稳定铁尾矿中加入聚丙烯纤维,制成水泥稳定加筋铁尾矿,在提高其强度、改善其性能的同时,降低水泥的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料水泥剂量3%,聚丙烯纤维0.3%可满足高速公路和一级路的底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道路基层存在水泥稳定类材料易产生裂缝、二灰稳定类材料存在早期强度不足的问题.方法采用水泥低活性粉煤灰碎石作为路面基层材料,对水泥低活性粉煤灰碎石进行配合比设计以及通过系统的室内试验研究分别对水泥低活性粉煤灰碎石、石灰低活性粉煤灰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水泥低活性粉煤灰碎石的早期强度远远大于石灰低活性粉煤灰碎石的强度,接近于水泥碎石的强度.水泥低活性粉煤灰碎石的早期干缩应变比石灰低活性粉煤灰碎石、水泥碎石小,后期干缩应变比石灰低活性粉煤灰碎石、水泥稳定碎石要大.结论试验所用水泥低活性粉煤灰碎石材料不仅早期强度高,而且抗裂性能较好,可广泛应用于沈阳地区.  相似文献   

6.
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的收缩系数大,加之内蒙古地区气候干燥,温差大,当地水泥稳定基层的开裂严重.为了解决此问题,在赤通高速进行了水泥粉煤灰路面基层工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粉煤灰路面基层材料强度高,达到和水泥稳定基层相同的强度可节省水泥用量15%,水泥粉煤灰稳定基层外观致密不离析,基层整体性抗裂性好,相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基于海排灰材料的基层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指标和应用情况.方法在系统的室内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路的修建和现场监测,提出海排灰材料的基层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指标.结果试验路施工过程中的跟踪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在对试验路的长期监测中,道路路面的弯沉等性能均良好.水泥海排灰碎石混合料最佳配合比为m(水泥):m(海排灰):m(碎石)=5:10:85;含水量应控制在4.5%~7%;干密度应控制在2.2~2.3 g/cm3.结论只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关键技术指标,基于海排灰的基层材料可以应用于道路基层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研究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燥收缩行为,改善其在道路基层的抗开裂性能,针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基层由于干燥收缩而引起沥青路面面层反射裂缝的问题,通过对现有资料与研究成果的总结,对水泥稳定碎石干燥收缩机理以及调控措施进行了综述。减少水泥用量,采用骨架密实级配类型,使用振动搅拌或者振动压实成型方式,添加橡胶、钢渣、纤维等改性剂可以有效减少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干燥收缩,提高其收缩性能与路用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收缩机理、综合优化方法、干燥收缩测量评价方法以及收缩预估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能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乳化沥青再生废旧水泥稳定碎石(ER-OCSM)基层技术可以极大的节约建筑资源,但其施工质量关乎道路最终的使用品质.使用钻芯取样法取出的芯样完整性往往可以反映基层的施工质量.依托江苏省启东市崇启线大中修工程,铺筑试验路,进行现场钻芯取样,分析了影响ER-OCSM基层芯样完整性的因素.结果表明:ER-OCSM基层芯样完整性主要受混合料级配组成、施工过程中铣刨与拌和质量、养生及压实效果的影响,同时也与水泥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半刚性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差是目前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的主要原因.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对基层抗冲刷能力仅限于定性建议,而未提出定量指标.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组成设计指标与标准建议值,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原理,建立水泥稳定碎石28 d冲刷量预测模型和7 d强度预测模型.最后,提出基于抗冲刷性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运用该方法设计的半刚性基层混合料能够达到其设计标准,表明该设计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充分研究粉状土壤固化剂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复合配制一种新型土壤固化剂,测试评价其在道路底基层的应用性能.方法 以水泥、高钙粉煤灰、石灰和专用激发荆为原材料,复合配制新型ASC土壤固化剂,测试其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间接抗拉强度、7d弯沉值、浸水膨胀量及其抗冻性。与水泥稳定土进行比较.结果 随着固化剂的掺量的增大。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间接抗拉强度相应增大,试件的密实度显著影响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间接抗拉强度,随着试件养护龄期的不断增大,后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间接抗拉强度相应增大.与水泥稳定土相比。其抗冻性能明显改善.该固化剂固化土体系的7d弯沉值小,水稳定性能良好,浸水膨胀量为0.021%,改善了道路的承载能力.结论 以水泥、高钙粉煤灰、石灰和活性激发剂作为原料复合的新型ASC土壤固化剂有利于公路底基层抗压强度、抗冻融性、承载能力等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道路水泥的特点 ,结合熟料中四种主要矿物成分的作用 ,提出生产道路水泥应采用高铁、高石灰饱和比、低铝氧率的配料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探讨了道路水泥生产中应注意原料选择、矿化剂使用量及锻烧等方面的要点 ,可供生产道路水泥的厂家借鉴  相似文献   

13.
测试了钒渣的理化性能,针对低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基层材料的强度要求对水泥灰土稳定钒渣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钒渣基层的强度发展特点。结果表明,水泥石灰土稳定钒渣可用作路面基层材料,其中水泥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钒渣基层材料的早期强度,当钒渣用量为60%时,掺入3%的水泥即可达到基层材料的强度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道路工程施工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开挖,破坏周围环境原有植被,产生大量的裸露土坡和岩石边坡,最终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失衡.植被混凝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护坡材料,在南方已经广泛应用,通过对植被混凝土材料选取及配合比调整,并对其进行软化及冻融循环试验,使用UTM-100伺服液压多功能材料试验系统测试试件浸水前后及冻融循环后的强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研究植被混凝土中水泥掺入比的变化对植被混凝土浸水前后及冻融循环后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当植被混凝土水泥掺入量达到11%时,能够满足强度要求及植被生长所需环境.  相似文献   

15.
磷石膏改性二灰稳定磷渣基层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磷渣不宜用水泥或石灰单独进行稳定 ,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磷渣 ,能获得较高的强度 ,其 7d强度满足高速以及一级公路二灰稳定类基层强度要求。掺加 6 %的磷石膏 ,能够提高石灰粉煤灰稳定磷渣的强度。SEM观察发现 ,磷渣表面有明显的反应 ,这一点有利于材料强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大掺量的具有缓凝微膨胀性的路面基层稳定专用水泥,分析了石膏掺量、粉煤灰掺量对该种水泥的强度和凝结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这种水泥具有凝结时间长的特点,随着石膏掺量的增加,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强度都有一个最大值,石膏的用量控制在SO3含量4.0%左右为宜,粉煤灰掺量增加,水泥的凝结间延长,强度逐渐降低,当掺量大于50%后,水泥的水化过程明显延缓。这种水泥的胶砂强度比32.5级水泥略低,但采用这种水泥稳定粒料的强度比采用通用水泥稳定粒料的强度有明显提高,达到相同的设计强度可以节省水泥用量15%左右。  相似文献   

17.
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检测结果,不能全面、真实反映结构的整体强度,必须实施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利用超声回弹综合法研究了攀枝花地区常用的水泥混凝土原材料及施工工艺,以及混凝土强度的地区曲线,并对拟合曲线方程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拟合建立的测强曲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超贫胶结材料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超贫胶结材料(胶结材料含量0~80 kg/m3)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超贫胶结材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参数,给出了最佳水灰比及合理的粉煤灰超代系数.研究了不同胶结材料含量情况下超贫胶结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抗剪强度指标和相应的残余强度,为超贫胶结材料坝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