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LPA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回归与方差分析,对两种LPA(Low Profile Additive):聚醋酸乙烯酯(PVAc)和聚苯乙烯(PS)对不饱和聚醋树脂(UP)的固化收缩率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并通过SEM对试件进行对比研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从细观上解释了PVAc降低UP固化收缩率比PS效果好的原因,并指出LPA和UP的相容性是降低固化收缩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经配方设计,采用二元酸(酸酐)与过量二元醇反应并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改性的方法制备了一种低粘度、高强度的不饱和聚酯树脂(UPR,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树脂粘度、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常温下具有较低的粘度(140 mPa·s);树脂浇铸体、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的力学性能较一般不饱和聚酯树脂有大幅度提高,与乙烯基酯树脂相当,是一种适合多种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高性能树脂基体.  相似文献   

3.
光固化快速成型中光敏树脂合成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氧树脂和丙烯酸为基本原料,设计并合成了紫外光固化用环氧丙烯酸齐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程度的影响,确立了温度-时间控制函数,利用SEM和IR光谱仪对光固化行为进行了结构和红外性能表征.并测定了光引发剂含量不同的树脂体系的线收缩率.结果表明:环氧丙烯酸酯化反应的适宜温度为(90~110)℃,UV固化后树脂体系的线收缩率约为2.4%,且固化程度好,交联度高.  相似文献   

4.
乙烯基酯树脂增韧双马来酰亚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乙烯基酯树脂和双马来酰亚胺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该树脂在二甲苯/丙酮体系中具有较溶解性及贮存稳定性;具有成型工艺型性好、易于固化、韧性好等特点,详细讨论了原料配比对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冲击性和耐热性的影响。通过DSC图谱确定了该体系的固化工艺参数,测定了树脂浇铸体的热性能、机械性能及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红外(IR)分析了用顺酐(MA)和反丁烯二酸(FA)与聚酯(PET)等反应合成不饱和聚酯(UPR)的反应机理,用放热曲线(SPI方法)和DSC研究了树脂的固化过程,进而讨论了不饱和双键活性对树脂固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使用废弃磺酸树脂作为添加剂,添加不同含量对聚丙烯材料进行改性,得到一系列磺酸树脂/聚丙烯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聚丙烯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摆锤式冲击试验机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磺酸树脂的添加对聚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纳米TiO_2在不饱和聚酯中的分散性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机械搅拌和三辊研磨机对纳米二氧化钛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混合物进行共混处理,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纳米TiO2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TiO2/UPR);并对纳米TiO2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及混合物的黏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研磨处理比机械搅拌处理的TiO2/UPR复合材料分散更均匀,粒径更小。纯树脂和TiO2/UPR混合物的黏度均随混合处理时间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在交联以前,TiO2/UPR混合物的黏度比纯树脂的黏度显著提高,但纯树脂在研磨处理2 h后产生严重交联,黏度急剧升高。添加纳米TiO2提高了TiO2/UP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纯树脂相比,添加纳米TiO2质量分数3.0%时,TiO2/UPR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63%,弯曲强度提高了17%;添加纳米TiO2质量分数1.0%时,冲击强度提高了6.1%。  相似文献   

8.
紫外光固化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引发剂种类、浓度对乙烯基树脂光固化速度、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发剂浓度为4%时凝胶固化时间最短,树脂固化厚度与引发剂浓度成反比.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紫外光辐射固化玻璃纤维增强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比较了紫外光固化复合材料和热固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光固化的复合材料试样力学性能优于热固化.  相似文献   

9.
选取4种典型的纳米材料作为微波吸收剂,研究其对改性环氧胶粘荆在微波作用下固化时间及固化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固化条件下,纳米微波吸收荆能明显降低改性环氧胶粘剂的微波固化时间.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固化时间大大缩短,其中纳米Fe和纳米siOx 尤为突出.当添加质量分数超过3%时,固化时间小于5 min.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添加纳米Fe和纳米Fe3)4后,胶粘剂微波固化后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没有明显变化,当添加质量分教为4%时,拉伸强度分别为33.8 MPa和34.1 MPa;而添加纳米siOx和SiC后,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值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分析法、静态力学分析法测试了树脂浇注体老化前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力学强度参数,并对环氧树脂浇注体的老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240 h湿热和盐雾老化后力学强度参数值和Tg都下降了,而经240 h冷热循环老化后力学强度参数值和Tg均有所提高。老化机理分析表明:湿热和盐雾老化后,树脂浇铸体由于水分子的浸入,产生了增塑效果,导致力学性能和Tg下降;而冷热老化后,树脂发生后固化反应,分子链交联密度进一步增大,因此,力学性能和T g均提高。  相似文献   

11.
膨胀剂、减缩剂对超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存在的收缩开裂风险高等问题,研究膨胀剂、减缩剂对UHPC自收缩性能的影响,开展单掺膨胀剂或减缩剂UHPC的扩展度、基本力学性能及自收缩规律的试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膨胀剂与减缩剂双掺后的减缩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剂或减缩剂单掺均提高UHPC扩展度;膨胀剂或减缩剂单掺均降低28 d抗压强度;掺膨胀剂、减缩剂UHPC的28 d自收缩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快速发展期、缓慢发展期、平稳期;单掺膨胀剂或减缩剂均有效抑制UHPC各阶段的自收缩,其中,膨胀剂HP-CSA质量分数为6.0%时减缩效果最佳,28 d减缩率达93.6%,减缩剂SBT?-SRA(I)质量分数为1.5%时减缩效果最佳,28 d减缩率为43.0%;膨胀剂与减缩剂双掺时未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减缩剂与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减缩剂、聚丙烯纤维及其混合掺入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板状试件法测试混凝土在两种干燥条件下的早期开裂状况,利用非接触式混凝土收缩仪测定混凝土早期自收缩与干燥条件下的总收缩,并通过压汞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各混凝土孔隙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加入减缩剂明显降低了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因而显著地减轻了混凝土早期开裂.聚丙烯纤维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早期自收缩,但由于早龄期部分纤维-砂浆界面处结合不良且在混凝土中引入一些大孔,使干燥条件下混凝土的总收缩值增大;它使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分散、宽度减小,但却增加了小裂缝数量和开裂面积.结论减缩剂、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均能改善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开裂,其作用效果优劣次序为:减缩剂〉减缩剂+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毛料织物进行干燥实验,对毛料收缩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毛料收缩率主要受干燥时传输速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低活性粉煤灰基层材料的干缩和温缩性能,解决半刚性基层材料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容易产生开裂的问题.方法对不同配合比以及不同添加剂的低活性粉煤灰基层材料进行室内干缩和温缩试验研究,分析其干缩系数、温缩系数等参数随时间、失水率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在二灰材料中掺入适量碳酸钠,硫酸钠等添加剂情况下不仅保证了基层混合材料的早期强度,而且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在混合料设计过程中,应兼顾混合料强度和收缩特性来确定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配合比;混合料的温缩系数随温度降低基本呈波动变化,特别是在0℃~-30℃的负温区变化幅度明显平缓,可见笔者采用的低活性粉煤灰的抗温缩性能明显优于符合规范的粉煤灰.结论在合理选用配合比和添加剂剂量的条件下,采用的低活性粉煤灰材料可以作为道路基层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不同养护制度下膨胀剂对次轻混凝土收缩的影响:膨胀剂能够降低次轻混凝土的收缩,随着膨胀剂掺量的增大,次轻混凝土的收缩减小.掺膨胀剂的次轻混凝土在湿养护阶段产生膨胀,其膨胀率随着湿养护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养护到21 d以后其膨胀趋势变小.在随后的干燥养护中,掺膨胀剂的次轻混凝土的收缩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以棉类裤装为研究案例,通过实验,分析缝缩产生的规律.选用10种厚薄不同的棉质面料用不同的缝制工艺做成裤装,并选择不同的水洗工艺进行后处理,测量样裤主要部位的尺寸缝缩量.测量部位主要考虑对裤装造型产生重要作用的四个部位:侧缝、前浪、后浪、腰头.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数理统计显示:面密度、面料组织结构、洗水处理和缝制条件是四个影响缝缩的主要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面密度,其次为面密度和缝纫条件的交互作用,另外,丝缕方向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影响保温砂浆收缩开裂的因素,对影响程度进行对比,比较采用养护和无养护泵送保温砂浆的收缩率的差异,不同胶集比的保温砂浆的开裂情况,不同保水剂的添加对保温砂浆开裂情况的影响,用相应规律对保温砂浆的开裂情况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18.
高强混凝土的干缩及自收缩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6种不同配合比及3种养护条件实验研究了水灰比、矿物掺合料和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干缩及自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的自收缩率随水灰比(w/c)降低而提高,当w/c由0.50降低到0.23时,90 d自收缩率由64×10-6提高到441×10-6,提高了近7倍,显示出高强混凝土具有显著的自收缩特点。掺入硅灰将增大高强混凝土的自收缩率,密封养护和暴露养护时高强混凝土收缩率无明显区别。从整体干缩性能看,高强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废旧混凝土再生骨料并取得最佳综合效益,采用100%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粗骨料配制全再生骨料混凝土。考虑再生骨料是否进行预湿处理并变换水灰比、水泥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开展了全再生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和收缩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再生骨料预湿处理,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均可达到设计要求;自收缩增长率曲线具有不受水灰比和水泥强度影响的同一变化路径,但自收缩终值明显受水灰比影响;水泥强度相同时,干缩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混凝土强度相近时,干缩随水泥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再生骨料不做预湿处理将导致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收缩增大。该研究可为全再生骨料在预拌混凝土中的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再生粗细骨料对混凝土干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对混凝土的干缩影响显著,尤其是再生细骨料。重点研究了高强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干缩特性,通过高强再生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干缩率仅稍大于天然粗骨料混凝土,与其基本相当。在再生混凝土中掺膨胀剂具有很好的补偿收缩效果,达到高强再生混凝土微千缩的目的。研究表明,干燥环境养护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明显大于普通混凝土,因此,再生混凝土更需注意保湿养护。还从界面结构和骨料特性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干缩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