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计算出生3个月内的婴儿Airtraq喉镜气管插管时七氟醚吸入诱导的半数肺泡气浓度(MAC EI50).方法 新生儿23例(N组,<1个月),出生1~3月的婴儿25例(Ⅰ组),均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行Airtraq喉镜气管插管,采用序贯法测定MAC EI50.结果 N组MAC EI50为4.12%,95%可信区间(CI)为3.94%~4.24%.Ⅰ组MAC EI50为4.07%,95%CI为3.74%~4.42%.结论 Airtraq喉镜用于新生儿和1~3个月婴儿气管插管时的MAC EI50分别为4.12%和4.07%.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新生儿七氟烷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方法 择期全麻新生儿30例,正常体重,ASA分级Ⅰ或Ⅱ级.吸入6.00%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调整吸入七氟烷浓度以达到呼气末浓度的预定值,维持20 min后开始切皮.根据改良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七氟烷呼气末浓度为3.00%,切皮时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切皮时未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25%.采用逻辑回归法计算新生儿七氟烷MAC和95%有效浓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新生儿七氟烷MAC和95%有效浓度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2.82%(2.66% ~ 2.98%)和3.39%(2.89%~3.89%).结论 国内新生儿七氟烷MAC为2.82%,低于目前国外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定复合七氟烷吸入用于患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择期手术患儿25例,年龄4~9岁,ASA Ⅰ或Ⅱ级.吸入5%七氟烷行麻醉诱导,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0~35 mm Hg.吸入七氟烷3 min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注射时间30 s,瑞芬太尼注射完毕后90 s时行气管插管.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瑞芬太尼初始剂量为1.2 μg/kg,相邻剂量比值为1.2.采用Viby-Mogensen评分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气管插管失败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3 mg/kg,待肌肉松驰后再行气管插管.计算瑞芬太尼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复合5%七氟烷吸入用于患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0.68(0.65~0.71)μg/kg.结论 复合5%七氟烷吸入用于患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0.68(0.65~0.71)μg/kg.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定七氟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小儿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儿,年龄2~5岁,ASA Ⅰ或Ⅱ级.初始七氟醚吸入浓度为8%,氧流量3 L/min,待患儿意识消失后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使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2.5%(1 MAC),2 min后采用Minto药代动力学模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0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按序贯法确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从6μg/L开始,相邻浓度的比值为1.2,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标准:插管后2 min内MAP和/或HR较插管前升高≥15%.结果 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Cp50为3.6μg/L,95%可信区间为3.1~4.0μg/L.结论 七氟醚1 MAC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小儿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Cp50为3.6 μg/L,95%可信区间为3.1~4.0μg/L.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患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患儿126例,年龄3~8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n=30);R1组(n=30)、R2组(n=30)和R3组(n=36)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1、2、3 ng/ml.均吸入5%七氟烷行麻醉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后鼻腔置入导管连接气体分析仪,建立静脉通路,注射阿托品0.01 mg/kg,R1-3 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C组注射阿托品、R1-3组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平衡后,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均为3.0%,相邻浓度比值为1.2,七氟烷呼气末浓度达到预定值并维持10 min后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的标准: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为6分.计算每组七氟烷MAC,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R1-3组患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的MAC分别为5%、3%、2%、1%,依次降低(P<0.01);所有患儿均无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发生,R2组3例、R3组8例患儿因下颌松弛度差致喉镜无法置人或声门关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完成气管插管.结论 瑞芬太尼1 ng/ml可降低患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在不同性别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择期插管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56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 Ⅰ或Ⅱ级。根据性别将患者分为两组:男性组(M组,n=31)和女性组(F组,n=25)。静脉注射环泊酚,待BIS≤60或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1分后,依次静注阿芬太尼30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1 min后插入气管导管。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定义为气管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或插管后2 min内MAP或HR升高幅度大于基础值的20%。根据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设定环泊酚初始剂量为0.4 mg/kg,相邻剂量梯度为1∶1.1,采用Probit概率法计算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在不同性别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CI)。
结果 M组环泊酚复合阿芬太尼时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311 mg/kg(95%CI 0.278~0.338 mg/kg),ED95为0.380 mg/kg(95%CI 0.349~0.530 mg/kg);F组环泊酚复合阿芬太尼时抑制插管反应的ED50为0.242 mg/kg(95%CI 0.172~0.279 mg/kg),ED95为0.324 mg/kg(95%CI 0.284~0.665 mg/kg)。
结论 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分别为0.311 mg/kg和0.242 mg/k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用丙泊酚诱导成功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选择连续先天性心脏病、拟行简单心脏病矫治术患者,年龄≤3岁,ASAⅠ或Ⅱ级,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2组,采用单独丙泊酚静注诱导插管(P组)31例,以及丙泊酚配伍用5%七氟烷(SP组)22例诱导插管。应用升降序贯法分别得出丙泊酚成功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并将患儿入院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作为基础值与插管时以及插管后2min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升降序贯法得出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P组成功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为4.84(0.28)mg/kg,SP组为2.67(0.18)mg/kg,概率分析法计算得出P组ED95为5.84 mg/kg(95%可信区间为5.40-9.72 mg/kg),SP组ED95为3.14 mg/kg(95%可信区间为2.92-6.10 mg/kg)。P组患儿插管时和插管后2 min后MAP与基础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782,P〈0.05;q=2.898,P〈0.05);但用药后血压与基础血压相比,下降约6.8%,未给予临床干预;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F=1.11,P=0.334)。SP组插管前后MAP(F=2.55,P=0.086)和HR(F=1.50,P=0.23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单独应用丙泊酚诱导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为4.84 mg/kg,应用丙泊酚联合5%七氟烷诱导,成功插管丙泊酚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为2.67 mg/kg。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七氟醚诱导无肌松条件下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方法 选择27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吸入8%七氟醚诱导同时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舒芬太尼靶浓度按改良序贯法增加或减少0.02 ng/ml.患者意识消失后七氟醚浓度降至5%,待舒芬太尼的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平衡1 min后行气管插管.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出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EC95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 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为0.325 ng/ml,95%CI为0.307~0.342 ng/ml;EC95为0.363 ng/ml,95%CI为0.344~0.498 ng/ml.结论 七氟醚诱导时无肌松条件下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和EC95为0.325 ng/ml和0.363 ng/ml.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烷在复合诱导时BIS(脑电双拼指数)与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相关性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60例行全身麻醉的患者(ASA分级Ⅰ~Ⅱ)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40岁;B组为41~69岁。开始吸入诱导时氧流量为6L/min,体积分数为8%七氟烷,嘱病人深呼吸,意识丧失时给予维库溴胺0.1mg/kg,芬太尼2μg/kg,BIS值降至40~55之后氧流量减为每分钟4L/min,维持BIS在40-55,SBP在90-120mmHg范围内调节七氟烷的浓度,3分钟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并分析患者纂础值、意识丧失时、气管插管时、插管后1、3分钟的BIS、MAC、BP(血压)、HR(心率)。结果①两组患者意识丧失时和气管插管时年龄、BIS与MAC有相关性(P〈0.05);②两组患者的BIS和BP、HR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两组病人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七氟烷复合芬太尼诱导时患者BIS和MAC有相关性,BIS和BP、HR无明显相关性,诱导过程血流动力学比较平稳.可以用于成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女性生理周期中不同孕酮浓度对手术切皮时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及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6例,年龄20~40岁,BMI 18~24 kg/m2,ASA I或Ⅱ级。按生理周期将患者分为两组:卵泡期(L组,n=22)和黄体期(H组,n=24)。在Narcotrend监测下两组均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后分别给予不同目标浓度的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手术切皮时患者的体动反应,记录术中七氟醚用量和平均消耗速率,采用概率回归法计算七氟醚MAC及其95%可信区间(CI)。
结果 L组七氟醚MAC为2.08%(95%CI 1.75%~2.30%),七氟醚平均消耗速率为(0.41±0.06) ml/min;H组MAC为1.90%(95%CI 1.78%~2.01%),七氟醚平均消耗速率为(0.36±0.05) ml/min。
结论 生理周期中不同孕酮浓度可影响七氟醚MAC及用量,黄体期患者七氟醚平均消耗速率慢于卵泡期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状态指数(CSI)对于减少老年人七氟烷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其中老年组(65~79岁)、中年组(45~59岁)各20例。术中七氟烷吸入浓度以确保CSI值在40~60的范围为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麻醉恢复及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老年组维持临床麻醉深度所需的七氟烷MAC明显小于中年组(P0.01),均无术中知晓发生,两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前、应答后1h、1d、3d的MMSE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老年组应答时间及术后6h的MMSE评分比中年组差(P0.05)。结论:临床麻醉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选择合适的七氟烷吸入浓度,CSI可以作为调节七氟烷麻醉深度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有利于减少老年患者术后出现POCD。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CO2气腹时不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对七氟烷MACBAR和儿茶酚胺BAR[玄甲肾上腺素BAB(minimum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norepinephrine for blocked adrenergicresponse,NEBAR)、肾上腺素BAH(minimum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epinephrine for blocked adrenergic response,EBAR]的影响。方法75例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R0组)、1μg/L(R1组)和2μg/L(R2组)3组。诱导时均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浓度2μg/L),静注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mg/kg)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各组均吸人七氟烷维持麻醉,R0、R1及R2 3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0、1、2μg/L。观察气腹刺激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序贯法测定七氟烷MACBAR,同时采取相应时点外周静脉血测定儿茶酚胺浓度并计算儿茶酚胺BAH。结果R0、R1及R2 3组七氟烷MACBAR分别为(4.60±0.30)%、(2.37±0.21)%、(1.70±0.28)%。3组间NEBAR EBAR、最低有效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1Ixg/L和2ixg/I。时可使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七氟烷MAC。AR分别降低48%和63%。但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和七氟烷呼未目标浓度的改变对儿茶酚胺BAR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氟醚对上腹手术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1a(6-keto-PGF1a)和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ASAI-II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10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吸入1MAC的地氟醚维持麻醉。于麻醉前、诱导后、吸入地氟醚10分钟、吸入地氟醚50分钟及手术结束时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中ET、6-keto-PGF1a和TXB2的含量。结论:术中ET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6-keto-PGF1a在诱导后显著降低(P<0.01),吸入地氟醚后开始升高(P<0.01)直至术毕。TXB2在诱导后显著降低(P<0.01),吸和地氟醚后逐渐恢复,但仍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6-keto-PGF1a与TXB2的比值在诱导后及吸入地氟醚后显著增大(P<0.05及P<0.01)。结论:吸入1MAC地氟醚时,血浆前列腺素水平增加,血栓素降低,二者比值增加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4.
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无肌松插管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无肌松插管的半数有效量(ED_(50)).方法 择期短小手术患者26例,ASA Ⅰ-Ⅱ,年龄25~45岁纳入研究.8%七氟醚肺活量诱导,跟睑反射消失后,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3%,按照改良Dixon序贯法调整芬太尼剂量(剂量梯度为0.4 μg/kg),静脉注射芬太尼4 min后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熵指数(Entropy indices)的基础值以及捅管前后1 min及插管后3 min的变化.结果 8%七氟醚诱导,维持呼气末浓度3%,成功无肌松气管插管的芬太尼ED_(50)为(1.2±0.3)μg/kg,采用probit分析方法 芬太尼ED_(50)和ED95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2 μg/kg(0.9~1.6) μg/kg和1.9 μg/kg(1.6~3.9) μg/kg.结论 8%七氟醚肺活量诱导,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3%,无肌松满意气管插管的芬太尼ED_(50)为(1.2±0.3)μg/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七氟烷-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30例,年龄20~55岁,体重50~80 kg,ASA Ⅰ或Ⅱ级.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调节七氟烷挥发罐刻度至3%,氧流量5 L/min,预充呼吸环路30 s后,面罩吸入七氟烷,指导患者行肺活量呼吸,每呼吸3次,七氟烷挥发罐刻度增加1%,直至6%.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1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 μg/kg,30 s后停止吸入七氟烷,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于给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记录MAP、HR、SpO2和BIS;记录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评估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所有患者一次性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条件达优率为80%,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为(210±12)s.气管插管后即刻MAP、HR和SpO2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后维持BIS 45~55.结论 七氟烷-眯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平稳,可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在应用七氟烷麻醉中,为消除切皮刺激所引发的躯体反应,儿童需要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是成人的两倍。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关于瑞芬太尼需要量的类似数据尚无报道。方法本研究拟测定在丙泊酚麻醉期间能使50%成人(n=20,20。60岁)和儿童(n=20,3—11岁)患者对切皮刺激无躯体反应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IR50)。每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在瑞芬太尼开始输注后,以血浆浓度6μg/ml的速度靶控输注丙泊酚。气管插管后,丙泊酚输注速率下调至血浆浓度3μg/ml,并持续至研究结束。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根据Dixon上下调定方法确定,即每组第1名患者以0.2μg·kg^-1·min^-1速度输注,下一例患者根据前一例患者的反应作0.02μg·kg^-1·min^-1幅度调整。手术开始前,瑞芬太尼至少以恒定速率持续输注20分钟以上。手术开始后,只进行切皮操作,观察患者躯体反应,任何肉眼可见的肢体运动均视为躯体反应阳性。结果成人和儿童患者的IR50(CI95%)分别为0.08(0.06—0.12)μg·kg^-1·min^-1和0.15(0.13—0.17)μg·kg^-1·min^-1(P〈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烷麻醉相似,为消除切皮刺激所引发的躯体反应,儿童所需瑞芬太尼的输注速率约是成人的两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