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测定炮口制退器效率的现状,基于对火炮后坐运动中功能关系的理论分析,提出一种名为对比法的测试炮口制退器效率的新方法.对比法是在火炮全装药条件下,分别对安装两种不同炮口制退器的工况进行制退后坐射击试验,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后坐阻力-后坐位移曲线,并对其积分得到后坐阻力功;再根据两种工况下后坐阻力功的关系,即可计算出炮口制退器效率.最后,通过火炮射击试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比法可以准确、快速、经济地测得炮口制退器效率.  相似文献   

2.
枪械后坐能量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目前枪械后坐能量测试的相关现状,综合过去最大后坐速度和后坐力测试原理,在考虑实际射击时人的因素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后坐能量测试方法.设计机构模拟人射击时肩膀受力运动状态,测量机构在后坐力作用下阻尼运动的位移-时间曲线、力-时间曲线.根据所得数据求得枪械后坐能量.实验数据证明,测试方法测得数据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直接利用实测四点弯曲管道试样的载荷(P)-加载点位移(△)曲线确定碳钢管道的JR阻力曲线的单试样法,对几种管道试样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所得的JR阻力曲线与用其它方法所得的JR阻力曲线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大面积堆载情况下,工程桩部分桩身会因周边土体沉降出现负摩阻力从而改变工程桩的承载特性这一问题,通过对中性点和负摩阻力的分析,提出了从场地工程试验桩Q-S曲线来获得受负摩阻力作用下工程桩的Q-S曲线的方法.采用桩筏有限元软件对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中性点深度的确定是获得负摩擦桩Q-S曲线的关键,不同深度的中性点可以得到不同的Q-S曲线;在相同荷载作用下,中性点深度越深,负摩擦桩越早于正常工作桩屈服,筏板基础的沉降和桩身最大轴力越大.从场地工程试验桩的Q-S曲线来获得受负摩阻力作用下工程桩的Q-S曲线的方法,为大面积堆载下受负摩阻力作用工程桩的承载力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射击密集度光电立靶测试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射击密集度是低伸武器射击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了传统的纸靶法存在的不足;论证了射击密集度光电立靶测试系统的测量原理和计算公式;介绍了系统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指标;通过靶场实弹试验,证明该系统能实现高效、准确、实时的自动测量.与原有纸靶法测量相比,在七组普弹的半数密集度半径(R50)时平均差值为0.36mm,最大差值为0.56mm,全部小于1mm,达到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直接利用实测四点弯曲管道试样的载荷(P)~加载点位移(△)曲线确定碳钢管道的JR阻力曲线的单试样法,对几种管道试样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所得的JR阻力曲线与用其它方法所得的JR阻力曲线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直接利用实测四点弯曲管道试样的载荷 (P)~加载点位移 (Δ)曲线确定碳钢管道的JR 阻力曲线的单试样法 ,对几种管道试样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 ,用此方法所得的JR 阻力曲线与用其它方法所得的JR 阻力曲线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湍球塔阻力特性的冷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量了不同工况下湍球塔的阻力数据,给出了气体速度与湍球塔阻力的关系曲线;静止床层高度与湍球塔阻力的关系曲线;床层膨胀高度与塔内气速的关系曲线;喷淋水量与湍球塔阻力的关系曲线,得出了实验条件下端球塔阻力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湍球塔阻力小于1200Pa时,气、液、固三相能够充分接触,为热态试验取得较高的脱硫效率和除尘效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以单根桩模拟大型桩群的模型试验方法,并用该方法对埋入紧砂中的大型桩群就不同桩距和不同埋深情况共进行了13组模型试验试验.用读数显微镜详细观测了地基土的位移场,并测出了桩端阻力与桩端沉降的关系曲线根据这些试验成果,对地基的破坏性状和桩端阻力机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只要桩的埋深约大于1倍桩径,则地基总是以单独刺入破坏的型式发生破坏,桩端阻力为压缩机理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
根据JR阻力曲线确定金属材料延性断裂韧度的试验方法测得JR曲线,并与递推法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将电影经纬仪三坐标测量数据辩识航弹最佳符合阻力系数曲线描述为一个跟踪最优控制问题,给出了符合阻力系数曲线的参量化描述并将泛函极小问题转化为多变量参数极小问题,给出了具体算法及减少计算量的技术.讨论了弹道方程的初值修正问题.通过某航弹的多枚轰投测试数据处理结果及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和相应软件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2.
泉州市区PHC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泉州市区6根现场试验桩的实测资料,对PHC桩上拔荷载-桩顶位移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基于1stOpt操作平台,选用Levenberg-Marquardt结合Universal Global Optimization-UGO的拟合方法,选用双曲线模型、幂函数模型和双曲线幂函数组合模型对6根现场试验桩的拟合。结果表明双曲线幂函数组合模型的拟合精度最高,相关系数R超过0.9999,基于该数学模型的PHC桩上拔荷载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一般为-0.48%至0.55%;相对于试验报告给出的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为1400kN,根据拟合曲线预测的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达59.13%。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溶液中大分子运动状态的基础上,对减阻液非牛顿层流的速度波动成因提出了理论模型,并建立了波动统计参数的基本方程。根据极限减阻状态的实验资料,对方程进行了求解。所得结果对于从亚微观层次解释减阻机理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用于微波消解仪的光纤荧光测温系统.系统使用蓝色发光二极管作为激励光源,传感器在由发光二极管发出的一系列光脉冲的激励下,产生周期性的荧光衰落信号.这个信号经探测后,首先经过一个低噪声宽带放大器,然后再由系统对每一衰落曲线数字化.数字化后的采样值经校正了所有的偏置之后,由PC机处理.PC机将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技术,生成对这些数据的最佳指数拟合曲线,通过最佳拟合曲线求得指数衰落的时间常数.随后再将时间常数与预先存储的数据对照表做比较,以确定传感器的温度.  相似文献   

15.
在视觉测量的过程中,将由工程样机得到的有限数据进行灰色挖掘并且与曲线拟合相结合,充分地发挥2种不同方法各自的优势,以寻找位置精度与测量距离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少量的实验数据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对有限的测量数据进行挖掘以增加样本量.然后,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世界坐标系3个坐标轴上的位置精度与测量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对灰色预测模型得到的数据进行多元、多阶的多项式拟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数据的精度可以达到1级,并且位置精度与测量距离之间拟合的准确度优于99%.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元函数和二元函数的数据建模问题,给出了2种一元函数数据建模方法(基于给定间隔点横坐标的分段直线拟合方法和基于曲线拟合的分段直线拟合方法)及1种二元函数数据建模方法(分段直线拟合插值混合型建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某600 MW超临界火电机组负荷特性的建模中。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在建模中是有效的; 2种一元函数数据建模方法均具有直线分段数可控、数据适用性广等优点。相比基于给定间隔点横坐标的分段直线拟合方法,基于曲线拟合的分段直线拟合方法具有算法简单、可自动确定分段节点等优点,相比已有的二元函数数据建模方法,分段直线拟合插值混合型建模方法具有灵活性高、通用性强、模型形式简单等优点。将给出的数据建模方法开发成软件,可以通过交互的方式十分方便地完成从历史数据到一元或二元函数模型的建模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采用避面喷气法在一回转体模型上进行了减阻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喷气法降低水下物体阻力是可行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8%的总阻力降,在对影响减阻的因素进行分析后,指出获得更大减阻效果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沟槽非光滑表面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体积法对三角形仿生非光滑沟槽表面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近壁面区采用B-L两层模型,外区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分析了沟槽表面的流场特性,对计算域中心Z=3 mm平面的速度场和湍流统计量进行了研究。顶点间距s+≈20,h+≈17.3的沟槽减阻率为5.2%;s+≈40,h+≈34.6的沟槽增阻率为12.3%。从速度场、剪应力及湍流统计三方面对沟槽表面减阻、增阻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与风洞和油槽实验数据定性对比的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层流附面层粘性减阻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层流附面层的概念,讨论了以聚丙烯酰胺和聚乙二醇为减阻剂的水相管流减阻实验结果,进行了粘性减阻作用分析的初探,给出了描述减阻作用时阻力系数和雷诺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非光滑表面减阻理论,采用化学刻蚀的方法在不锈钢针头上构建微观结构。利用光学视频测试仪和超景深三维扫描系统分别对试样表面的润湿性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检测与表征。通过测量接触角和穿刺阻力试验研究其疏水性和减阻特性关系,并对其穿刺减阻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试样接触角越大,减阻效果越明显。研究其机理发现,化学刻蚀形成的微观结构增加了针头表面的疏水性能,降低了针头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达到了减阻效果。因此,经化学刻蚀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不锈钢针头表面的疏水性进而控制其减阻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