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一河廊道的设计导则将为美国最大型的绿色基础设施提供可持续性的设计方法和措施——9英里的城市公园,分洪河道和交通改善工程,将中央达拉斯改造成多个混合使用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社区。项目的规模和尺度给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同时也更强调了绿色基础设施在重塑城市可持续环境方面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以西雅图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为例,从概念、策略、结构和规划研究方法4个方面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Urban GreenInfrastructure,简称UGI)进行分析,指出西雅图模式吸纳了马里兰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的精髓——内部连接的自然区域和开放空间网络,同时立足于城市既有结构和城市生活这2个不可忽略的方面,构建了一个鼓励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由五大交织的网络系统构成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3.
运用绿色基础设施理论,指导“绿色城市”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绿色城市"的本质是生态文明,"绿色城市"的实现离不开多种策略的支持."绿色基础设施"是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中提出的关于生态保护和城市及社区建设方面的一个新理论,相关的实践越来越普及.运用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和策略,对指导"绿色城市"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姚映  杜春兰 《园林》2021,(7):74-81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为解决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指明了新方向.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具有基本服务功能的系统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城市自然生命支持系统中发挥作用,有力促进公园城市的建成.采用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法,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和公园城市的共生关系,选取生态保育、绿地系统和雨...  相似文献   

5.
作为绿色基础设施枢纽的城市综合公园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枢纽,现代城市综合公园不再是单纯用来观赏与游憩的场所,而成为区域健康发展的绿色引擎器。本文从城市空间布局及生态建设层面出发,立足于城市、人与生态环境等层面不断提升与转变的需求,探讨了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策略,即从游憩绿地到绿色海绵体、从景观孤岛到绿色开放空间、从再造自然到多样栖息地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绿色基础设施是针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而提出的解决策略,并伴随着城市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针对广东省建设理想城市的目标,提出了改善城市绿色基础设的策略。通过阐述广东省城市面临的众多环境问题如污染、雨洪灾害、绿地建设不完善等,并分析绿色基础设施的作用和结构,借鉴国外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成功案例,从多个角度提出如何利用绿...  相似文献   

7.
绿色的避风港——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防风避风廊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2009年第46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的构思过程和方案的主要内容.本方案针对喀什严重的风害问题,在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以科学的防风抗风手法对老城进行环境规划与设计,构建覆盖全城的防风避风基础设施.此基础设施由防风植物及土坯构筑物共同构成,旨在改善老城风环境的同时,解决老城严重缺乏友好室外空间的现状.该方案创造出"避风港"空间作为老城可持续发展的激活器以及积极适应气候变化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绿色空间系统:可实施性的绿色基础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空间系统以其综合的生态、娱乐、文化和历史功能对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气候变化、生态恶化、城市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被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主要部分来应对这些问题。因此,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模式的研究非常必要。纽约中央公园在城市中心引入了巨大的绿色空间,开启了城市的绿心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存在着等级结构,大型绿色空间处于顶部,而小型空间处于底部。大型绿色空间对于城市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在规划图纸上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为规划师们所喜爱。然而,过于将城市绿地集中于少数大型绿色空间之中则对于城市产生负面影响。它破坏了城市绿色空间系统的均衡性,从而减少城市居民享受城市绿色空间系统综合效益的可能。作为一个替代方案,提出分布式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将分布式的概念引入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之中,强调绿色空间在城市中的均衡分布,以使更多城市居民能够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9.
以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世博公园的规划设计分析为例,讲述了绿色城市理念在整个世博园区的园林绿地建设中的实践效用以及取得的成绩,并论述绿色城市理念的核心内涵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绿色基础设施:管理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基础设施"是由城市用地内部和周边所有绿地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应该是完整和连贯的."绿色基础设施"使绿地能够与城市运行必需的其他基础设施相比较,如道路、市政和污水系统.绿色基础设施具有多功能性,除了提供休闲娱乐和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之外的功能,它还可以为城市提供许多自然服务,如城市防洪和降温.为了保证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的实施,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和管理需要良好的管理和资金体系做支撑.英国拥有广阔的绿色基础设施,但是,在如何规划和管理这些资产使其发挥最佳效益方面,英国的许多城市应该向其他国家学习.  相似文献   

11.
李俊峰  刘佳 《华中建筑》2010,28(3):27-29
为实现精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该文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前沿理念,对城市河道景观规划一体化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方式由灰色向绿色的转型,为我国建构及完善绿色基础设施系统添砖加瓦,达到"水、绿、人、城"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借助GIS数据分析模型,构建以生态服务为核心价值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客观评价方法。基于Birkeland的"提供生态服务的正开发"理论,提出绿色基础设施是一种能提供生态服务的有效途径。从绿色基础设施所能够提供的两大与植被有关的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的支持与碳调节出发,以上海临港新城为基地展开研究,创立易于操作、直观的生态服务效能评价的计算机方法技术,即GIS生态服务评价模型(GEEM),通过对十二大生态因子的研究,阐述生态服务效能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空间形态的耦合机理,对进一步优化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空间形态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三级绿道网络规划构建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昉  高阳  锁秀  叶枫 《风景园林》2011,(1):66-71
目前作为景观都市主义集大成者的珠三角绿道网已经实现全面贯通,初步完成了预期的首年任务.而在珠三角绿道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珠三角绿道网生态容量的计算,发现只有进行珠三角三级绿道网络构建,实现城市和社区绿道网的合理规划布局、棕地再利用、不同功能组团转换,才能将珠三角绿道网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胡朝晖 《风景园林》2013,(6):106-110
大亚湾绿道连通了区域特色最鲜明、人文底蕴最浓厚和自然景观最美的地段,最大特点是沿海岸而行、山海相连,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以大亚湾绿道小桂湾段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其绿廊、慢行道、节点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将郊野型绿道的规划设计原则与场地的生态景观要素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以及凸显滨海乡村特征的绿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与现行城市规划发生矛盾,基于对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与冲突的探讨,将霍州作为例证,从城市发展方向、建设用地布局与绿地系统等几方面的具体冲突入手,探讨了协调途径。包括溯源城市传统聚落选址,推敲城市发展方向;保留廊道,补充冲突的建设用地;调整道路保证大型斑块的完整性;绿地建设结合EI,增加水系廊道。  相似文献   

16.
快速的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给自然和人文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绿色基础设施分析能成为有效的途径,帮助发现并缓解城市环境问题。从一个多尺度的视角,重估绿地并提出策略,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宏观上,将自然保护区作为绿地系统的主要结构;微观上,减小城区绿地的破碎度。利用景观指数结合GIS的分析方法,重估香港的绿化总纲图,并分析香港在绿地管理上的策略,为其它高密度亚洲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浩  徐英 《中国园林》2006,22(6):56-60
绿地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宿迁、临沂、盐城3个城市为例来分析绿地系统规划强化城市特色的手法,总结为“三步走”。首先对城市资源进行梳理,从空间特征、文化特征、产业结构特征这三个方面来提炼体现城市特色的资源要素;其次从宏观层面(特色资源在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层面的体现)对特色资源作整体、全局地调控,使之成为城市的特色骨骼框架;再次详细考虑公园绿地规划中特色资源的分级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具有丰富的绿道建设思想和杰出的范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规划设计理论指引下,基于珠三角的自然生态格局和城乡发展状况,重新布局和挖掘中国原始绿道,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以山、林、江、海为要素,形成"两环、两带、三核、网状廊道"的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框架,并以此串联多元自然生态资源和绿色开敞空间,营造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式的珠三角"区域绿网"。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绿"道"之路,勇于担当时代先行者角色,构建中国特色的理想栖居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