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来当医生     
《糖尿病之友》2011,(10):84-84
汪女士62岁,身高152厘米,体重64千克。半年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便开始认真控制饮食,每日主食200克。坚持每日上午运动1小时。并服用二甲双胍,每餐1片(0.25克),一日3次。可是空腹及餐后血糖还都高,医生将三餐二甲双胍增加到2片,睡前服1片。现在血糖(单位:mmol/L):空腹血糖8.0,早餐后2/小时l0.0,午餐前7.4,午餐后2/小时9.6,晚餐前8.0,晚餐后2小时9.2,睡前8.0,糖化血红蛋白7.9%。  相似文献   

2.
例一李琳(化名),女,53岁,体形肥胖,初发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两个月后,空腹血糖8.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甘油三酯2.5mmol/L。医生给她用二甲双胍片1.5克/日,治疗了6个月,血糖仍未达标,联合来得时10单位/日,两周后查空腹血糖5.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2mmol/L、甘油三酯1.2mmol/L,3个月后查糖化血红蛋白5.6%.  相似文献   

3.
刘明(化名)一年前被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在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每天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半年前检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小时1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各项指标都没有达标。医生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了门冬胰岛素30,经过调整用量,目前刘先生的空腹血糖、早、中、晚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都达到了理想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李进 《糖尿病之友》2008,(11):38-38
王萍(化名)今年60岁,10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一直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1年前开始联用3种口服降糖药(格列美脲2毫克,1天2次;二甲双胍0.5克,1天3次;阿卡波糖50毫克,1天3次)。近两个月逐渐出现视物模糊、肢端皮肤麻木感,于是到医院就诊,复查空腹血糖8.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5.4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32名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T2DM患者,采用诺和锐30特充联合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IG)、餐后2小时血糖(h2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C肽(h2CP)、体重指数(BMI)。结果:患者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诺和锐30特充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空腹血糖较高的T2DM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之友》2008,(12):35-35
李新华(化名),60岁,10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一直使用口服药治疗,近一年来他的空腹血糖很难控制在8.0mmol/L以下,最近一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为7.8%。李先生因为担心注射胰岛素会成瘾,一直不同意注射胰岛素。在用了3种口服药联合治疗半年,血糖仍然控制不佳后,他听取了医生的建议,开始每天一次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在甘精胰岛素剂量达到20单位后,空腹血糖控制到了6.0mmol/L以下;3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为6.8%;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达到了6.3%,为近三年来最好的水平。现在李先生精神状况很好,感觉也轻松了很多。  相似文献   

7.
二甲双胍的作用和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控制高血糖:研究显示(Setter SM,2003,2991):二甲双胍单独或联合应用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糖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1%~2%,而且能够改善血脂、纤维蛋白溶解等代谢异常,还能维持或降低体重。联合饮食治疗时,二甲双胍能降低空腹血糖达50~70mg/dl。2型糖尿病(T2DM)患者葡萄糖新生速率增加3倍。有资料(Kirpichnikov D,2002,25)指出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机制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商品名:美迪康)与胰岛素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餐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结果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12周后FBG、2hBG水平明显改善,HbA1c由7.8%降至6.1%,HbA1c达标率为71.3%。治疗后共有7例次发生低血糖反应,未发生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并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且较为安全,价格合理,适合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李先生今年49岁,诊断2型糖尿病7年。身高168厘米,体重65千克。近半年使用达美康80毫克,1天2次;二甲双胍0,5毫克,1天3次;拜唐苹50毫克,1天2次。检查结果,空腹血糖为8.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4,4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8.3%。患者由于工作繁忙,经常漏服药物,因此希望能有一种简单的治疗方案,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穆女士今年58岁,三年前退休后一直“闲”在家里。去年春节后,开始出现多饮多食、消瘦、乏力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医生曾给予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治疗,血糖很快得到了控制,但乏力、口渴等症状却没有改善,后换用消渴丸+二甲双胍治疗,实现了血糖、临床症状双达标。空腹血糖控制在4.8~5.6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6.4~7.6mmol/L,上个月查糖化血红蛋白6.2%.成为本期血糖达标明星.更重要的是,王女士拥有非常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选取2型糖尿病分为瑞易宁组38例,瑞易宁 二甲双胍组19例,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肝肾功能指标。结果:瑞易宁组服药后4周、8周、12周,总有效率分别达71.1%、76.3%、82.4%。端易宁 二甲双胍组治疗4、8周后。总有效率分别达73.7%、84.2%。结论:瑞易宁单药或与二甲双胍合用。降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门诊就诊的45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相比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现象一 王先生40多岁,较胖。1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刚开始非常重视,甚至有些紧张。服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半年后,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很满意,糖化血红蛋白在6.5%以内。甚至连看病的医生都说,血糖控制得非常好,除了吃水果时偶尔升高外,几乎和正常人一样。  相似文献   

14.
杨筠 《糖尿病之友》2008,(11):36-36
张华(化名)今年61岁,患高血压18年,糖尿病9年。口服药控制血糖不佳,已于1年前开始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因工作忙进餐不定时,血糖波动很大,加服二甲双胍、拜唐苹,血糖仍不理想。检查血糖:空腹5.9~8.7mmol/L,餐后2小时8.3~13.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1%。医生给张先生换用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注射。  相似文献   

15.
选取接受足量二甲双胍治疗至少3个月且血糖不达标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给予联合沙格列汀治疗3个月,监测患者联合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腹围、血压变化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前后对照分析。结果联合治疗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前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早餐后2小时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期间无明确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而且对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也有改善作用,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不显著考虑与随访时间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6.
54例OAD但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T2DM患者(HbA1c〉7.5%),随机分为甘精组(n=28)和预混组(n=26),分别采用每晚9点注射甘精加二甲双胍和预混素(诺和灵3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明显差异(P〉0.05)。但甘精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预混组P〈(0.05)。结论甘精联合二甲双胍可使更多的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达标,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每日一次注射,联合口服二甲双胍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观察低血糖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HbA1C、FPG、2hPG均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为3.22%。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胰岛素、磺脲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血糖稳定正常水平,随访3年,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尿素氮(BUN)、血肌酐(Cr)、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BMI、FPG、2hPG、HbA1c 、FINS、血脂、血液流变学、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血压、血脂、改善纤溶系统.延缓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女士今年62岁,6年前测空腹血糖11.0mmol/L,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开始几年口服二甲双胍、磺脲类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尚可。最近两年血糖控制不佳,注射胰岛素类似物,空腹血糖仍在10.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于12.0~1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8.9%,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及胰岛素增敏剂效果不佳。曾用过GLP-1受体激动剂,因出现眩晕而停药,  相似文献   

20.
我今年58岁,2010年3月被诊断为糖尿病,当时因在会议期间,连续一周大量喝可乐,被诊断时血糖高达32.0mmol/L。经住院应用胰岛素治疗一周后,血糖降下来了。随后,通过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每天三餐只吃二甲双胍一片,血糖控制还好,空腹血糖在5.5~6.4mmol/L,饭后2小时血糖在7.5~9.0mmol/L。去年8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在6.1%,今年3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为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