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以明确分型,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22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诊断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例,醛固酮腺瘤18例。提出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时做好心理护理、检查前准备,选择正确的时间和体位;积极采取水化治疗,检查后加强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足背动脉的搏动,皮肤色泽、温度情况,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不适及并发症发生,保证检查顺利完成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均有不同程度高血压,低钾者58例,通过测定外周血及肾上腺静脉血的激素水平,19例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型,14例为肾上腺增生。19例腺瘤型直接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增生及其余行外周血及肾上腺静脉取血检查,优势侧肾上腺静脉醛固酮-皮质醇之比除以弱势侧肾上腺静脉醛固酮-皮质醇之比>2,同时外周静脉醛固酮水平高于0.520 5pmol/L,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40者共41例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经治疗后57例患者血压及血钾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腺瘤19例、微腺瘤21例、结节样增生17例。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定位,外周血及肾上腺静脉取血测定激素水平定性诊断。腹腔镜下肾上腺腺瘤切除仍是当前的首选治疗方法,外周血及肾上腺静脉取血测定是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侧肾上腺结节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几种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单侧肾上腺皮质结节增生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27例,男13例,女14例.以头痛头晕就诊22例,体检发现肾上腺占位就诊5例.27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患病时间中位时间2年(1个月~24年).所有患者均行肾上腺B超及薄层CT扫描,其中行肾上腺静脉采血(AVS)检查16例.结果 :B超、CT及AVS采血阳性率分别为66.7%、92.6%、93.8%.2例行开放,25例行经后腹腔镜患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随访20例,18例术后6个月内血压恢复正常;2例6个月后血压控制不理想,1例需2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降压.结论 单侧肾上腺皮质结节增生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疾病,需要反复检测血浆醛固酮及肾素等,CT及肾上腺静脉采血是其术前分型定侧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是继发性高血压及恶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之一,其筛查、临床确诊、分型及定位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增强CT及非增强MR血管成像等可以清楚显示肾上腺形态、位置及占位病变,但影像学检查对于小腺瘤难以显示,双侧腺瘤分侧功能难以确定。肾上腺静脉采血(AVS)通过取双侧肾上腺静脉血,分析皮质醇校正的醛固酮比能明确优势侧,可以鉴别出外科可治疗的PHA亚型,是PHA分型及定位的金标准。本文就PHA的诊疗现状、AVS的采血流程、局限性及展望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上腺全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9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47例行腹腔镜肾上腺全切除术,32例行部分切除术.分析患者高血压、低血钾的恢复情况.结果:本组79例均经后腹腔途径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115min,平均(43±5)min,术中出血1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上腺部分切除术与全切术治疗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35例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85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150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结果 行肾上腺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48.0±15.0 min;术中失血量25.0±10.0 ml;拔引流管时间2.2±1.0 d;术后住院天数7.0±2.5 d;病灶大小15.5±4.5 mm.行肾上腺全切组手术时间37.0±12.0 min;术中失血量23.0±9.0ml;拔引流管时间2.4±1.2 d;术后住院天数6.8±2.0 d;病灶大小16.0±3.0mm.部分切除组和全切组术中失血量、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病灶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长于全切组(P<0.05).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血钾恢复正常,198例血压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单发醛固酮腺瘤的患者,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安全、有效,而且保留了部分有功能的肾上腺组织,优于肾上腺全切术.  相似文献   

7.
确诊醛固酮腺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肾上腺醛固酮高分泌组织,改善预后,选择肾上腺全切术还是部分切除术,尚存争议。本文对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疗效、安全性、术后皮质醇水平、术后复发及手术技术等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附2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988~1997年外科治疗的PA28例,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2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3例。结果:2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全部治愈,3例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术后仍需服用安体舒通治疗。结论:安体舒通试验、血醛固酮测定是PA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血醛固酮体位试验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PA的定位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CT检查,其准确率分别为80%和100%。外科手术是治疗PA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选择术前诊断原发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醛固酮肾素比值(ARR)的最佳切点,并探讨醛固酮肾素比值在诊断原醛症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从2004年1月到2007年6月在同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肿瘤病例133例分为总原醛症组、醛固酮瘤组、肾上腺增生组和非原醛组,用ROC工作曲线选择醛固酮肾素比值的最佳切点。结果总原醛症组和醛固酮瘤组的醛固酮肾素比值的最佳切点为40,而肾上腺增生组的最佳切点为20,醛固酮肾素比值与肾素活性(r=-0.615,P〈0.01)和血管紧张素Ⅱ(r=-0.527,P〈0.01)有负相关性。结论运用醛固酮肾素比值来诊断原醛有很大价值,但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术后影响高血压治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单侧原醛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肾上腺静脉采血明确诊断后行腹腔镜手术,56例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术,13例行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随访患者术后血压变化,随访时间6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