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肢静脉造影在评估拟行上肢动静脉内瘘患者静脉的价值. 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6月~2014年1月行动静脉内瘘术的89例尿毒症患者中21例行上肢静脉造影,根据术前上肢静脉造影结果选择目标血管后,行动静内瘘成形术,术后常规予以扩血管、抗血小板治疗.结果 所有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共发现36条适合建立内瘘的静脉.4例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成功率100%,1期内瘘通畅率100%,8例行肘窝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成功率100%,1期内瘘通畅率100%,9例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100%,1期内瘘通畅率100%.结论 上肢静脉造影在术前评估行动静内瘘成形术的静脉是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可发现临床上比较隐蔽的可适合的静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定位对提高造瘘手术成功率的价值。方法纳入肾脏内科2012年1月-7月尿毒症终末期患者25例,均为多次造瘘失败或为临床建立动静脉造瘘较为困难的患者,术前超声行上肢动静脉及双侧大隐静脉评估,重点观察肱动脉、桡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及大隐静脉,寻找肘部及上臂段有无合适搭桥的血管,测量其管径并体表定位。结果14例术前多次造瘘失败患者,9例行再造瘘+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2例行人工血管置人术,1例行左上肢人工血管取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2例放弃手术;11例术前未行动静脉造瘘的患者2例行人工血管置人术,6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例因桡动脉管径较细行肱动脉与肘正中静脉高位瘘,2例放弃手术。21例手术患者术后生命指征平稳,瘘口搏动震颤良好。术后~2周内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所建通路通畅。结论尿毒症终末期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前超声评估及定位对提高临床手术成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和血管超声造影指导困难动静脉内瘘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和血管超声造影指导困难动静脉内瘘建立的经验。方法2001年10月~2006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肾内科、贵州水城矿业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和四川省通江县人民医院心肾科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2例,分析彩色多普勒和血管超声造影指导这102例建立内瘘的部位、血管吻合方式和术中技巧等经验。结果102例经彩色多普勒和血管超声造影筛选均发现有可用于建立内瘘的静脉,部分有多条可用静脉,术中均用桡动脉移位至皮下与静脉进行吻合的术式,术后3月内瘘成功率100%,所有内瘘均能满足透析需要。结论彩色多普勒和血管超声造影是介指导困难内瘘建立的有效手段,动脉移位术式可提高困难内瘘建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10月于南京一民医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的76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观察结果,将76例患者分为手术成功组与手术失败组。在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并记录所有患者桡动脉与头静脉血管状态以及血流状态。结果:76例手术患者中,手术成功62例,失败14例,其中血栓形成6例,术后血肿3例,成熟不良3例,吻合失败2例,手术成功组与手术失败组年龄与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手术成功组桡动脉内径、桡动脉血流量、桡动脉峰值流速以及头静脉内径均高于手术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反应性充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对手术成功率进行预测性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人工动静脉内瘘进行术前吻合血管(桡动脉、头静脉)的筛选、监测和术后1周及4—6周的动态观察。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人工动静脉内瘘手术32例,30例成功,1例失败,1例放弃手术。术后超声发现2例患者因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阻塞,临床处理后内瘘再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术前监测是保障内瘘成功建立的有效手段,术后的动态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超及血流量在评估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及狭窄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临床透析流量不足的血透患者41例,应用彩超及血管造影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生成情况,并探讨血流量在诊断内瘘狭窄及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临床透析过程中出现流量不足的41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结果示静脉端血栓10例,静脉端非血栓性狭窄13例,吻合口血栓6例,吻合口非血栓性狭窄3例,以上结果判定均与血管造影结果相一致。彩超检查阴性的患者中,血管造影检查提示4例患者中心静脉狭窄。彩超声检测内瘘血栓及狭窄的准确率为90.2%,检测内瘘血栓的准确率为100%,检测内瘘狭窄的准确率为80%。彩超血流量评估内瘘血栓及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当超声血流量329ml/min时判断内瘘血栓及狭窄,灵敏度为0.96%、特异度为0.87%。当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狭窄标准及超声血流量评估狭窄标准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5%可信区间为0.92~0.9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流量是临床诊断内瘘血栓及狭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长期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用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1].血管的评估和选择尤其是上肢内瘘所用头静脉的条件直接影响着内瘘的长期通畅率.临床常借助束臂试验发现条件不良的静脉,对临床帮助很大,但是,对于内瘘所用静脉的内径、有无血栓等具体问题以及内瘘术后失功的原因判断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声多普勒对血管的评估检查无创、经济、方便,造影检查是评估血管的"金标准".笔者采用超声多普勒及血管造影检查评估上肢动静脉内瘘血管情况,以便指导临床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术前超声检查对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患者术后内瘘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的57例尿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其中30例行术前血管超声检查(超声组)评估桡动脉和头静脉造瘘血管条件;27例仅行物理检查(对照组).术后1-6个月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评估,主要观察血管走行、内径及血流通畅情况,比较两组内瘘术后成功率.结果超声组内瘘术后成功率83.3%,对照组内瘘术后成功率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能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状况进行评价,且能对术前桡动脉和头静脉等造瘘血管条件进行详细评估,以确立内瘘手术适应证和最佳手术部位,减少手术的盲目性,降低内瘘术后失败率.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顺利进行的前提.多项研究指南均认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本组总结我院70例头静脉和桡动脉内瘘手术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术前、术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旨在了解术前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静脉,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液透析患者前臂桡动脉-头静脉自体动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RC-AVF)术中合理选择球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湖南省交通医院收治的100例透析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出现头静脉I型狭窄并行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患者展开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展开术前评估、术中动态监测,对比手术前后血管内径、血流量指标。结果:10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I型狭窄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及术中检测下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球囊行PTA治疗,结果显示狭窄即刻成功开通98例,失败2例,失败率为2%,均为术前血管接近闭塞状态导致超声评估不准造成,1例因导丝无法通过狭窄的内瘘静脉段导致治疗失败,1例静脉回路在PTA术后狭窄未能完全解除导致治疗失败。狭窄开通率为98%,60%的病例需要采用14~18个大气压球囊取得成功,30%的病例需要采用20及以上个大气压高压球囊取得成功,提示在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前对头静脉狭窄处内径及临近血管内径的检测为临床...  相似文献   

11.
曾慧茹  陈晶  许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93-3194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建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78例超声辅助穿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的透析患者,术前血管超声评估血管内径、血流情况、定位;术后观察内瘘血流充盈情况有无并发症,同时选择58例解剖定位盲穿透析患者.结果 278例超声辅助穿刺的AVF和CVC患者与58例常规解剖定位盲穿患者比较一次性成功率显著提高,并发症显著降低,内瘘成熟率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建立中,具有定位准确,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临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急性血栓形成及其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的取栓情况,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血栓的部位、范围及性质,术后复查并监测血管通路情况。结果 133例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2例桡动脉血栓,72例头静脉血栓,39例桡动脉、吻合口附近或多处血栓。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后1 d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117例患者取栓术后动静脉内瘘恢复通畅,16例管腔内存在血栓,未见血流通过。对16例仍存在血栓患者中的11例进行二次取栓,术后1 d再次复查超声示血流通畅,未见血栓回声;另3例行内瘘重建术,2例放弃手术。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后3个月随访内瘘均满足血液透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动静脉内瘘血栓的部位和范围,为临床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术前、术后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82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依据有无CDFI围手术期评估分为评估组与未评估组,各41例。对比两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时间、手术一次成功率及评估组手术前后血管变化。结果:评估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一次成功率97. 56%(40/41)较未评估组80. 49%(33/41)高,平均手术时间(52. 62±16. 24) min较未评估组(65. 37±20. 64) min短(P 0. 05);评估组1例患者术后1周因内瘘闭塞,加之自身血管条件不佳,修瘘困难,改行颈内静脉长期管置入术;未评估组术后1周8例患者内瘘闭塞,其中5例再次修瘘治疗成功,1例因血管条件较差改行颈内静脉长期管置入术,1例由于前臂血管条件不佳,改行肘部高位瘘成功,1例于对侧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成功;评估组术后1周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均较术前长,头静脉、桡动脉血流量均较术前高(P 0. 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采用CDFI检查,可指导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定位,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术后还可通过检测动静脉内瘘血流及内径情况评估内瘘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以超声稀释法作为金标准,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比较其一致性。结果共103例低位桡动脉-头静脉吻合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纳入本研究,超声稀释法测量内瘘流量(Qa)为(955.1±441.0)ml/min,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头静脉流量为(914.2±468.5)ml/min,肱动脉流量为(915.8±405.9)ml/min。所有患者中,肱动脉流量与头静脉流量均与Qa显著相关(P0.001),且肱动脉相关系数R高于头静脉(0.856 vs 0.808)。在鼻烟窝、腕部、前臂等不同部位亚组中,肱动脉相关系数R均高于头静脉。在11例(10.7%)高流量内瘘中,头静脉流量与Qa相关性(R=0.852)高于肱动脉(R=0.77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监测,测量部位首选肱动脉,但是在高流量内瘘中,测量部位可选择头静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中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50例接受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术前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适宜吻合的动静脉,使用超声扫查查看患者上肢血管是否存在变异和合并症,对动静脉走形进行记录,对桡动脉和头静脉顺畅程度及其内径、血流平均速度进行检测。造瘘术后对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评价,对内瘘口血流速度、动静脉内流情况及伴随合并症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对患者复查超声,患者动静脉内瘘在超声上有“u”或“v”形管状结构表现;134例患者通路通畅,16例患者出现合并症不能满足透析流量要求,并发症发生率为10.67%,其中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10例,动静脉内瘘管腔狭窄患者6例,16例患者在接受相应治疗后均达到流量要求,完成透析;术后患者的头静脉和桡动脉内径和流量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动静脉内瘘失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量明显相关(P<0.05)。结论 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多普勒超声可对患者的内瘘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于保证血液透析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K/DOQI指南建议定期监测内瘘功能,其方法有物理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直接血流量监测(Direct flow measurements)、彩色多普勒超声(Duplex ultrasound)、非尿素稀释法监测再循环(Recirculation using a non-urea-based dilutional method)、直接或间接通路静压监测(Static pressures)等[1].物理检查具有经济、准确、有效、易行的特点,是监测内瘘功能的最基本方法,对评估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术前血管条件、评价内瘘的成熟、发现内瘘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结合近些年发表的文献,我们将从物理检查的定义、方法及应用范围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评价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内膜增生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关系。方法:动静脉内瘘口狭窄组患者共18例,动静脉内瘘口局部狭窄处峰值流速与流入道动脉峰值流速比值≥2.5,临床透析过程持续出现透析血流量不足情况。对照组1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并发症,透析过程中无血流量不足情况。详细记录患者动脉内瘘吻合口内径、内瘘口处内膜厚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瘘口处与流入道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比值。结果:动静脉内瘘口狭窄组动静脉内瘘口处内径及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动静脉内瘘口狭窄组动静脉内瘘口处内膜厚度及血流速度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口处狭窄患者局部内膜明显增厚,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准确的评价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管腔变窄及局部内膜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流量不足的超声诊断特点。方法选取106例经DSA或外科手术确诊的AVF血流量不足的血液透析患者,超声测量供血动脉、吻合口及引流静脉的管径,观察管腔内有无血栓形成、周围有无血肿及侧支静脉扩张,以及管腔内血流充盈情况、血流方向及流速。结果 106例AVF血流量不足的血液透析病例中,超声检出病变123处,包括上肢引流静脉管腔狭窄67处,上肢引流静脉血栓24处,吻合口狭窄23处,中心静脉狭窄或栓塞5处,供血动脉狭窄2处,吻合口周围软组织内血肿1处,手背静脉网血管增多、增粗1处。其中上肢引流静脉管腔狭窄合并血栓及吻合口狭窄3例,合并血栓7例;上肢引流静脉血栓伴吻合口狭窄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AVF血流量不足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造动静脉内瘘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薛蕾 《上海医学影像》2008,17(3):253-25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内瘘的监测作用。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结果3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22例人工动静脉内瘘通畅,10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监测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92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结果 192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痿中150例内瘘功能正常,42例出现不同并发症.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痿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