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s)CT表现。结果本组2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发生于胃部13例(59.09%),空肠5例(22.73%),直肠1例(4.54%),肠系膜3例(13.64%)。其中良性间质瘤4例(18.18%),交界性间质瘤3例(13.64),恶性15例(68.18%)。恶性间质瘤(包括交界性间质瘤)中有坏死或溃疡者12例,肝转移者6例,累及胰腺者3例,侵及周围腹膜2例,淋巴结转移者1例。结论MSCT能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提供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胃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应用,诊断胃间质瘤的报道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笔者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多层螺旋CT表现,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GIST)为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肿瘤,临床症状出现晚且无特异性,CT对其定位定性有效高价值,但对腔外型胃间质瘤,CT检查有时亦较为匿难。现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11月至2007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腔外型胃间质瘤,重点是多层螺旋CT表现,以期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表现。结果本组2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发生于胃部13例(59.09%),空肠5例(22.73%),直肠1例(4.54%),肠系膜3例(13.64%)。其中良性间质瘤4例(18.18%),交界性间质瘤3例(13.64%),恶性15例(68.18%)。恶性间质瘤(包括交界性间质瘤)中有坏死或溃疡者12例,肝转移者6例,累及胰腺者3例,侵及周围腹膜2例,淋巴结转移者1例。结论MSCT能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提供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特征。方法:3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病例,对其CT增强前后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病例中,恶性间质瘤20例,潜在恶性15例。间质瘤位于十二指肠7例,空肠16例,回肠12例,所有间质瘤均经CT检查检出。肿瘤最大径从1.5cm至16.7cm,平均为5.5cm。肿瘤大多边界清晰,以向腔外生长为主,肿瘤增强后可出现比较明显的强化。肿瘤边界清晰的占全部病例的91.4%(32/35),肿瘤以腔外生长为主的占80%(28/35),肿瘤出现中度强化以上的占94.3%(33/35)。结论: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MSCT检查对于检出肿瘤和明确部位,治疗前的综合评估以及治疗后的跟踪随访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间质瘤(GIST)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GIST患者MSCT检查资料,其中34例接受手术治疗,8例不可手术或转移接受分子靶向治疗。分析手术治疗经MSCT随访复发与转移情况;分子靶向治疗经MSCT随访后采用Choi标准评价疗效,并评估病灶的特征。 结果 接受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随访时间6~24月,复发12例,平均肿瘤直径1.64±0.49 cm;7例边界清楚,5例浸润生长;8例内部密度均匀,4例发现液化坏死区域;8例外形呈类圆形,4例呈现椭圆形;腔内生长7例,腔外生长5例;8例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钙化。接受分子靶向治疗的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24月,其中2例边界清楚,3例边缘光整,3例边缘模糊;6例增强后均匀强化,2例增强后不均匀强化;4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2例重度强化;均有肿瘤血管;5例伴周围浸润,3例不伴周围浸润。第1次MSCT随访疾病控制率为75.0%,第2次疾病控制率为75.0%,末次疾病控制率为62.5%;伴MSCT随访的进行,GIST患者的肿瘤最长径与静脉期肿瘤CT值均呈现下降,且CT值与基线比较平均下降幅度高于肿瘤长径下降幅度。42例患者治疗后9例出现转移病灶,包含肝脏转移4例,腹腔转移2例,多处转移1例,盆腔转移2例。 结论 MSCT在胃肠间质瘤治疗效果评价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为GIST患者手术或分子靶向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及治疗指导提供重要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71-4272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术后病理学检验结果确诊为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30例,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利用多层螺旋CT技术对抽样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对研究对象良恶性肿瘤诊断的符合率、疾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良性符合率达到71.42%,恶性符合率达到84.62%,疾病总体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6.67%和6.67%。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对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胃肠道中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以往发现率及诊断准确率均较低,随着CT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提高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有明显的帮助[1~3].本次研究就确诊GIST的27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为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病理形态复杂多样,其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不同于其他间叶性肿瘤,临床较为少见.2004年前关于此病的CT诊断的文献报道较少,2006年后大量关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检查的文献报道出现,现就近两年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与CT在诊断胃肠间质瘤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41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分析其超声与CT的影像学资料,比较超声与CT术前诊断胃肠间质瘤的准确率。结果超声与CT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2%和78.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与CT对胃肠间质瘤术前诊断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在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回顾分析了在我院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的 4 3例患者的影像资料 ,探讨MSCT在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本文 4 3例有明确外伤史患者 ,男2 8例 ,女 15例 ,平均 36岁 ,其中 33例X线平片已明确骨折的诊断 ,10例X线平片可疑骨折 ,为进一步了解骨折的情况和明确诊断 ,做多层螺旋CT扫描。使用GELightspeedPlus多层螺旋CT机 ,扫描参数 :选择高质量 (HQ)扫描 ,3∶1的螺距 ,X线准直宽 2 .5mm ,有效层厚 2 .5~ 5 .0mm ,重建间隔 1.2~ 2 .5mm ,仰卧位扫描 ,采集原始二维图像。 4 3例原始二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胸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旧顾性分析40例胸骨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常规C1、平扫检查诊断胸骨骨折31例.余6例行多平面西建(multiplatlar reconstruction.MPR)后确诊.其中胸骨柄骨折25例.胸骨体骨折14例,胸骨柄及胸骨体多处骨折1例;肝发胸骨后方纵隔气肿12例.胸骨后纵隔血肿21例(平扫发现15例.行MPR重建后诊断6例)。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MPR对胸骨骨折及其并发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胃肠间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胃肠间质肿瘤进行影像诊断分析。方法 5例胃肠间质瘤中,3例行胃肠造影,1例行小肠造影,2例行CT检查,2例行超声检查,3例行胃镜检查。结果 影像学检查发现胃贲门、胃体上部、胃底后壁、空肠、回肠间质瘤各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2例免疫组化S-100(+),Vim( ),Des( )。1例CD34(+),PCNA(-),p53(-)。结论 常规X线检查对照内镜检查是发现和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对胃肠道外侵犯的肿瘤选择应用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结核诊断中多层螺旋 CT 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肺结核患者 60 例,依据诊断方法分为多层螺旋 CT组、X 线胸片检查组两组,各 30 例,统计分析两组确诊和误诊情况、病灶检出情况、肺段病变部位显示情况、肺内隐蔽部位病变显示情况、肺结核分型。结果 多层螺旋 CT 组患者确诊率 83.33%(25/30)高于 X 线胸片检查组 40.00%(12/30),误诊率 16.67%(5/30)低于 X 线胸片检查组 60.00%(18/30)(χ2=11.915,P<0.05)。多层螺旋 CT 组患者空洞、钙化灶、胸水、淋巴结肿大检出率 36.67%(11/30)、50.00%(15/30)、26.67%(8/30)、26.67%(8/30) 高于 X 线胸片检查组 13.33%(4/30)、23.33%(7/30)、6.67%(2/30)、3.33%(1/30)(P<0.05)。多层螺旋 CT 组患者肺段病变部位显示率 96.67%(29/30)高于 X 线胸片检查组 46.67%(14/30)(χ2=18.468,P&...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32-333
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内科就诊的疑似肺部间质性病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且在螺旋CT扫描出来图像的基础上进行高分辨率重建。对比分析高分辨率重建前后的图像。观察二者的确诊率,分析螺旋CT高分辨率重建对患者肺部间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检查可较好的对患者肺部成像。高分辨率重建后的放射图像质量、肺部间质性病变CT征象以及肺部间质性病变病灶分布方面均明显优于重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高分辨率重建可大幅度提高对肺部间质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GIST)多层螺旋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危险度的关系。方法:以35例小肠GIST患者(36枚)为对象,按照NIH分级标准分为低风险组(n=20枚)、高风险组(n=16枚),均接受MSCT检测。分析MSCT征象预测GIST患者病理危险程度的价值。结果:低风险组病灶长径、短径及消化道出血、钙化、病灶周围脂肪阳性症占比低于高风险组,病灶形态规则、血管样强化占比高于高风险组(P<0.05)。两组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期增强幅度、静脉期增强幅度比较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OR=2.083)及供血动脉(OR=2.014)为小肠GIST高度危险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肠GIST的MSCT影像特征可用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预测,肿瘤病灶的形态、钙化、血管样强化、病灶周围脂肪阳性征、病灶的直径等有助于明确肿瘤的危险分级,肿瘤长径及血管样强化为小肠GIST风险评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50例,均进行64排螺旋CT诊断、胃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胃肠道间质瘤64排螺旋CT诊断与胃镜诊断的准确率以及肿瘤的良恶性与病理分型的符合率、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150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病理确诊恶性20例,良性130例;64排螺旋CT检出恶性20例,良性130例,误诊1例,漏诊1例;胃镜检出恶性40例,良性110例,误诊30例,漏诊10例。64排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胃镜检查,误诊率、漏诊率显著低于胃镜检查(P <0.01);64排螺旋CT诊断胃窦部、胃体部、胃底部准确率显著高于胃镜检查(P <0.01);恶性、良性影像学病灶结果显示,肿瘤形态、边缘、强化、密度方面差异显著(P <0.01)。结论:64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影像数据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瘤的CT扫描资料。结果甲状腺腺瘤36例,CT诊断符合率88.9%;甲状腺癌23例,CT诊断符合率82.6%。除1例甲状腺隐匿性癌外,其余肿瘤均经CT检出,检出率达98.3%。结论螺旋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大价值,能判断有无侵犯周围器官,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于我院收治的60例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多层螺旋CT诊断,对照组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图像质量等级评分和扫描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且观察组的扫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栓塞的准确性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