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是一种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临床上较为少见.1987年至2003年,作者共收治IPH 20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15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门静脉高压症 (portalhypertensioninchildren)大部分为肝前性 ,主要由肝门静脉血管畸形和炎症引起[1] 。 1993年至 2 0 0 2年 ,10a间共收治小儿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15例 ,采用手术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11例 ,女 4例。年龄 3~ 13岁。全部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症状。腹水 7例 ,消化道出血 14例 ,其中 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症状。肝功能多属正常或有轻度损害。其中 1例患儿肝功能谷草转氨酶 (AST)为 4 5u/L(正常值为 0~ 4 0u/L)。患儿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 378…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IPH)症的声像图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对IPH的诊断价值.方法 23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其临床、病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3例患者中,就诊次数2~22次,平均9.0±6.7次,首次误诊率为100%.反复上消化道出血19例,肝功能正常23例,胃镜和/或钡餐提示食道静脉曲张20例,手术治疗18例,除1例提示有肝硬变表现外,其余肝脏形态、质地均正常.23例IPH患者彩超的主要表现为肝脏大小及回声均正常,肝内及肝门部门静脉管腔、管壁、结构异常19例,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21例,门静脉系统血栓6例,脾脏肿大2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凡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并伴有脾功能亢进、而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均应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小儿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17例。全组病例皆表现有脾脏肿大并有脾功能亢进症。全组病例皆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诊12例,随诊时间4~20年。除2例再发出血经对症治疗控制外,其余一般状态良好。无情神情绪改变,也无死亡病例。文章讨论中论述了小儿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大多数为肝外肝前门静脉阻塞所致。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高压症(portai hypertension)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肝脏门静脉系血流受阻,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临床上表现脾大和脾功能亢进,腹水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或)呕血、黑粪等症状.门静脉压力多高达2.94~4.9 kPa,当门静脉压力高于3.43 kPa时,常可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若不予处理,死亡率高达25%~70%.  相似文献   

6.
门静脉高压症(portai hypertension)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肝脏门静脉系血流受阻,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临床上表现脾大和脾功能亢进,腹水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或)呕血、黑粪等症状.门静脉压力多高达2.94~4.9 kPa,当门静脉压力高于3.43 kPa时,常可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若不予处理,死亡率高达25%~70%.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症(portai hypertension)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肝脏门静脉系血流受阻,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临床上表现脾大和脾功能亢进,腹水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或)呕血、黑粪等症状.门静脉压力多高达2.94~4.9 kPa,当门静脉压力高于3.43 kPa时,常可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若不予处理,死亡率高达25%~70%.  相似文献   

8.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regionalportalhypertension ,RPH) ,亦称“左侧门脉高压症” ,“局限性门脉高压症” ,或“胃区门脉高压症” ,系多种原因引起单纯性脾静脉梗阻 ,致门静脉脾胃区域压力增高超过正常所致。RPH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 5 % ,但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1] 。据病因RPH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 3类 ,其中以胰源性最为常见 (72 3%~86 .7% ) [2 ,3] 。我院近 2 0年来共收治胰源性门脉高压症 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全组 9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4 8 2(32~ 6 1)岁 ,其中慢性胰腺炎 3例 …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的正常压力,国外文献报告为80—220毫米水柱,我国正常人的门静脉压力为130—240毫米水柱,多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都能使门静脉的压力显著增高,压力可以增至250—400毫米水柱,有时高达500毫米水柱以上,门静脉的压力越高,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越严重,发生大出血的机会就越多。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的一组病理综合征.我国门静脉高压症90%的病因是肝硬变[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中最凶险的并发症,出血量大,死亡率高,手术危险性大.门静脉高压症手术主要针对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进行止血及纠正脾机能亢进,术后再出血、肝性脑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因此充分做好手术前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从2005年8月~2009年9月,我科共收治3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天奇  赫军  邹全庆  梁中晓 《广西医学》2000,22(6):1306-1307
肝外门静脉高压症有肝前型及肝后型两种(1),比较肝内门静脉高压症而言,其并不太常见.对其处理需视病因及具体病情具体分析而定.我院近两年来曾收治4例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及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所致肝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其中对2例BCS及1例海绵样变所致肝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本文结合此3例报告,对肝外门静脉高压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6年来收治的7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分析病因、诊断和治疗.结果:主要病因:急性胰腺炎(4例)、假性胰腺囊肿(2例)、胰尾囊腺癌(1例),术前明确诊断7例,手术7例.结论:诊断关键在于提高对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脾切除是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内阻塞与肝外阻塞两大类。前者称肝内型门静脉高压,较为多见,占门静脉高压症的85~95%,主要由于肝硬化所致。后者称肝外型门静脉高压,仅占5~15%,主要由门静脉栓塞、畸形等肝外因素所造成。肝内型与肝外型也可同时存在,称复合型,肝硬化病员有11%合并门静脉栓塞。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症之间关系密切,互为因果。概括地说,门静脉高压症绝大多数由肝硬化引起,肝硬化病员中22.5~63%伴有食管静脉曲张,而食管静脉曲张则基本上继发于门静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系统中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或血流量增加,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的一组病理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是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并发破裂、上消化大出血和腹水等.正常门静脉压力在1.27~2.35kPa(13-24 cmH2O)之间.平均为1.76 kPa(18 cmH2O)左右.90%以上的门静脉高压症是由肝炎后性和血吸虫性肝硬化引起(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为主,脾功能亢进治疗为辅.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护理的突出问题是手术前保肝治疗期及急性出血期的护理和手术后治疗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大出血常危及病人生命,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现将我院自1990~1999年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0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08例,男146例,女62例,年龄20~30岁42例(20.2%),30~40岁68例(32.7%),40岁以上98例(47.1%)。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128例(61.5%),门静脉高压症52例(25%),胃癌12例(5.8%),糜烂性胃炎9例(4.3%),多发性肝脓肿2例(约1%),肝血管瘤1例(0.4%),肝癌2例(1%),肝外伤2例(1%)。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高压症继发食道静脉曲张是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儿童的解剖、生理及病因有一定特点,处理方法应根据特点研究。我院小儿外科自1963年10月~1980年1月共收治了14岁以下儿童门静脉高压症25例,其中16例(占64%)伴有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现将处理经过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李建鸿  蒋开平 《中外医疗》2008,27(35):76-76
门静脉血流在肝前、肝内或肝后受阻,门静脉压力超过10mmHg(1mmHg=0.133kPa)称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PHT).其成因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肝血流阻力增加和(或)高动力循环.门静脉高压多由肝硬化引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主要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和腹水等症.辨证论治当属祖国医学"呕血、便血、积证、臌胀、水肿"等范畴,但其病因多由肝而起,下面试从"肝藏血"出发对其进行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8.
凡有肝硬化或门静脉系统中发生梗阻的患者即能形成门静脉高压症。惠(Whipple)氏曾将肝硬化的病因分为肝内和肝外两种类型,前者占90%,后者仅占10%。据兰锡纯等氏的报告,在上海地区的41例门静脉高压症中80.5%为血吸虫病,而黄萃庭氏的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诊断和肝血管指数的价值分析。 方法 选择86例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HDI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频率设置为2.0~5.0 MHz,测定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门脉系统的声像特征和血液动力学。 结果 86例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行血管造影证实,彩超定位诊断符合率100%(86/86),其中49例门静脉海绵变形,彩超显示网络状、蜂窝状或多条相互交错迂曲管状的异常五彩花色血流,在门脉区域蜂窝状或管状暗区内出现连续、低速、单向门静脉的血流,呈现正向或负向,峰值12.3~40.1 cm/s,平均为17.9 cm/s。29例布-查氏综合症,表现为肝脏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出现闭塞或狭窄,肝脏体积变大,包膜光滑、形态规则,肝血流速度减慢,肝脏实质回声呈弥漫性增强,肝脏静脉出现变宽、交通支,门脉变宽。11例淤血性肝硬化,肝脏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变宽,肝内血流丰富,但肝血流速度明显减慢。5例门静脉狭窄,表现为肝实质回声较为均匀,左叶肝脏体积变小,肝静脉内径未出现异常,门静脉左支出现异常狭窄,表现为五彩花色血流。2例区域性的门静脉高压在胰尾脾门处出现静脉迂曲,表现为五彩花色血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86例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门静脉流速(PVV)、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肝血管指数(LVI)显著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一定的特征,可能与临床预后及病因诊断、临床治疗方式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充分显示血管的形态、走向及相应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明确发生病变的部位,对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肾静脉小口径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几年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及术后随访。结果:患者的术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3cm~4cm水柱。86%的患者(32/38)食管静脉曲张好转胃黏膜糜烂得到改善。35例随访1a~3a无一例再出血。结论:脾肾静脉小口径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当今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